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疗核心制度考核试题

医疗核心制度考核试题

医疗核心制度考核试题
一、填空题:
1、第一次接诊的医师或科室为首诊医师和首诊科室,首诊医师对患者的检查、诊断、治疗、抢
救、转院和转科等工作负责 , 不得推诿,延误病情。

2、首诊医师除按要求进行病史、体格检查、化验的详细记录外,对诊断已明确的病人
应积极治疗或收住院治疗;对诊断尚未明确的病人应边对症治疗,边及时请上级医师会诊或邀请有
关科室医师会诊,诊断明确后即转有关科室治疗
3、医疗机构应建立三级医师治疗体系,实行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
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4、科主任、正副主任医师查房每周 1-2 次,应有主治医师、住院医师、护士长、进修医师、实习
医师和有关人员参加。

5、主治医师查房,每日一次,应有本院住院医师或进修医师、实习医师、责任护士参加,新入
院患者 48小时内查房完毕。

6、住院医师对所管患者实行24小时负责制,实行早晚查房。

7、对新入院患者,住院医师应在入院 8小时内查看患者,主治医师应在 48小时内查看患者并提出处理意见,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应在 72小时内查看患者并对患者的诊断、治疗、处理提出指导意见。

8、科主任查房内容包括审查和决定急、危重、疑难患者及新入院患者的诊断及治疗计划,决定
重大手术及特殊检查、新的治疗方法及参加全科会诊。

9、凡遇疑难病例、入院三天内未明确诊断、治疗效果不佳、病情严重等均应组织会诊讨论。

由科
主任或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持,召集有关人员参加,认真进行讨论,尽早明确诊断,提出
治疗方案。

10、患者死亡后,必须在一周内进行死亡病例讨论。

尸检的病例,待病理结果报告后进行讨论,
但不迟于 2周。

讨论由科主任主持,医护和有关人员参加,必要时请医务科派人参加,讨论内容
应包括:诊断、治疗、死亡原因、应吸取的经验教训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11、医疗会诊包括:急诊会诊、科内会诊、科间会诊、全院会诊、院外会诊等。

急诊会
诊可以电话或书面形式通知相关科室,相关科室在接到会诊通知后,应在 10分钟内到位。

任何科室或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或借口拒绝按正常途径邀请的各种会诊要求。

12、抢救室应制度完善,设备齐全,性能良好。

急救用品必须实行“五定”,即定数量、定地点、定人员管理、定期消毒灭菌、定期检查维修。

13、《危重病人抢救制度》抢救工作中遇有诊断、治疗、技术操作等方面的困难时,应
及时请示上级医师或院领导,迅速予以解决。

一切抢救工作必须做好记录,要求准确、清晰、完整,并准确记录执行时间。

医护人员要密切合作,口头医嘱护士复述一遍,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

14、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根据风险性和难易程度不同,手术分为四级:一级手术是指风险较低、过程简单、技术难度低的普通手术;二级手术是指有一定风险、过程复杂程度一般、有一定技术难度的手术;三级手术是指风险较高、过程较复杂、难
度较大的手术;四级手术是指风险高、过程复杂、难度大的重大手术。

15、开医嘱、处方或进行治疗时,应查对患者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
16、住院病人由医师根据病情决定护理等级并下达医嘱,护士应严格遵嘱执行。

护理等
级分为 1 级护理、 2 级护理、 3 级护理及特别护理四种。

17、手术前,必须查对姓名、诊断、手术部位、麻醉方法及麻醉用药。

凡进行体腔或深部组织手
术,要在术前与缝合前清点所用敷料和器械数。

18、新技术、新项目准入制度要求科室预开展或引进本院尚未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首
先进行可行性论证。

必须具有实用性、创新性、科学性等条件。

19、科室应当具有与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相适应的技术力量,设备与设施,相关规章制度、技术
规范和操作规程;以及确保患者安全的方案。

20、值班医师应认真完成值班记录,认真做好交接班工作,接班者未到岗前,交班者不得离岗。

每天集体交接班一次(即晨会),全体在班医护人员必须参加。

由值班人员填写交班记录本,报
告病员流动情况和新入院、危重、手术前后、特殊检查的病员的病情变化,危重病员应床头交接
班。

接班后发生的一切问题,原则上应由接班者负责。

21、出院病历一般应在 _3_天内归档,特殊病历归档时间不超过_一周。

22、不能复印的资料包括:病历首页、病程记录、疑难病例讨论记录、会诊意见、上级医师查房
记录、死亡记录、死亡讨论记录等。

23、病历书写应当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规范。

病历书写过程中出现错字时,应当用双线
划在错字上,保留原记录清楚、可辨,并注明修改时间,修改人签名。

不得
采用刮、粘、涂等方法掩盖或去除原来的字迹。

24、入院记录在入院后24 小时内完成;首次病程记录入院后8 小时内完成;抢救
记录抢救结束后 6 小时内完成;交接班记录 24 小时内完成;转出(入)记录 24 小
时内未完成;主治医师或科主任及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首次查房记录48 小时内完成;
手术记录术后 24 小时内完成;术后要连续 3 天书写病程记录;术后 3 天上级医
师查看病人记录;出院(死亡)记录 24 小时内完成;病程记录:对病危患者应当根据病情变化随时书
写病程记录,每天至少 1次,记录时间应当具体到分钟。

对病重患者,至少 2天记录一次病程记录。

对病情稳定的患者,至少 3天记录一次病程记录。

25、对失血量 600ml 以下的病人,原则上不予输血,确因病情需要输血的,须经科主任批准,
方可输血。

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少于 800 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
提出申请,上级医师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

申请备血量在
800 毫升至 1600 毫升的,须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

申请备血量达到或超过
1600 毫升的,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报医务部门批准,方可备血。

二、间答题
1、日常病程记录的内容?
答:病程记录包括病情变化、检查所见、鉴别诊断、上级医师对病情的分析及诊疗意见、治疗
过程和效果。

凡实施特殊检查处理时要记明施行方法和时间。

病人入院后,必须于 24小时内进行
拟诊分析,提出诊疗措施,并记于病程记录内。

2、简要回答在抢救危急重症病人时,医务人员必须注意的事项。

答:在抢救危重症时,必须严格执行抢救规程和预案,确保抢救工作及时、快速、准确、无
误。

医护人员要密切配合,口头医嘱要求准确、清楚,护士在执行口头医嘱时必须复述一遍。


抢救过程中要作到边抢救边记录,记录时间应具体到分钟。

未能及时记录的,有关医务人员应当
在抢救结束后 6小时内据实补记,并加以说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