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郑州大学马原题库绪论和唯物论

郑州大学马原题库绪论和唯物论

绪论和唯物论1.哲学是……。

(A)A.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B.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C.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D.关于唯物论和唯心论的不同观点2.哲学和世界观的关系是……的关系。

(B)A.整体和部分 B.普遍和特殊C.对立和统一 D.互不相关3.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C)A.科学社会主义理论B.政治经济学理论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阶级斗争学说4.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C)A.深刻的批判性 B.彻底的革命性C.实事求是 D.鲜明的阶级性5.从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上看,哲学同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是……的关系。

(B)A.抽象和具体 B.一般和个别C.本质和现象 D.内容和形式6.第一次明确指出哲学基本问题的是……。

(C)A.黑格尔 B.马克思C.恩格斯 D.列宁7.哲学基本问题是……的关系问题。

(D)A.辩证法与形而上学B.主体与客体C.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D.思维和存在8.哲学上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就在于是否承认……。

(D)A.世界只有一个本原 B.世界的可知性C.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D.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9.唯物主义一元论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

(D)A.精神 B.自在之物C.上帝的创造物 D.物质10.一切唯心主义都主张……。

(D)A.世界是不可认识的B.人在神的启示下可以认识世界C.世界万物不过是“感觉的复合”D.认识归根结底来源于精神11.世界是统一的,所以一元论是正确的。

这种看法是……的。

(C)A.正确 B.唯心主义C.不确切 D.唯物主义12.在哲学上否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这是……的观点。

D)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不可知论13.“心外无物”,这是……的观点。

(D)A.不可知论 B.形而上学C.客观唯心主义 D.主观唯心主义14.中国古代思想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这是一种……的观点。

(D)A.宿命论 B.唯意志论C.机械唯物论 D.朴素唯物论15.《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

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慧能的这种观点属于……运动观。

(A)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C.形而上学 D.庸俗唯物主义16.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突出特点就在于它的……。

B)A.辩证性 B.直观性C.形而上学性 D.机械性17.古代唯物主义最高的代表者是……。

(D)A.泰勒斯 B.赫拉克利特C.亚里士多德 D.德谟克里特18.古代原子论是……提出来的。

(D)A.泰勒斯 B.赫拉克利特C.亚里士多德 D.德谟克里特19.把物质说成是一种或几种可直接感知得到的实物,这是……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D)A.近代形而上学 B.辩证C.庸俗 D.古代朴素20.把个人的感觉、观念当作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这是……的哲学观点。

(C)A.不可知主义 B.形而上学C.主观唯心主义 D.客观唯心主义21.中国古代的“五行说”是一种……的观点。

(A)A.朴素唯物主义 B.形而上学C.相对主义 D.唯心主义22.……把“原子”看作是万物的本原。

(D)A.泰勒斯 B.赫拉克利特C.苏格拉底 D.德谟克里特23.“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这种说法体现了……的观点(D)A.怀疑主义 B.相对主义C.客观唯心主义 D.朴素辩证法24.“人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这种说法体现了……的观点。

C)A.绝对主义 B.机械主义C.相对主义 D.唯心主义25.旧唯物主义对物质的理解是……的。

(D)A.正确 B.极端错误C.唯心 D.以偏概全26.旧唯物主义都是“半截子”唯物主义,这是指其……。

(C)A.片面地看问题 B.机械地看问题C.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D.自然观是唯心主义的27.作为一种哲学学说,所谓“客观唯心主义”,就是它……。

(A)A.认为心灵或精神的原则是第一性的B.认为个人的精神是第一性的C.认为世界有两种各自独立、性质不同的本原D.既承认世界的物质性,又用唯心主义观点解释社会历史现象28.下列四条哲学命题均为唯心主义观点,但其中……的说法则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A.“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陆九渊语)B.“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王守仁语)C.“理在先、气在后。

”(朱熹语)D.“存在就是被感知。

”(贝克莱语)29.我国明朝王守仁提出“心外无物”,这种观点是属于……的观点。

(C)A.形而上学 B.经验主义C.主观唯心主义 D.客观唯心主义30.将外部世界看作是“绝对理念”的产物,这是一种……的哲学观点。

(B)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C.形而上学 D.朴素唯物论31.哲学上关于“理”的观念最早是由……提出来的。

(C)A.孔子 B.王充 C.朱熹 D.王阳明32.哲学上关于“理念”的范畴最早是由……提出来的。

(B)A.苏格拉底 B.柏拉图C.康德 D.黑格尔33.“理在事先”的说法,是一种……的观点。

(D)A.不可知论 B.形而上学C.主观唯心主义 D.客观唯心主义34.“天不变,道亦不变”的观点是……的。

(B)A.不可知论 B.形而上学C.相对主义 D.唯心主义35.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B)A.运动的绝对性 B.客观实在性C.可知性 D.矛盾性3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是……。

(B)A.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B.是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C.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D.人类各门科学知识的总的前提和根据37.作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指……。

(A)A.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以及继承者对它的发展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列宁所创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的科学理论体系38.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C)A.黑格尔的唯心辩证法B.费尔巴哈的唯物论C.德国古典哲学D.近代唯物主义39.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C)A.深刻的批判性 B.彻底的革命性C.实事求是 D.鲜明的阶级性40.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的关系。

(D)A.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B.绝对和相对 C.整体与部分D.一般和特殊41.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的显著特征,就是它的……。

(D)A.历史性 B.真理性C.科学性 D.实践性42.从根本上说,哲学的生命力就在于它能够……的需求。

(A)A.适应时代 B.满足统治阶级C.反映劳苦大众 D.适应思想创新43.判断一种哲学是不是“真正的哲学”,取决于它……。

(D)A.是否坚持唯物论 B.是否坚持唯心论C.是否坚持辩证法D.是否反映了时代精神的精华44.“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

”这是……观点。

(D)A.肯定意识能动作用的辩证唯物主义B.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机械唯物主义C.夸大“神灵”作用的客观唯心主义D.夸大人的精神作用的主观唯心主义45.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

(B)A.主要内容B.理论基础C.核心部分 D.实质和灵魂46.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同物理学关于物质结构的理论之间的区别就在于……。

(A)A.前者具有普遍性,后者具有特殊性B.前者是必然的,后者是偶然的C.前者代表事物的本质,后者代表事物的现象D.前者只是一种可能性,而后者则是客观存在47.“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像的特性”,这是……的观点。

(C) A.主观唯心主义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辨证唯物主义D.相对主义诡辩论48.设想存在着不运动的物质,这是……的观点。

(A)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B.二元论C.客观唯心主义 D.主观唯心主义49.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是关于……的原理。

(C)A.世界联系和发展 B.世界统一于存在C.世界统一于物质 D.世界统一于精神50.世界的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这句话是指……。

(D)A.世界上的事物并不具有无限的多样性B.物质世界具有不同的层次结构C.原子是构成整个宇宙大厦的基石D.宇宙万物的共同本质即在于其客观实在性51.夸大事物的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这是……的观点。

(D)A.辩证唯物主义 B.唯心主义C.形而上学D.相对主义诡辩论52.“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D)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53.“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这体现了……的辩证关系。

(D)A.人和自然界 B.动物和自然界C.有声与无声 D.运动和静止54.“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的说法体现了……的观点。

(C)A.绝对主义 B.机械主义C.相对主义 D.唯心主义55.对辩证唯物主义关于“时空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特性”这一哲学结论提供了强有力支持的自然科学理论是……。

(C)A.宇宙演化学 B.经典物理学C.狭义相对论 D.量子力学56.所谓时间具有一维性的特征,就是指时间……。

(D)A.像射线的定点一样有一个开端B.像锥面的顶点一样有一个终结C.是均匀流逝的 D.具有不可逆性57.时间和空间是……。

(B)A.物质的两种属性B.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C.整理认识材料的工具D.独立存在的精神实体58.时间和空间相对于物质而言,……。

(C)A.后者存在于前者之中B.前者是主观的,后者是客观的C.前者是形式,后者是内容D.前者是静止的,后者是运动的59.物质运动的规律具有……的特点。

(D)A.外在性、局部性和暂时性B.盲目性、自发性和易变性C.偶然性、不规则性和不可知性D.稳定性、可重复性和普遍性60.所谓静止,就是指它是……。

(A)A.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B.运动的间歇状态C.事物的绝对均衡状态D.事物的无变化状态61.在漫长的演化和进化过程中,最终使精神意识得以产生出来的一个决定性环节就是……。

(D)A.大脑的高度发达B.类人猿有了语言C.类人猿身上发生了手、脚的分工D.类人猿学会了劳动62.大脑是意识的……。

(D)A.原因 B.源泉 C.形式 D.器官63.意识是人脑的……。

(B)A.产物B.机能 C.内容 D.结果64.“观念的东西不外乎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这是属于……的观点。

(C)A.机械唯物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 D.唯心主义辩证法65.意识的本质就在于它……。

(C)A.是人所特有的与客观世界相对立的主观世界B.是人脑内部异常精微物质的特殊运动状态C.是反映物质世界的人脑的机能D.能够支配身体行动,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66.人的任何意识,都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