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方式改革医院应对策略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医保办朱国琴
【摘要】在新常态下,医院应随着支付方式的改革加强相关政策的学习、理解,做好相关政策的培训工作,制定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模式,让医院的发展同时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医疗保险医保机构支付方式总额预付效果
作为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在配合经办机构做好医保管理工作的同时,还要不断学习新政策,不断适应新的管理模式和支付方式。
一、医疗保险的支付种类有以下几种;
1、按项目付费:
指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医保)机构按照预先确定的价目表以及实际发生的医疗服务数量,向医疗服务提供方付费。
这是传统的付费方式,也是我国目前最常见的付费方式。
2、按病种付费
是指医保机构按预先商定的每个疾病(或疾病组)的付费标准向医疗服务提供方付费,而不再考虑实际发生的医疗服务数量。
3、按人头付费
医保机构按照预先确定的每个服务人口的付费标准,以及医疗机构签约服务的参保人员数,向医疗机构支付费用,但是不再考虑实际发生的医疗服务数量。
4、总额预付(总额控制)
是指医保机构向医疗机构支付一笔固定费用,用于指定范围内所有人群的医
疗服务支出,而不再考虑具体的医疗服务成本或是服务量。
总额预付的费用可以包括住院费用和门诊费用,也可以分别对住院费用和门诊费用制定总额。
河南省医保自2001年启动到2011年底,医保住院基本是是按项目支付医保费用。
二、支付方式改革的背景
支付方式改革前河南省医保付费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激励医生过度提供医疗服务,导致医疗费过快上涨。
二是基金收支平衡难以掌控。
从2001年-2009年河南省医保统筹基金均有结余,2010年河南省医保统筹基金超支496万,2010年河南省医保统筹基金超支6743万,出现如不敷出现象。
从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立以来,各地积极探索有效的医疗保险付费方式,在保障参保人员权益、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控制医疗费用增长和促进医疗机构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化,对完善医疗保险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为进一步推进医疗保险付费方式改革,结合省直医保实际情况,自2011年4月至12月,省医保付费方式改革领导小组经过30多次的研讨,最终省医保中心于2012年初出台了《河南省省直职工医疗保险付费方式改革实施办法》,打破了目前以按项目为主的付费方式,确定了实行在总额预算的基础上,以总额预付为主,按项目付费、按病种付费、次均住院费用限额、按床日付费等相结合的复合付费方式。
三、与此同时省医保中心建立了三个机制:
1.与医疗机构的风险分担及结余共享机制;
建立“奖惩并重”的激励机制,定点医疗机构年度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发
生费用超出或低于预分额度部分,在对该医疗机构年度服务人次、次均住院费用、人头人次比、个人自付比、重症患者所占比例、转诊转院率、是否推诿患者、参保患者满意度等指标进行考核的基础上,根据统筹基金运行情况,按照风险分担及结余共享的机制,对低于预分额度合理费用进行共享,对超出预分额度合理费用进行分担。
2.医疗机构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机制;
3.多方参与、协调协商的谈判机制。
四、省医保中心希望实现的三个目标:
1.降低参保人员个人负担
2.实现基金收支平衡
3.医疗机构得到合理的经济利益
五、我院的具体做法:
1.认真领会省医保付费方式改革的意义:
医疗保险付费方式改革是医改的重要内容,通过付费方式的改革,有效地利用了医疗卫生资源,提高了医疗保险基金的使用效率。
从制度上引导定点医疗机构加强自我管理和费用控制,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维护了参保患者的利益,促进了省直基本医疗保险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2.思想上高度重视,积极落实政策
院领导高度重视此次省直医保的付费改革,将《河南省省直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付费方式改革实施办法》发放到全院各科室,组织大家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成立了“郑大二附院医疗保险领导小组”,院长任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任副组长;成立了“郑大二附院医疗保险专家委员会”,院长任主任委员,其他班子成员
任副主任委员,临床科主任任专家委员会成员。
3、做好培训和宣传工作
医保办对各科主任、护士长举办了“省直医疗保险付费方式改革培训”,经常深入病区进行政策宣传和指导工作,将《省医保服务质量综合考核标准》下发到全院各科室,要求临床各科室认真学习,合理收治病人,不符合住院条件的患者在门诊治疗,同时做好病人和家属的解释工作,不允许推诿病人。
4.将省医保预分额度预分到临床各科室,由临床各科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我
们分析如果不将省医保统筹基金预分额度预分到临床各科室,我院省医保统筹基金定额必超无疑。
5.信息科将省医保每月报表统计功能添加到临床各科,临床各科可输入日期统计本科花费的省医保统筹基金额度,便于自我管理;
6. 医保办尽快适应新形势,做好职能转变,由过去沟通联系医保经办机构的
角色转变为医疗机构医保工作方面的协调人甚至是基金的“管理者”,认真做好费用的统计和分析工作,提醒临床各科减少平均住院日,控制住院次均费用。
将临床各科每月省医保统筹基金使用情况上报主管院长,主管院长在院周会向全院通报以增强各科的自我管理意识。
六、取得的效果
2012年度省医保结算结果显示,省医保统筹基金当年结余5495万元,扭转了2010年、2011年连续两年收不抵支的局面,效果显著。
我院2012年度、2013年度费用控制较好,两个年度均共享了统筹基金,2014年度因为我院新病房大楼的启用,省医保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发生费用超出,对超出预分额度的费用与
省医保中心进行了分担。
七、思考
1.在新常态下,有限的基金征缴空间势必影响到各医院的预分额度,医院应开展精细化管理,构建相对科学且具有可操作性的总额预算下医疗保险指标核算体系,把医保经办机构考核的相关指标如年度服务人次、次均住院费用、人头人次比、个人自付比、重症患者所占比例等列入核算体系,医保办做好指标的监控,使医保管理更加精细化、科学化,
2、医院在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下,不断规范临床路径,实现医疗服务质量有保障,规范手术、检查、化验和护理等基础医疗行为,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3、临床各科的医保管理员从之前把好科室的“政策关”转变为既要把好科室的“政策关”又要把好科室的“经济关”,做好本科室的费用统计,每月把相关指标上报科主任,发现问题及时调整,使医保管理从医保办前移到临床各科,提高医保管理的效率。
在新常态下,医院随着支付方式的改革医院紧跟步伐,制定和调整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模式,让医院发展的同时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确保支付方式改革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关于进一步推进医疗保险付费方式改革的意见(人社部发[2011] 63号)[z]. 2011
【2】国务院. “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国发[2012]
11号)[z]. 2012
【3】河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卫生厅. 关于进一步推进医疗保险付费方式改革的意见(豫人社医疗[2011] 16号)[z]. 2011 【4】河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审计厅. 关于印发河南省省直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付费方式改革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豫人社医疗[2011] 20号)[z]. 2011
【5】韩志奎. 支付制度改革一个年度的评析. 中国医疗保险,2013,57(6):4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