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史学史复习资料整理肖泽宇一、名词解释1. 希罗多德公元前5世纪诞生于小亚富豪家庭,从小接受良好教育。
成年后因随其叔父参与推翻僭主政治的运动失败而被放逐。
曾周游列国,写出其著作《历史》。
是西方最早一部历史著作,希罗多德也被成为“历史之父”。
全书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叙述吕底亚、希腊城邦及波斯帝国的历史、地理、民族和风俗习惯等,并记述了希波战争爆发的原因。
后半部分主要记述希波战争的经过和结果。
后人用希腊神话中九位缪斯女神的名字将全书分为九卷命名。
写作目的是将丰功伟绩和战争原因记录下来使之不被遗忘。
该书首创首创叙述史体裁的写作体例,视野开阔,史料丰富,所使用的文献资料包括文学作品、神谕和档案、铭文等,实事求是,不抱偏见,崇尚民主,歌颂正义,提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叙述生动,引人入胜。
他开始了对历史时间因果关系的探究,首次将视野扩大到希腊人已知的世界,强调历史的垂询功能,提出历史批判思想,在尽可能的范围内寻求真实。
但是书中的天命观念明显,过多引用神谕、梦兆等,并且存在一些具体史实的错误。
2. 修昔底德公元前5世纪出生于雅典富有的显贵家庭,少年时代受过良好教育。
曾当选是将军之一,主持色雷斯一带战事,后因被指控贻误军机、通敌之嫌,被流放。
著有《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是一部专门讨论战争起因、经过和结果的著作。
他认为这场战争的起因是雅典势力的过度增长,引起了斯巴达等其他各帮的嫉妒和恐惧。
其《战史》以资料可靠、结构严谨、思想深刻闻名。
强调历史的实用性,是西方史学史上第一位真正具有批判精神和求实态度的历史学家。
他全面发展了人本史观,重人事轻鬼神,相信必然性,用理性的目光来审视和洞察历史事件发生发展的真正动因,提出战争背后的政治、经济原因是真正原因、其写作方法独特,演说词首开先河,叙事生动,文字优美,文情并茂,具有良好的史德,作为参加战争的将军,并没有自诩专功,对自己的错误不辩述,虽然是雅典人,但叙事过程中比较客观,具有朴素人本主义精神。
总之,其是以为理性、冷静、严肃、认真的历史家,留给后人思考,其超越希罗多德是因为时代环境和人生经历不同。
同时,其《战史》对西方史学有重大影响,后继史家续写其书,并且成为希腊化时期罗马史家采用的范本,其民主政治理念也影响后世。
3. 色诺芬公元前4、5世纪的希腊史家,与希罗多德、修昔底德并称为“古希腊三大史家”。
他是一位多产作家,著作涉及历史、哲学。
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
主要著作有《长征记》和《希腊史》。
《希腊史》是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的续写,但是带有明显偏袒斯巴达的倾向。
而《长征记》具有重要的历史作用,被认为是西方第一部军事理论的名著。
他亲自参加了波斯小居鲁士征召的希腊雇佣军,并且被推举为领袖,在小居鲁士被杀后,成功带领希腊雇佣军返回希腊。
因此,作为事件的亲历者,叙事生动、引人入胜。
该书有较高的史料价值,提供自希罗多德之后,深入波斯内地,对波斯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以及波斯王权内部矛盾、波斯帝国的腐朽做了深入了解和介绍。
同时对战略战术也有参考价值。
该书对以后的历史发展产生了直接影响,希腊雇佣军胜利证明波斯帝国的腐朽,为后来亚历山大战胜波斯提供了鼓舞作用。
同时该书对希腊民族的特性也有明显的反应。
其次,在古希腊历史学家中,色诺芬更多地关注社会经济生活。
其写作富有文才,人物描写生动逼真。
4.波里比阿是希腊化时代的重要史家,出生于伯罗奔尼撒半岛的显贵家庭,曾被任命为大使和行政长官。
在第三次马其顿战争期间,被推举为希腊联军方面的骑兵指挥官,领兵抵御罗马的侵略,后因战败,称为送往罗马的千名“人质”之一。
当时罗马正盛行“希腊热”,军事上和政治上罗马征服了希腊,但希腊在文化上征服了罗马,波里比阿因其人品和才学的出色,得到小西庇阿的宠信,得以随他驰骋疆场,各处游历。
其著作《通史》以罗马的武力扩张和政治制度的演变为中心。
始自第二次布匿战争,止于第三次布匿战争结束和罗马建立东地中海霸权。
其《通史》有一套完整的史学理论和史学方法,在西方史学史上树立了一个典范。
该书的的显著特点是视野开阔,是希罗多德后又一以一个民族所知道的世界为描述范围的历史家,波里比阿所知道的世界是罗马人所知道的世界,把战争放到大的世界背景研究,总结历史发展的规律。
他与修昔底德一样强调历史的真实性,认为历史是以史为鉴的哲学,重视历史的垂训功能,其历史研究范围注重历史文献、历史地理和政治史。
但因缺少文才,其著作流传不广,被誉为“历史学家中的历史学家”。
5.普鲁塔克罗马帝国初期的希腊史家。
其著作《希腊罗马名人传》用一个希腊名人配以一个罗马名人,称之为“合传”。
深刻地反映了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交流该书首开与融合的时代印记。
材料丰富,取材广泛,内容多为奇闻轶事,文学色彩浓厚,戏剧性强,行文流畅,妙笔生花,善于刻画人物性格,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该书放映了他的英雄史观,希望通过名人事迹反映他的道德伦理,以达到垂训后世的作用。
思想,从而让人民学习,寓道德教育于人物的臧否褒贬之中。
扩大人们研究希腊罗马历史的视野,传记体例前所未有,成为后是模仿的典范。
《名人传》与《道德集》相辅相成,前者是道德的实践,后者是对道德伦理的阐述。
《名人传》具有深远影响,激发阿里安等史家的写作,在东方学校成为教科书。
文艺复兴时期,其夸大的个人历史作用被传到意大利等世界各地。
并且鼓舞了之后法国大革命的领导者。
6.李维古罗马史学家。
公元前59年生于意大利北部。
他用毕生精力写成《罗马自建城以来的历史》一书,共142卷。
记述了自传说中的埃涅阿斯到达意大利至公元前9世纪的史事。
该书保存了丰富的历史资料,是研究早期以及罗马共和国历史的重要文献。
7.凯撒凯撒是罗马共和国末期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统帅。
他出身于贵族家庭,早期与庞培、克拉苏结成前三头同盟。
之后征服高卢。
在克拉苏战死、凯撒击败庞培并建立独裁统治后,被布鲁图斯等人刺杀身亡。
《高卢战记》正是他编撰的征伐高卢的战记,记载了他在公元前58-公元前50年任高卢总督期间征服高卢地区、越过莱茵河击败日耳曼诸部落、渡海远征不列颠的经过。
除最后两卷是其好友奥卢斯·伊尔久斯补充完成,全书基本是其亲自所作。
8.塔西陀古罗马史学家,曾出任执政官和亚细亚行省总督。
传世著作有《演说家对话录》、《阿古利可拉传》、《日耳曼尼亚志》。
约在109年完成《历史》和《编年史》,从帝国早期奥古斯都去世和提比略继位写到皇帝图密善。
对帝国早期历史的反映,尤其是对前几位皇帝的劣行的揭露和贬斥。
对罗马当时的对外关系,尤其是与东方帕提亚的关系;对基督教的初期活动及其遭到的镇压也有涉及。
力求尊重历史,秉笔直书,惩善扬恶,但难免流露出共和主义倾向和个人的情绪。
对贵族共和制度表示了深深的怀念,为探讨从共和走向帝制的原因提供了历史的依据。
对当时的各种哲学流派,如斯多葛主义、伊壁鸠鲁主义等均有反映。
为罗马帝国早期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史料。
9.阿庇安古罗马历史学家,出身于亚历山大贵族家庭,曾在罗马帝国任职。
毕生之作是用希腊文撰写的《罗马史》,共24卷。
上始于罗马王政时代,下止于2世纪初图拉真皇帝时期,包括罗马将近900年的历史。
由于他所使用的史料有很大一部分已经散失,他的作品就成了现存的仅有的第一手材料而显得特别重要。
10.阿利安希腊史学家,曾在罗马军队服役,后来曾任卡帕多西亚总督。
主要的作品为《亚历山大远征记》,亚历山大远征记是描写亚历山大大帝东征作战的过程,材料取自追随他东征的将军的回忆录,具有第一手资料的参考价值。
最后的《印度志》是希腊人关于印度的最详细的记载。
除了上述的重要的著作之外,还有一些文字资料可供我们研究之用。
如古代流传下来的不同时期的诗作、碑铭,还有悲剧、喜剧,甚至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政治学著作,以及一些希腊游记(Pausonias)、地理学(Strbo)著作、回忆录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史料。
11.吉本爱德华·吉本是英国十八世纪近代杰出的史学家,出身于伦敦近郊一个富裕的家庭,曾作为议员进入政界,后著有《罗马帝国衰亡史》一书。
《罗马帝国衰亡史》着重叙述罗马帝国后期的情况,同时还介绍了中世纪欧洲一些重要国家和重大事件,如查理曼帝国(800-843),神圣罗马帝国(962-1806)、十字军东征(1096-1291)、意大利城市的兴起等,也涉及到波斯、匈奴、日耳曼、阿拉伯(伊斯兰教的兴起)和土耳其等民族的历史。
实际上,吉本所提供给世人的是一幅以地中海为中心,以罗马帝国兴衰为主线的世界性历史画卷。
而且本书创造性的对基督教早期历史做了描写,指出基督教会的破坏作用是罗马帝国灭亡的原因之一。
12.伏尔泰伏尔泰是法国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史学家。
伏尔泰是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旗手。
主张开明的君主政治,强调自由和平等。
他对于史学的贡献是开创了理性主义史学。
伏尔泰认为理性是历史前进的动力,他认为人类历史发展到今天,只有四个时代是理性彰显和值得赞美的时代:希腊时代艺术和科学的第一次繁荣;凯撒和奥古斯都的罗马时代;文艺复兴时期学问、科学和美术重新发展;路易十四时代,“人类理性已臻成熟”。
而其他时代世界是愚蠢蒙昧的。
否定了上帝在人类历史领域中的主宰地位。
在他的两部史著《路易十四时代》和《风俗论》中,批判教会的虚伪。
认为人是历史的主体,在历史进程中占主导地位。
13.兰克兰克是德意志史学家,著有《拉丁民族和条顿民族的历史》等书,在柏林大学任教。
兰克认为,史学家应该具有客观主义精神,如实直书。
并认为史料高于一切,将历史学变成史料学。
社会历史的发展没有规律,把历史归结为帝王将相的活动。
宣传神秘宗教史观,摒弃理性主义。
创立历史研究的专题研讨班Seminar的教学方式。
兰克弟子遍布西方各国,他们大都谨承师训,标榜客观主义和科学方法,形成一个实力雄厚的兰克学派。
14.斯宾格勒德国著名的历史家和历史哲学家。
在一战期间完成其著作《西方的没落》并发表。
此书主要观点在于:宣扬历史文化论,认为人类没有一般意义上的历史,人类的历史就是文化的兴衰史;文化阶段论,人类的存在分为原始文化和高级文化,只有高级文化产生后才有历史。
世界上各种文化历史可分为四个阶段:前期文化、文化早期、文化晚期、文明时期;多元文化论,世界有过八个高级文化:埃及、印度、古巴比伦、中国、古典希腊罗马、伊斯兰、墨西哥、西方文化。
现在七个已经灭亡,只剩下西方文化。
而西方文化也在走向瓦解;创造了文化形态史观,以生物生长过程的观念进行历史研究;西方文化预言论,西方已经走过了文化的创造阶段,正通过反省物质享受而迈向无可挽回的没落。
15.汤因比英国历史学家,毕业于牛津大学,后长期担任伦敦大学教授。
代表作是《历史的研究》。
本书主要观点在于:历史的研究就是文明的研究,而西方文明是唯一一个有活力的文明;多种文明论,人类历史上存在过21种已灭绝的文明,目前世界上存在着五种文明:西方基督教文明;东欧俄罗斯东正教文明;北非、中东的伊斯兰教文明;印度文明;中国、朝鲜、日本的远东文明;文明阶段论:文明发展四个阶段:混乱时期,建立起大一统的帝国;间歇期;建立大一统的教会时期;蛮族大迁徙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