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的植物文化一、植物在园林中的造景作用“餐翠腹可饱,饮绿身须轻”。
花木的神奇作用,人们总会有意无意中身受神领。
走进苏州园林,首先映入眼帘的往往是充满生机的繁花芳草、嘉木修竹,顿感精神爽朗。
与游园有异趣同感的还有观看古画时的心曲变化,欣赏古代山水画的人,都会被画面上或青翠、或葱茏、或婀娜飘逸、或亭亭玉立的各种花木景观所吸引,沁人心肺,神向往之。
这就是花木的神奇作用。
正如宋代大画家郭熙所说:“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
”因此,园林有了植物,才会有生机,才会呈现出华滋之美。
一、植物在园林中的造景作用植物是园林中重要的造景要素。
凡是园林都离不开植物。
只要对“园林”一词稍作分析就能看出其中的文化含义。
著名园林学家童寯曾有精辟解释:古字“園”,是一个非常象形的文字,直接告诉人们园的主要内容:“□”是围墙,“土”者形似屋宇平面,代表亭榭;“口”字居中为池;“衣”字似石似树,植物的造景作用已经在这个古字中表现出来。
“林”字更说明花木是园林构成的重要因素。
苏州园林植物的造景作用是多方面的。
作为文人写意山水园林,在花木配植上或直接或间接从我国传统的山水画上得到启发,甚至直接运用绘画手法,花木造景以不整形不对称的自然式布置为基本方式,与山石、水面、建筑有机结合,形成了江南园林独特的风格。
这种风格的显著特点是“处处如画”,成为人们欣赏、休息和起居生活的理想环境。
古代造园家巧妙利用花木的姿态和线条,使园林景观用材不多,而顿生意气,古松而显苍劲,柳枝而露柔和,柏与花交植而呈刚柔相济。
如网师园看松读画轩前的桧柏苍然耸立,白皮松满枝苍翠,古意盎然;拙政园中部池畔多植柳树,轻丝拂面,楼台掩映,柔情醉人;留园的古木交柯,为古柏与山茶交柯连理之景,构成一幅古朴典雅的画面,耐人寻味。
古代造园家还巧在大片落叶树和常绿树的混合配植中,妙利用树形的大小、枝叶的疏密、色调的明暗,构成富于变化的景色,造成自然山林的效果。
如拙政园中部二岛,用较多的落叶树配植适当的常绿树,与山坡上茂密的竹丛和池边的芦苇相结合,掩映于宽阔的水面上,颇有天然野趣;沧浪亭大假山上亦是落叶树与常绿树混植,箬竹披坡,花木点缀,横生崇阜山林之气。
古代造园家还利用花木的季节性,构成四季不同的景色。
花木的季相可以增添园林中许多绚丽的色彩和美丽的形姿,使观赏性大大增强,是造景的常用手法。
如国色天香的牡丹,含羞欲语的月季,临风婀娜法人丁香,灿若云霞的杜鹃,垂丝如金钟悬吊的海棠,贴梗夸夸如艳株的紫荆,等等,使园林四时景色不同,怡情悦目,百游不厌。
如各园林中的玉兰和牡丹,侧重表现春景;紫薇、荷花,主要供夏天观赏;枫林、桂花、菊花,构成秋景;山茶、天竺、腊梅,则为冬景。
因此,花木既是园林中的造景素材,也常常是观赏的主题。
苏州园林中许多建筑物常以周围花木命名,以表达景物的特点和寓意。
如拙政园有远香堂、倚玉轩、雪香云蔚亭、待霜亭、梧竹幽居亭、松风亭、柳荫路曲等,留园有绿荫轩、闻木樨香轩;网师园有小山丛桂轩、看松读画轩、竹外一枝轩;沧浪亭有闻妙香室、翠玲珑、藕花小榭;狮子林有暗香疏影楼、问梅阁、双香仙馆、修竹阁;艺圃有爱莲窝、渡香桥、香草居、耦园有藤花舫、储香馆;退思园有水香榭、菰雨生凉轩、桂花厅;怡园有锁绿轩、金粟(桂花别名)亭、藕香榭、碧梧栖凤,等等。
这些以花木命名而别具匠心的景物,无不体现出园林主人高雅情趣,又都有极佳的观赏效果,因此成为人们游园时必到的景点。
二、园林中的古树名木由于苏州自然条件比较优越,花木生长良好,种类繁多,有大量温带常见的树木花卉和藤萝,可供四季观赏。
一般较大的园林有花木约在百种以上,中小型的园林也有二三十种至六七十种左右。
特别是其中有大量的古树名木,是苏州园林中的一大特色。
(一)古之最苏州园林大多历史悠久,又多经历沧桑。
一座园林往往数易其主,甚至屡建屡毁。
但在园林遗址或荒废的旧园中,往往遗留若干千百年至数百年的古树。
后人在重新建园时,视其为珍品,充分利用这些古树,与山、池、建筑巧妙地组合在一起,构成具有古意的画面。
这些珍贵的古树结合于园林景象中,既是鉴赏的对象,又作为景象的主题,蕴含了丰厚的文化气息。
它的珍贵价值,正如园林美学家金学智先生所说:“古木是园林建构中最难具备的条件之一。
亭榭可以建造,假山可以堆叠,一般的花木可以栽种或移植,历时均不需很久,但是,古木却非要千百年的时间不可。
”这种时空价值是其他物质无法替代的。
因此,有人把古树誉为园林的活化石、活的“文物”。
所有的古树除了反映承载着不同的历史文化信息、具有内涵美之外,它们都有共同点,极具观赏价值,它们高或参天,大或数抱,直如绳,曲如钩,蟠根错节,古拙苍劲,高贵傲然,天然去雕琢,有气韵万千之态。
苏州园林中最悠久的古树首数松柏。
几乎无园不松,常见的古松柏有景松、白皮松、金钱松、五针松、罗汉松、圆柏、刺柏等等,单株栽植为主。
松柏以耐寒、常青、长生著称,被誉为“坚强不屈”的品格,广受人们喜爱。
孔子的“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之句,让后世者赋予了松柏“岁寒三友”的雅号,寓意广泛而深刻,成为古人造园的必选植物。
苏州园林以松柏命名的景观有:网师园的看松读画轩、狮子林的揖峰指柏轩、古五松园,拙政园的听松风处,留园的古木交柯,天平山庄的岁寒堂等等。
网师园看松读画轩南的柏树已有近千年历史,可以说是目前苏州园林中保存下来最古老的古树之一了。
据传是南宋时期园主史正志手植,原有两株,西侧一株在上世纪中叶枯死,现存一株愈显珍贵。
其顶梢已枯,树身中空,三根侧枝依然叶枝扶疏,倒挂悬垂,苍翠盎然,犹如鹤立鸡群。
古柏历经宋元明清,烟云过处,古今兴亡犹如浓缩的史籍在这里凝固。
怡园水池旁、山石间,一棵古老的白皮松横空而生,虬曲俯水,与假山、水池浑然一体,颇有自然生态的山水之美。
苏州园林中最神奇的名木是紫藤。
拙政园的古紫藤,传为明代著名书画家文徵明手植,在五百年沧桑中,园主历经数人,许多建筑和景观已不复存在,而这棵紫藤却依然健在,枝干盘旋苍古,有蛟龙腾挪之势,每当鲜英紫萼,缀垂千万,妍华披曼,令人惊喜异常。
稍加注意还会发现,这棵古紫藤分枝两处,而且是隔墙而生,鹤翔龙舞,枝茂繁盛。
一棵古藤为何会分处两地?历来有不同说法。
有人说是后人移植,有人说是因其根系发达而生出旁枝。
不论何因,它的经历让人人瞩物思贤,隔世相望,顿生景仰之情。
故此,近代著名人士李根源先生把这棵紫藤与织造府的瑞云峰、环秀山庄并称为“苏州三绝”。
苏州园林中最壮观的古树要数银杏。
银杏有“活化石”之称,是现存种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植物,耐寒,喜光,根深,冠茂,抗旱性强,对大气污染亦有一定抗性,不论春夏秋冬都是园林中极有观赏价值的古树,特别是深秋季节,银杏叶一片金黄,煞是好看!古银杏不仅突出了深山幽谷的气氛,加深了景观层次,而且给人以古园悠悠岁月的历史深度感。
在苏州园林中多见栽培数百年的大树,如留园、狮子林等园林的山水主景均有古银杏配植,都是著名的景观。
留园中部池畔假山上的古银杏三棵,树龄已有数百年。
其中西部假山上的一棵长得特别粗壮,需三人方能合抱。
银杏有植物王国的活化石之称,树干线条挺拔秀美,树叶四季色彩不同,春芽嫰绿,夏叶茂密,秋色金黄,冬枝凌然。
苏州园林中最有多元价值的古树是木瓜。
古人喜爱木瓜树,因为它既可观赏,又可入药,有多元价值。
现今传诵最广的《诗经》名篇之一《卫风·木瓜》有“投之以木瓜,报之以琼琚”生发出的成语,你赠给我果子,我回赠你美玉,与“投桃报李”不同,回报的东西价值要比受赠的东西大得多,这体现了一种人类的高尚情感(包括爱情,也包括友情)。
这种情感重的是心心相印,是精神上的契合,因而回赠的东西及其价值的高低在此实际上也只具有象征性的意义,表现的是对他人对自己的情意的珍视,是最高尚的情意,这使木瓜有了文化上的深层含义。
因此在古典园林中种植木瓜就有了特殊的含义。
而今,木瓜几乎常被人遗忘在角落里。
如网师园看松读画轩东侧小庭院中的一棵古木瓜,树形秀美,春可赏花,色彩烂漫;秋日硕果满挂,既有观赏性,可惜因其生于偏角一隅,游人很少注意它。
苏州园林中最艳丽的古树是玉兰。
玉兰,高大乔木,开花时节格外引人注目。
各园林都有栽培,是惹人注目的古树。
网师园中部水池南岸一株古老的二乔玉兰是著名的景观,它斜向逸生,大枝小枝曲窍临空,春时花季,满树粉紫的花朵,繁而不乱,艳而不媚,如美玉雕琢而成,宛若天然画本。
狮子林燕誉堂南庭院中有两株玉兰,一白一紫,开花时节,白玉兰莹洁清丽,紫玉兰粉含火焰,阵香袭人,仿佛可听。
拙政园玉兰堂庭院中的玉兰,繁花如羊脂白玉雕刻而成,亭亭玉立,雅艳生辉。
(二)名之木苏州园林中名木不下数百种,其中也包括了名花奇草,是一种统称。
名木有本地乡土树种,有外地引进移植树种。
由于古人多有种植,又多为后人珍惜,这些花木也往往成为古木,成了“文物”。
因此,名木和古树一样,除了它的观赏价值外,也具有与其相联系的历史人文价值。
名木的这种特点,构成了具有苏州园林特色的名木系统。
藤蔓类苏州园林中的藤蔓植物主要依附于山石、水岸、墙壁、花架上,具有填补空间空白、增加园中生气的效果。
落叶的藤蔓植物主要有紫藤、爬墙虎、凌霄。
苏州园林中除了拙政园的文徵明手植紫藤外,还有留园中部的小蓬莱,狮子林中部的紫藤廊等都是著名的藤蔓景观。
留园小蓬莱坐落水中,两边曲桥相连,上置紫藤花架,古藤枝干虬曲,攀满棚架,春来紫花一片。
狮子林接驾桥东有紫藤花架,仲春,紫花满架,煞是好看。
爬墙虎在园林中是一种常见的落叶植物,它攀墙而生,夏天,满壁绿叶,给人生机和凉爽;冬日,荆条裸露,交织于粉墙之上,犹如怀素狂草,亦如一幅抽象绘画。
凌霄也是园林中常见的藤蔓,墙头、峰巅、窗棂都有它的身影。
网师园看松读画轩东隅的凌霄花,攀援着拔地直上石笋,把金黄夹红的花送至隔院,真正堪称“凌霄峰”。
凌霄总是攀援到最高处盛开花朵,常常产生“墙内开花墙外香”的效果。
常绿的攀缘植物主要有蔷薇、木香、薜荔、络石、常春藤、金银花。
拙政园西部到影楼北侧有一株木香,圆盘藤架直径有三米,开花季节满藤白花,灿若繁星。
园林中的薜荔、络石等虽不起眼,但却是必不可少的植物,假山上有了这些攀援藤本,石满藤萝,则斧凿之痕全掩,苍古自然,宛若天成。
引蔓桥梁,模糊了人力之工,渡桥犹如天成,又是宛自天开的一景。
因此,这些藤本是在古典园林中其他花木不能替代的植物。
乔灌木类苏州园林中以乔木构成的景观很多,由于人们的喜爱,这些乔木的名气日增,逐渐成为造园时常用的树种。
梧桐,被古人看做是韵雅圣洁之树。
古代传说,梧桐广叶青阴,繁花素色,凤凰非梧桐不栖,“家有梧桐树,何愁凤不至”,古人造园,梧桐就成了必不可少的树种。
以梧桐为寓意而命名的景观就有拙政园“梧竹幽居”、怡园“碧梧栖凤”。
拙政园“梧竹幽居”北植有慈孝竹、梧桐、枫树,取唐诗“萧条梧竹月,秋物映园庐”,秋天,桐花乱洒,翠竹萧萧,枫叶掩红,透露出清爽雅致的浓溢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