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数学特级教师李烈的课堂《循环小数》教学实录节选并赏析
教学内容:《循环小数》
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掌握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
2.使学生具有判断纯循环小数和混循环小数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过程:一、检查复习
1.把下列分数化成小数
(这里,教师出了6道能化为有限小数的题目)教师在学生完成后,提问引出“有限小数”概念,并板书“有限小数”
2.判断下列分数,哪些能化为有限小数,哪些不能化为有限小数?
17/50 8/11 2/9 36/125 5/12 9/55
学生逐个回答后,教师提问如何判断一个分数能否化为有限小数?
引导学生逐步完善总结:一个分数当它化成最简分数时它的分母只含有质因数2或5时,就能化为有限小数。
师:那么不能化为有限小数的分数,可以化成什么样的数呢?今天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新课
1.关于循环小数。
师:8/11 2/9 5/12 9/55 都不能化为有限小数,我们看一看,究竟能化成什么样的小数呢?那8/11 来说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以列成什么样的算式?
生:8/11=8÷11
教师板演竖式计算(这里略去),商0.7272…
师:继续除下去会怎么样?
生:还是先商7再商2.
师:从哪里看出来?
生:余数重复出现.
师:8/11 化成小数是0.7272…有多少个72呢?
生:有无数个.
师:既然有无数个,我们可以怎样表示?
生:使用省略号.
接着,教师要求学生分组计算出2/9 5/12 9/55 化成小数的结果.生:2/9=0.222….5/12…..教师逐个提问省略号表示的是什么.
师: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化成的小数要用上省略号,表示他们
的位置是无限的.这样的小数,由于位数是无限的,所以叫做无限小数.教师板书:“无限小数”
师:无限小数的小数部分有什么特点?
生:有的是一个数字无限循环。
有的是两个数字无限循环。
师: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的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循环小数。
练习:下列哪些小数是循环小数?(1)0.999 (2)
4.1677…(3)3.2121 (4)3.14159265…
学生回答后老师提问。
提醒学生自主发现:第三尽管小数部分21重复出现,但它不是不断重复出现,所以它是有限小数。
第四题没有重复的数字所以不是循环小数。
[赏析:抓住循环小数的本质属性设计练习,可以克服学生理解中的片面认识,题目虽少,但作用极大,正是练习少而精。
]
…….以上是李烈老师本课教学实录节选,下面本人谈谈看法
评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单调抽象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是比较难理解的。
因此,师生之间在知识的输入输出过程中,很容易失去平衡。
一旦失去平衡,必将破坏了教师的指导性与学生主动性的最佳结合点。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李烈老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力争达到最
佳的教学效果。
措施一、教案的设计完全符合知识本身的内在联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学生在已经掌握有关分数化成有限小数的知识基础上,提出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问题,是完全自然而然的引出了无限小数。
而这些无限小数又有这样的特点:小数点后面有一位或几位小数从某一位起反复出现,也就很自然的引出了循环小数。
这些循环小数又是存在差异的,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差异,于是有了纯循环与混循环之分。
总之,教学是步步发展,由浅入深。
措施二、教师讲究教学节奏,合理设计练习,整个教学过程形成发现矛盾、进行探讨、又加深理解、恰当运用的这样一种良性循环局面,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又生动,又活泼。
措施三、教师重视研究教材,对学生也了如指掌,所以在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中能有效的引导。
综上所述,李烈老师的教学特点深深影响了我,今后我要努力学习她的教学风格,争取最佳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