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景阳冈(特级教师教学实录)

(完整版)景阳冈(特级教师教学实录)

内容:景阳冈课堂实录主讲:张学伟年级:五年级时间:2015年4月【导入】第一次见面,我先表演一个节目,好不好?好我给大家说一段快板儿,好吧?好你是想让我用普通话说还是用山东话说?山东话!大家都喜欢听怪的如果我表演的好的话,请大家热烈鼓掌。

(老师开始用方言读快板儿文字)好玩吧?别只顾好玩,快板儿说的是谁?武松说的是什么事?武松打虎(师板书“打虎”)同时问:打虎之前干什么?生“喝酒”师板书“喝酒”问:喝酒之后干什么?生:上山师:对了,并板书“上山”这篇课文先写了武松(喝酒)再写了武松(上山)再写了武松(打虎)【课文讲解】我们先来看“武松打虎”。

景阳冈下的酒,力量很大,一般的人只能喝几碗?(三碗)武松喝了几碗(18碗),不光喝了18碗酒,他一边喝酒还一边和店家说话。

我们来看看他和店家说话的语言。

老师起头(读提示语),学生齐读对话内容。

这篇文章和我们平常学得文章还不太一样。

它是一篇古代人写的白话小说。

文白间杂。

我先来考考你:什么叫“大虫”生齐答“老虎”什么叫“吃酒”——喝酒什么叫“筛酒”——倒酒好好好好,非常好!这一段是他们的对话,对不对?一般在课堂上遇到对话的时候,老师让你们怎么读?(举手点名回答)生1:点两个同学来读。

师:对!分角色来读嘛。

来,同桌之间,两个人分角色朗读,一个人读武松的话,一个人读店家的。

老师有一个要求:武松特别像武松,店家的语气特别像店家。

好不好?众生开始演绎,师巡视。

师选中一名同学上台,并请同学邀请一位搭档上台。

老师对着全班同学强调要求:武松特别像武松,店家的语气特别像店家。

如果他们表现的特别好,我们就为他们鼓掌,如果他们表现得还不够好,我们就帮助他们提出来,好不好。

(对着演员)分好角色。

来,武松先来。

听第一句:(生读)师请台下同学评价。

这样体现出武松很生气。

——有点武松的气势,因为武松是英雄。

但是,他还表现得不好。

(对着表演者:)你看看(示意看屏幕提示语)声音高,并有拍桌子的动作。

(对另一表演者:)你应不应该也跟他喊话?学生为听懂就开始读了。

师:他的声音高,你的声音就要什么?(也要高)你也要高?你说……你俩吵架呀?他的声音高,你的声音就应该低一点,你说……对话进行中,老师评价:你是念字的,不是在说话。

店家是怎么的说?大家告诉他。

——得意。

你一点都不得意,你家的酒很厉害的。

跟他说“我家的酒……”(师起头示范)评价:还有吗?……你就是不会笑?……你这笑是“呵呵呵”武松的笑应该是“哈哈哈”再来!(台下掌声)厉害吧,你们太厉害了,不同凡响,谢谢你们。

下面我们一起来一遍好吗?你们所有的同学选一个角色,给我留一个角色,行吗?生齐曰“武松”我以前一直不知道为什么同学们都喜欢选武松,后来有一次,我又在这里研究了一下这段对话,我发现,店家的话很多,武松的话很少。

但是你们要像武松一样,看着我。

我现在就是店家。

来开始!……你们就累我吧。

……有意思吧,这才叫读书。

读谁像谁。

但是也不能光读。

我问问你,从这一段对话中,从喝酒的过程中,你读出了一个什么样的武松?用一个词来概括。

霸气外露、豪迈、霸道(怎么霸道?别人不给他喝酒,他硬要喝。

)人家已经说了他几次三番跟别人要酒喝。

咦,这里他一直跟别人要酒喝对不对,人家不给他,他还要喝,人家不给他,他还要喝,武松这个人怎么样?——固执。

师:固执、倔强。

(板书)这一段话,我们读出,武松是一个倔强的人,但是我们还知道,武松还有过人的什么?(师板书“酒量”)喝了18碗酒,还要上山,店家告诉他山上有什么?山上有老虎,他信不信?后来武松上山之后,发现了一个官府的榜文。

生,朗读榜文。

另一生,解释榜文。

另一生,过岗必须要有两个条件。

中午,结伴。

武松看到官府的榜文之后,武松知道了,“山上有虎,单身莫行”。

这个时候,武松的心里开始有了想法。

刚才他们在对话的时候,我们研究了他们的——语言,假如,武松心里有了想法之后,我们要研究他的什么?——心理。

来拿起笔来,我们研究456自然段。

从…到…,一共三个自然段,请你拿起笔,自己快速看看,武松一共有几次心理想法,然后把它画出来。

(老师来回巡视,偶言指导——自言自语算不算心理活动?明确“算”。

标明序号。

)师:我来请一个同学来说说,是哪几处?生:全部四处,朗读明示。

师:(大屏幕)我们来一处一处地研究武松心里到底在想什么?第1处,师念完原句,引导提问:这个时候,武松到底相不相信山上有虎?(生:不想信)因为武松没有看到官府的榜文,对不对?当他看到官府的榜文的时候,他是这样说的,大家一起读!第2处,生齐读。

问生,武松怎么样?(武松不甘心回去)(武松想回去,他有点害怕了)武松害怕什么?(被店家耻笑)说明武松怎样?他特别要什么?(面子)在面子和姓名之间,武松选择了什么?(面子)假如当时上山的不是武松,是老师我,你觉得我会采取什么办法?(生发言)我也一样,一般人都会选择回去。

我们再来看,武松后来又细想了一回,即第3处。

你读出什么了?武松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生发言)武松打过老虎吗?没有。

(生:武松可能想上岗不会碰到老虎,没有老虎就可以过岗了)说明现在武松有一种什么心理?(侥幸)最后一处,一起读。

这是什么意思?(生发言)武松他在给自己鼓劲,壮胆,给自己安慰。

通过这些心理活动的描写,首次我们看到了一个不相信别人的武松,我们又读到了一个害怕的武松,一个爱面子的武松、一个有侥幸心理的武松,想碰运气的武松,一个安慰自己的武松。

那么,我想问问你,在上山的过程中,武松一直有两个念头。

第一个念头是(上山)第二个念头是(回去),这两个念头一直在打架。

你读出了武松很:(纠结)师:板书(纠结)但是,武松毕竟是武松啊,他有过人的(胆量),到底还是上山了。

哎,我觉得这一段是全文写得最不好的。

如果要我来写,我就像那个同学一样,武松一看到官府的榜文,上面有一个老虎,武松说,我要为民除害,我要把老虎打死。

我这个多好。

他这个回去又是害怕,又是侥幸,又是自我安慰,损害武松的光辉形象。

师:我们俩,谁写得好?生:我觉得他写得好,因为这样写符合实际。

因为在实际中,人怎么可能赢过老虎呢。

师:也就是说,他写得真实,我写的不真实。

对不对?武松终于上山了,人说“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

”老虎终于还是找到他了。

来,我们来看看武松和老虎的较量。

我们先来各自练练,一会找同学来读。

你们推荐一个同学来读,这个同学一读,我们就像看电影一样,看见武松和老虎较量的紧张场面。

(被推荐起的同学读文段)师评价,你对未来有规划吗?将来做个主持人或播音员,一定是一等一的,太厉害了。

他读的好不好?不过跟我比,还差一点点。

我觉得还不够紧张。

我们先研究研究,待会一起读。

我先问问:在这场战斗中,谁先进攻,谁在防守?(大虫进攻,武松防守。

)我们看大虫一共有几个动作。

第一个动作(扑)第二个动作(掀)第三个动作(剪)武松也有三个动作:闪闪闪。

我知道了,大虫扑掀剪,武松闪闪闪。

哎,我把这个换换,武松不是闪闪闪,而是武松躲躲躲。

行不行?生1:闪有种闪电的感觉,躲像躲猫猫。

生2:我觉得闪体现了武松的厉害,躲有害怕的感觉。

闪是飞快的,没有要躲的意思。

师:他没有要跑的意思。

日本人来了,村里的老百姓赶紧躲起来。

暂时不出来。

武松看见老虎来了,也赶紧躲起来。

(生哄笑)“闪”和“躲”哪个好?生齐曰“闪”。

师肯定:闪。

一名同学到台前——老虎,表演“掀”,生齐读,生表演,师指导。

假如腰胯撞到武松的话,他就怎么样了?(挂了)最难的不是这个,是“剪”。

生在老师指导下表演。

这个东西假如碰到武松的话……所以,这一段在读的时候,要读出紧张的气氛,还要怎样?生1:重点读动作。

师:就是读的速度一定要(快)比如(师慢读)我们来比较一下。

(原武松扮演者读)他读的很好,但是跟老师比还是(差一点)我来读这一句。

你要是老读标点符号就完了。

(师慢读:说时迟,那时快,大虫非吃了你不可)师快读示范。

来大家一起来,你们读武松的,我读大虫的。

……(师生配合共读文段)必须要闪快点对不对?武松好不容易躲过了它的三招,终于可以动手了。

(文段)“武松见大虫翻身回来……只拿着一半在手里”哨棒折了,下面武松要赤手空拳的面对老虎了,最危险的时刻来了。

这一段老师来读,同学们来研究一下武松是怎么把老虎干掉的。

……(师读文段,动词学生补充)武松一共用了5招,第一招叫(跳)第二招(揪)第三招(按)第四招(踢)第五招(打),(老师强调五招,PPT红色字体显示)一“跳”二“揪”三“按”四“踢”五“打”厉害吧,那我问一个问题,五个动作中,其中有一个动作是最关键的,这个动作是武松转守为攻,转败为胜的转折点,你看看是哪个动作。

来思考,有一个动作最重要。

(生发言,师寻找理想答案)我觉得是“按”,因为他只有按下去,才可以踢打。

师引导:因为他按住老虎头之后,控制住了老虎,这时,老虎还可以“掀”吗?还可以“剪”吗?所有的进攻的动作都失效了。

武松一直往下按,老虎一直往上抬。

我来问问,假如这个时候按住老虎的不是武松,而是张老师,你觉得结果如何?(生发言)估计张老师要是骑到老虎头上,老虎一抬头,张老师就到树上去了。

武松的力气大不大?(大)这一段中,你又读出了武松的什么?生:力大无穷,勇敢,勇猛,坚强,敏捷师:有人说武松在打虎的过程中,表现得非常优秀,表现得非常冷静,你觉得对不对?(众生发言)武松根本不是冷静,整个就是乱打。

其实写出了武松的慌乱。

但是武松就是武松,他有过人的(力量)。

【总结】我们分了三部分来学,第一部分喝酒的时候,我们研究了武松的语言,我们读出了他的“倔强”“酒量”第二部分我们研究心理活动,我们读出了武松的“纠结”“胆量”;第三部分打虎,我们研究武松的动作,我们读出了“慌乱”“力量”。

现在我请同学们来看这一排文字,“倔强”“纠结”“慌乱”,这三种情绪,都是谁都会有的?(人)——是的,一般人都会有的。

武松的“酒量”“胆量”“力量”是一般人有的吗?(师板书:上“人”,下“神”)清朝有一个伟大的文学家,他叫金圣叹。

他在读《水浒传》的时候,就评价说:武松是人也是神。

他有人的(倔强)神的(酒量);人的(纠结)神的(胆量);人的(慌乱)神的(力量)这就是《水浒传》中最光彩照人的英雄。

这篇课文还有一条,我建议心脏不好的人不要看,看得人太揪心了,武松当时喝了18碗酒要上山,我们替他担心不担心?(担心)我们的心就提到嗓子眼了,这时有人劝他不要上山,我们以为他会留下来,我们就放心了,哪知道他非要上山,我们又把心揪起来,看到官府的榜文,以为他要回去,我们放心了。

他非要上去,我们又揪起来,躲过老虎的扑掀剪,好不容易躲过老虎拿着棒子要上去打了,我们放心了。

哪知道棒子折了,我们的心又揪起来,直到把老虎打死了。

我们的心一提一放,一提一放,真是“武松打虎真过瘾,我们读书——真揪心!”武松还有别的故事,武松有一个哥哥,个子很矮,你知道吧?(武大郎)他有一个老婆很漂亮,你知道吧?(潘金莲)后来他老婆与别人勾结,把他给害死了,武松把潘金莲和西门庆杀掉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