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课是课堂教学中一种常见的课型,我认为其功能和作用有二个方面:一是概括总结,形成结构;二是查漏补缺,巩固提高。
相信许多老师都有这样的感慨:复习课难上!事实上,这类课没有现成的教材和教案可资借鉴,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自行选择教学内容、组织形式,因而最能体现一个教师的专业水平,也能反映其教学态度。
复习课怎么上?怎么上效果更好?始终是我们一线教师孜孜探求的一个课题。
有老师说复习课比新课更难上,我非常赞同,因为我认为复习课比新课有更多的不确定性。
首先是上课的教材不确定——没有统一的复习课用教材,从而上课的范围、上课的重点、上课的难度、上课的进程等等都没有确定,都要由上课教师自己决定;其次是上课的对象的不确定——这主要是指学生的层次的不确定,学生对知识已掌握到哪个程度?不同的班级有不同的层次,同一个班级的不同学生也有不同的层次,教师到底该以那个层次为基准?如何又能尽可能地照顾到全体同学?实在是较难把握的。
与新课比较,这正如上新课是在一张白纸上画图、而上复习课是在一张已有的图画上进行修正,这实在是更需要好好斟酌的,更需要花大功夫的。
我认为要上好复习课,首先要弄清几个问题:
1、本节复习课的任务是什么?目的是什么?不象新授课——主要是新知识或新技能的学习(尽管也要求过程方法、情感、价值观),复习课时这些知识或技能早已变“旧”了,但学生不见得理解或正确掌握,所以复习课的任务是“拨乱反正”、“巩固提高”。
2、上课的背景、学生的已有认知怎样?在复习课时学生已有一定的知识认知、技能基础,但这些知识认知是否一定正确?技能方法掌握到哪个水平?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上复习课前有所了解,以便于对上课内容、上课的难度、上课的容量、上课的进度与节奏、上课的教法等等作因势利导的调整。
3、复习课的类型与定位。
复习课也分几种类型:(1)是习题课?(2)是章节知识复习课?(3)是期中、期末或会考复习课?(4)是高考第几轮复习课?(5)是专题复习课?等等。
不同的复习课定位不同、教法不同。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认为在复习课的教学设计时首先要正确定位,其后又要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努力去暴露学生的旧有认知、暴露漏洞与不足,然后就可以有的放矢,有针对性进行教学,包括教学的重点、问题的设置、例题的选择等等。
我认为一节成功的复习课就是要造成学生新、旧认知的冲突,有冲突方知错,有冲突才明理,有冲突才印象深;而如果没有冲突,则说明学生掌握得较好,此知识点就可一笔带过,为此就应随即调整复习的重点和复习的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