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无机材料测试技术》
考试试卷A
班级 学号 姓名 景德镇陶瓷学院科技艺术学院教务部专用
…………………………………………………装……………………………
订…………………………
线……………………………………………………………………………………
一、填空题(共25分,每空1分)
1、第一个发现X射线的科学家是伦琴,第一个进行X射线衍射实验的
科
学家是布拉格。
2、莫塞来定律反映了材料产生的波长与其原子序数的关系。
3、同一元素的入Kα1、入Kα2、入Kβ的相对大小依次为_入Kα2>入Kα1>入
__;能量从小到大的顺序是___E Kα2<E Kα1<E Kβ___。
(注:用不等式Kβ
标出)
4、X射线分析技术的方法有: 直接对比法,内标准法,K值法,任意
内标法、绝热法。
5、扫描电子显微镜的电子成像主要有 二次电子像 和 背散射电子像 。
6、像差分为几何像差和色差两类。
7、XRD、TEM、SEM、DTA分别代表:X射线衍射分析、透射电
子显微镜、电子探针X射线显微分析、差热分析。
8、按激磁方式的不同,磁透镜分为恒磁透镜和电磁透镜
9、电子探针X射线显微分析中常用X射线谱仪有能谱仪、波谱仪
10、测角仪在采集衍射图时,如果试样表面转到与入射线成30°角,则
计数管与
入射线所成角度为 60° ;能产生衍射的晶面,与试样的自由表面呈
平行关系。
二、名词解释(共15分,每小题3分)
K系辐射:K系辐射:原子最内层的K层电子由于被激发,由其他高层电子跃迁填补,而产生的光电辐射称为K系辐射。
2、洛伦兹因数:由于衍射的几何特征而引入的对衍射强度的影响因子。
3、热重分析热重分析:热重分析就是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物质的
质量与温度关系的一种技术
景深和焦深景深和焦深:景深深是指在保持象清晰的前提下,试样在物平面上下沿镜轴可移动的距离,或者说试样超越物平面所
允许的厚度。
焦深是指在保持象清晰的前提下,象平面沿
镜轴可移动的距离,或者说观察屏或照相底版沿镜轴所允
许的移动距离。
5、激发电压:X射线管中将原子K层的电子激发所需要的工作电压。
三、问答题与计算题(共40分,每题8分)
1、如何选用滤波片材料和X射线管?
答:对滤波片材料的选择要利用K吸收限的特征。
这种材料其K吸收限应刚好卫浴Kα和Kβ之间,并且尽量靠近Kα。
滤波片的材料是根据阳极靶元素而确定的因此,滤波片的材料依靶的材料而定,一般采用比靶材的原子序数小1或2的材料。
(4分)
当Z靶〈40时, Z滤=Z靶-1
当Z靶〈40时, Z滤=Z靶-2
为了避免或减少产生荧光幅射,应当避免使用比样品中的主元素的原子序数大2~6(尤其是2)的材料作靶材的X射线管。
例如,以分析以铁为主的样品,应该选用Co或Fe靶的X射线管,而不能选用Ni或Cu靶。
实际工作中最常用的X射线管是Cu靶的管。
其次是Fe和Co。
Cu靶适用于除Co、Fe、Mn、Cr等元素为主的样品。
而以这些元素为主的样品用Fe 或Co靶。
(4分)
2、对于体心点阵结构的晶胞,当X射线在原子列上反射时,为什么
只有晶面指数满足h+k+l为偶数的条件时,才会出现衍射?
答:对于体心点阵,单胞中有两种位置的原子,即顶角原子,其坐标为(0,0,0)及体心原子,其坐标为 (1/2,1/2,1/2)(2分)
(4分)
• 1)当H+K+L=奇数时,,即该晶面的散射强度为
零,这些晶面的衍射线不可能出现,例如(100)、(111)、
(210)、(300)、(311)等。
2)当H+K+L=偶数时,即体心点阵只有指数之和为偶数的晶面可产生衍射,例如(110)、(200)、(211)、(220)、(310)…。
3、某陶瓷坯料经衍射定性分析为高岭石、石英和长石原料组成,秤取
2.588g样品做衍射实验,其中它们的最强线各为1864、923、
620cps,已知参比强度各为3.4、2.7、4.2,定量各原料的含量。
答:因为没有内标物,且该坯料没有非晶相,以此采用绝热法计算各原料含量。
物相K s j K f j W j/W f W%
高岭石 3.40.810 3.71252.82
石英 2.70.643 2.31532.94
长石(f) 4.2 1.000 1.00014.23
4、何为波谱仪和能谱仪?并比较波谱仪和能谱仪的优缺点。
答:波谱仪(WDS):利用特征X射线的波长不同来展谱,实现对不同波长X射线分别检测的波长色散谱仪。
能谱仪(EDS):利用特征X射线能量不同来展谱的能量色散谱仪(3分)。
5、何谓电磁透镜的像差?是怎样产生的? 如何来消除和减少像差?答:所谓像差是实际分辨距离与理论分辨距离的差距。
主要包括球差、象散、色差三个部分(2分)。
球差产生原因:由于电子透镜的中
心区域和边沿区域对电子的会聚能力不同而造成的,消除办法:增大电流,采用小孔径成像(2分)。
象散产生原因:透镜磁场不对
称,可能是由于极靴被污染,或极靴的机械不对称性,或极靴材料各项磁导率差异引起,消除办法:由附加磁场的电磁消象散器来校正(2分)。
色差产生的原因:电子的能量不同,从而波长不一造
成的,电子透镜的焦距随着电子能量而改变,因此,能量不同的电子束将沿不同的轨迹运动,消除办法:使用薄试样和小孔径光阑将散射角大的非弹性散射电子挡掉,将有助于减小色散,稳定加速电压和透镜电流可减小色差(2分)。
四、综合分析题(共20分,每题10分)
1、分析比较电子探针和离子探针和俄歇谱仪的分辨率、分析样品表层深
度和分析精、度。
说明它们各自适用于分析哪类样品。
答:电子探针:分辨率0.5-1μm,分析样品的表层深度:0.5-2μm,对于浓度大于10%的成分的精确度在±1-5%,高于俄歇谱仪。
可分析序数≥4的元素,但在Z≤11时灵敏度较低。
(4分)
离子探针:分辨率1-2μm,分辨能力有所下降。
分析样品的表层深度:小于5nm,大大改善了表面成分分析的功能,离子探针在分析深度、采样质量、检测灵敏度、可分析元素范围和分析时间等方面均优于电子探针,对He、Hg等灵敏度较差。
(3分)
俄歇谱仪:分辨率0.1μm,分辨能力较高。
分析样品的表层深度:小于
5nm,表面成分分析能力高。
定量精确度约在±5%,适合分析序数Z≥3的元素。
(3分)
2、试总结X射线粉末衍射花样的背底来源,并提出一些防止和减少背底
的措施。
答:X射线粉末衍射花样的背底来源和解决办法是:
1、出现了荧光X射线。
可根据材料的主要元素正确的选择阳极靶材
料和滤波片材质有利于吸收荧光X射线而只留下X射线的相干散
射花样,减少花样的背景。
2、样品测量温度。
样品测量温度的升高会导致出现热漫散射从而使
得背景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