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有限公司
MS-CARE-01
社会责任及EHS手册
(1.0版)
制订:
审批:
2020-1-1发布2020-1-1实施
裁员十大误区,十大操作指南(一定要看)
1法律理解和适用错误
实践中,当遇到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人数涉及20人以上或占企业员工人数10%以上的情形时,容易引起HR不安和困惑。
认为这就属于经济性裁员,应当按照经济性裁员的要求操作,反之就存在违法的风险。
HR的这种不安和困惑,往往是因为对法律的理解和适用存在误读。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有七大类法定情形,包括:协商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提前通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无过失性辞退、经济性裁员、劳动合同的终止。
企业方面可选择解除和终止合同的情形包括: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无过失性辞退、经济性裁员,及劳动合同终止五大类情形。
换言之,人数与经济性裁员没有必然的关系。
比如,因为租赁场地到期必须要搬迁,公司决定提前解散、组织架构合并等需要规模裁减人员时,在法律上并不然属于经济性裁员。
2裁员人选标准不明确
在我们提供咨询服务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类似的场景:当我们询问:“是按照什么样的标准确定被裁减对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