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文教育学科教师辅导讲义3:(2007年莆田市)人站在平面镜前,当他向平面镜走近时,发生的现象是( ) A .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 B .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大 C .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 D .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不变 4.类型⑴ 镜面反射: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 条件:反射面 。
应用: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特别亮。
黑板“反光”等,都是因为发生了 ⑵ 漫反射: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 ,每条光线遵守光的 。
条件:反射面 。
应用: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 的缘故。
1:(04南京)我们能在教室的不同位置看清黑板上的粉笔字,这是因为光射到黑板上发生了 反射现象。
把桌子放在教室中间,我们从各个方向能看到它原因是:光在桌子上发生了 反射。
2:(2004长沙)在暗室的桌面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块小平面镜平放在纸上(镜面朝上), 让手电筒正对平面镜照射,如图所示,从侧面看去( ) A 镜子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B 镜子比较暗,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C 白纸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D 白纸比较暗,它发生了漫反射 3:(05佛山试验区)目前光污染越来越严重,白亮污染是普遍的一类光污染,建筑物的 玻璃幕墙、釉面砖墙、磨光大理石和各种涂料都能造成白亮污染,形成白亮污染的主要原因 是由于( )A .光的反射B .光的折射C .光有能量D .光沿着直线传播 知识(三)光的折射1、生活中的折射现象:插入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变弯,太阳未出地平线我们就看见“太阳”,水深看起来变“浅”都是光的_______引起的。
海市蜃楼2、折射规律:实验发现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_______。
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3.水下看岸上的物体,岸上看水下的物体,所看到的像均比实际的物体要高。
4、两种透镜及其光学特性(1)凸透镜:对光起_______作用; (2)凹透镜:对光起_______作用;老人家戴的老花镜用的是____透镜;近视眼者戴的眼镜用的是____透镜。
近视眼与远视眼形成的原因4.凸透镜成像规律物体到透镜的像的特点像与透镜的应用FF凸透镜凹透镜倒立或正立缩小或放大虚或实u f>倒立缩小实22<<照相机f v f<<倒立放大实2f u f2>幻灯机f v=倒立等大实22u f=测焦距fv fu f=不成像获取平行光<放大镜u f<正立放大虚v u记忆口诀: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
实像异侧倒,虚像同侧正。
(在1f以外)物近像远像增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在1f以内)物近像近像变小,物远像远像变大。
5.透镜作图的三条特殊光线6.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来表示透镜的成像规律:例1:在下列方框中,填入适当的光学元件:例2图3—2中正确表示了光通过透镜的是( )例3完成下图甲、乙的光路图.例4. 物体放在凸透镜前某位置时在透镜的另一侧离透镜10厘米的光屏上得到清晰、倒立、缩小的像。
当把物体移至镜前10厘米主轴上时,物体所成的像一定是_______。
例5萧萧有一只透镜,经测量后焦距为8cm,当把一物体放到2f的位置时,萧萧又测量了像的大小,发现像比物小,那么这只透镜实际的焦距()A.大于8cmB.等于8cmC.小于8cmD.不好说例6把发光体放在离凸透镜15cm处时,在透镜的另一侧的光屏上出现了该发光体倒立、放大的像,该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 5cmB. 10cmC. 18cmD. 20cm例5在利用光具座进行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探究中:(1)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由图可知,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作用,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请你指出其中一条可能的原因:。
(3)调整后,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16cm处时(如图乙),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的实像(填写像的性质); (填光学仪器)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
如果将蜡烛在乙图的基础上远离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 (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例6. 投影仪是教学中常用的仪器,如图2所示是投影仪的结构图,在水平放置的凸透镜的正上方有一与水平面成45°角的平面镜,右边竖直放一屏幕。
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和平面镜后,可在屏幕上成一清晰的像。
一教师在使用投影仪时,发现在屏幕上的画面太小,正确的调节方法是()A. 减小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下调凸透镜,减小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D. 增大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上调凸透镜,增大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例7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u跟实像到透镜的距离v之间的关系,如图6,则凸透镜的焦距为:()A. 60 cmB. 45 cmC. 30 cmD.15 cm7.显微镜、望远镜、幻灯片、照相机、眼睛放大镜的工作原理:显微镜:先用一个凸透镜使物体成一放大的实像,然后再用另一个凸透镜把这个实像再一次放大,就能看清很微小的物体了,显微镜的物镜距离要观察的物体较近,使物体成一放大的实像。
望远镜:如果利用物镜使远处的物体成一缩小的实像,这个实像再经过目镜放大,就能看清楚较远处的物体。
利用望远镜能看清楚远处的物体,主要是由于望远镜物镜的直径比眼睛的瞳孔要大得多,它可以收集更多的光线,使远处的物体看起来更明亮。
幻灯片、照相机、放大镜、眼睛都是透镜成像的原理知识点四:光的作图:1.画图说明要使A点发出的光线恰好经过B点,则入射点应该在哪?并标出入射角。
2. 人眼在什么位置能看到甲、乙两点在平面镜中的像恰好重合?(画图说明)(2010.浙江杭州)36.右图为一辆轿车的俯视示意图。
O点为司机眼部所在位置,司机在右侧的后视镜AB(看作平面镜)中能看到车尾c点。
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画出司机眼睛看到C点的光路图。
(2010.浙江温州)19.“小科学家”比赛中,有一项目是“反弹击物”(如图),要求参赛者将皮球射到平面镜上,经平面镜反弹击中目标区内的物体。
参赛者在发射区沿哪一方向射球,最有可能击中目标A.沿OA方向 B.沿OB方向C.沿OC方向D.沿OD方向(2010.浙江金华)13小明用半圆形玻璃砖研究光的折射。
她让一束光线从空气射到玻璃砖的圆心后,发现光线最终从玻璃砖射出,回到了空气中。
下列哪幅图能正确反映实验时的光路(2010.浙江湖州)14.陶瓷茶杯底部放有一枚硬币,人移动到某一位置时看不见硬币(如图甲),往茶杯中倒人一些水后,又能够看见硬币了(如图乙)。
造成“看不见”和“又看见了”的原因分别是A.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折射C、“度数”越大的近视眼镜镜片,凹面弯曲越明显,焦距越大D、近视眼眼睛本身就是发散透镜3、小明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20cm处,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观察到缩小的像,小明又把点燃的蜡烛置于原来的光屏处,则所成像的性质:()A、倒立放大的实像B、正立放大的虚像C、倒立缩小的实像D、等大倒立的实像4、在一些交通要道路口、银行等公共场所常常安装电子监控器,它们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光学系统,另一部分为光电转换系统。
光学系统收集被监控区域内的景物信息。
光电转换系统把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输送到监控中心,实现间接监控的目的的其光学系统的工作原理相当于()A、平面镜成虚像B、凸透镜成实像C、显微镜D、凸透镜成虚像5、某照相机镜头焦距为10cm,小刚用它来给自己的物理小制作参展作品照相,当照相机正对作品从50cm处向12cm处移动的过程中()A、像变大,像距变小B、像变小,像距变大C、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变大D、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变小6、某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当物体沿主光轴从距透镜30cm处向透镜处移动时,则下列叙述凸透镜所成像的变化情况中,正确的是()A、像始终变大B、像始终变小C、像先变小后变大D、像先变大后变小7、关于四种光学仪器的成像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B. 照相机成正立、缩小的实像C. 幻灯机成倒立、放大的实像D. 近视眼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8、图中四幅图分别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A. (2)(1)B. (3)(1)C. (2)(4)D. (3)(4)9、小宝用焦距一定的照相机拍摄景物,若他将照相机移近被拍摄的景物,景物在底片上所成的清晰像将变(选填“大”或“小”)10、在鉴定文物时,常用放大镜观察文物的细微部分,这时他看到的像是。
如果在文物上两条裂纹,其夹角是5度。
要想使看到的像更大些,应该将放大镜离裂纹。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是6倍,则他看到的角是度。
11、一束平行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传播方向如图甲所示,由图可知,此透镜的焦距为 cm,当把烛焰放在此凸透镜左侧12cm处时,如图乙所示,则从该凸透镜右侧通过透镜可以看到一个、放大的虚像(填“正立”或“倒立”)甲15厘米乙12厘米12、如图所示,蜡烛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是(选填“倒立”或“正立”)、(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这三种光学仪器正常使用时,与上述成像情况一致的是。
蜡烛透镜光屏如果在前面的实验中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只移动中间的透镜,要使光屏上再次出现一个明亮清晰的像,则应向(选填“左”或“右”)移动凸透镜。
13、为了比较甲、乙两个凸透镜焦距的大小,小明先后用这两个凸透镜做成像实验,他使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水平直线上,且使两个凸透镜与光屏间的距离均为20cm。
实验时发现:烛焰经凸透镜甲折射后在光屏上所成的是一个清晰缩小的像,烛焰经凸透镜乙折射后在光屏上所成的是一个清晰放大的像,由此可以判断:凸透镜_____的焦距较大。
1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物体距离透镜30 cm,像距透镜10 cm,则此时的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像(依次选填“倒立”或“正立”、“放大”或“缩小”、“实”或“虚”)15、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凸透镜、蜡烛和光屏放在如图12甲所示的光具座上进行(凸透镜的焦距ƒ已知):(1)若在图中C位置上放置光屏,则B位置上应放置;(2)实验过程中,应测量物距u和像距υ,并记录的性质特点;(3)若烛焰在光屏上所成的像如图12乙所示,为使像能清晰地呈在光屏中央,应将凸透镜向移动(选填“上”或“下”);(4)实验发现:当物距在范围时,像都能在光屏上承接;当物距在范围时,凸透镜成缩小的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