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系统的校正
最大相角 m与衰减系数
的关系为
1
sin m
1
2
1 1
2
在设计超前校正装置时,便可按所要求的最
大相位超前角来求出装置的参数
切点频率 m 是 1 1 T和2 1 T 的几何中点
求出:
m
1
T
L()(dB)
( )
10 0 -10 -20
90
0
0.1 T
m
1 10 10
100
TTT
T
(rad/s)
(2)、用频率法分析反馈校正
+
E+
-
-
Go1 ( s )
Y
Gco (s)
其开环频率特性为:
G0
(
j)
Y( E(
j) j)
1
Go1( j) Go1( j)Gco
(
j)
若条件 G0 ( j)Gco ( j) 1 成立
便可近似写成
G ( j ) 1 o1
G ( j ) o
,而与系统不可变部分的频率特性
3.相位超前校正装置
最简单的超前校正装置 是一种无源微分电路
Z1
C
ux
R1
Z2
R2 u y
传递函数可写为
Gco (s)
Ts 1 aTs 1
1 a
s s
1
T 1
Ta
相位超前网络的频率特性为
Gco (s)
T 1 e 2 2
jtg
1
(T T ) T 22 1
2T 22 1
此频率特性在复平面上是一个半圆
图6-13 超前网络的对数频率特性
由上图可以看出,在高频段(如w>10/T),校 正器有较高的增益,从图6-11也可看出,当输 入信号频率较高时,电容C的容耗很小,输出信 号接近于输入信号,所以相位超前网络基本上是 一个高通滤波器(高频可以通过,低频被衰减 掉)。
4.用频率法设计超前校正装置
相位超前装置的主要作用是在中频范围内产生足够 大的超前相角,以补偿原系统中元件造成的过大相 角滞后。所以,设计超前校正装置,就是根据系统 的性能指标要求校正装置所应提供的超前相角,来 确定校正装置的参数及传递函数。 共同看书上的例题进行分析
(2)有源串联校正装置含有放大器,因此, 上述补偿问题可自行解决。
2.反馈校正
该校正的信号是从高功率点传向低功率点的,故 不必附设放大器。采用反馈校正除了能收到与串 联校正同样的校正效果外,还可以消除系统原有 不可变部分的参数波动及非线性因素对系统性能 的影响。因此,若调节系统随工作条件的改变, 它的某些参数的变化幅度较大,且在系统中又有 条件应用反馈校正(能取出适当的反馈信号), 这时宜采用反馈校正
G ( j )G ( j ) G ( j ) Go1( j)
o1
co
co
无关。
可以认为系统开环频率特性近似等于并联反馈 校正装置的频率特性的倒特性
1
Gco ( j)
若条件 G0( j)Gco ( j) 1 成立
便可近似写成
Go ( j) Go1( j)
也就是说明:反馈作用小到可以忽略不计时, 显然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就和前向通道的特
相位超前校正装置对系统性能有下列影响: (1)在截止频率附近使对数频率特性斜率减小,增加 了被校正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的相角裕量。也就是提高 了系统的阻尼比ξ,改善了系统瞬态响应性能; (2)减少了开环幅频线在幅值交点频率处的负斜率 (斜线较平),提高了系统的相对稳定性; (3)增大了闭环系统的频带宽度,提高了系统瞬态响 应的速度,但系统抗高频干扰的能力也将降低; (4)由于稳定裕量增加,减少了系统阶跃响应的超调 量; (5)由于比例系数先按要求设计好,所以不影响系统 的稳态误差。
串联校正和反馈校正的优缺点:
1.串联校正比反馈校正更易于实现对信号进 行各种必要形式的变换。串联校正装置分无源 和有源两类。
(1)无源串联装置比较简单,它本身没有放 大器,用来串联校正在信号变换过程中引起的 幅值衰减。此外,为了避免功率损耗,无补偿 源串联校正装置一般安置在前向通道中能量最 低的点上。
C(s) E(s) Gr (s)R(s)Go(s)
系统的误差为: E(s) R(s) C(s)
综合可得:
C(s) 1 Gr (s)Go (s) R(s)
1 Go (s) 假若引入的前馈传递函数为:
Gr (s) 1 Go (s)
则: C(s) R(s)
可看出:系统的输出量在任何时刻都可以完全 复现输入量,具有理想的时间响应特性。
按照校正装置在系统中的连接方式, 分为并联 和串联两种。
1.串联校正 校正装置与系统原有部分串联连接 2.反馈或并联校正 校正装置接在系统的局部反馈通道之中
G+
-
Wco (s)
M(s)
Wo (s)
C(s)
Wm (s)
(a)
G
+
-
+
Y
W1 ( s)
-
W2 (s)
Wm (s)
(b)
Wco (s)
图6-10 校正装置与系统的连接方式(a)串联校正;(b)反馈校正
5.反馈校正
(1)、反馈校正的特点
采用反馈校正,不仅可以获得与串联校正同样的 校正效果,还可以削弱系统不可变部分中某些元 件的非线性、参数波动、惯性等对系统性能的影 响。调节器本身就是利用反馈原理来实现各各种 作用规律,同时削弱前向通道中放大器的参数变 化、非线性等因素的不利影响的。
特点: A.减小惯性时间常数 B.降低参数变化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C.削弱系统不可变部分中不希望有的特性 D.正反馈可以提高反馈环路的放大系数
6.1串联校正和反馈校正方法
1. 系统校正的概念
所谓校正, 是指当系统的性能指标不能 满足控制要求时, 通过给系统附加某些新 的部件、 环节, 依靠这些部件、 环节的 配置来改善原系统的控制性能, 从而使系 统性能达到控制要求的过程。 这些附加的 部件、 环节称为校正装置。
2 .校正装置及系统的连接方式
2.扰动补偿的复合控制 假设扰动补偿的复合控制系统如图
R(s) -
Gn(s)
E(s)
Go1(s)
N(s)
+
Go2(s) C(s)
复合校正的目的:
是通过的适当选择 Gn (s) 使扰动 N(s) 经过
Gn (s) 对系统输出 C(s) 产生补偿作用,以抵消扰动
性 W1( j) 一致。
6.2采用前馈-反馈复合控制的 校正方法
复合校正:对于稳定性、超调性和快速性要 求比较高的系统,需要在主反馈回路内部进 行前馈或局部反馈,这种前馈、反馈相结合 的校正,称为复合校正。
1 具有前馈的复合控制
R(s) + -
Gr (s)
E(s) + +
C(s)
Go(s)
由图可知,系统的输出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