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4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1.4.2 山地的形成
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11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每小题后面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 )
A.花岗岩的形成早于石灰岩
B.乙山为断块山
C.甲处位于向斜的槽部
D.地形主要为山地
答案 C
解析甲处于向下凹的岩层中部,即向斜的槽部;图中花岗岩层破坏了石灰岩层,说明花岗岩形成晚于石灰岩;乙山为背斜山;该地地势起伏较小,根据图示海拔高度可以判断主要为丘陵地形。
2.在野外考察时,判断丙断层的依据有( )
①断层面发育的陡崖②断层破碎带③断层两侧岩层错开④相对下沉的岩体形成低地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 D
解析注意图中丙断层两侧没有陡崖和低地,故不能据此判断,排除①、④,故选D 项。
下图为沿回归线东西向的某区域地质剖面图,据此回答3~4题。
3.根据图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处地质构造为向斜,适宜在地面打井找到地下水
B.乙处地质构造为向斜,适宜在地面打井找到石油
C.甲处地质构造为背斜,适宜在地面打井找到石油
D.丙处地质构造为地垒
答案 C
解析甲处地质构造为背斜,适宜在地面打井找到石油;乙处地质构造为向斜,适宜在地面打井找到地下水;丙处不是地垒,因为其右侧不是断层,而是大洋板块往大陆板块下面俯冲。
4.和丙处成因相同,形成的地形区是( )
A.崇明岛B.夏威夷岛
C.台湾岛D.喜马拉雅山脉
答案 C
解析崇明岛是沉积岛,夏威夷岛是火山岛,喜马拉雅山脉是巨大的褶皱山脉,属于两个大陆板块水平挤压隆起形成的,只有台湾岛和图示成因是相同的。
下图为某河谷剖面图。
读图,回答5~6 题。
5.该河谷( )
A.最可能位于河流上游
B.位于背斜构造的顶部
C.乙处位于河流的凸岸
D.右岸侵蚀,左岸形成沙洲
答案 B
解析从剖面图显示的岩层弯曲形态可以看出该河谷所处的地质构造是背斜构造,顶部被外力侵蚀形成河谷。
6.图中( )
A.地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④①②
B.③处地层断裂下陷
C.沉积岩层因地壳运动而弯曲
D.甲地适合聚落的发展
答案 C
解析图中地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②①④;③处为在岩层上形成的沉积物;沉积岩层因地壳运动而弯曲;甲地位于平均洪水位之下,不适合聚落的发展。
阶地是在地壳垂直运动的影响下,由河流下切侵蚀作用而形成,有几级阶地,就对应有几次地壳运动。
下图示意某河流阶地的地形,其中等高距为20 m。
某地质考察队沿剖面线在①②③④⑤处分别钻孔至地下同一水平面,利用样本分析得知①⑤为同一岩层且岩层年龄较新,②④为同一岩层且岩层年龄较老。
读图,完成7~9题。
7.图示地区的地质地貌为( )
A.向斜山B.背斜山
C.向斜谷D.背斜谷
答案 D
解析图中③为河流所在地,为河谷,且以③为中心,向两侧岩层年龄越来越新,故为
背斜构造,则图示地区为背斜谷。
8.图中①②③④所在阶地形成年代最晚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C
解析阶地原来是河床,后来由于河流下切,导致新的河床在更低位置形成,使原来的河床变为阶地;则河流两岸阶地海拔越高、距离河流越远,形成时间越早,故③阶地形成最晚。
9.若在③处钻40 m到达采集样本水平面,则在⑤处钻至该水平面最有可能的深度是( )
A.15 m B.45 m
C.75 m D.105 m
答案 C
解析由于等高距为20 m,故③处海拔低于⑤处20~60 m;由于四地钻孔至地下同一水平面,③处钻到40 m到达该水平面,则在⑤处钻至该水平面深度为60~100 m,故75 m 是可能的。
四川达州至重庆万州高速公路(万达高速公路)已经全部建成通车。
下图为万达高速公路穿过川东山区的景观图,回答10~11题。
10.该路穿越山区时不呈“之”字形,而是逢山开隧道,遇沟建桥,尽量取最短距离。
其原因主要是( )
A.节省运营时间,提高运输效率
B.减少所经聚落,减少拆迁量
C.缩短公路里程,节省建设投资
D.减少对土地占用,保护耕地资源
答案 A
解析根据“尽量取最短距离”可知,其原因在于节省运营时间,提高运输效率;“逢
山开隧道,遇沟建桥”说明工程建设量大。
11.影响万达高速公路施工的最大障碍是( )
A.资金B.地形
C.技术D.移民
答案 B
解析万达高速公路沿线多山地丘陵,地势起伏大,施工的最大障碍是地形。
二、综合题(共2题,56分)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28分)
材料一雅砻江锦屏二级水电站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盐源、冕宁三县交界处的雅砻江干流锦屏大河湾上,锦屏大河湾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
电站利用雅砻江锦屏大河湾的310米天然落差,裁弯取直开挖隧洞引水发电。
材料二下面为引水隧洞沿线剖面示意图(东雅砻江与西雅砻江之间即为锦屏山)。
(1)东雅砻江河谷属于什么地质构造?简述该河谷的成因。
(8分)
(2)锦屏山地质条件异常特殊且十分复杂,一直是工程勘测设计中极为关注的主要地质问题之一。
试分析锦屏山岩溶地貌广泛存在的原因。
(12分)
(3)从地质构造角度简析④⑦两个地点需要采取特别加固措施的原因。
(8分)
答案(1)背斜。
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石破碎,受外力作用侵蚀形成河谷。
(2)区内可溶岩分布广泛;处于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且雨热同期;断层构造广泛发育,岩石破碎,易被侵蚀。
(3)有断层存在,岩层运动活跃,易渗水、崩塌。
解析(1)读图可知东雅砻江河床下部岩层为背斜构造。
背斜顶部岩石脆弱,易被侵蚀。
(2)读图可知图示区域断层发育,岩石破碎,易被流水侵蚀。
该区域降水多,石灰岩广泛发育,流水溶蚀强烈。
(3)④⑦两处有断层存在,易发生崩塌。
13.下图示意某区域地质构造、等高线分布。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各题:(28分)
(1)说出a范围的地质构造及判断理由。
(8分)
(2)推测图示地区各岩层的形成过程。
(10分)
(3)解释b区域河流形成的原理。
(10分)
答案(1)向斜。
岩层中间新、两翼老。
(2)岩层③②①按顺序沉积;在岩层①沉积后,岩浆侵入②岩层形成④岩层。
(3)b区域为背斜构造,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石比较破碎而易被侵蚀成谷地,集水而成河流。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a范围岩层中间为①岩层,两侧为②岩层,“中间新、两翼老”为向斜构造。
第(2)题,从图中看出,④处为山地,结合岩层分布可判断为火山;因而图示区域岩层从③到①先后沉积,之后又有岩浆侵入岩层②,形成岩浆岩④。
第(3)题,b区域岩层“中间老、两翼新”为背斜,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被侵蚀成为谷地,
集水成为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