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数学会考复习知识点汇总

高中数学会考复习知识点汇总

高中数学会考复习知识点汇总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高中数学会考复习知识点汇总第一章 集合与简易逻辑1、子集:如果集合A 的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的元素若()B A ∈∈αα则则称集合A 为集合B 的子集 记作A B ⊇⊆或B A真子集:若A ≠⊆B B A ,且 则称A 是B 的真子集。

记作A ⊂B 或B ⊃A 空集: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 符号 φ 或 {} 规定:空集是任何一个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2、含n 个元素的集合的所有子集有n 2个;真子集有12-n 个;非空子集有22-n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属于∈ 不属于∉ 集合与集合的关系 包含于⊆ 包含⊇ 集合与集合的运算 并 交 补集 C U 第二章 函数 1、求)(x f y =的反函数:解出)(1y fx -=,y x ,互换,写出)(1x fy -=的定义域;2、对数:①:负数和零没有对数,②、1的对数等于0:01log =a ,③、底的对数等于1:1log =a a ,④、积的对数:N M MN a a a log log )(log +=, 商的对数:N M NMa a alog log log -=, 幂的对数:M n M a n a log log =;b mnb a n a m log log =, 换底公式:baN aN blog log log = 幂的运算:n m n ma a = 第三章 数列1、数列的前n 项和:n n a a a a S ++++= 321; 数列前n 项和与通项的关系:⎩⎨⎧≥-===-)2()1(111n S S n S a a n n n2、等差数列 :(1)、定义:等差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2)、通项公式:d n a a n )1(1-+= (其中首项是1a ,公差是d ;)(3)、前n 项和:1.2)(1n n a a n S +=d n n na 2)1(1-+=(整理后是关于n 的没有常数项的二次函数)(4)、等差中项: A 是a 与b 的等差中项:2b a A +=或b a A +=2,三个数成等差常设:a-d ,a ,a+d 3、等比数列:(1)、定义:等比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0≠q )。

(2)、通项公式:11-=n n q a a (其中:首项是1a ,公比是q )(3)、前n 项和:⎪⎩⎪⎨⎧≠--=--==)1(,1)1(1)1(,111q q q a q q a a q na S n n n(4)、等比中项: G 是a 与b 的等比中项:Gb a G =,即ab G =2(或ab G ±=,等比中项有两个) 第四章 三角函数1、弧度制:(1)、π= 180弧度,1弧度'1857)180(≈=π; 2、三角函数 (1)、定义: xy rx ry ===αααtan cos sin4、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1cos sin 22=+ααααcos tan =5、诱导公式:(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正弦上为正;余弦右为正;正切一三为正6、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7、辅助角公式:⎪⎪⎭⎫⎝⎛++++=+x b a b x b a a b a x b x a cos sin cos sin 222222 8、二倍角公式:(1)、 αααcos sin 22sin = (2)、降次公式:(多用于研究性质) 9、三角函数:10、解三角形:(1)、三角形的面积公式:A bc B ac C ab S sin 2sin 2sin 2===∆ (2)正弦定理:sin2sin 2,sin 2,2sin sin sin R c B R b A R a R C cB b A a ======, 边用角表示:(3)、余弦定理:Cab b a c B ac c a b Abc c b a cos 2cos 2cos 2222222222-+=⋅-+=⋅-+=(4)求角:abc b a C ac b c a B bc a c b A 2cos 2cos 2cos 222222222-+=-+=-+=第五章、平面向量 1、坐标运算:设()()2211,,,y x b y x a ==→→,则()2121,y y x x b a ±±=±→→数与向量的积:λ()()1111,,y x y x a λλλ==→,数量积:2121y y x x b a +=⋅→→(2)、设A 、B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x 1,y 1),(x 2,y 2),则()1212,y y x x AB --=→.(终点减起点)221221)()(||y y x x AB -+-=→;向量a 的模|a |:a a a ⋅=2||22y x +=;(3)、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θcos →→→→⋅=⋅b a b a , 注意:00=⋅→→a ,→→=⋅00a ,0)(=-+a a(4)、向量()()2211,,,y x b y x a ==→→的夹角θ,则222221212121cos y x y x y y x x +++=θ,2、重要结论:(1)、两个向量平行: →→→→=⇔b a b a λ// )(R ∈λ,⇔→→b a //01221=-y x y x(2)、两个非零向量垂直0=⋅⇔⊥→→→→b a b a ,02121=+⇔⊥→→y y x x b a (3)、P 分有向线段21P P 的:设P (x ,y ) ,P 1(x 1,y 1) ,P 2(x 2,y 2) ,且21PP P P λ= ,则定比分点坐标公式⎪⎪⎩⎪⎪⎨⎧++=++=λλλλ112121y y y x x x , 中点坐标公式⎪⎪⎩⎪⎪⎨⎧+=+=222121y y y x x x 第六章:不等式1、均值不等式:(1)、 ab b a 222≥+ (222b a ab +≤)(2)、a >0,b >0;ab b a 2≥+或2)2(b a ab +≤ 一正、二定、三相等 2、解指数、对数不等式的方法:同底法,同时对数的真数大于0; 第七章:直线和圆的方程1、斜 率:αtan =k ,),(+∞-∞∈k ;直线上两点),(),,(222111y x P y x P ,则斜率为1212x x y y k --=2、直线方程: (1)、点斜式:)(11x x k y y -=-; (2)、斜截式:b kx y +=;(3)、一般式:0=++C By Ax (A 、B 不同时为0) 斜率BAk -=,y 轴截距为B C - 3、两直线的位置关系(1)、平行:212121//b b k k l l ≠=⇔且, 212121C C B B A A ≠= 时 ,21//l l ; 垂直: 21211l l k k ⊥⇔-=⋅ ; 2121210l l B B A A ⊥⇒=+(2)点),(00y x P 到直线0=++C By Ax 间的距离:2200B A CBy Ax d+++=(直线方程必须化为一般式)(3)、点),(11y x A ,),(22y x B 间的距离)()(121222y y x x AB --+=(4)两条平行线011=++=C l By Ax ,022=++=C l By Ax 间距离BA c c d 2212--=(5).求弦长:222d r l -=6、圆的方程:(1)、圆的标准方程 222)()(r b y a x =-+-,圆心为),(b a C ,半径为r(2)圆的一般方程:022=++++F Ey Dx y x (配方:44)2()2(2222F E D E y D x -+=+++) 0422>-+F E D 时,表示一个以)2,2(E D --为圆心,半径为2422F E D-+的圆;第九章:立体几何 (1)线面平行:判定定理:面线线线////////⇒⇒⎪⎭⎪⎬⎫⊂⊄αααa a b b a 性质定理:线线面线////////⇒⇒⎪⎭⎪⎬⎫=⊂βαβαβαb a a(2)面面平行:判断定理:面面面线////////,//,⇒⇒⎪⎭⎪⎬⎫=⊂⊂βαββαβαbpbaba性质定理①:线线面面////////⇒⇒⎪⎭⎪⎬⎫==babaβγαγβα性质定理②:面线面面//////,//⇒⇒⊂βαβαaa(3)线与平面垂直判定定理:面线线线⊥⇒⊥⊥⇒⎪⎪⎪⎭⎪⎪⎪⎬⎫⊥⊥=⊂⊂αααlblalpbaba性质定理:baba//⇒⎭⎬⎫⊥⊥αα其他性质:①直线垂直于平面,则垂直于平面内任意一条直线②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平面平行(4)面与面垂直判定定理:面面面线⊥⇒⊥⊥⇒⎭⎬⎫⊂⊥βααβll性质定理:面线面面⊥⇒⊥⊥⇒⎪⎪⎭⎪⎪⎬⎫⊥⊂=⊥βαβαβαlAllA。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