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心目中的小康社会

我心目中的小康社会

我心目中的小康社会
年级:2014级
专业:园林
学号:2144123384
姓名:刘博
从20世纪80 年代初期起,在邓小平的倡导下,建设小康社会就已经成为中国人民的一个跨世纪的理想和行动目标。

经过近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为实现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十八大开幕式上,胡总书记第一次正式提出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一时间小康社会成了社会的焦点。

在十六大、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要求基础上,十八大在报告主题中鲜明做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部署——从“建设”到“建成”。

“建设”到“建成”虽一字之改,但内涵极为丰富、深刻,意味着中国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更明确、要求更严格、未来发展的信心更充足。

“小康社会”是中国的一个特有概念,国际上对小康生活或小康社会并没有明确的定义和目标。

而小康一词,由来已久,大约是出自《礼记》,与大同相对。

即: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智,以功以己。

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

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执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在中国,小康的含义是指在自然经济条件下比较宽裕的、自给自足的生活状态。

1979年12月邓小平同志在北京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最先提出建立"小康社会"的构想。

同年12月29日他谈到:所谓四个现代化,只能搞个"小康之家",比如说国民生产总值人均1000美
元。

即使我们的经济指标超过所有国家,人均收入仍不会很大。

总之,既要有雄心壮志,也要脚踏实地。

邓小平后来说,实现第一步设想中国是小变化;达到小康水平,可以说是中变化;到下世纪中叶,能够接近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那可是大变化。

可以认为,"小康社会"是改革开放的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一大发明创造。

就我国现阶段来说,小康生活是指介于温饱和富裕之间的生活状况。

小康水平是高于温饱水平,但还达不到富裕水平。

那么什么是全面小康社会呢?十六大报告提出"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全面小康社会。

全面小康社会不是一两个指标,可有若干个指标来衡量,有关部门参照国际上常用的衡量现代化的指标体系,考虑我国国情,认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准包括了十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这是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根本标志;二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万元;三是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8000元;四是恩格尔系数低于40%;五是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平方米;六是城镇化率达到50%;七是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20%;八是大学入学率20%;九是每千人医生数2.8人;十是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95%以上。

从衡量全面小康社会的十个方面的指标看,多项指标还与全面小康社会的标准有很大差距。

并且全国各地区消费结构整体不平衡。

根据经济学家胡鞍钢的说法:现实的中国实际上是“一个中国、四个世
界”。

第一世界像深圳、上海、北京已经达到世界的高收入国家水平,大体上占整个人口2.2%;第二世界是上中等收入地区,我们的沿海相当一部分地区已经达到上等收入国家水平,像广东、浙江、江苏、辽宁,就是上中等国家的收入水平,相当于我们整个人口的21.8%;第三世界是下中等收入地区,主要是河北、东北、华北、中部一些地区,占全国人口26.0%。

第四世界就是所谓的中西部地区,它相当于世界的低收入地区,占我们整个人口的50%。

由此可见,目前我国经济发展阶段、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是“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

要实现到二0一0年、建党一百年和新中国成立一百年的发展目标,我们必须在确保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的前提下(这是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根本标志),引导建立合理的消费结构,加大用于人力资本投资的教育、文化、卫生、保健支出比例,提高城乡居民人均住宅面积。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十六大提出的“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小康社会,这是一个全中国13亿人民心中共同存在的理念,它代表着中国对家的最好诠释,也满满承载着中国对未来的美好希望。

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我通过自身的经历,深刻体会到了国家日益繁荣的变化;同时也在自己的心目中勾勒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蓝图。

而我心目中的小康社会是什么样的呢?小康社会应该是一个经济发展、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生活殷实、人民安居乐业和综合国力强盛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全面协调的社会。

具体的表现在:
1、首先是衣食住行的问题,民以食为天,不解决人民的吃饭问题就不能说是小康社会,但小康社会部单单是填饱肚子,还要能吃好,吃的更健康;再者,要住的舒适安全。

一句话概括就是:小康社会应该是温饱型社会。

2、经济文化更加繁荣,人民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

3、科学技术水平高度发展,教育水平大大提高,以科技服务于生活,使我们的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趋于发达国家水平,更加丰富多彩。

4、民主制度更加健全,政治制度更加完善。

5、生活环境更加美好,人们可以不再为环境污染所愁。

6、教育迅速发展,提高全社会的文化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文明的社会风气。

7、医疗器械的发展必不可少,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公民的身体健康。

综上,小康应是和谐的,人们安居乐业的。

那么作为新时代大学生的我们又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些什么呢?
(一)认真学习十八大精神,充分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将自身对小康社会的理解与其实质内涵相结合,努力践行。

(二)积极向党组织靠拢,进一步提高个人党性修养,提升个人
思想素质和政治素养;只有加入中国工人先锋队——共产党才能成为构建小康社会的主力军。

(三)构建和谐校园环境,培养和谐思想观念,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四)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传统,做到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

(五)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培养正确的思想意识,用科学的知识武装自己。

(六)积极参加以建设小康社会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贯彻执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

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我们要将个人的力量融入集体的智慧之中,发挥各方面的创新活力,视科学发展和民族进步为己任,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科研团队中的一员,全方位寻找自身所属的位置,加强基础性、前瞻性和前沿性的科学研究,努力解决带有全局性、基础性的重大经济问题,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不断增加国家整体实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实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我国必将更加繁荣富强,人民生活水平也必将更加幸福美好。

让我们大家通过身体力行去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而奋斗吧;幸福的生活和美好的未来需要我们自己去创造,只有实现了个人的小康生活才能带动社会小康的实现。

让作为新时代大学生的我们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而不懈努力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