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改良高位结扎剥脱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解析

改良高位结扎剥脱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解析


手术的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短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并通过随访观察远期并发症和复发情况。结果 2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改良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54±13)min,对照组(80±21)min,2组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8±9)ml,对照组(92±25)ml,2组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P<0.01)。平均动脉阻断时间(34±12)min。2组术后肢体肿胀、皮下血肿、创口渗血、皮肤感 觉障碍、创口感染、随访期内遗留皮肤感觉障碍和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术后皮肤感觉障碍 总体发生率为10.04%。结论改良术式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但隐神经损伤遗留局部皮肤感觉 障碍仍然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术后随访
观察组532例患者.随访356例,随访率 66.92%,随访时间6—86个月,平均随访(37±31)
个月。对照组309例患者,随访104例,随访率 33.66%,随访时间87~138个月,平均随访(103±
21)个月。所有病例症状均有所改善,2组患者观测 指标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3)。

also does not increase
to
the burden of patients.Postoperative
problem
be solved. Exsanguination block
【Key words】
Varicose veins;
Vascular surgical procedures:
拆除敷料出院,穿弹力袜3个月。 4.临床观察指标:记录手术时间、动脉阻断时 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肢体肿胀、皮下血肿、创121渗血 和深静脉血栓发生等情况。术后2周门诊随访创口

classification,CEAP)‘3 1的
临床分级均在C2级以上,同时术前经下肢静脉彩 超证实下肢深静脉回流通畅.深静脉瓣膜返流信号 持续<0.5 S;若>0.5 S则需行下肢静脉造影证实 Kistner倒流分类在2级(造影剂倒流至大腿下部) 或以内。
端结扎,近心端顺行穿人剥脱器至腹股沟处后10号 丝线结扎;(3)抬高患肢,用宽度为15 cm的灭菌橡
皮驱血带自踝部开始向近心端叠瓦状缠绕驱血,保
2组单侧肢体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对照
组相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动脉 阻断平均时间(34±12)min,2组术后肢体肿胀、皮下
Objective
To evaluate 1imb exsanguinations block and small incision stripping for【he
Corresponding author:Gu Yongquan,E—mail:xwhvs@1 63.con
treatment
of great saphenous varicose.
block and
small
great
varicose
less
blood
lOSS,shorter operative
time。less
invasive and satisfactory cosmetic effect.but local skin sensory disturbance iS still
素变薄质脆,在剥脱时极易破裂出血。阻断带阻断 血流技术在骨科、创伤外科和整复外科应用广泛,短 时间内可获得无血创面。本改良术式通过阻断下肢 动脉血流使回流到浅静脉的血液明显减少甚至消 失。同时阻断之前自足踝向近心端驱血可以使滞留
了这种方法的安全性。
义,说明改良术式和传统手术有相同的安全有效性。
需要指出的是术后皮肤感觉障碍发生率较高.
on
cases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operation time.postoperative short.term complications and
were
follow—uD results.
ResulIs
The two groups
comparable
on
elinieal data.The average operation time of
小的方法,如:硬化剂、射频闭合、刨吸和激光等新的
治疗方法不断出现,甚至有报道联合应用了几种方 法-2 J,但新的治疗方法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还必须经
过患者和医生的评估。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对应
用驱血+点式剥脱的改良术式治疗原发性大隐静脉
DOI:10.3760/ema.j.issn.1007-631X 2016.04 004
通过对改良前后11年间841例患者1 076条肢
体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手术的比较,改良之处归纳 如下: 一、出血量明显减少
体动脉血流的安全性方面目前一般认为控制在l
34

之内是安全的,本组病例平均阻断血流时间为
min,远低于上述时限,没有发现不良事件,验证
改良前后在术后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
曲张静脉的静脉壁由于压力、渗出和炎症等因
2004年1月至2008年3月行传统大隐静脉高位结 扎剥脱术309例(397条患肢,对照组)。2组病例
性别、年龄、病程、CEAP.C分级和双肢数量比较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表1)。
作者单位:100053北京.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血管外科 通信作者:谷涌泉,E-mail:xwhvs@163.COB
持一定张力,直至大腿中下1/3处.随即用l根同样
宽度的止血带在大腿中部捆扎固定.阻断下肢动脉 血流,然后松去远端的驱血带并开始计时。此步骤
血肿、创口渗血、皮肤感觉障碍和术后伤口感染发生
等参数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2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互±s)
仅在观察组使用;(4)按照传统方法切断大隐静脉
愈合、感染及皮肤感觉障碍情况。电话统一随访症状 缓解、溃疡愈合、遗留感觉障碍和曲张静脉再发情况。
三、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正态分布 的计量资料以面±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偏态
二、方法
1.术前准备:(1)积极治疗湿疹和静脉炎.消退 后方可手术;(2)溃疡术前应用抗生素,加强局部换 药;(3)术前患者取站立位,必要时扎紧止血带,以 龙胆紫准确描记出所要剥脱的曲张静脉:(4)除外 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 2.手术过程:(1)常规腹股沟斜切口,长约
大隐静脉曲张的治疗,传统高位结扎剥脱术疗
效确切,是最经典的方法.至今已经有上百年历 史…。事实上,外科医生从来没有放弃发展创伤更
曲张532例,与2008年之前4年309例传统高位结
扎剥脱病例进行对比,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2008年4月至2014年12月采用改良术式治疗 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532例(679条患肢,观察组),
arterial occlusion time was(34±1 2)min.There was
sensory incision
disturbance
stripping in
was
10.04%in the 2 saphenous
groups. vein
Conclus/on
carries
Limb exsanguination
阻断带,结束计时;(7)缝合腹股沟切口。
3.术后处理:抬高患肢,观察足背动脉搏动、足 部血运、肿胀以及敷料渗出情况。有足部肿胀时应
万方数据
表3
观察组和对阻断1.5—2.0 h以 内缺血损伤很小.在阻断超过2 h后机体才会出现
明显的磷酸激酶和ATP的衰竭∞]。在驱血阻断肢
the modified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as(54±l 3)min and(80±2 1)min,respectively,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t(P=0.023).The average blood loss was(1 8±9)ml in the modified group and
观察组为10.46%(71/679),对照组为9.32% (37/397),总体发生率10.04%(108/1 076)。这与
在肢体静脉的血液在驱血作用下回流,使下肢静脉 系统排空.静脉断端在不结扎的情况下出血很少甚
至不出血,使整体手术失血量明显减少。本组病例 平均每条肢体出血量减少73 ml,为最大改进之处。 二、手术时间明显缩短 驱血阻断使剥脱静脉时出血减少甚至消失,保证 了术野清晰.不用压迫和结扎止血,从而缩短了静脉

分布的计量资料用中位数表示。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石2检验和Wilcoxon秩和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一、手术及术后指标 果
cm,游离、切断并结扎大隐静脉属支,充分游离大
隐静脉主干,确定隐股静脉连接处,留置橡皮条备
用;(2)在内踝大隐静脉主干处做1 cm长横切121,远
主干,剥脱器自腹股沟区主干穿出后10号丝线结 扎,自踝部切口将大隐静脉主干抽剥。此时在观察 组仅压迫阻断带近侧主干腔道。对照组要全程压迫
主干腔道;(5)在小腿曲张团块中央沿皮纹做点式
切口若干,长约0.3~0.5 cm,蚊式钳抽剥,断端可不 结扎。此步骤在对照组失血明显,常常需要结扎后 再切断。点式切口用可吸收缝线皮内缝合,也可直 接对位粘合;(6)剥脱完毕后,用绷带自足部向近心 端叠瓦状包扎患肢。观察组包扎至阻断带处再松开
【关键词】静脉曲张;血管外科手术;驱血
Modified high ligation and stripping for the treatment of great saphenous varicose vein in 53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