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欧姆定律说课稿一课时:探究电流跟电压和电阻的关系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本节内容由(1)探究电流跟电压和电阻的关系;(2)欧姆定律;(3)欧姆定律应用;三部分组成;由于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的教学环节,为让学生参与科学探究活动,要求设定科学探究实验方案,通过实验收集数据,运用数学方法分析、处理实验数据得出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即欧姆定律,内容较多所以本节用两课时完成,一课时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二课时欧姆定律及应用。
2.教材的地位及作用:欧姆定律是反映电流、电压、电阻这三个重要的电学量之间的关系的最基本的定律,是分析解决电路问题的金钥匙。
同时还将关系到电功、电功率更深内容的学习和应用,所以欧姆定律的内容具有承上启下,起关键桥梁的作用。
电学内容是物理中考的主要考点,而欧姆定律又是电学中的重点和基础,因此,本节内容在物理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学情分析1. 知识基础:学生在没有学习本节知识之前,已了解了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初步学会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的使用,具备学习欧姆定律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但对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联系,认识是肤浅的,不完整的,没有上升到理性认识,没有形成科学的体系。
2.知识水平与能力:学生思维特点:开始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思维还常常与感性经验直接相联系,仍需具体形象来支持。
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及应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但对较复杂的问题不能主动探究,只能停留在较低的层面上,其中,也有少部分学生思维较活跃,反应敏捷,能力较强。
3.任教班级学生特点:我班学生基础知识比较扎实、思维较活跃,能积极参与问题讨论,并能进行一定的抽象概括,小组合作能力意思较强,但还不具备利用物理语言准确表述物理现象以及不熟悉利用数学图像来分析处理数据。
三、目标分析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即欧姆定律(2)掌握欧姆定律及其表达式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实验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归纳得出欧姆定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尊重事实、探究真理的科学态度。
2.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对于欧姆定律,《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理解”,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探究欧姆定律,需要用到控制变量法来处理多个量之间的关系,同时,还要熟练地使用各种仪器、仪表(电压表、电流、滑动变阻器),包括正确连接线路,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技巧都有较大的作用,因此,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过程,是本节重点。
(2)教学难点;对学生来说,这个实验电路比较复杂,测量的数据较多,又要控制变量,操作起来比较麻烦,所以学生设计并进行实验探究欧姆定律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3)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策略从生活入手,结合多媒体直观演示,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通过学生设计并进行实验,小组讨论,总结,使其熟练地使用各种仪器、仪表包括正确连接线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技巧,并使学生自主掌握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理解欧姆定律四、教法学法1. 说教法:本课采用“探究—发现”的教学模式.【教师的教法突出活动的组织设计与探究方法的引导】2.说学法:合作探究、发现与交流、分析归纳。
2. 课前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软件,干电池3节、小灯泡、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开关各1个,阻值不同的定值电阻3只、导线若干。
学具准备: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定值电阻三只、开关、导线、干电池,五、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上图是设计的可调光的灯设计?思考它是靠什么控制灯的亮度。
教师引导思考:我们学过了电流、电压、电阻这三个物理量,那么在电路中他们之间互相有没有影响呢?为了有效地利用和控制电流,需要研究电路的规律。
本章学习电路的基本规律和应用,欧姆定律是分析电路的基础,本节学习欧姆定律。
板书课题【目的: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新课教学要求学生了解学习目标:•体验用控制变量法的方法探究电流随电压、电阻变化的规律过程•认识对实验设计和数据采集进行反思和评估的意义•学习用图象分析实验数据,根据实验数据归纳实验结论的科学方法•学习电学的实验技能•2.探究影响电流的因素教师思考:电流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系?引导思考:由于电压是产生电流的原因,那么升高电压,电流会不会也跟着增大呢?电阻对电流有阻碍作用,那么增大导体的电阻,通过导体的电流会不会减小呢?学生得出猜想:电流和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教师引导思考:由于我们要探究电流和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这属于研究一个物理量和多个变量的关系,应采用什么物理方法?(“变量控制法”)(1)要求各小组思考讨论:【学生活动:】①.如何探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②.如何保持电阻不变?③.如何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④.如何设计电路图?说明设计意图设计电路图⑤. 思考:你认为在连接电路时应注意些么?【学生活动:各小组回答,教师给与评价】教师展示:2)探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步骤①、按电路图接好电路②、保持电阻 R=10Ω不变,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阻两端的电压分别为 1V、2V、3V,读出此时相应的电流值③、把数据填入表格中并根据记录的数据做曲线图.④、分析数据,得出结论(1)要求各小组思考讨论:【学生活动】①如何探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②.如何改变电阻?③如何保持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④思考滑动变阻器在该实验电路中的作用?(改变被测电阻两端的电压: 改变电路中的电流)⑤画出该实验电路图?【学生活动:各小组回答,教师给与评价】教师展示:(2)探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步骤①按电路图接好电路②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阻两端的电压保持 U=3V不变,电阻分别换用为R=5 Ω、10 Ω、15 Ω,读出此时相应的电流值③把数据填入表格中并根据记录的数据做曲线图.④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学生活动】:教师要求:分小组进行试验,1-4小组先完成探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后完成探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5-6先完成探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后完成探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评价:先完成的2小组加3分,在规定时间未完成小组总结原因)【目的:提高学生积极性,及时给与评价】【学生活动:展示结果】分析与论证(一)【师生共同完成】教师:分析实验数据时,可采用不同的方法,例如图象法、列表法教师引导分析:电流随电压的变化大略如图所示,当电阻保持不变时,为一正比例图象:电流随电压的增大而增大,由此可得出结论:师生归纳结论:在电阻一定的情况,导体中两端的的电流电压成正比,当R 一定时,关系式为:I1/I2=U1/U2教师引导思考:说电阻一定时,电压跟电流成正比是否在确?这里存在一个逻辑关系,这里电压是原因,电流是结果,是因为导体两端加了电压,导体中才有了电流分析与论证(二)教师引导分析:电流随电阻的变化大致如图所示,电压保持不变时,为一反比例图象,电流随电阻的增大而减小;师生归纳结论:保持电压不变时,导体中的电流跟电阻成反比,当U一定时,关系式为:I1R1=I2R2教师引导思考:不能说导体的电阻与通过它的电流成反比,我们知道,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特性,即使导体不通电流,它的电阻也不会改变,更不会因为导体中的电流的增大或减小而使它的电阻发生改变。
分析与论证(三)教师引导归纳总结:观察数据发现规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定量关系(公式):I=U/R公式中符号意义及单位I——电流——安培(A)U——电压——伏特(V)R——电阻——欧姆(Ω)4.小结:欧姆定律及其表达式的理解掌握5.作业:1)、熟记欧姆定律及其公式。
2)、理科爱好者:例题1,变式训练1,例题,3,变式训练36、板书设计(略)七.教学设计说明1.设计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2.教材处理:1)、结合学生认知规律,把教材内容分成两课时2)、结合学生的实际,增加随堂反馈和巩固升华3.评价方式:在教师评价时,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和思维水平,关注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有不同的思考方法和答案,只要合理我都给予鼓励和肯定,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充分发挥教育的价值;同时为学生提供生生评价的平台,让学生之间学会质疑、学会互相欣赏、学习、借鉴.4.教学反思:1).整堂课中,同学们对我创设的问题很感兴趣,探究非常主动,回答问题非常踊跃,交流展示很积极.2). 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使思维碰撞出火花,生成了一些新的思路反思:可能出现的思维障碍(1)由于实验误差导致的数据偏离,可能影响学生分析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
(2)欧姆定律的数学表达式的涵义对于初中物理来说,欧姆定律是电学中重要的定律,欧姆定律贯穿于电学各类计算,因此欧姆定律是电学内容的核心、重点。
对初中学生在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串、并联电路计算时,以往教学反馈学生学习困难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使用已知量时,常常张冠李戴,不能得到正确的答案。
(2)习惯于套用公式直接得到答案,不能直达题目答案便不知所措。
(3)解题时思路混乱,看不清题目已知条件,不能发现已知量和未知量的内在联系,无从下手。
必须让学生走好第一步,针对以上问题,我认真分析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个性特点,结合学生能力实际,精心再设计,选择有代表性、针对性的题目,深浅适中,突出重点,特别改编传统题目为开放性题目,增加知识的覆盖面,更重要的是把问题向纵向、横向延伸,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难易不同的参与,同时引导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