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动作描写片段训练

动作描写片段训练

动作描写片段训练一、导入:(约3分钟)一、诱导激发1、播放视频《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片段,提问:①视频中人物?用一句话概括视频内容。

②这段视频出自?③想知道原著中是怎样描述这段视频的吗?④赏析原文:这段描写好吗?为什么?⑤你想写出这样精彩的文字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动作细节描写。

(板书课题:动作细节描写)。

2、交代学习目标。

(大屏幕显示学习目标)二.感悟动作细节描写过渡语:透过刚才的动作描写,我们看到一个粗犷豪放而又力大无比的英雄形象。

这段细致入微的描写就是人们常说的“一滴水中的太阳”的细节描写。

那么什么是细节描写呢?1、大屏幕显示什么是细节描写细节描写的方法有很多,如可以对人物进行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的描写,也可以描写物件、景色等。

今天我们主要学习其中的动作细节描写。

作文时我们把人物的一举一动细致描写,写出人物具体动作,那么所写的形象就会跃然纸上,活起来。

怎样把人物的动作写具体呢?这就要求我们用准确的动作词来写人物的活动过程,把人物的大动作分解成一个个连贯的小动作,用慢镜头的方式一一描绘出来。

二、合作探究:(解决“眼高”问题,约17分钟)小结:头颈、动作,眼耳、嘴巴、手肩、腰身、脚腿动作等都可以作为笔下的描写材料。

这些描写可以把被描写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呼之欲出跃然纸上,个性特征更加鲜明。

3.把握动作描写的方法动作描写要细致分解 (不过应区别情况对待)例(10)《放学回家》a.放学了,他把书包往肩上一撂,蹦跳着回家去。

(概括描写)b.放学了,他把书本练习簿什么的一古脑儿往书包里一塞,书包扣带只扣了一个,就把书包往肩上一撂。

蹦跳着,还哼起了小调。

到了校门口,他左右一望,正是车流空隙,就一窜过了马路。

他拐过一条小街,这才慢慢走着,前面就是他的家。

(具体描写,细致分解)例(11)《射门》a.罗纳尔多带着球,冲到禁区前,飞起一脚,把球踢进网中。

b.罗纳尔多在中场挺身收腹,接住同伴传来的一记高球,习惯地用小腿轻轻地一颠,球魔术般地跳过对方防守队员的头顶。

他飞速插上,以灵活逼真的假动作,带球一连绕过对方3名后卫的阻击,一直冲入禁区,巧妙避开已扑到跟前的守门员,侧身起脚,“唰”的一声,球应声入网。

例(12)《雪地捕鸟》a.那天,他在雪地里罩住了一只小鸟。

b.他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捧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4、明白动作描写的注意点(怎样写好动作描写)①要写出人物行动特征。

②要富有个性化。

③要表露思想感情。

④要准确使用动词。

三.口头表达:(只选其中一个口头表述,约7分钟)推菜车(原文)放学后,小明看见一辆菜车正上坡……小明真是助人为乐的好同学啊!推菜车(例文)放学后,小明看见一辆菜车正上坡,急忙跑过去帮助推菜车。

那菜车上鲜灵灵的大白菜,堆得像小山一样。

老爷爷弓着背,弯着腰吃力地往上拉。

小明弯下腰去,双手推着车的后车帮,嘴里不住地喊着:“一二三!一二三!”那车轮慢慢地向前移动,走过了一段陡坡。

突然,车轮又陷进一个小土坑。

小明急中生智,找来碎石块垫在土坑里,双手推起车轮,猛地一使劲,菜车又平稳地行进了。

老爷爷放下车把,抹了一下脸上的汗水,说:“多亏了你的帮助,谢谢你!”小明摇摇头说:“不用谢,这是我应该做的!”小明真是助人为乐的好同学啊!①《构思作文》(下水备用:老师布置大家构思作文。

我留意观察一下同学的表现,有的奋笔疾书,有的不慌不忙,还有一种,就像我,拿起笔不知写什么——左望望,右瞧瞧,有时口咬住笔,有时食指在笔杆上划来划去,偶尔还用指甲划划笔杆上的油漆……简析:写别人勾勒,写自己细描,表现自己若有所思又无从下笔的心理状态。

)②《吃芝麻烧饼》(下水备用:老唐用右手捏起一块芝麻烧饼,送到嘴边,小心而又狠力地咬下一口,几乎同时,他伸出左手摊开巴掌,在下巴颏下接着。

等一个烧饼吃完,芝麻也就铺满了一巴掌。

他不慌不忙,将左手的五指向掌心一拢,芝麻便拢在一起,他定睛足足看了5秒钟,然后,忽地往张开的大嘴巴里一拍,便香香地嚼起来。

他又搓了搓手掌,这才左右开弓抹了两把嘴,推起自行车上班去了。

简析:个性特征——性格上仔细,品格上节俭,习惯上不卫生。

)③《课堂上梳理秀发》(下水备用:坐在我前排的一个淑女,当别人正在集中精力听老师讲课的时候,她却将手伸入口袋顺出一把小梳子,一边听讲,一边梳起发来:她左手掠发,右手持梳,在秀发里来回游走;有时,也许听课入了迷,持梳的右手竟停在半空中一动不动。

少顷,大概梳顺了,便用左手把长发从上至下轻轻一拂。

最后,侧过脸,借着讲台旁电视机屏幕的反照又欣赏一番。

老师可能看见了,目光在她身上停留了千分之一秒,嘴角和面部轻微地抽动了几下,想说却没说,想笑却没笑,搞得我都想笑起来了。

简析:观察细致,写出了动作的细节,表现了“她”对美的爱和不拘小节的性格。

)④《小姐,您忘记拿钢笔了》(下水备用:接下来老师让我们自己看书,他则在教室里巡视。

我两手压在腿上,一字一字地读着,余光中看到有个人影站在我的身旁,抬头一看是老师。

只见他拿起我桌上的钢笔,双手捧着,躬着腰,轻轻地说:“毛萍小姐,您忘记拿钢笔了。

”我愣住了,大惑不解地看着他。

只听他拿腔作调地说:“‘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

’读书时随时把稍纵即逝的思想记下来。

拿起笔吧,毛萍同学。

”我和周围同学恍然大悟,笑了起来。

老师也笑了起来,又得意地抹了一下鼻子,转身偷着乐去了。

简析:文中小动作表现了老师幽默、自信、乐观的性格。

)四.我来实践:(解决“手低”问题,约18分钟)要求:自己确定一个内容,自拟一个题目,写一个故事片断,100—200字,里面要有几处动作描写。

注意:写好后,用红笔将动作描写的词圈出来,在正文后用红笔写:“这段文字通过动作描写,侧重表现人物______的个性特征。

”1、学生开始写作。

2、学生习作展示,师生评议。

①提名朗读习作。

②习作者简述自己的习作侧重表达人物个性特征中的哪一方面。

③师生评述并提修改意见。

作文片段训练—动作描写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2.积累动词,运用动词。

3.通过恰当的修饰更加生动地展示人物的内心。

教学重点:通过动作描写生动展现人物的心理。

教学难点:通过动作描写生动展现人物的心理。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说一说(一)说收集到的动词1.老师昨天布置同学们收集表示动作的一个字词语和四字词语,你们都按要求去做了吗?2.用一个数字说出你收集到的动词有多少?(请四、五个同学说)3.还有很多同学在举手,我们一起说出收集了多少动词。

大屏:我收集了个动词。

4.很想听听你们收集到了哪些动词。

现在开火车交流。

(二)猜一猜看来同学们都是爱动脑勤动手的孩子,为了奖励大家,我们现在做一个游戏,首先是。

1.看动作猜一个字的动词(六个)推举压喝跳拍(难度增加罗。

)2.看表演说一个表示动作的四字词语。

(举十个)东张西望挤眉弄眼又蹦又跳东倒西歪拳打脚踢大摇大摆小结:同学们,人物的动作我们可以用动词把他描述出来。

在作文中,我们必须学会准确捕捉人物的动作,这样就可以把人物写得活灵活现了。

二、品析词句,体会用词准确1.请闭上眼睛,我们先来听一听老师收集到的一个描写动作的经典片段。

6岁的小表妹看见了几只飞舞的蝴蝶,便调皮地奔过去。

有一只蝴蝶停在了一朵花上,她目不转睛地盯着它,躬着背,小心翼翼地踮起脚尖,蹑手蹑脚地走到蝴蝶旁,猛地用双手一捧,可蝴蝶却飞走了,她气得撅起小嘴,但马上又像只小鹿似的蹦跳着追赶另一个目标去了。

(1)你看到了什么?为什么看到?(因为文中有了动作描写。

)(2)说出文中所用动词。

(3)我们看到小女孩捕捉蝴蝶的动作,是因为作者细致观察,准确用词。

(4)调换动作顺序,行不行?(描写人物地动作,要注意顺序,细化动作。

)(5)巧用修饰,突显特点。

(6)根据场景,妙用修辞。

1.这段精彩的动作描写,用了哪些有效的写作方法呢?细致观察,准确用词。

注意顺序,细化动作。

巧用修饰,突显特点。

根据场景,妙用修辞。

3.小结:描写人物富有特征性的动作,以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身份、地位、处境、状态,这就叫做动作描写。

写好人物动作,首先要进行细致地观察,准确地运用动词,注意顺序,再适当地运用修饰语或修辞方法,就能更加生动地展现人物的特点。

四.片段习作练习(用上收集的动词。

)1.现在,该轮到同学们小试身手啰。

我们来做一个有趣的游戏,大家要认真观察游戏的过程?同学们都有哪些动作,边看边把这些动作的词记在本子上。

看谁观察到的动作最多,他写的习作就会最好。

动词:鼓足,轻轻地吹,使劲,迈着,定睛看,,一动不动的盯着,后退了一步,深深地吸一口气,猛吸一口气,聚拢嘴唇,对准,腮帮子鼓鼓的,脸涨得通红,向前一迈腿,喷出来气,冲向,使出吃奶的劲儿,竭尽全力,⑷请按照提示把同学们做实验的的情景描写下来,注意用上动词。

吹乒乓球上课了,宋老师面带笑容地对同学们说:“今天我们做一个小实验。

”说着,她从讲台上拿起一根铁丝,铁丝上吊着两根线,两根线距离5厘米,两根线的底部各系着两个乒乓球。

王老师说:“谁能把乒乓球吹到两边去?”同学们纷纷举手,王老师先叫一个力气最小的雷新月同学到讲台前面试一试。

只见她鼓足了气使劲一吹,乒乓球没有到两边去,却往中间跑。

哎!雷新月劲儿太小,“我们来试试!我们来试试!”同学们纷纷举手,教师里沸腾起来了。

同学们一边说着,一边搞搞地举起手。

老师叫“大力士”于海涛同学来试试。

只见他迈着稳健的步子来到讲台前,定睛看了看乒乓球,然后往后退了一步,猛吸一口气,腮帮子鼓鼓的,脸涨得通红,向前一迈腿,“扑”的一声,一股气从嘴里喷出来,冲向小小的乒乓球。

“好大的劲呀!”我情不自禁地说。

可是那乒乓球好像跟他作对似的,不往两边去,径直向中间跑。

同学们都愣住了,这是怎么回事呢?这时,班里有名的小博士站起来说:“这是因为嘴吹出来的气流快,压力小,周围的气流慢,压力大,周围的气流把乒乓球压到中间去。

所以乒乓球不往两边去,往里跑。

”同学们听了他的话连连点头。

多么有趣的实验呀!我从中又懂得了一个科学道理。

⑹写好的同学读一读自己写的片段,圈出描写动作的词语,想一想动词写清楚了吗?句子写通顺了吗?边读边动笔改一改。

⑺师生评改:(展台呈现)大家看一看,想一想:他把同学们吹乒乓球的动作都写清楚了吗?句子写通顺了吗?①优秀学生的片段。

以问题“有没有把”为导向,引导欣赏。

②中等学生的片段。

以问题“有没有把老师打蚊子的连续动作一个个分解开写清楚”为导向,发现其不足,提建议。

五、总结:细致观察人物动作,准确地用上动词进行描写,就能使人物象放电影一样,出现在我们的面前,而且能从他的一举一动中体会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动作描写在文章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形象生动、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真实可感,个性特征更加鲜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