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七年级入学考试试卷(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l20分)一、基础知识。
(35分)(一)看拼音写词语。
(5分)1、pīlìgōu hèwūrǎn yùn niàngqūzhú()()()()()(二)选择合适的答案。
(10分)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金壁辉煌呕心沥血顽强不屈负荆请罪B.走头无路香味四溢秉烛夜游繁花嫩叶C.春意盎然迫不及待无可奈何心旷神怡3、下列词组中搭配不当的一组词是()A.沉重的打击沉重的心情沉重的负担B.沉痛的心情沉痛的教训沉痛的脚步C.苍茫的夜色苍茫的大地苍茫的天空4、“答应了别人的事就要守信用”与这句话意思不一样的是()A.答应别人的事能不守信用吗? B.答应别人的事非守信用不可!C.答应别人的事非守信用不可吗? D.答应别人的事不能不守信用。
5、下面的诗句中依次填入的花名是()①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_______出墙来。
②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_______无处寻。
③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_______开。
④竹外_______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A.桃花红杏菜花梨花 B.红杏菜花梨花桃花C.桃花梨花红杏菜花 D.菜花桃花梨花红杏6、一个秋雨连绵的日子,安尼想观察一下,晶莹透明的雨水里有些什么,他看了一眼显微镜下的小水滴后,禁不住惊叫起来,“”……你认为最恰当的一句应是()A.别看小水滴那么清澈,原来里边有小虫子呀! B.小虫子那么多,而且都在动!C.小虫子!那么多小虫子都在动! D.我真没想到,小水滴里是有虫子的。
(三)给说法正确的句子打“√,错误的打“×”。
(6分)7、模糊(mó)、似乎(sì)、转身(zhuǎn)、分量(fèng),这些多音字的读音没有一个错的。
()8、“辉”用部首查字法查“光”部,“光辉”的“辉”与“辉煌”的“辉”意思一样。
()9、“焕然一新、守株待兔、卧薪尝胆、胸有成竹这一组词感情色彩相同,都是褒义词。
()10、“春天的杭州是一年四季中最美的季节。
”与“两个新旧社会,真是鲜明的对比啊!”都犯了语序颠倒的错误。
()11、“海燕出版社出版的《世界文学名著漫画本》解决了少年朋友在阅读世界文学名著中所遇到的难题。
”这句话若缩写,应该是“出版社解决了难题”。
()12、蔺相如对手下的人说:“秦王我都不怕,我会怕廉将军吗?改成间接转述应该是,蔺相如对手下的人说:“秦王他都不怕,他更不会怕廉将军。
”()(四)根据情境,按要求填空。
(10分)13.填上表示“看”的意思的词语。
(4分)(1)人们乘舟荡漾在西湖上,()着如画的美景,心旷神怡。
(2)陈毅的塑像刚落成,来()的人就很多。
(3)这里的书太多了,稍微()一下,得花半天的时间。
(4)宇航员在天际遨游时,()地球,发出由衷的感叹。
14、用自己的话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4分)美不胜.收()锲.而不舍()见微知著.()游手好.闲()15、写出四个形容“专心”的四字成语:、、、。
(2分)(五)课外积累考查。
(4分)16、等闲识得东风面,。
这首诗的作者是。
童孙未解供耕织,。
这首诗的作者是。
,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首诗的作者是。
,淡妆浓抹总相宜。
这首诗的作者是。
二、阅读部分。
(35分)(一)(13分)从香山归来,路过颐和园,看见颐和园门口,就像散戏似的,成千盈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门内挤了出来。
这几扇大红门,就像一只大魔术匣子,盖子敞开着,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关不住的小天使。
这情景实在有趣!我想起两句诗:“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反过来也可以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
我们笑着下了车,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颐和园去。
17、节选部分选自课文,它是现代著名作家写的。
(2分)18、文中描写孩子多的词是什么?哪句是作者的联想?(3分)19、作者想象极为丰富,比喻很奇特。
用比喻,表现了作者。
(3分)20、“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这句话的意思是。
(2分)21、选段中的双引号表示。
(1分)①表示直接引用②表示着重指出③具有特殊含义22、儿童是春天的信使和先觉,他们总是最先发现春天的到来,正如高鼎在《村民》中描写的:,。
(2分)(二)归帆(12分)我看过太湖上的归帆,也看过东海上的归帆。
夕阳把水面映得通红,把天空也染成万道彩霞。
一会儿,黄昏的纱幕就轻轻地落在水面上。
就在这当儿,水天相接处出现了一只帆影,接着又是一只……不多久,整个船队都出现了,它们散散落落地驶回港口,仿佛一队出征的战士,唱着凯歌整队回营,带着满舱的战利品。
但这只是在岸上看到的远处的景象,等到这些船只快靠码头,船老大准备向岸上抛缆绳的时候,情形便不一样了。
有的船上喜笑颜开,热火朝天,小伙子们打闹着,嬉笑着,隔着水同岸上的人大声地打招呼,问村里今天有些什么事,广播有些什么重要新闻,也故意说些无关紧要的话。
这样的船,不用问,就能断定今天的成绩很好,超额完成了生产指标,说不定还网住了几条少见的大鱼。
有的船,几乎是垂头丧气,悄悄地溜回来的。
船老大一面不停地抽着旱烟,一面望着水面沉思,平时爱打闹的小伙子,像泄了气的皮球,闷声不响地蹲在甲板上,岸上的人同他们打招呼,有的不搭理,有的只好苦笑着嚷了一句:“嗨!今天倒霉,别说了!”这样的船总是由于某种原因,今天没有完成任务。
虽说渔家的生产并不在乎一天的得失,但是没有完成自己定的指标,人们总不会有好的情绪。
对集体,对生产的责任感,在纠缠着、冲击着他们。
沉沉夜暮笼罩着每个鱼家的笑语和沉思,无论是哪条船上的人们,都休息了,积畜力量准备迎接新的战斗。
对于明天的信念,人们总是相同的。
即使暂时泄了气,在明天早晨出海的时候,也一定会抖擞精神,重新鼓起劲儿来。
23、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2分)(1)喜笑颜开:(2)垂头丧气:24、找出文末一段中的四个错别字,并把改正过来的字依次写在横线上。
(2分)25、本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记叙“归帆”的景象的?从文章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3分)26、第3自然段在文章中起到什么作用?(1分)27、“对于明天的信念,人们总是相同的。
”“明天的信念”指的是什么?(2分)28、“水天相接处出现一只帆影”的景象,让人联想起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诗句,。
(2分)(三)短文(10分)熟读精思(节选)古人云①:“书读百遍,。
”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余尝谓②,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子细③,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④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注释]①云:说。
②余尝谓:我曾经说过。
谓,说。
③子细:同“仔细”。
④漫浪:随随便便。
29、根据积累,在文中的横线上把句子补充完整。
(1分)30、熟读是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什么是熟读呢?写出文中能说明“熟读”的一个句子。
(1分)31、“三到之中,心到最急”,请用文中的原句,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心到”的重要。
(2分)正面:反面:32、有个叫张华的小朋友,经常嘴在读书,心却飞到别处去了。
请根据这篇短文所讲的道理,用你自己的话来劝说劝说他。
(3分)33、关于“读书”的名言很多,请先补充一句,再按要求另写两句。
(3分)①读书破万卷,。
(补充完整)②古人云。
(不得填写短文中的句子)③我自己创作的读书座右铭是:三、作文(50分)题目:《在那一刻,我真正长大》要求:(1)语句通顺,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2)字数不少于500字;(3)文中不准出现真实姓名,若出现,用“张响”代替。
*****学七年级入学考试试卷答题卡一、基础知识。
(35分)(一)(5分)1、()()()()()(二)(10分)2、() 3、() 4、() 5、()6、()(三)(6分)7、()8、()9、()10、()11、()12、()(四)(10分)13.(4分)(1)()(2)()(3)()(4)()14、(4分)胜.()锲.()著.()好.()15、(2分)、、、。
(五)(4分)16、。
作者。
作者。
作者。
作者。
二、阅读部分。
(35分)(一)(13分)17、(2分),18、(3分)19、(3分)用比喻,表现了作者。
20、(2分)。
21、(1分)。
22、(2分),。
(二)归帆(12分)23、(2分)(1)(2)24、(2分)25、(3分)26、(1分)27、(2分)28、(2分),。
(三)短文(10分)29、(1分)30、(1分)31、(2分)正面:反面:32、(3分)33、(3分)①②③当阳市玉阳中学七年级入学考试试卷参考答案1、霹雳沟壑污染酝酿驱逐2、C3、B4、C5、B6、C7、× 8、√ 9、× 10、√ 11、× 12、×13.(4分)(1)欣赏(2)瞻仰(3)浏览(4)眺望14、(4分)胜:尽,全部锲:刻、雕刻著:明显(鲜明的势头)好:十分喜欢、贪图15、(2分)全神贯注聚精会神目不转睛专心致志16、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也傍桑阴学种瓜范成大王师北定中原日陆游欲把西湖比西子苏轼17、《只拣儿童多处行》冰心18、成千盈百联想:看见颐和园门口,就像看戏似的19、一只大魔术匣子几扇大红门表达作者欣喜之情和无限乐趣20、游人不知春在何处,只要朝着儿童汇集喧闹的地方走去,一定会找到最美的春景,儿童是春的天使。
21、表示强调作用或着重指出22、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23、(1)喜笑颜开:形容小伙子们因成绩好而万分高兴的心情。
(2)垂头丧气:形容成绩不好的小伙子们沮丧失落的心情。
24、暮——幕畜——蓄鱼——渔泄——懈25、由远及近的空间顺序如第3段“看到远处的景象”“船只快靠码头”。
26、承上启下的作用27、指完成自己定的指标的决心,对集体生产的责任感。
28、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29、其义自见30、“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31、正面:“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反面:“心不在此……记亦不能久也”32、心思不集中、不专注,眼睛就看不仔细,就是读过了,也不能记住,就是暂时记住了,也不能长久。
因此,读书一定要心思集中。
33、①下笔如有神②书到用时方恨少尽信书不如无书少年不知勤学早,老来方悔读书迟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③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