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机能实验学:缺氧实验

机能实验学:缺氧实验

温州医科大学机能中心
循环性缺氧
▪ 基本概念:由组织器官血液量减少或流速减慢而引 起的细胞供氧不足,称为循环性缺氧。包括缺血性 缺氧和淤血性缺氧。
▪ 发生原因:全身性血液循环障碍见于心衰竭,休克 等。局部性血液循环障碍见于栓塞,血栓形成,动 脉狭窄,局部淤血等血管病变。
▪ 发生机制;全身性血液循环障碍时,心脏输出血量 减少,导致全身性缺氧,严重时心,脑,肾等重要 器官组织缺氧,功能衰竭可导致动物死亡。局部性 血液循环障碍时,单位时间内从毛细血管流过的血 量减少或变慢,弥散到组织细胞内的氧减少。
温州医科大学机能中心
乏氧性缺氧
勿激惹,瓶平放,使其缓慢自行爬入
温州医科大学机能中心
乏氧性缺氧
二鼠一瓶 三通关闭 钠石灰?
温州医科大学机能中心
乏氧性缺氧
每次5ml 调零:先打入空气 待其恢复正常
温州医科大学机能中心
CO中毒性缺氧
浓H2SO4 HCOOH————→CO↑+H20
Δ 用量:先HCOOH:9ml,后浓H2SO4:6ml 可用酒精灯加热,不可沸腾!!!
▪ 发生原因: 1.由于贫血:贫血常见于失血性贫血,营养不良 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和再生性贫血。 2.血红蛋白性质改变:血红蛋白变性常见于亚硝 酸盐,过氧酸盐氧化剂,磺胺类药物,硝基苯 化合物等中毒或一氧化碳中毒。
温州医科大学机能中心
血液性缺氧
a.高铁血红蛋白 亚硝酸盐等的中毒时,血红蛋白中 的二价铁在氧化剂作用下氧化成三价铁形成高价铁 血红蛋白症。一方面血红蛋白丧失携带氧的能力; 另一方面提高剩余低价铁血红蛋白与氧气的亲和力, 造成缺氧。常见的大量食用含硝酸盐腌菜中毒,正 是因为在肠道细菌作用下将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 所致。(称为肠源性紫绀) b.一氧化碳中毒 Hb+CO->HbCO,HbCO失去携带氧的 能力,氧与血红蛋白结合数量减少。另一方面,一 氧化碳抑制正常红细胞的糖酵解,使2,3-DPG生成 减少,HbO2结合的氧不易释出。一氧化碳与血红蛋 白的结合力比氧气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大210倍,而 HbCO解离速度却是HbO2的1/2100。因此一氧化碳中 毒既妨碍Hb(血红蛋白)与氧气的结合力,又妨碍 氧气的解离,从而造成严重的缺氧。
观察指标: 小白鼠的呼吸频率(数其腹部起 伏次数)、口唇颜色,记录死亡时间 。
温州医科大学机能中心
CO中毒性缺氧
瓶盖勿塞紧 管道勿折
温州医科大学机能中心
NaNO2中毒性缺氧
A鼠:5% NaNO2 0.3ml→1%美蓝0.3ml B鼠:5% NaNO2 0.3ml→生理盐水 0.3ml 观察指标与方法同前,比较两鼠表现及死 亡时间有无差异。
温州医科大学机能中心
组织性缺氧
▪ 基本概念:组织性缺氧指组织细胞生物氧化过程 障碍,利用氧能力降低引起的缺氧。
▪ 发生原因:见于组织中毒,细胞损伤,维生素缺 乏等。
▪ 发生机制:1).组织中毒。如氰化物中毒时,各 种氰化物进入人体内,氰基迅速与线粒体中氰化 型细胞色素氧化酶上的三价铁结合,形成氰化高 铁细胞色素氧化酶,而不能在接受并传递电子给 氧原子以形成水,呼吸链中断,组织细胞利用氧 障碍。硫化氢,砷化物等中毒也主要由于抑制该 氧化酶而致缺氧。
▪ 细胞损伤。当大量辐射或细菌毒素作用时,线粒 体损伤而导致细胞利用障碍。
温州医科大学机能中心
实验目的
1. 通过对低张性、血液性、组织中毒性缺氧 动物模型的复制,了解缺氧的原因、分类、 与发病环节。
2. 观察缺氧对呼吸的影响和皮肤粘膜、肝脏 颜色的变化
温州医科大学机能中心
实验对象——小白鼠
温州医科大学机能中心
实验性缺氧和影响缺 氧耐受性的因素
P140-142
温州医科大学机能中心
低张性缺氧
▪ 基本概念:由于动脉血氧分压降低, 动脉血氧含量减少,导致组织供氧不 足引起的缺氧。
▪ 发生原因:1)吸入气中氧分压过低。 如高原.高空等 2)喉头水肿等呼吸 道狭窄或阻塞疾病,
温州医科大学机能中心
血液性缺氧
▪ 基本概念:由于血红蛋白数量和红细胞数减少, 使动脉血氧含量降低或氧合血红蛋白释放氧不 足,引起的供氧障碍性缺氧。
温州医科大学机能中心
NaNO2中毒性缺氧
左下腹腔注射
温州医科大学机能中心
尸检
温州医科大学机能中心
尸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乏氧性缺氧
温州医科大学机能中心
尸检
CO中毒性缺氧
温州医科大学机能中心
尸检
NaNO2中毒性缺氧及美蓝抢救
温州医科大学机能中心
温州医科大学机能中心
实验结果
各种类型缺氧指标变化
实验组 呼吸频率
实验分组
乏氧性缺氧 CO中毒性缺氧 NaNO2中毒性缺氧及抢救
温州医科大学机能中心
乏氧性缺氧
▪ 小白鼠置于广口瓶中→瓶盖塞紧,关闭 三通→瓶内空气与外界隔绝→氧气逐渐 减少→缺氧。
▪ 小白鼠的呼吸频率(数其腹部起伏次 数)、口唇颜色,记录死亡时间 。
▪ CY-2型测氧仪测定瓶中氧浓度:起始时, 缺氧10min, 死亡时。
乏氧性
实验前 实验后
CO中毒
实验前 实验后
……..
粘膜颜色
死亡时间
氧浓度 肝脏颜色
温州医科大学机能中心
思考题
1.本实验是如何引起乏氧性、血液性缺 氧的,其机制如何? 2.亚硝酸钠中毒时用美蓝抢救的原理。 3.各组小鼠皮肤、粘膜及肝脏颜色以及 其它指标有何变化,为何?
温州医科大学机能中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