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差异教学

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差异教学

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差异教学个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前提,也是人才培养的客观依据。

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提倡尊重学生个性和发展个性。

尊重与发展个性生命,意味着教育本质的回归。

发展个性体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理念。

在新的教学理念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下,就应为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发展的不平衡,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并适应这种差异,从而使学生的个性在学习中得到充分发展。

那么如何面向全体学生就是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个性的概念所谓个性,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形成的比较固定的特征。

人的个性是在遗传因素、生理成熟度等生物因素与自然环境、文化环境、家庭、学校教育等社会因素的交互作用汇总形成的。

因此,在不尽相同的生物因素与千差万别的社会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形成发展起来的个性就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差异。

这种差异是由个性心理倾向差异,个性心理特征差异和自我意识差异等几方面错综复杂的交互联系,有机结合构成的复杂的多层次整体。

学生的个性差异是指学生之间在稳定的特征上的差异。

学生个性差异现象从身心方面来看,其表现也是多方面的,这在个性的性别、年龄、容貌、体能、兴趣、爱好、态度、观念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

二、个性差异的表现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也是不可避免的。

无论教育者以爱心和智慧在孩子成长的事业上做了多少工作,他所教导的学生们最终仍然会表现出极大的不同。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个体成长过程中的差异?心理学家给予了不同的解释;受遗传、环境、种族文化差别等等的影响。

孔子在多年的教学实践总,通过听真言、观其行的方法,发现不同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不同的表现。

(一)个体间的差异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是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异,学生智力发展水平的个体间差异在学生中是客观存在的。

其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学生智力的差异智力的个别差异是指个体之间因个人智商分数的不同而表现出的差异。

研究表明即使是两个智商相同的儿童,他们的智力分数构成也可能存在很大不同。

如我校智商同为100的两位学生,一位言语智商分数为80,操作智商为80。

那么他们在学习方面的能力就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前一位学生更适合于操作课程,而后一位学生更适合于文化知识课程。

2、学生性格的差异学生的性格差异表现在他们对现实的态度和活动中的意志特征上。

如是否在学习中有较稳定的目的,是否能自制,是否表现出主动精神和有毅力,或表现出怎样的性格组合。

1、学生兴趣的差异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并趋向某种事物所特有的意向,它标志着一个人参加某种活动的积极性,是个体主观能动性的一种体现,而学生的兴趣主要表现在学习过程中。

有的学习兴趣浓厚,爱好广泛,求知欲强,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学习成绩稳定,有的学生智力因素虽好,但缺乏刻苦精神,学习兴趣有偏差,成绩不稳,有潜力可挖。

只有对学习感兴趣的学生学习起来就会事半功倍。

4、学生能力的差异学生的学习能力作为个性是有差异的,不同的学生在注意、记忆、感知、观察、想象等一般能力及文学、科学、艺术等特殊才能方面也是不一样的。

这些差异有先天遗传,也有后天形成。

5、学生心理的差异我们经常听到一些教师说,这个学生很聪明,那个学生比较迟钝;这个学生善于思考,那个学生有音乐才能;这个学生活泼好动,善于交际;那个学生沉默寡言,喜欢深思。

这里说的,就是人们之间表现出来的心理上的个别差异。

同一心理发展阶段的学生,虽然他们有着大体相同的特点,但总是带有个人的色彩。

(二)个体内的差异个性差异不单表现为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其实,在同一个体内部差异也是存在的。

哈佛教授、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已越来越得到人们广泛的认同。

该理论认为:作为个体,每个人都同时拥有相对独立的七种智力,它们错综复杂地,有机地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组合在一起,构成了学生不同的个性特长。

另一方面,学生差异具有发展动态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足,可以通过后天的教育来改善和弥补,所以不要轻易断言一个学生的优劣。

三、差异教学的策略只有了解学生存在的差异,并分析形成差异的原因,对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实施“差异教学”。

承认差异,我们就不会简单的指责学生;尊重差异,要求我们教学中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目标,要求和方法,这样才能不断增强学生们的学生兴趣,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充分的发展,都能体验成功的欢乐。

学生的个性差异就是教育的结果,又是教育的一种条件,只有立足于学生的个性差异,满足学生个别学习的需要,以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这就是差异教学。

差异教学就是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在教育或教学上,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区别对待,尽可能使每个学生按不同的条件在各个方面都得到发展。

差异教学必须以受教育者的个性差异为依据展开,使每个有差别的学生在其原有基础上纠正偏差的个性,培养良好的个性,找到自己才能发展的独特领域,最终达到个性的和谐发展。

笔者认为,构建差异教学应以下几个主要方面着手:(一)转变观念,关注学生个性差异1、教育观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从受教育者的实际出发,尊重具体个性差异,认真观察、分析、精心安排,使所哟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培养,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和谐发展。

2、学生观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必须承认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自主性,并承认其发展的可能性,使学生成为能动的主体,形成自己的独立人格。

3、教学观教与学是一对互相影响,互相转化,对立同一矛盾。

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心理状态,经验背景,教师要了解并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需求,调动其积极性,使知识、道德规范的传授通过学生的心理活动内化为主体内部的要求,达到以学习促进身心发展的目的。

4、人才观要形成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和谐发展,学有所长,学有特色便为人才的观念。

确立多层次的人才标准,培养多规格的人才,使每个学生都找到自己的成才之路。

(二)创设宽松和谐的环境、挖掘学生中的资源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一个儿童的思维发展都有独特的道路,没一个儿童的聪明才智各有各的特点,没有任何一个正常的儿童毫无能力,毫无天赋。

”每个学生的潜能远远超过眼前的一切。

我们教师应能发现学生的变化,看到学生的闪光之处,从而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环境,使他们全面健康地发展。

在教学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可以最大限度地开发他们的潜能。

课堂上创设民主和谐、动中有序的教学氛围,扩大学生的参与面,让人人有语言实践和表演的机会,让学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的能力。

例如:教学《詹天佑》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掌握开凿隧道的方法及其作用,体会詹天佑的杰出才干,设计这样一个问题:谁能在黑板上画出詹天佑开凿随动的工程示意图?交流板画时,教师有意识先请中等生到黑板画图,他画出居庸关的示意图。

然后又请优等生补充修改。

最后再请基础差的学生照示意图说明。

这样,全班学生都有参与机会,达到“异曲同工”之效,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三)留给学生学习的机会,培养自主探究能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在课堂上实施个性化教学对落实纲要精神,使学生充分展示自我,发现自身存在的独特价值,使个性得到张扬、释放、凸现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要随时了解每一个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学习的自信心和对学习的兴趣。

要留给学生学习的机会,使课堂成为学生各抒己见的“开放天地”,成为个性发展创新的“自由天地”,使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得到提高。

例如:一位教师《东郭先生和狼》一课时,当教师让学生谈谈对老农的认识时,学生纷纷举手,有的说:“老农聪明,他能相处好办法打死狼。

”有的说:“东郭先生心地善良,遇到有困难的就会伸手帮助。

”老师没有马上做出判断,而是让学生再认真看书思考。

后来有一个学生说:“我认为光说老农聪明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老农善恶分明。

如果说老农聪明,东郭先生是个读书人,应该更聪明。

他所以糊涂,根本原因是善恶不分。

”这段回答很有水平。

这时,教师笑着说:“这些同学回答的很有水平。

这时,教师笑着说:“这些同学回答的很精彩,这说明许多同学已经学会了自主学习的方法和对比分析的方法。

”这样教学,形成了宽松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同时提高了鉴赏力。

(四)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增强主动学习信心。

由于受到先天遗传,后天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同一个班级之内的学生之间往往存在很大差异,因此我们面对的是各有差异的学生,他们的听课状态不同,身体条件不同,智力发展水平不同,感受能力和反映速度都不同,可是教材是统一的,这是一个很大的矛盾。

怎样使那些能力弱的学生不在学习之初就处处变挫,不至于在还没有来得及调整自己之前就遭淘汰呢?作为教师,应该敏锐的发现学生的优势和缺点,因势利导,促使其扬长避短。

从学生本身的特殊性出发培养他们,在对学生统一而严格的要求中,努力发现学生的个性,以细致的工作态度研究学生的听课状态,思维特点,找出适合学生自身的学习方法,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信心。

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笼统地认为他们学习不认真、不专心听讲,采取简单批评式向家长告状的方法,都不能受到好的效果。

1、端正学习态度形成对学习马马虎虎、漠不关心的态度,有的是由于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长远动机;有的是因为有某种特殊爱好,迷恋某种活动;有的是兴趣分散,不专心学习;有的是由于学习或生活方面的一时不顺利,改变了对待学习的积极态度。

这后一类学生多半由于有强烈荣誉感和自尊心,对学习上的失败特别敏感,由于条件不理,遭遇到困难,就常以“不在乎”的表现掩饰自己的失败,久而久之,形成了不正确对待学习的习惯。

对于这些学生,针对不同原因采取适当措施,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

针对第一种学生,应该引导他们认识学习目的并树立远大理想,对于因迷恋游戏机、上网等荒废学业的学生则通过积极诱导,把他们的特殊爱好与学习结合起来;而对第三种学生就应该发展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以学习为中心发展其他兴趣,至于最后一种学生,则需要培养他们对待困难或失败的正确态度,并积极帮助他们迅速摆脱这种不利的情况。

2、培养坚强意志他们有的由于学习的目的性不强,有的由于家庭,学校教育的缺乏,没有养成力求达到目的和贯彻始终的习惯,此外,身体健康情况不良也可能使某些学生在学习中不能坚持到底。

对待这些学生,应该通过克服学习或其他活动中的困难,来陪杨他们贯彻始终的习惯,锻炼他们的坚强意志。

对身体衰弱的学生指导他们参加适当的体育活动,这个不仅有益于健康,而且可以使其意志力得到锻炼。

(五)结合学生的个性差异,实施差异分层教学作为教育对象的学生是一个个具有纷繁复杂心理活动的主体,每个学生都不会消极地、被动地接受教育者所提供的一切,而是要以自己的心理需要为依据,有选择地吸收外部输入的信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