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研究所“十三五”发展规划***蔬菜科学研究所是集蔬菜科研、开发、推广为一体的公益型农业科研机构,设立6个研究室、1个中心和1个专业性公司,即**蔬菜研究室、十字花科研究室、茄果研究室、植保研究室、栽培与采后研究室、病理与食用菌研究室、展示中心和**种业公司。
一、“十一五”期间工作回顾“十一五”期间,按市农科院的整体工作部署,全所上下始终坚持“科研立所,人才兴所、服务名所”的工作方针,以服务“三农”为己任,在科学研究、技术推广与科技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绩,充分发挥了公益型农业科研所的功能与作用,为***、**省乃至全国蔬菜产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现状、成就和优势1、学科建设与科研成果(1)形成了一批具有特色的优势学科“十一五”期间,按“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确定了五大优势学科,取得了一系列科技成果。
目前有**蔬菜、蔬菜植保2大优势学科跻身于国家创新体系,有萝卜、茄果类2大优势学科显示出区域特色优势。
——**蔬菜科研水平创国际领先。
主要从事**蔬菜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与评估、遗传育种、脱毒快繁与栽培技术研究及推广应用等。
至目前保存从全国20多个省份及日本、印度、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收集的莲藕、茭白、芋、菱、荸荠、慈姑、水芹、芡实、豆瓣菜、蕹菜、莼菜、蒲菜等12类**蔬菜种质资源1800余份,另收集保存有睡莲、花菖蒲等**观赏植物600余份,使**蔬菜资源圃成为目前世界上保存**蔬菜种质资源最丰富的单位,并成为全国32资源圃之一。
该圃已育成鄂系列莲藕、芋头、茭白等新品种20个,藕种出口日本、韩国。
近年还研究出了试管微型种藕,大大种藕运输成本。
2009年,“**蔬菜产业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被列为农业部行业计划,同年,**省批准成立“**省**蔬菜花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目前正在申请成立“国家**蔬菜工程研究中心”。
2010年,首次开展了莲基因组测序,使**蔬菜研究技术继续走在世界的前沿。
——植物保护学科入选国家行业计划项目。
主要从事蔬菜植物保护研究、农业部认证农药登记药效试验、新农药和新技术推广等工作。
在保护地蔬菜主要害虫防治技术研究、高毒农药替代技术研究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
发现了一种蜗牛的国内新记录种,建立了替代高毒农药的新农药应用技术体系;植保研究室成为农业部认证农药登记药效试验单位,每年承担200余项农药登记药效试验和农药厂家的各种验证性试验、推广性试验,为新农药在我国的登记、推广提供了准确、详尽的数据资料。
2009年获国家公益性(农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甜菜夜蛾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主持单位。
——十字花科学科部分研究领域国内领先。
主要从事萝卜新品种选育及新品种推广工作。
选育出夏抗40天、双红一号、四月白、武青萝卜、春白二号、春雪等春、夏、秋、冬系列萝卜新品种16个,使萝卜生产实现了周年生产、周年供应,选育的腌制型加工萝卜新品种武渍一号填补了市场的空白;同时,培育出萝卜雄性不育系材料20余套。
参与了“十一五”国家支撑计划“蔬菜雄性不育育种技术研究与新品种选育”项目的研究,成果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其中,春、秋淡季品种选育已达国际领先水平。
——茄果类学科,茄子耐热及航天育种领域的研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主要从事茄子﹑瓠瓜和丝瓜等茄果类和瓜类蔬菜新品种选育及新品种推广工作。
选育出鄂茄系列,紫龙系列、迎春系列、汉红系列以及春晓、伏龙茄等14个茄子新品种,5个瓠瓜新品种和3个丝瓜新品种;实现了**茄子主栽品种本土化供应,并且在10年内品种更新换代2~3次,积极推动了**省茄子生产的发展。
其中,鄂茄2号、鄂丝瓜1号、鄂瓠杂1号、鄂茄3号和汉红二号等5个品种通过审定。
参加了“十一五”国家支撑计划项目“空间环境农业应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承担“茄果类蔬菜作物空间环境诱变育种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中茄子诱变育种研究。
率先在**省启动蔬菜航天育种研究,先后通过“神舟四号”试验飞船、第十九颗返回式卫星和我国首颗种子卫星“实践八号”进行茄子种子搭载实验,选育新品种,茄子耐热及航天育种领域的研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蔬菜栽培与采后学科成为新的优势学科。
主要从事豆类、十字花科类作物的育种及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研究和产业化推广工作。
以蔬菜栽培技术和小白菜为代表的快生菜、豆类新品种选育应用为发展重点,在主要蔬菜有机栽培和采后加工技术研究及技术规程的制定等方面在华中地区处于领先地位。
承担各类科研课题10余项,其中部分研究成果达国际先进水平。
(2)获得了一批科研成果至2009年底,先后承担完成国家、省、市科研项目100多项,多项成果被鉴定为国际先进水平和国内领先水平,取得科技成果近百项,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国星火计划博览会金奖、农业部科技进步奖、**省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以及***科技进步一等奖等10多次,通过**省品种审(认)定20项。
2007年所与**大学合作,首次成功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十一五”期间,相继挂牌国家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华中育种与示范工作站、国家农业部农药药效检测试验站、中国园艺学会**蔬菜分会、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大宗蔬菜**试验站和食用菌**试验站。
2008 - 2009连续两年牵头主持农业部行业计划项目两项,这在全国地方科研院所中绝无仅有,充分展示了蔬菜所在我国蔬菜科研中占有一席之地。
2、成果转化与经济发展情况(1)加强成果转化工作,经济社会效益明显我所先后育成鄂莲系列莲藕新品种13个,茭白、芋、水芹、豆瓣菜及芡实等其他**蔬菜新品种10余个,萝卜新品种近20个、茄子新品种10余个,还有番茄、瓠子、丝瓜、豇豆等蔬菜新品种10余个,年创社会效益30亿元以上。
一是推广优质**蔬菜新品种。
选育的**蔬菜新品种推广至全国20多个省160多个县市,累计推广面积33万公顷,其中每年推广优质莲藕良种达100万千克,全国80%莲藕种藕皆出自我所,创社会效益20亿元以上。
二是推广优质茄果新品种。
在全国25个省市推广23万公顷,创直接经济效益500万元,创社会经济效益4亿元以上。
三是推广优质萝卜新品种。
累计推广13万公顷,获得直接经济效益千万元以上,为农户增收3亿元。
(2)建立成果转化新机制,加强科技型企业的管理一是整合种苗销售企业,种子种苗的销售稳中有升。
2009年**种业销售收入480万元以上。
汉龙公司近两年销售收入取得了较大增长,2009年销售茄果、苦瓜及西瓜种苗220万元;2010年上半年全所企业种苗销售实现了600多万元。
二是积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进一步规范了**种业公司,加强公司与所新品种开发紧密结合,加强了对科诺生物科技公司和蔬安有机蔬菜公司两家参股公司管理,积极参与公司重大决策,保证投入资产的保值增值。
同时利用财政示范资金与天种公司合作组建了一家有机蔬菜公司,在蔬菜生资科技市场方面,进行了初步的调查和洽谈。
我所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日本大分市合作的《水芹委托采种项目》,在此基础上组建**友芹种苗技术有限公司,向日本出口水芹种子,国内推广水芹鲜菜,取得了较好的效益。
3、科技服务“三农”以服务“三农”为主旋律,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给农民作示范,让农民有钱赚”已成为我所科技服务“三农”的服务理念。
一是参与市级涉农活动。
积极开展了“小康帮扶”、“城乡一体化工作”、“农村家园建设行动计划”、“科技抗灾救灾”、“城乡互联结对共建”等工作。
二是积极开展科研示范基地建设。
结合优势学科建设和国家、省市及各类科研项目的研发,分别在**远城区建立科技示范基地1000公顷。
通过基地建设,每年促进基地农民增收1200多万元。
三是积极培植科技示范户。
每年建立科技示范户200多户,其中核心示范户60户,通过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推广应用,户平增收1000元以上。
四是积极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
近三年来,累计培训36期,培训农村实用人才3460余人次,教授农业种植结构调整、高产高效栽培模式、节本增效、循环利用、安全环保等方面的知识,培养了一批农村“土专家”。
五是积极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种植模式,示范效应明显。
在蔡甸区推广鄂莲系列新品种和莲藕节种技术,推广面积达2000公顷,所选育的莲藕新品种覆盖率达85%。
在东西湖区推广的水芹、豆瓣菜;在新洲区双柳街推广快生菜高效栽培模式使农民收入亩产过万元,此项技术为新洲双柳街农民增收2000余万元。
推广箭杆白、雪里蕻,每年新增经济效益1000万元。
推广豇豆辐射面积333公顷,豇豆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
4、人员情况与人才队伍建设全所现有在职人员153人,离退休人员282人。
其中,在职科技人员71人,推广研究员12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0人、省管专家2人、市政府津贴专家15人、市优秀专家6人。
“十一五”期间,所加大了人才队伍建设的工作力度,通过打造一个由近70名科技人员组成的创新团队,重点加强科学研究、科技开发、科技服务三支人才队伍的建设,为促进所科研继续保持全院领头羊的位置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其中,在院所的积极培养下,2009年,**蔬菜专家***研究员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有效候选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十大新闻人物。
5、基础设施建设与搬迁建设工作随着**城市规模扩张,政府规划蔬菜所现有地址不再安排农业科研和生产,蔬菜所将整体搬迁到**。
蔬菜所目前在**地区有两块责任地,面积分别是16.5公顷、12.7公顷,合计29.2公顷。
“十一五”期间已建成16.5公顷的新品种展示园和药效试验园,两个园区已完成了沟、路、渠等市政设施工程建设、建成了1400平米现代办公实验楼和1000余平米集体宿舍,建成了喷、滴灌系统、钢架大棚(10000平米),温室(2300平米)等科研、生产田间设施;目前正在建设的12.7公顷基地规划为现代蔬菜种业园,预计建成后该区域将成为**蔬菜科研、生产、示范、培训于一体的现代蔬菜科技示范园区。
另外,按照市统一规划,**蔬菜资源圃拟搬迁至***,目前我所已与*****街**村签订约66公顷土地的框架协议,其他土地手续及资源圃设计、立项等工作正在快速办理之中。
(二)“十一五”期间存在的主要问题1、科研投入不足,部分成果不过硬过去5年中,科研经费投入主要用于解决科研人员的工资待遇问题,在编人员60%的工资待遇需要科研经费做补充。
由于科研人员工资待遇问题负担太重,工作压力大,精力分散,影响科研成果的水平,部分成果难于推广和转化,科技管理有待加强。
目前,除**蔬菜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力外,其他蔬菜研究方面在全国具有较强影响力和可推广的成果不多,科技研发与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要做就做成全国第一”的要求有差距。
2、人才队伍建设目标不明确,效果不明显“十一五”期间,院所领导一直提倡鼓励科研人员继续深造学习,资金投入甚多,但科研人员大多是满足于文凭,是否真正学到了东西却无从知晓;科技人员积极性调动不够,少数人员各自为政,缺乏有效管理措施;部分科技人员思想较为浮躁,“职称科研”、“论文科研”、“经费科研”思想较为严重,其研究成果质量不高,难于推广;虽然近几年引进了一部分人才,但还缺乏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人才经验不足,需要较长时间磨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