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工具培训考试题部门: 姓名: 工卡号: 得分:选择题(每题2分,共100分)1设计FMEA应在下列阶段实施( b )a)设计确认完成后; b) 设计确认完成前; c) 任何时候2设计FMEA中,潜在失效模式就是指( b )a)顾客所见到的现象; b) 系统/子系统/零部件未能达到设计意图3设计FMEA中,潜在失效后果就是指( a )a)失效模式对系统功能的影响,如同顾客所见到的现象; b) 系统/子系统/零部件未能达到设计意图4严重度就是指( b )a)失效模式的严重程度; b) 失效后果的严重程度5严重度的评估分为( c )a)0-9级; b) 0-10级; c) 1-10级6严重度的评价准则就是:( a )a)后果越严重,分数越高; b) 后果越严重,分数越低7设计FMEA中,潜在失效起因/机理就是指( a )a)设计中薄弱部分的迹象; b) 过程中引起失效的操作方法; c) 以上均就是;d) 以上均不就是8设计FMEA中,频度数与下列因素有关( a )a)设计寿命的可能失效率; b) 过程实施中预计发生的失效率; c) 以上均就是;d) 以上均不就是9要降低设计FMEA中的频度数,可以通过下列方法实现( b)a)改进过程,减少Cpk; b) 通过设计更改来消除或控制一个或更多的失效起因/机理; c) 以上均就是;d) 以上均不就是10探测度的评价准则就是:( b )a)越易发现,分数越高; b) 越易发现,分数越低11设计FMEA中的风险顺序数排除次序后,应先对下列情况采取纠正措施( b )a)RPN较低; b) 严重度(S)较高;c) 以上均就是12过程FMEA中,“顾客”就是( d )a)最终使用者; b) 后续的或下游制造工序; c) 服务工作d) 以上均就是13过程FMEA中,潜在失效模式就是指( c )a)顾客所见到的现象; b) 系统/子系统/零部件未能达到设计意图c) 过程可能发生的不满足过程要求与/或设计意图的形式14过程FMEA中,潜在失效起因/机理就是指( b )a)设计中薄弱部分的迹象; b) 过程中引起失效的操作方法; c) 以上均就是;d) 以上均不就是15要降低过程设计FMEA中的频度数,可以通过下列方法实现( a )a)改进过程,包括工装夹具; b) 通过设计更改来消除或控制一个或更多的失效起因/机理; c) 以上均就是;d) 以上均不就是16要减少严重度数,可以通过下列方法实现( a )a)修改设计与过程; b) 提高探测能力; c) 以上均就是;d) 以上均不就是17重复性就是指下列情况下所获得的测量值的变差( b )a)同一个评价人,采用不同的测量器具测量同一个零件的同一特性; b) 同一个评价人,采用同一种测量器具多次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 c) 不同的评价人,采用同一种测量器具多次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18再现性就是指下列情况下所获得的测量值的变差( c )a)同一个评价人,采用相同的测量器具测量同一个零件的同一特性; b) 不同的评价人,采用各自的测量器具多次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 c) 不同的评价人,采用同一种测量器具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19稳定性就是指( b )a)测量系统的测量误差; b) 测量系统在某持续时间内测量同一基准或零件的某一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值总变差;c) 多次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时的测量值变差20线性就是指( c )a)测量系统的测量误差; b) 测量结果呈线性; c) 在量具预期的工作范围内,偏倚值的差值21测量系统就是指( e )a)测量器具、仪器; b) 测量软件; c) 测量人员; d) 操作方法; e) 以上均就是22如果偏倚较大,可能的原因就是( d )a)仪器磨损; b) 基准值误差; c) 测量人员操作方法不正确; d) 以上均就是, e) 以上均不就是;23如果重复性比再现性大,可能的原因就是:( a )a)存在过大的零件内变差; b) 基准值误差; c) 评价人操作方法不正确24如果再现性比重复性大,可能的原因就是:( c )a)存在过大的零件内变差; b) 基准值误差; c) 评价人需接受如何使用量具及读数的培训25当量具重复性与再现性(%R&R)低于10%,表示:( c )a)存在过大的零件内变差; b) 评价人需接受如何使用量具及读数的培训; c) 系统可接受26当量具重复性与再现性(%R&R)大于30%,表示:( a )a)系统不可接受; b) 系统可能可以接受; c) 系统可接受27将偏倚与基准的交点绘在图上,幷画出最佳拟合直线,该直线的斜率越小,表示( b )a)量具的线性越差; b) 量具的线性越好; c) 无相关性28如果测量系统为非线性,可能的原因就是( a或c )a)存在过大的零件内变差; b) 基准值误差; c) 量具磨损29在进行测量系统分析时,所选取的样品应( b )a)挑选出一致性较好样品; b) 从过程中选取幷代表整个工作范围; c) 特别生产30在进行测量系统分析时,评价人的选择应( a )a)从日常操作该量具的人员中挑选; b) 由专人进行; c) 从员工中随即挑选31 在现场从多的不良品质问题中,为找出关键的前几名,所采用的统计手法就是( d )a、因果图b、调查表c、控制图d、柏拉图32 当需要通过事物的计量值(如:长度)来管理品质时,可采用( a )a、X-R图b、P图c、C图d、U图33 当需要通过不良率,报废率等来管理品质时,可采用( b )a、X-R图b、P图c、C图d、U图34 对系统采取措施,通常用来消除变差( a )a、普通原因b、特殊原因c、a+bd、均不就是35 当某一过程特性处于稳定受控状态时,其过程能力(CPK)的典型值为( c )a、0、67≤CPK≤1、0b、1、0≤CPK≤1、33c、CPK≥1、33d、≤0、6736 当使用X-R图来评价与分析某一过程时,可通过以下方法来实现( c )a、分析X图b、分析R图c、先分析R图后分析X图并加以比较d、先分析X图后分析R图并加以比较37 在产品质量策划的策划(计划与确定项目)阶段,所产生的输出为:( h )a)设计目标;b)可靠性与质量目标;c)初始材料清单;d)初始过程流程图;e)特殊产品与过程特性的初始明细表;f)产品保证计划;g)管理者支持;h)以上均就是;I)除g)外均就是38在产品设计与开发阶段,由设计部门负责的输出为:( h )a)DFMEA; b)可制造性与装配设计; c)设计验证/设计评审; d)样件制造; e) 样件控制计划; f)工程图样(包括数学数据)/工程规范; g)图样与轨范更改;h)以上均就是;I)除e)外均就是;j) 除g)外均就是39在进行可制造性与装配设计时,应考虑:( f )a)设计、概念、功能与对制造变差的敏感性;b)制造与/或装配过程;c)尺寸公差/性能要求;d)部件数/过程调整;e)材料搬运;f)以上均就是; g)除c)外均就是40 特殊特性可根据下列因素确定:( g )a)顾客指定;b)根据可靠性目标/要求来确定;c)根据过程分析确定;d)参考类似零件的FMEA确定;e)根据供货商提供的资料确定;f)以上均就是;g)以上除e)外均就是41在过程设计与开发阶段,所产生的输出为:( h )a)包装标准/包装规范; b)产品/过程质量体系评审; c)过程流程图/特性矩阵图;d)PFMEA;e)试生产控制计划/过程指导书;f)测量系统分析计划/初始过程能力研究计划;g)以上除e)外均就是;h)以上均就是42 测量系统分析计划应包括量具的( a )a)线性/稳定性/重复性/再现性/偏倚;b) 重复性/再现性;c) 重复性/再现性/偏倚43 产品与过程确认阶段所产生的输出为:( h )a) 试生产;b) 测量系统评价/初始过程能力研究;c) 生产件批准;d) 生产确认试验/包装评价;e) 生产控制计划;f) 质量策划认定与管理者支持;g) 以上除a)外均就是;h) 以上均就是44 试生产的输出(产品)用来进行下列工作:( h )a)初始过程能力研究;b)测量系统评价;c)过程评审;d)生产确认试验;e)生产件批准;f)包装评价;g) 以上除a)外均就是;h) 以上均就是45反馈、评定与纠正措施过程所产生的输出就是:( a )a)减少变差/顾客满意/交付与服务;b) 持续改进;c) 以上均就是46 识别过程变差的工具就是:( a )a)控制图与其它统计技术;b)PFMEA;c)控制图;e) 以上均就是47在制定控制计划时,通常需利用下列信息:( h )a)过程流程图;b)过程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c)特殊特性;d)从相似零件得到的经验;e)小组对过程的了解;f)设计评审;g) 以上除f)外均就是;h) 以上均就是48 对于无设计责任的产品,控制计划分为:( a )a)样件/试生产/生产控制计划;b) 试生产/生产控制计划;c)生产控制计划49控制计划包括下列内容:( i )a)过程名称/操作描述;b)制造用机器、装置、夹具、工装(生产设备);c)与其它文件相互参照用的编号;d)产品/过程规范/公差;e)评价/测量技术;f)样本容量/频率;g)控制方法;h)反应计划;i) 以上均就是;j) 以上除c)外均就是50特殊特性的符号应体现在下列文件中;( f )a)过程流程图;b)作业指导文件;c)检验规程;d)控制计划;e)设计文件;f)以上均就是;g)以上除e)外均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