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安污水泵站工程支护降水施工方编制人:审核人:审批人:常州市武进新城建筑工程有限公司2015年10月目录、工程概况二编制依据、三、方案选择四、拉森桩施工准备五、拉森钢板桩施工六、劳动力计划及施工机具配备七、施工进度管理及保证措施八、施工质量管理及保证措施九、施工安全管理及保证措施十、文明施工管理目标及保证措施工程概况及基坑情况1.1 工程名称:东安片区污水提升泵站项目基坑支护、降排水工程1.2 工程地点:武进区湟里镇东安1.3 建设单位:武进区湟里镇人民政府1.4 施工单位单位:常州市新城建设工程有限公司1.5 工程概况:本工程场地位于湟里镇东安人民路与迎宾路交叉口西北侧。
场地内现为空地。
根据甲方提供资料,本工程影响范围内无重要管线分布。
本工程采用黄海高程系统。
泵站顶高程为 4.8m ,场地施工前自然地面高程为4.5m ,基坑底标高程为黄海高程-2.4m ,则基坑挖深为,6.9m 。
1.6 基坑地质情况:本基坑支护深度影响范围内土层为:①耕土;②粘土;③粉质粘土等。
具体土层情况详见本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1.7 根据图纸和现场,本工程基础采用土钉墙支护与拉森桩支护结合运用。
1.8 周边环境:基坑周边平整无遮挡物。
二、编制依据1. 本工程设计图纸及本工程地质勘查报告2. 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 GB50203-2002)3. 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2001)4. 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2-2002)5. 《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93)6.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 JGJ120-99)7.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 JGJ59-99)8. 《基坑工程设计规程》 (DBJ08-61-97)9.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 GB50330-2002)10. 《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 (GB50086-2001)11. 《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8-2007)12. 《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 (JGJ/T111-98)13. 国家现行的法律、法规、规范、技术规程及检验评定标准三、方案选择1、工程地质①耕土: 杂色、松散,主要由耕土组成,夹植物根茎,土质差,层厚变化大。
揭露厚度0.70〜1.70 m ;层底标高2.52〜3.533m。
以上土层地质年代为第四纪全新世( Q4)。
②粉土: 灰黄色,硬塑,切面光滑有光泽反应,夹铁锰质结核,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中压缩性;揭露厚度 2.70〜4.30 m ;层底标高-0.85〜-0.15m ,,双桥静力触探q c平均值1.96MPa f s平均值106.4kPa,场地普遍分布。
③粉质粘土:灰黄色,可塑,切面稍有光泽反应,夹灰色高岭土条带,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中压缩性;揭露厚度 1.30〜2.30 m;层底标高-2.48〜-1.85m ,,双桥静力触探q c平均值1.67MPa f s平均值65.7kPa,属中压缩性土层,场地普遍分布。
④粉质粘土: 灰色、软塑,切面稍有光泽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中压缩性;揭露厚度1.70〜2.50 m层底标高-4.38〜-3.95m ,, 双桥静力触探q c平均值1.08MPa f s平均值30.08kPa,属中压缩性土层,场地普遍分布。
⑤粉土: 灰色,很湿,稍密,摇震反应迅速,见少量云母碎屑,夹有薄层粉土,干强度低、韧性低,中压缩性;揭露厚度0.8 〜0.9m;层底标高-5.28 〜-4.85m,, 双桥静力触探q c 平均值 3.44MPa, f s 平均值47.7kPa,属中压缩性土层,场地普遍分布。
⑥粉砂: 灰色,饱和,中密,主要成分:长石、石英、云母等,中压缩性;揭露厚度2.6〜3.0m;层底标高-7.88〜-7.65m ,,双桥静力触探q c平均值5.29MPa f s平均值97.6kPa,属中压缩性土层,场地普遍分布。
⑦粉质粘土: 灰〜青色,可塑,切面稍有光泽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中压缩性;揭露厚度 4.70 〜 4.80 m ;层底标高-12.58 〜-12.34m ,,双桥静力触探q c平均值1.40MPa f s平均值45.9kPa,属中压缩性土层,场地普遍分布。
⑧粘土:青灰〜灰黄色,硬塑,切面光滑有光泽反应,夹铁锰质结核,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中压缩性;揭露厚度 3.10 〜3.40 m;层底标高-15.98〜-15.55m,,双桥静力触探q c平均值2.16MPa f s平均值96.8kPa,属中偏低压缩性土层,场地普遍分布。
⑨粉土: 灰色、很湿、中密,摇震反应中等,见少量云母碎屑,干强度低、韧性低,中压缩性;揭露厚度12.40〜12.80m;层底标高-28.35〜-28.05m ,, 双桥静力触探q c 平均值5.36MPa,f s 平均值153.5kPa,属中压缩性土层,场地普遍分布⑩粉质粘土:青灰~灰黄色,硬塑,切面光滑有光泽反应,夹灰色高岭土条带,属中压缩性土层,本层未揭露,揭露最大厚度 3.00 米。
以上土层地质年代为第四纪晚更新世(Q3)。
1.2 地下水1. 拟建场地内地下水按其埋藏条件划分为上层滞水和浅层承压水。
⑴上层滞水:主要赋存于耕土层中,该水位受大气降水及生活用水影响明显,勘察时量测得孔内水位埋深为地面下0.50-0.60 相当于黄海高程 3.65-3.73 米左右,该水位变化幅度为0.5 米。
⑵浅层承压水:主要赋存于⑤粉土、⑥粉砂、⑨粉土层中,与长江水、运河水呈补、迳、排关系,该层赋水性较好,水位稳定,各含水层间具有一定的水力联系。
勘察期间测得孔内稳定水位埋深 4.30-4.60 米左右,相当于黄海高程-0.37-0.05 米左右。
据了解,该水位年变化幅度一般在1m左右。
2、基坑降、排水设计施工方案污水泵房工程, 由于土方开挖深度深,在土方开挖施工过程中,为防止出现流沙及管涌现象,基坑开挖前必须先降水,本工程拟定采取管井降水,以降低地下水位。
1 、施工准备1.1 材料PVC波纹管(滤管)、滤网、2〜4mn砂碎石混合料、潜水钻机、清水泵、潜水泵等。
1.2 作业条件(1)现场三通一平已完成。
2)地质勘测资料齐全,根据地下水位埋深、土层分布和基坑放坡系数,确定井点位置、数量和降水深度。
3、施工方案选择3.1 基坑降水是工程的先行工作,由于地下水位浅和地下水的毛细上升作用,地基土中的空隙几乎为水所饱和,使得开挖困难。
为了确保土方开挖的顺利施工必须在土方开挖前 5 天进行降水。
3.2 人工降水的方法有多种:轻型井点、喷射井点、电渗降水、管井井点等。
结合本工程的水文地质条件和该地区以往降水经验,对各种降水方法施工可行性和工程造价的综合比较分析后认为:采用管井井点降水是本工程优选的方法。
其优点在于:降水效果好、作业条件简单、运行管理方便、操作维修简便、运行成本低、可塑性大。
4、井点设计依据4.1 依据4.1.1 本工程的岩土勘察报告4.1.2 本工程的施工图4.1.3 《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111-98 )4.2 管井设计4.2.1 由于管井降水时,一般采用一个以上的井,降水井同时抽水时,互相形成干扰,单井的实际出水量会大为减少,故要考虑适当增加管井数量。
4.2.2 每个管井的降水影响半径一般为5 米左右,在基坑周围按 5 米的井距布置管井,需要8 口管井,井深为15米,孔径为400mm,滤管为DN200mm的PVC波纹管。
管井位置布置见平面布置图。
4.4 地表排水在基坑周边距底部布置一圈排水沟,排水沟深400mm,宽250mm,在排水沟上留置集水坑,排水沟底按0.5%坡度向集水坑找坡。
防止雨水进入基坑。
管井所抽地下水直接排入施工区域以外。
5、主要施工方法5.1 施工顺序:设备进场—井点定位—管井施工—试抽水—开始降水—基础施工—基础回填—管井封闭—设备退场。
5.2 管井定位根据轴线控制点,用经纬仪、钢卷尺定位。
5.3 成井采用泥浆护壁回旋钻机钻进成孔。
成孔后要洗井冲净孔底沉渣, 并连续下入井管和滤料。
5.4 安装管井井管采用PVC波纹管,长度为6米。
管与管连接口要用胶带密封,用铅丝扎紧。
在PVC波纹管管身波纹与波纹之间用10号钻头,每隔50mm布置渗透眼,打孔过后在管身上面用60 膜的尼龙网布均匀缠绕在滤管上并绑牢。
井管外填滤料,滤料采用粗砂灌至地面。
摆放PVC波纹管时要扶正,确保井管整体垂直度。
5.5 洗井管井安装后,及时放入 1.5 千瓦的高扬程水泵抽水洗井,防止时间闲置,使滤管堵塞。
5.6 抽水洗井12—24 小时后,流出清水,即可连续抽水。
如出现出水混浊并大量含有粉粒成分时,要调细滤料粒径。
5.7 施工控制降水过程中注意地下水位观测。
在基坑开挖前及开挖过程中,24 眼井全部启动强力降水,之后可以根据水位观测情况及天气状况适当调整降水井数。
管井内水泵位置置于地面下13 米处,当管井内水位低于水泵时,停止抽水,当水位高于水泵位置,继续抽水。
6、组织保证措施6.1 组织保证措建立岗位责任制和质量监督制,明确分工责任,落实施工质量控制责任制,各岗位各行其职。
6.2 技术保证措施6.2.1 原材料均由合格供应商供应,材料进场后做好复检工作,合格后方可使用6.2.2 安装管井质量是降水效果能否达到要求的前提条件,选派有丰富经验的施工员及质检员严格控制质量,尤其是关键环节,如成孔直径、滤料投入量等。
6.2.3 派责任心强的施工员全场巡视设备运行情况,不允许有丝毫松懈,发现问题及时抢修或更换备用设备,以确保降水质量。
6.2.4 各施工小组密切配合,保证降水设备正常运转。
加快施工进度,尽量缩短降水周期,避免长期降水加剧对环境的影响。
7、安全保证措施7.1 在钻井施工过程中,在钻机旁设泥浆池,并派人及时清理。
7.2 钻井施工时钻机旁要有人看守值班,并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7.3 在降水过程中,现场设专人24 小时看护,巡视每个水泵查看水位变化情况,防止水泵干抽发生事故。
7.4 降水施工时,各管井应同时工作,使水位差控制在同一面上,基本保证土层中的裂隙水不进入基坑。
7.5降水过程中注意用电安全,施工用电必须采取TN-S接零保护系统(即三相五线制),实行一机一箱一闸一漏电保护。
经常检查线路有无磨损,发现电缆有破损应及时修补或更换电缆。
7.6 加强安全监控,在基坑周边设沉降观测点,特别是西侧民房,每间房屋设两个观测点,每天早晚各观测一次,以观测数据指导和控制降水,确保周边环境的安全。
8、支护方案选择根据本工程,水文,地质及基坑深度,本工程采用二级开挖,第一层开挖深度 3 米,此层采用土钉墙支护。
A、各区段锚杆施工方案1、1-1 剖面:一级坡挖深3m,1:0.7 放坡;坡面从上而下共设置3 排土钉,土钉呈梅花状布置,第一排为成孔①100@1200内置①16钢筋L=6m钢筋,第二排为成孔①100@1200内置①16钢筋L=6m钢筋,第三排为成孔①100@1500 内置①16钢筋L=4.5m钢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