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试卷姓名:一、看拼音,写词语wǔ rǔ wēi fēng ǎi xiǎo jiā qín gān jú péi bú shì gūi jǔ dào zéi()()()()()()()()二、用“√”为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1.儿应(yīng yìng)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2.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dōu dū)临淄住满了人。
3.我最不中(zhōng zhîng)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
三、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冷笑为难招待安居乐业 B.出息取笑笑嘻嘻聊如指掌C.囚犯解释实话实说面不改色D.负责大臣完好无损不惜代价四、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1.为设果() A.假设 B.排放 C.假使2.乃呼儿出() A.你,你的 B.竟 C.就,于是3.若无其事() A.若是,如果 B.如同,好像 C.你五、仿写句子,把句子写生动。
1.雨下得很大。
(改为比喻句)2.太阳落山了。
(改为拟人句)六、选词填空。
(一)满腔热枕冷嘲热讽理屈词穷语重心长据理力争1、面对卖假货的店主,我们(),他(),把这些劣质产品收起来了。
2、老师()地对我们说:“同学们有了缺点,犯了错误,我们不能(),而应该()地帮助他。
”(二)用“然”组成恰当的词语填在下面的括号里。
昨天天气预报说,有一股强冷空气南下。
今天早上,气温()降了下来。
我哆嗦着走在上学的路上,()看见一道红光从我眼前闪过,哇,一位中年人()穿着红色短袖衬衫在跑步,一股敬佩之情()而生。
我不禁振作精神,大踏步向学校走去。
(三)星期天,爸爸带我去郊外钓鱼,结果一条也没钓着,这真是()呀!(填上歇后语)七、照样子,写词语。
(9分)1、描写人物外貌的:眉清目秀、()、()、()2、描写人物心理的:愁眉苦脸、()、()、()3、反映历史故事的:三顾茅庐、()、()、()八、阅读积累与(一)《晏子使楚》片段楚王安排酒席(招待款待)晏子。
正当他们吃得高兴地时候,有两个武士押着一个囚犯,从堂下走过。
楚王看见了,问他们:“那个囚犯犯的什么罪?他是哪里人?”武士回答说:“犯了盗窃罪,是齐国人。
”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儿?”楚国的大臣们听了,都(自高自大得意洋洋)地笑起来,以为这一下可以让晏子丢尽脸了。
哪知晏子面不改色,站起来,说:“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
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楚王听了,只好赔不是,说:“我原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
”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1.“囚”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部。
2.在文中()里用“√”选择恰当的词语。
3.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沾沾自喜—()笑眯眯—()嘲笑—()神情自若—()3、文中第一个“水土”是指(),第二个“水土”是指()。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改为反问句。
5.用“~~”画出晏子反驳楚王的话,并且说说这些话妙在何处?6.你觉得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课文内容写一写。
(二)()徐文长从小就善于动脑筋思考。
他聪明、机智,也充满了情趣。
徐文长的伯父很喜欢他,时常想些法子逗他玩,考他的思考能力。
有一次,伯父领着徐文长来到一座贴着水面、桥身既窄又软的竹桥边,把两只水桶装满了水,对徐文长说:“我想考考你,你能提着这两桶水过桥,我就送你一件礼物。
”少年徐文长想了一下,就脱下鞋,用两根绳子把小桶系住,然后再把装满了水的木桶放到水里,就这样他提着两根绳子走过了竹桥。
伯父还想用一个更难得法子把徐文长难倒。
他说:“既然你过了桥,礼物我当然要给你,但是必须要按我的要求去取礼物。
”说着,他就把那件礼物吊到一根长竿顶上,并且告诉徐文长:“你()不能站在凳子之类的高处去取,()不能把竹竿横下来。
”伯父想,这下徐文长就没有办法了。
但是徐文长摸了摸后脑勺,马上就想出了取礼物的办法。
只见他拿住竹竿一直走到一口井边,然后把竹竿往井里放,当竹竿顶快到井口时,他就顺利地拿到了那件礼物。
伯父被聪明的徐文长惊呆了,不禁拍手称赞:“真是聪明的徐文长啊!”1.给短文加上一个题目,写在前面的横线上。
2.在文中的()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3.伯父想了两个什么难题考徐文长的?4.徐文长是怎样解决伯父的两个难题的呢?请用“”在文中画下来。
5.你觉得徐文长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去学习呢?6.我会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三)我敬爱的外公在我外婆的衣架上,(端端正正、整整齐齐)地挂着一个洗得发白的邮包。
它看上去和普通邮包并没有两样,只不过用得时间过长。
深绿色已经褪尽了。
在这个平凡的邮包里曾装过不计其数的报刊、邮件。
外公就是挎着这个邮包,从机关到部队,从工厂到学校,走千家串万户,把信件、报刊、汇款、包裹送到人们手中。
我的外公年过五旬,一道道皱纹爬上他的额头,两鬓也添了许多白发。
但是他那乌黑发亮的眼睛,深嵌在慈祥的面庞上,却显得炯炯有神。
他身材不高,常穿一身褪了色的邮政制服,一看就知道他是一位工作多年的老邮递员。
他平时对人很和蔼总是乐呵呵的人们都(亲切、关切)地叫他老郭每次他一下班我就缠住他外公外公叫个不停我外公十七岁就开始送信了,如今已有三十多年的工龄。
多年来,他对工作认真负责。
夏季,烈日当头,外公顶着烈日挥汗如雨走街串巷;冬天,寒风凛冽,在漫长的雪地上留下他深深的足迹。
人们看到他总是热情地送来毛巾和热茶。
我的外公工作多年,对周围的一些地方了如指掌,不知有多少疑难的“死信”在他手中“复活”了。
一次,邮局收到一封来自美国的信,信上用的是早已不用的解放前的地址,邮局的工作人员试投多次,可总是找不到这个地方。
有的人认为这封“死信’是不能“复活”了。
外公看了看信封,说:“这封信一定是远隔重洋的人寻找失散多年的亲人,让我试一试!”清晨,天刚蒙蒙亮,他就上路了,直到已是万家灯火的时候,他才回家。
一天,两天……一连半个多月,外公终于从小港码头一位搬运工人那里打听到了收信人的地址。
收信人是一位白发苍苍的年过八旬的老太太,几经搬迁,现在住在海云巷里。
写信人是老太太从未见过面的孙子。
老太太小心翼翼地接过信,感动得老泪纵横,说不出话来……半晌,老太太擦干了泪水,连声说:“谢谢,太谢谢了!同志,是您使我得知儿孙们还活着的(确切、正确)消息,我做梦也没想到今天还能和我的孙子联系上。
真是托共产党的福,托新社会的福啊!”外公没有说什么,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他背起邮包,又向另一家走去……1.把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画掉。
2.给第3自然段加标点。
3.解释词语。
了如指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心翼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画出描写外公外貌的语句。
5.“不知有多少疑难的‘死信’在他手上‘复活’了。
”这句话中的“死信”是指_____________。
“复活”是指_____________。
外公能使“死信”“复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侮辱威风矮小家禽柑橘赔不是规矩盗贼二、1.yìng 2.ū 3.hōng 三、B四、1.……也…… 2.可……也不…… 3.使……也……五、1. 2. 3.六、1、√ 2、× 3、√ 4、×七、1.下得很大,像断了线的珠子一般。
2.阳落山了,悄悄地把自己隐藏在地平线的下面。
八、1.天连碧水水连天 2.一夜五更,半夜二更有半3。
楼外青山云飞天外树边红雨九、参考答案:我会说:“你这样做是不对的,你应该先去老师那里履行请假手续,向老师说明情况,征得老师的同意。
”(或者类似的做法即可)十、阅读一:1、Q 口 2、招待得意洋洋 3、得意洋洋笑嘻嘻取笑面不改色 4、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难道不是因为两国的水土不同吗?(注意反问词和标点符号的变化)5、晏子的话不但形象生动地点明了齐国人在出国为盗贼的原因,而且也回敬楚王。
使楚王不但没有达到侮辱齐国的目的,反而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6、楚王与晏子的几次较量中认输了,对晏子不敢不尊重了。
7、晏子是一个能言善辩,有胆有识的人,面对侮辱不急不躁,以巧妙的方式和惊人的智慧进行还击,是一个才智和胆识过人的人才。
阅读二1、聪明的徐文长(能够紧扣短文中心即可) 2、既……又…… 3、提着两桶水过又窄又软的竹桥;巧取竹竿顶上的礼物。
4、第三段:少年徐文长想了一下,就脱下鞋,用两根绳子把小桶系住,然后再把装满了水的木桶放到水里,就这样他提着两根绳子走过了竹桥。
第六段第2句话:只见他拿住竹竿一直走到一口井边,然后把竹竿往井里放,当竹竿顶快到井口时,他就顺利地拿到了那件礼物。
5、机智善于动脑思考问题 6、(围绕中心词句即可)徐文长机智地解决了伯父给他的两个难题,获得了礼物。
7、学生据实回答,教师根据答案的可行性和创意性进行评价。
(三)、1.划掉:整整齐齐、关切、正确。
2.,。
“”。
,“,”。
3.了如指掌:指外公对周围一些地方及其几十年来变化情况特别了解。
小心翼翼:特别小心谨慎,指老太太对这封信非常珍视。
4.第2自然段。
5.“死信”指找不到收信人,无法投递的信;“复活”指经过努力,找到“死信”的收信人。
原因是对周围一些地方了如指掌和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