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大+学科简介

北大+学科简介

Ⅳ社会服务与学科声誉
Ⅳ-1学科简介
(填写本学科的定位与目标、优势与特色、人才培养目标、学科方向设置、国内外影响等,限填2000字。

)一、本学科的定位与目标
建设世界最好的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需要,是中国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需要,在这个方面北大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们的目标:把北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成为具有北大气派、中国特色、世界先进的马克思主义学院,推进全国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推动全国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不断提升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和世界的影响力。

二、优势与特色
1.历史传统悠久
北京大学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最早的传播基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源地。

早在1918年,李大钊在北大组织了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团体,名为“马客士主义研究会”。

1992年3月17日,北大党委作出《关于建立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决定》,我院是全国高校中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学院。

2.学科发展齐全
我院是全国最早获得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博士点、硕士点的单位之一,又是第一批获得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的单位。

目前我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六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博士点全部招生,且都有严密的培养计划和系统的学位课程,科学化、系统化、专业化特色明显。

3.师资力量雄厚
学院现有专职教师43人,其中教授20人,副教授17人,45岁以下教师16人。

93%的老师具有博士学位,86%的老师具有硕导资格,46.5%老师具有博导资格,35%的老师具有海外学习的经历,其中既有“四个一批”获选者、也有“万人计划”入选人,还有“百千万人工程”“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和马工程专家。

学院还聘请了五位世界知名马克思主义学者担任客座教授:马萨诸塞州立大学教授大卫·科兹、密苏里大学教授迈克尔·哈德森、莫斯科大学教授亚历山大·布兹加林、肯特大学教授肖恩·塞耶斯、德国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编辑促进委员会主席鲁夫·黑克尔。

4.国际合作密切
学院与美国的夏威夷大学、波兰的罗兹大学、韩国的瑞永大学、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哈佛燕京学社、牛津大学、约克大学等国际知名院校形成了长期合作关系。

学院每年都派出6名左右的师生到国外有关大学学习、研究,同时不定期邀请国外相关专家到学院进行学术交流活动。

我院每年都有研究生被美国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学校录取为联合培养博士生。

三、人才培养目标
学院把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教育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家、社会管理和活动家作为主要目标。

学院建立了从硕士到博士、涉及六个二级学科的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课程体系,开设了80余门必修课和选修课。

四、学科方向设置
学院学科建设紧紧围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等马克思主义理论六个二级学科这个中心而展开,各二级学科的研究方向设置、课程设置、导师配置立足于以是否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学科的整体发展为前提。

五、国内外影响
1.有一批知名马克思主义理论专家。

沙健孙、梁柱、陈占安、钟哲民、钱淦荣、闫志民、李士坤、易杰雄、智效和等老专家在国内马克思主义理论届享有很高的声望,他们中很多长期担任学术界的重要职务,如
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工程课题组、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国家社科基金评审组、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教育部高校思政理论课教指委等部门的首席专家或主要成员。

同时,我们还有杨河、郭建宁、孙蚌珠、孙熙国、孙代尧、李翔海、郇庆治、程美东、魏波、宇文利、刘军等一批基础扎实、成果丰富、在学界很有影响的中青年学者。

2.探索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推进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社会实践。

1997年北大在全国带头进行12位专家为主的“邓小平理论概论”专题讲座的教学实验,产生了重要的社会影响,为很多兄弟院校所借鉴。

学院还举办了首届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举办了五届全国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论坛,积极承担教育部布置的支援西部若干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任务。

积极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

在现行全国普通高校本科生、研究生思政理论课六本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教材中,有两本教材的首席专家召集人是我们学院的沙健孙教授、陈占安教授、顾海良教授。

另外还有8名老师参与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有关教材的编写。

3.倾心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学术成果丰富。

学院有两个省部级研究基地:一个是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一个是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究基地。

学院老师一直致力于教学科研,研究成果丰富。

2012——2015年间,学院共发表了1500多篇文章,其中有463篇属于CSSCI期刊。

仅在《马克思主义研究》上就发表了12篇文章,在《哲学研究》《近代史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中国高校社会科学》《中共党史研究》上发表的文章就有27篇,独著、合著、主编学术书籍130部。

4.在学界和社会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得到了社会的充分认可。

北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国内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中一直勇于开拓创新,敢于承担社会责任,创造了数个第一:全国第一所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宣部支持的第一批“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第一批获批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第一次召开全国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论坛,第一次在中国主持举办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