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的思维与言语发展
分析与综合 比较与分类
抽象与概括
具体化与系统化
1.概 念
2.判
(四)思维的形式
断
第二节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与培养
2020/6/3
使儿童的心理发生了质变 使儿童的个性开始萌芽
❖ 0-3岁直觉行动思维(借助动作) ❖ 3-6岁具体形象思维(借助表象) ❖ 幼儿末期抽象逻辑思维 (借助概念)
它们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相互补充。 学前儿童思维结构中,三种思维方式并存,占优势的是具体形象思维。
2020/6/3
二、 学前儿童的言语的发生和发展
2020/6/3
2020/6/3
语音发展关键期
研究表明3-4岁是语音发展的飞跃阶段,幼儿 已接近掌握全部语音。4岁儿童能基本掌握本民族 语言的幼全儿部发语音音意。识表现在:注意自己的发音,对
站不稳,没有脚”。 5~6岁幼儿说:“球在斜面上 滚下来,因为这儿有小山,球是圆的,它就滚了。要 是钩子,如果不是圆的,就不会滚动了。”
2020/6/3
• 3.判断根据客观化
【案例分析】 有的小孩子认为给书包上皮是因为怕它冷; 球从桌子上滚到地上是因为它“不想呆在上 面。”如何看待孩子的类似判断?
2020/6/3
❖ 抽象逻辑思维(6、7岁以后)
幼儿期,特别是5岁以后,明显地出现了抽象逻辑思维的萌 芽。这具体表现在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思维基本过 程的发展,概念的掌握、判断和推理的形成,以及理解能 力的发展等方面。
综上所述,幼儿期的思维主要处于具体形象思维的水平, 在整个幼儿期内,思维的特点又总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着
是由一个前提 本身引出某一 个结论。
由几个前提 推出某一结 论的推理。 又可以分为 归纳推理、 演绎推理和 类比推理。
• 归纳推理: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 • 演绎推理:是从一般到个别的推理。
鸽子长着两只脚
2020/6/3
猫头鹰长着两只脚
鸟长着两只脚
大雁长着只两脚
• 特点:
学前儿童在其经验可及的范围内,已经能进行一些推 理,但水平比较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幼儿初期常常不能按事物的客观逻辑进行判断,而是按
照“游戏的逻辑”或“生活的逻辑”来进行。
2020/6/3
• 4.判断论据明确化
【案例分析】 问一幼儿:“你知道为什么要刷牙吗?”幼儿说
:“因为是妈妈说的。”如何看待这类现象?
从判断论据看,幼儿起先没有意识到判断的根据,以后逐渐开始 明确意识到自己的判断根据。 幼儿初期儿童虽然能够作出判断,但是,他们没有或不能说出 判断的根据,或以他人的根据为根据,如:“妈妈说的。 “老师说的。”,他们甚至于并未意识到判断的论点应该有论据。
2020/6/3
❖ 直觉行动思维(0-3)
1.定义:也称直观行动思维,指依靠对事物的感知, 依靠人的动作来进行的思维。
儿童在进行这种思维的时候,只能反映自己动作所能触及的具体 事物,依靠动作思考,而不能离开动作在动作之外思考,更不 能计划自己的动作,预见动作的效果。
→直观行动思维依赖于一定的情境 →直观行动思维离不开儿童自身的行动
如,4~5岁幼儿还会出现这种推理, 如一个小孩问:“妈妈,您知道世界上 最骄傲的动物是什么吗? 我告诉您吧, 是金鱼!它总是摇头晃尾呢。”
【第一节知识回顾】
思维概述
2020/6/3
(一)思维的内涵、特 点 (二)思维的类型:
(三)思维的过程
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 抽象逻辑思维; 发散思维、聚合思维; 常规思维、创造性思维 直觉思维、分析思维
(2)通过语言理解获得概念
2020/6/3
即通过讲解的方式帮助幼儿掌握概念。学 前儿童抽象逻辑思维刚刚萌芽,很难用这种 方式获得概念。
• 3.学前儿童掌握概念的特点
(1)以掌握具体实物概念为主,向掌握抽象概念发 展;
具体的事物概念也叫基本概念。根据抽象的水平将 儿童的概念分为基本概念、上级概念和下级概念。 如:树是基本概念、植物是树的上级概念、树的下 级概念松树、杨树、柳树。儿童先掌握的是树,然后 才能更抽象或更具体的掌握上下级概念。 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晚期开始掌握一些生活中常见 的抽象概念,但是对这类概念的掌握离不开具体事物 的支撑。 如:对勇敢的理解是打针不哭、对节约的理解是不散 米饭。
(2)概念的内涵往往不精确,外延也不恰当。
2020/6/3
• 4.学前儿童掌握概念大致上分为:实物概念 、社会概念、数概念和类概念
(1)实物概念:具体物体的概念。幼儿的事物 概念一般经历以下四个阶段:
一是根据物体的颜色、形状等外部特征和在生活中发 生的感知联系来概括;
二是能够按照物体的某一突出的非本质特点来概括;
另一个小朋友叫亮亮。有一天妈妈不在家,他赶紧偷吃桌 子上的果酱,一不小心碰碎了桌子上的一个杯子。
问:如果你是妈妈你会更倾向于批评谁?
2020/6/3
结果发现:年龄小的幼儿更倾向于批评明明;年龄大的幼儿 则倾向于批评亮亮。
• 2.判断内容的深入化
【案例分析】 对斜坡上皮球滚落的原因,3~4岁的儿童说:“(球)
第五章 学前儿童思维和言语发展
2020/6/3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 一般特征、内部联系及规律
的间接的和概括的 反映,属于认知的 高级阶。段
2020/6/3
2020/6/3
1.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反应
感知觉:红卫兵、 毛泽东、林彪、喊 口号
2020/6/3
2、思维是对人脑客观事物的概括的反应
【小组讨论】
幼儿教师应如何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
2020/6/3
2020/6/3
第三节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与培养
2020/6/3
√言语与语言的关系
(1)区别:
语言:是符号系统;
言语:是心理现象和过程;
具有地域性;
具有普遍性;
是语言学的研究范畴。
是心理学的研究范畴。
(2)联系: 1、言语活动主要依靠语言作为工具进行。 2、语言是人们在言语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如果某种
知识补充:转导推理?
转导推理:是从个别到个别的推理。 这一类型 的推理在3~4岁幼儿身上是常见的。 这种无逻 辑的推理是儿童还没有形成“类概念”,即不 能把同类与非同类事物相区别的结果
如:一个小孩在动物园看到梅花鹿时问 妈妈: “如果天天往它头顶上浇水, 那树枝一定能长出树叶来的,是吧?”
2020/6/3
语言人们不再使用,他就会从社会中消失。
2020/6/3
(二)言语的种类
儿童
外部言语 内部言语
2020/6/3
口头言语 书面言语
对话 :演讲、讲课、报告 独白 :讨论、座谈、辩论
(识字——阅读——写作)
特点:隐蔽发音、默默无声,比较简约、 压缩,与思维密不可分。也称不出声的 言语。
学前儿童的内部言语主要有游戏言语和 问题言语。如,幼儿一边给娃娃喂饭一
的,体现了从直接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 思维发展的趋势。
2020/6/3
(二)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过程
2020/6/3
2020/6/3
2020/6/3
结果表明:幼儿能从中拿出车,把人 马、虎概括在一起的比率是随着年龄 的增长而提高的。 从中拿出虎的概率是随着年龄的增长 而降低的。
二、学前儿童思维能力的培养
思维只在动作之中进行。
2020/6/3
2020/6/3
2020/6/3
❖ 具体形象思维(3~6、7岁左右)
具体形象思维有以下两个特点:具体性和形象性 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还具有:经验性、拟人性、 表面性等特点。
太阳公公 如:给小狗浇浇水晒晒太阳会长高 如:老师说“不好好吃饭,就去一边玩去” 于是幼儿开心的去一边玩了。
甲:46岁 乙:25岁
(二)根据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不同分类
发散思维
聚合思维
2020/6/3
从不同角度、不 同方向思考,寻 求多样答案。
求同思维
如:数学题中的一体 多解
把各种有关信息 集中起来,得出 一个正确结论或 最佳解决方案。
如:从多种方案中寻求
最佳方案
(三)根据思维创造性成分不同分类
再造性思维
2020/6/3
四、思维形式
1.概念
2.判断
3.推理
2020/6/3
• 1.含义: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 的反映。概念具有内涵和外延。是思维的基 本单位,正确思维的基本条件。
• 2.儿童掌握概念的基本方式
(1)通过实例获得概念。
如:在小区指给幼儿这是“树”“花”; 指着图片上的物体告诉他这是“兔子”等。
2020/6/3
• (4)类概念: 儿童对事物或现象有了充分的了解之后可以 对物品进行分类。 儿童分类经历以下阶段:儿童不能分类—— 依据感知特点进行分类——依据生活情境进 行分类——依据功能分类——依据概念分类 。 4岁以下的幼儿82.3%不能分类,6-7岁的儿 童能够按照事物的功能和本质特点分类。
“希希今年3岁,今天他在幼儿 园表现得特别好,老师奖励了 希希许多糖果。回到家,妈妈 问希希:“老师一共奖励了你几 块糖果啊?”
2020/6/3
• 哪些小动物生活在水里? 5岁儿童
2020/6/3
2020/6/3
甲对乙说:当我的岁 数是你现在岁数时, 你才 4 岁。 乙对甲说:当我的岁 数到你现在岁数时, 你将有 67 岁。 甲乙现在各是几岁?
2020/6/3
2020/6/3
判断):
• 含义:用概念去肯定或否定某种事物是否具有某种性质或 事物之间是否有联系的思维形式。
• 特点:
1.学前儿童以直接判断为主,间接判断能力逐步发展。
案例:
向幼儿讲述两件事情 一个小朋友叫明明,“明明正在看书,听到妈妈在厨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