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的昨天今天及明天与我的未来摘要本文论述了(1)自动化专业的历史及发展。
包括经典控制论,现代控制论和智能控制论。
(2)自动化专业的现状及应用。
包括自动控制系统相关知识,具体应用领域和具有的价值。
(3)自动化专业的未来和前景。
包括智能机器和未来发展。
(4)我的大学四年规划及职业目标。
关键词:自动化历史现状前景我的规划职业目标引言经过了6周的《自动化专业概述与导论》课的学习,我知道了自动化专业的大致特点以及就业方向。
如今,《自动化专业概述与导论》课结束了,为了圆满地完成这门课的学习,我总结了这几周所学的知识,查阅了各种相关书籍,希望能向教师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同时也为我的自动化专业学习做一个简单的规划。
本文主要描述了自动化的历史,现状,未来展望以及我的职业规划,其中部分内容来自讲师上课时所传授的知识,部分内容由网络,课外书籍等途径获得。
这是我人生中第一份科技论文,有许多不足和缺漏之处,但这是由我认认真真,经过反复的学习和修改自主完成的,这是对我自己最好的答卷。
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会不断总结经验和不足,提高自己写此类论文的水平。
一自动化总述(一)自动化是什么?自动化(Automation)是指机器设备、系统或过程(生产、管理过程)在没有人或较少人的直接参与下,按照人的要求,经过自动检测、信息处理、分析判断、操纵控制,实现预期的目标的过程。
自动化技术广泛用于工业、农业、军事、科学研究、交通运输、商业、医疗、服务和家庭等方面。
采用自动化技术不仅可以把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部分脑力劳动以及恶劣、危险的工作环境中解放出来,而且能扩展人的器官功能,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因此,自动化是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重要条件和显著标志自动化的概念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
过去,人们对自动化的理解或者说自动化的功能目标是以机械的动作代替人力操作,自动地完成特定的作业。
这实质上是自动化代替人的体力劳动的观点。
后来随着电子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随着计算机的出现和广泛应用,自动化的概念已扩展为用机器(包括计算机)不仅代替人的体力劳动而且还代替或辅助脑力劳动,以自动地完成特定的作业。
自动化的广义内涵至少包括以下几点:在形式方面,制造自动化有三个方面的含义:代替人的体力劳动,代替或辅助人的脑力劳动,制造系统中人机及整个系统的协调、管理、控制和优化。
在功能方面,自动化代替人的体力劳动或脑力劳动仅仅是自动化功能目标体系的一部分。
自动化的功能目标是多方面的,已形成一个有机体系。
在范围方面,制造自动化不仅涉及到具体生产制造过程,而是涉及产品生命周期所有过程。
(二)研究的核心问题是信息。
包括信息提取,信息传播,信息处理,信息存储和信息利用。
(三)培养目标在控制理论,控制系统,生产过程自动化等具有创新和开拓精神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四)工作去向在国民经济及国防各部门和行业从事信息及控制系统的研究,设计,集成,开发,制造和应用。
二自动化历史(一)自动化理论的形成及发展(1)经典控制理论——单变量控制问题时间:1956年前数学工具:微分方程常用理论:传递函数,频率特性,根轨迹代表人物:维纳,钱学森(2)现代控制论——多变量控制问题时间:1956年-1980年数学工具:状态方程常用理论:极大值原理,动态规划,可控性客观性对应人物:庞特里亚金,贝尔曼,卡尔曼(3)智能控制理论——复杂系统的控制问题时间:1980年以后最大特点:不要求有准确的数学模型主要方法:模糊控制,专家控制,神经网络(二)世界的自动化历史18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自动化技术形成,由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需要,自动化调节有了更广泛的应用。
公元1968年法国工程师J.法尔科发明反馈调节器;到了20世纪20~30年代,美国开始采用PID调节器。
这是一种模拟式调节器,现在还在许多工厂中采用。
随着自动化装置的广泛应用,就暴露了许许多多的问题,许多人就对自动调节系统的稳定性提出了质疑。
自动调节器和控制对象组成自动调节系统。
有许多科学家对自动调节系统从理论上加以研究。
公元1868年英国物理学家J.麦克斯韦尔用微分方程描述并总结了调节器的理论。
公元1876年俄国机械学家H.A.维什捏格拉茨基进一步总结了调节其理论,归结为只要研究描述自动调节系统的线性其次微分方程的通解。
公元1877年英国数学家E.劳思、1895年德国数学家A.胡尔维茨提出代数稳定判据,沿用到现在。
公元1892年俄国数学家A.李雅普诺夫提出稳定性的严格数学定义并发表了专著。
他的稳定性理论至今还是研究分析线性和非线性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方法。
20世纪40~50年代局部自动化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防空火力控制系统和飞机自动导航系统等军事技术问题,各国科学家设计出各种精密的制动调节装置开创可防空火力系统和控制这一新的科学领域。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工业迅速发展,随着高速飞行、核反应堆、大电力网和大化工厂提出的新控制问题:非线性系统、时滞系统、脉冲及采样系统、时变系统、分布参数系统和有随机信号输入的系统的控制问题的深入研究,经典控制理论在20世纪50年代有新的发展。
与此同时,在工业上已广泛应用PID调节器,并用电子模拟计算机来设计自动控制系统。
20世纪50年代研制出了电动单元组合仪表,这些为工业自动化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技术工具,并使得构成和设计自动控制系统更简便、更工程化了,我国也能生产系列化得国产气动单元组合仪表QDZ 型和电动单元组合仪表DDZ型,在国内使用很广。
1943~1946年,美国电气工程师J.埃克托和物理学家J.莫奇利为美国陆军研制成世界上第一台基于电子管电子数字计算机——电子数字积分和自动计数器。
1950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小组研制成世界上第二台存储程序式电子数字计算机——离散变量电子自动计算机。
电子数字计算机的发明为20世纪60~70年代开始的再控制系统广泛应用程序控制和逻辑控制以及应用数字计算机直接控制生产过程奠定了基础。
我国也在20世纪50年代中叶开始研制大型电子数字计算机,并研制出了“银河Ⅲ”电子数字计算机。
20世纪50年代末起至今进入综合自动化时期。
复杂工业、复杂工业过程和航天技术的自动控制问题,都是多变量控制系统的分析和综合问题,迫切需要加以解决。
单经典的控制理论的直接应用遇到了困难。
20世纪70年代微处理器的出现对实现各种复杂的控制任务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开始出现电子数字计算机控制化的化工厂,20世纪60年代末在制造工业中出现了许多自动生产线,工业生产开始由局部自动化想综合自动化方向发展。
20世纪70年代出现专用机床组成的无人工厂,20世纪80年代初出现用柔性制造系统组成的无人工厂。
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美、英等国的科学家们注意到人工智能的所有技术和机器人结合起来,研制出只能机器人。
智能机器人会在工业生产、核电站设备检查及维修、海洋调查、水下石油开采、宇宙探测等方面大显身手。
【4】三现代自动化(一)自动控制系统的类型1、恒值控制:系统输出稳定在给定值上。
f(t)=C (常数)2、程序自动控制:自动控制系统的给定信号是已知的时间函数。
Ur=f(t)3、随动系统:在给定控制系统中,给定环节给出的输入信号是预先未知的随时间变化的函数。
(二)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1、给定环节:产生给定的输入信号。
2、反馈环节:对系统输出测量,转换成反馈信号。
3、比较环节:将输入与反馈信号加以比较,产生误差。
4、控制器环节:根据误差信号,按一定规律,产生相应的控制信号,它是系统的实现控制核心。
5、被控环节:要控制的设备或生产过程。
6、扰动环节:使被控量偏离所要求的值。
(三)基本控制方法1、反馈控制与扰动控制2、比例积分微分控制3、最优控制4、自适应控制:自校正控制以辨识器来代替自适应控制器,由辨识器来求出数学模型。
5、智能控制——复杂系统控制问题(1)专家控制系统:模拟人类专家的决策过程(2)模糊控制系统:一类复杂控制问题(3)神经网络系统:一类复杂控制问题(4)非线性系统及其控制:用非线性方程描述的系统(四)应用范畴1、机械制造自动化2、计算机集成制造系3、过程工业自动化(1)现代工业:离散型、混合型、连续型(2)连续型控制对象:温度、压力、流量、液位、成分、物性(3)包含:电力、石油化工、化工、造纸、冶金、制药(4)研究内容及特点:包括了信息流、物质流和能量流,伴随物理化学反应、生化反应、物质能量的转换和传递。
处于十分苛刻的环境中。
它的过程是连续的,强调生产控制和管理的整体性,强调整体的最优化。
4、电力系统自动化5、飞行器控制6、智能建筑7、生态环境控制8、社会经济控制9、大系统控制与系统控制四自动化的未来如今,机械制造技术、微电子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自动化技术的前进,在交通运输、建筑领域、电力领域、机械制造行业以及信息技术等方面获得了广泛地的应用,也促进了整个工业体系的进步当然,摩拳擦掌准备借力此次电子制造业革命的并非只有传统机器人制造商,比如说全球领先的电力和自动化技术企业ABB集团和德国自动机械生产商库卡。
亚洲电子供应商,诸如台达电子和富士康科技集团,也在努力寻求打造更好的机器人。
此外,一些规模较小的自动机械企业,比如丹麦的UniversalRoboticsA/S,也在跃跃欲试。
不过,一些高管对此持谨慎态度。
在他们看来,中国的自动化转变很可能会花费数年的时间,而且将会面临诸多挑战,其中包括先进机器人的高价格、持续存在的技术限制、以及灵活性的缺乏。
台湾广达电脑集团公司副总裁TimLi指出,“如果你的订单减少,你可以解雇工人,但是你却没办法解雇机器人。
”值得一提的是,台达电子是机器人制造领域的“新人”。
据了解,该电子供应商一直为苹果等知名公司制造电源适配器。
不过,2012年,该公司开始启动更加有雄心壮志的项目:生产可以取代电子工厂人类劳动力的廉价机器人。
自动化技术就是探索和研究实现自动化过程的方法和技术。
它是涉及机械,微电子,计算机等技术领域的一门综合性技术。
同时自动化技术也促进了工业的进步,如今自动化技术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机械制造,电力,建筑,交通运输,信息技术等领域,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主要手段。
而20世纪90年代走向实用化的FCS现场总线控制系统正以迅猛的势头快速发展,是目前全球最新型的控制系统,倾应了自动控制系统的发展潮流,但现阶段的FCS尚没有统一的国际标准而呈群雄逐鹿之势,但它将逐渐走向成熟,取代DCS分散控制系统。
五学习计划与职业规划(一)学习计划经过这几周的专业概论学习,我知道自动化是一个应用范围很广的高科技专业,它能被应用到社会的各行各业,却也因为这个原因,注定了它所要求的知识面的广度与深度,因此,我认识到我未来可能会面临各种学习难题,也会付出比其他专业更多的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