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学说亦应用于中医学,用来解释人体生理现象及病理变化的规律。
简单来说,阴是指人体实质的物质,即体液.包括血液、津液、泪水、鼻水。
内分泌,甚至男性的精液。
至于阳,则指人体非实质的物质,即身体的机能和气。
阴阳是指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即含有对立统的概念;日常生活举例常见的男为阳,女为阴,上方为阳.下方为阴;房子有阴面就有阳面.爱发脾气的女人多称肝阳上亢.性格内向诡计多端,多称为阴。
阴阳协调则身体健康.阴阳失调.则百病丛生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范畴,阴阳学说是中国古代的相互对立统理论.是用以认识世界和解释世界的种世界观和方法论阴阳概念的起源很早可以追溯到夏商时期或更早。
其理论的形成至迟在民国时期,《易传》的一阴一阳之谓道,已确立了阴阳理论认为阴和阳这两个对立统的方面贯穿于切事物之中,是一切事物运动和发展变化的根源及规律。
《黄帝内经》引用阴阳学说来阐释医学中的诸多问题及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使阴阳学说与医学结合起来,形成了中医学的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贯穿于中医学的各个领域它是中医学的理论工具和方法论,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1.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1)阴阳的对立制约(相反、斗争) 即指性质相反的阴阳双方在个统体中相互排斥、相互斗争同时又相互制约。
(2)阴阳的五根互用(相成)阴阳相成是指阴阳对立双方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共同处在一个统体中。
(3)阴阳消长平衡(动态平衡)消,即为减少消失,长,即为增多=阴阳消长平衡是个动态平衡分为此消彼长、此长彼消(相互制约的结果)及此消彼消、此长彼长(五根互用的结果)两种消长形式。
(4)阴阳的相互转化阴阳对立的双方,在定条件下,可以各自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即阴可以转化为阳,阳也可以转化为阴。
阴阳的转化过程是一个质变的过程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即事物变化的“物极”阶段。
也就是说,阴极必阳阳极必阴.正所谓物极必反.世间万物皆如此。
从中医的角度看.人体疾病或损美性美容问题的治疗改善就与体内阴阳的相互转化密切相关。
2.阴阳学说在中医美容中的应用(1)用于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和部位分类。
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体内部充满着阴阳对立统一的关系。
就大体部位来说,人体上部属阳.下部属阴.体表属阳,体内属阴。
(2)用于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维持依赖于阴阳两个方面始终保持相互对立、相互消长的动态平衡状态.从而使:2.六腑功能及其与美容的关系胆:主要功能是储藏和排泄胆汁,帮助消化。
胃:主要功能是受纳腐熟水谷,将摄入的食物初步腐熟消化,经过脾的运化下传小肠以进一步吸收。
小肠:上接胃,下接大肠。
主要功能是将食物进一步消化分清别浊,清者即营养由脾升清输送至肺.再运送全身:浊者即糟粕下注大肠.废液渗入膀胱。
大肠上接小肠下通肛门。
主要功能是吸收食物糟粕和水分,使之转化为大便排出体外。
膀胱位于小腹.主要功能是储存和排泄尿液。
三焦三焦是上焦、中焦、下焦的总称。
上焦是指膈肌以上的胸腔包括心、肺的功能。
中焦为膈肌以下.脐部以上,包括脾、胃的功能。
下焦为脐部以下包括肝、肾、小肠、大肠的功能。
六腑与人体消化系统有密切关系,若六腑病变,不仅严重影响人体健康,还会产生一系列的损容’陛改变如皮肤粗糙晦暗、生皮肤病等。
脏与腑存在配对的表里关系.脏为里为阴腑为表为阳。
具体配对如下:肝一胆心一小肠,脾一胃,肺一大肠.肾一膀胱。
四、中医气血津液学说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是人体容貌美,形式美的物质基础。
它们来源于水谷精微.由脏腑功能活动所化生,通过经络散布于全身上下内外同时又为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进行功能活动提供能源并使人体颜面、五官、皮毛、形体等具有红润光泽、灵活有神的自然美、健康美。
1.气气是推动人体生命活动的活力同时也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气的含义概括起来有两个方面一是指体内存在或流动着的精微物质如先天之精气水谷之精气、呼吸之精气等,是构成形体、维持生命的最基本物质,二是指脏腑的功能活动,如心气、肝气、脾气、经络之气等。
两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前者是后者的物质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功能表现。
所以也可以说气是指体内某些精微物质及其包含着的能量,它充盈于全身上下、脏腑内外.推动着切生理功能的正常运行:气的功能主要有推动、温煦、防御、固摄、气化等作用它关系到人的生长、发育、衰老死亡和疾病的发生发展等诸多方面。
2.血血是脉管中的红色液体,主要由脾胃水谷精微所化生.所以《灵枢营卫生会篇》说.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
“《灵枢邪客篇》说:”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
说明营卫是血液的主要组成部分,对血液的生成具有重要作用此外.精血之间可以转化.精可以化为血。
血液行于脉管之中.流布全身环周不休.运行不息。
所以,血液的正常运用是在心、肺、肝.脾等脏器相互配合之下进行的。
血循环周身.内至脏腑外达皮肉筋骨,对全身组织器官起着营养和滋润作用。
血还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
3.津液津液是人体内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各组织器官内的液体及其正常的分泌物,也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一般认为质轻清稀流动大的为”津,存在于皮肤肌腠之间.起滋润作用。
浊而稠厚、流动’生小不与气同流行.仅藏于骨节筋膜、颅腔之问,起濡养作用者.称为“液”。
津液来源于水谷.经过胃的受纳、脾的运化而生成。
津液滋润人体皮肤毛发,使皮肤柔润、毛发亮泽。
津液不足可使皮肤干燥,这是引起皮肤衰老的重要原因。
如何通过中医望诊观察顾客皮肤问题美容技师在掌握其一定的中医理论知识后,是可以通过观察顾客的皮肤情况大致推测出病由的。
下面是对常见皮肤及皮损情况的望诊分析。
◇望面色东方人健美的面色应该是红黄隐隐,有光泽,由于天生肤色的不同,可能会有偏于青、赤、黄、白、黑的情况,但若五色过于显露且无光泽,则提示身体有病变。
青色:多有淤血证和肝病。
妇女面青,多兼食少多怒、月经不调。
赤色:多体内有热。
满面通红多为实热;午后两颧潮红娇嫩,多属久病阴虚、虚火上炎之证。
黄色:若面色淡黄、枯搞无泽,为萎黄,多属脾胃虚弱;面黄而浮肿,为黄胖,多属脾气虚弱、水湿内停之证。
白色:白色是东方人向往的肤色,不健美的白为淡白无泽,或灰白暗滞,多为阳气不足,无力帅血上荣于面,或为血虚;白而浮肿,为阳虚水湿内停。
黑色:若面色黑而暗淡.属肾阳不足;黑而偏青紫,为淤血证。
◇望皮损斑:斑与周围皮肤在同一平面上,既不高凸也不凹陷于皮面,其色有红、紫、白、黑等。
多为1~2 CITI大小,也有更大的。
斑的种类及特点如下:红斑:多为热邪所致,压之退色者属血热,压之不退色者为血热夹淤。
常见于皮炎、过敏性紫癜紫斑多为血淤,常见于红斑性皮肤病后期白斑如界线清楚,平滑无屑,多为气血失和或气滞而作的白癜风。
若在面、颈部见钱币大小圆形白斑,表面有灰白色细糠状鳞屑,多为白色糠疹黑斑,多为黄褐斑或炎症后遗留的色素沉着丘疹:为高出皮面的局限性突起。
一般为1 cm大小,高出部分可分为尖、圆、扁平、中心凹陷等不同形态。
不同的疹型为不同的疾病表现,要结合颜色和感觉进行诊断。
痤疮的特点是尖顶,中心有毛囊孔,色红。
丘疹色鲜红,属风热或血热;有渗水者属湿;色紫红,多由气滞血淤引起。
结节与肿块:为大小不一、界限清楚的深在性、可触及的圆形实质性损害,或高出皮面,或隐没于皮下,可见于痤疮。
结节色紫红,按之疼痛,多属气血凝滞,若皮损不变、质地柔软,则为气滞,或为痰湿聚结。
风团:为一过性的局限性、水肿性、隆起性损害,扁平,高出皮面,突然发生,又迅速消退,不留任何痕迹,时起时消,此起彼伏,游走不定,常伴有剧烈瘙痒,常见于荨麻疹。
多为风邪引起,风热所致为红色,风寒或血虚所致则色淡。
水疱:为局限性、空腔性、含液体的隆起性损害。
小于1 cm者为小水疱大于1cm者为大水疤。
多属水湿为患,伴有红斑、疼痛,水疱周围有红晕或呈大疱,疱液白色透明,多为湿热,常见于各种急性皮炎.脓包:为局限性、空腔性、含脓液的隆起性损害,多为热毒炽盛或湿毒而致常见于痤疮感染后。
囊肿:为真皮或皮下组织内圆形或椭圆形的含液体或半固体性的囊状结构.可由汗腺或皮脂腺分泌物潴留而威,多属气血不运、阻滞络道而成。
常见于囊肿性痤疮。
鳞屑:为脱落的上皮积于皮损处而成,有秕糠状、大片状、云母状、蛎壳状等。
肤底红而起屑,为血热风燥:肤底淡红而屑多.则多为血虚生风生燥.或旰肾不足,皮肤失养所致。
常见于脂溢性皮炎或过敏性皮炎后期.糜烂:为局限性的表皮缺损,多为水疤、脓包等疤疹破裂后演变而来.表皮损伤后露出的潮湿面,一般在表皮下层,最深到真皮乳头层,愈后不留疤痕.大多为水湿或湿热所致。
皲裂:由于皮肤弹性降低或消失而出现的线状裂隙.损伤可达到真皮。
可因皮肤干燥,复用肥皂或遇冷风再牵拉而成,亦可因风寒外侵或血虚风燥所致.常见于手部慢性皮炎或手癣。
苔藓化:为边界清楚的大片和小片的皮肤增厚、粗糙.皮肤纹理增宽加深,呈席纹状,其上=有密集多角形小丘疹性损害,多由血虚风燥所致;亦可固气血淤滞或痰湿阻于肌肤,肌肤失养而成。
多见于慢性皮炎和神经性皮炎.萎缩:为皮肤退行性病变引起的皮肤雯薄、柔软、纹理消失,捏之易皱,毛细血管清晰可见。
若真皮萎缩,则可见皮肤凹陷,但纹理与肤色正常。
若真皮和表皮同时萎缩为暗红色且兼有上述两者的特点。
皮肤萎缩多系气血不运而成,或气血不足,或寒凝血淤,肌肤得不到营养所致.瘢痕:为深在的皮肤缺损愈合后新生的结缔组织修复而成的不规则性损害,它缺少正常皮肤所具有的纹理、汗腺、皮脂腺及毛发等,表面光滑发亮。
若低凹于皮肤表面,表面光薄柔软、呈白色者为萎缩性瘢痕,多由气滞血淤、肝肾亏虚所致;若高出于皮肤表面,表面较硬色红者为增生性瘢痕,多由体质特异、气血凝滞所致。
第三节:中医对面部典型皮肤问题的认识及处理健康的皮肤状态应该为白皙细滑、红润光泽、紧致无皱纹.而事实上,经常上美容院的顾客无论年龄大小多有这样或那样的皮肤瑕疵.如痤疮.斑、皱纹及松弛老化等.而这部分女性的爱美之心往往很迫切。
作为美容技师.应懂得如何运用中医理论知识指导她们进行除瑕疵、驻颜抗老的保养。
本节着重介绍四例美容院常见的面部典型皮肤问题的中医处理原则与方法处理方法以中药和食膳为主。
一、中医治痤疮中医称痤疮为粉刺.1.典型症状多发于面颊前额尤其是面部T形区,亦可见于胸背。
初起皮疹为针头大小与毛囊一致的圆锥形丘疹,与皮色相同或淡红(称白头粉刺),有的顶端可有黑头(称黑头粉刺)可挤压出黄白色粉渣。
皮疹继续发展可于丘疹周围绕有红晕,并且丘疹可发展至绿豆大小,若继发感染则顶端可见脓包。
日久可发生黄豆至蚕豆大小的炎性结节、囊肿,呈暗红色.消退后往往形成萎缩性瘢痕或瘢痕疙瘩。
2.病因病机血热:青年人或个别中年人属体阳热偏盛血热外滞于皮肤而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