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红色之旅—上海
中国红色之旅—上海
摘要:上海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许多“第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共产党成立后的第一个中共中央机关,第一个社会主义青年组织,党领导的最早的全国工人运动指挥机关,党的第一所培养妇女干部的学校……这些“红色之源”,是上海开掘红色旅游资源的丰富宝藏。
关键词:红色旅游、上海、历史、遗址、资源
红色旅游,是指革命纪念地、纪念物以及所承受的革命精神为吸引物,组织接待旅游者进行参观游览,实现学习革命精神,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振奋精神、放松身心、增加阅历的旅游活动。
红色旅游是把红色人文景观和绿色自然景观结合起来,把革命传统教育与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主题旅游形式。
其打造的红色路由线路和经典景区,即可以观光赏景,也可以了解革命历史,增长革命斗争只是,学习革命斗争精神,培养新的时代精神,并使之成为一种文化。
丰富优质的旅游资源,将构成发展红色旅游的请打物质基础,正在称为人们参观游览的热点,将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在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中,上海作为全国十二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之一,纳入了全国三十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之中。
上海旅游部门近期将首先向全国重点推出五大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龙华革命烈士陵园、宋庆龄陵园、陈云故居暨青浦革命历史纪念馆、“左联”旧址纪念馆。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首歌为几代中国人所传唱,至今仍激昂振奋着人们的精神。
中国的革命历史、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已沉淀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
人们传之颂之舞之蹈之,如今更是“游之”!红色旅游,乃缅怀之旅、记忆之旅、精神之旅。
大江南北、长城内外,那处处染就红的的景地,是我们们革命的故乡,心灵的故乡,如上海。
风华绝代,迈向国际化的现代都市,又与古典交相辉映,上海也!
上海的繁华,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
;老上海有一首歌是这么唱的:“夜上海,夜上海,你是一个不夜城:华灯起,乐声响,歌舞升平。
”那是的上海日夜笙歌,那是的旧外滩霓虹绚彩。
那是的繁华如梦,放纵的享乐中有一股锥心刺骨的悲凉,这悲凉,十里洋场说不出来,浓妆艳抹的舞女说不出来,上海深深的把它埋在了心里。
物换星移,几十年过去了,上海依旧美丽,却不用再强颜欢笑了,因为她的笑容是属于祖国的。
上海,格外的繁荣发达,白天,蔚蓝的天空,成荫的绿树,鲜艳的百花,加上繁华的市街,琳琅满目的服饰,便捷的交通,各种不同肤色的行人……
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这里也被称为“文化三角洲”。
追本溯源,位于浙江省余姚时期的河姆渡遗址是我国米钱已发展的最早的新时期时期文化遗址之一。
这是长江文化的起源,它有力地证明了长江流域是中华民族远古文明的又一摇篮。
上海的车水马龙掩不住古典的气韵与风华。
且不说享誉江南的水乡古镇朱家角,其水之美、乔之古、街之奇、园之精、酒之醇、花之香,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且不说始建于明代末叶的老城隍庙、亭台楼阁古色古香;也
不说千年古刹龙华寺,气势宏伟,香火旺盛,龙华塔层层飞檐,檐角挂铃,保留了寺庙建筑鼎盛时代—宋朝的建筑艺术风格。
上海的名人故乡也多,二十世纪的上海,是个风云际会的城市,这里聚集着指点江山的政治金英,也吸引着无数激扬文字的墨客文人。
上海也许不是生养他们的故乡水土,却是他们的世界他们的天地。
孙中山、宋庆龄、毛泽东、周恩来、鲁迅、郭沫若、张爱玲……许许多多不平凡的人物在上海留下了他们的踪迹。
往事只能回味,如今后人的追寻也算是一种回味吧,那心境无论是一丝连年,抑或是一许无奈的伤感,都会使我们不自觉的感受到美丽中凸显出的沧桑。
而上海因为多了这么一份沧桑的美丽,让无数旅游者对他更是情有独钟。
不用言语记载,历史的名人旧居如流不尽的黄浦江水,静静地讲着诉不完的故事,尘封的上海风情蕴含着多少的美丽与落寞,冷酷无情如悬崖断臂,呼风唤雨曾经黑云压城,人去镂空也曾望眼欲穿……
上海拥有叱咤风云的历史,这是无可置疑的,而弄堂人家的平淡,你是否了解其意呢?在王安忆小说《长恨歌》里的第一句话,是这样说的:“站在至高点看上海,上海弄堂的景象是壮观的景象,它是这城市背景一样的东西。
”说的是建筑,的确,建筑是流行的历史,阅读上海弄堂,就如透视上海与上海人的历史足迹,从张爱玲、苏青开始,一直到陈乃珊、王安忆,上海籍的作家总爱把笔端对准上海的弄堂,他们觉得想体察上海最深层的底蕴,你一定要走进上海弄堂,那是大上海抹不掉的一杯清茶,看似淡然无谓,细细品味后却觉得余韵无穷。
鲁迅先生住过的上海弄堂,是一天平常的小巷,还有宋庆龄故居,怎么看也看不起眼。
包括中共一大会址,外表普通而内部洋溢着厚重的革命历史气息。
由于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条件,上海成为了鸦片战争后中外贸易最主要的门户,也是各个帝国主义国家眼中的一块肥肉,先是英国最早在上海设立租借,随后美国、法国、日本也相继在这里设立租借,最终形成了上海十里洋场、一市三治的局面,也使它称为梦想大发横财的冒险家们纸醉金迷的东方巴黎。
然而,外人的入侵,也唤醒了人民的觉醒,早在太平天国时期,上海“小刀会”的群众就举行了武装起义;1904年,蔡元培,章炳麟等人在上海成立了光复会;1919年,五四运动的呼声曾在这里回荡;1925年,五卅运动从这里开始涤荡全国。
上海鱼龙混杂、华洋共治的局面为共产主义者们提供了生存和活动的缝隙,也使这里成为共产党酝酿和延生的地方。
目前,上海有关区县正在积极筹划,将这些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与周边的红色旅游资源、历史文化景观、园林景观和现代都市景观,组合成以红色经典景区为核心,层次丰富、历史与现代交相辉映的旅游区域。
兴业路上一座上海老式石库门民居内,发生了中国革命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就在楼下一间18平方米的客厅召开。
一大会址纪念馆经过扩建,扩建后的纪念馆高12米,建筑布局为前二层、后三层。
会议室的布置均恢复了原貌,家具物品是按原样仿制的。
步入馆内,宽敞的门厅有300平方米,底层是200平方米的带有影视录像设施的学术报告厅,二层是新建的“中国共产党创建历史文物陈列厅”。
客厅里再现了当时的历史情景:15名代表和共产国际2名代表围桌而坐,年轻的毛泽东手持稿纸站立中间,目光炯炯,神态坚毅。
上海是记录最多革命大事件的地方,如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
中共“二大”会址—劳动组合书记部旧址陈列馆—平民女校旧址—《新青年》编辑旧址—淮海中路—团中央机关旧址—周公馆。
如中共二大会址。
这幢石库门房子是上海的党代表李达的寓所,1922年7月在这里召开了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国共产党第一部正式党章。
现在的陈设是根据当时李达和他的夫人王会晤的回忆,经过历史考证以后恢复起来的。
如平民女校旧址。
这是中国共产党在1922年创办的第一所培养妇女干部的学校,实行半工半读。
如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旧址陈列馆。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为了加强对工人运动的领导,1921年8月成立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中华全国总工会的前身),以公开合法身份领导工人运动,编辑出版了指导全国工人运动的机关刊物《劳动周刊》。
当时,经常有工人利用业余时间在书记部读书看报。
如《新青年》编辑部旧址。
这幢两层砖木结构旧式石库门房子,楼上是陈独秀夫妇居室,1920年9月《新青年》编辑部从北京迁回上海后,楼下客厅成了编辑部。
在这里成立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和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新青年》也自此成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机关刊物。
1921年中国共产党创立后,《新青年》一度成为中共中央机关刊物,此处也成中共中央所在地。
还有淮海路商业街。
淮海中路从陕西路到西藏路2.2公里长的商业街,特色商店林立,国内外著名品牌云集,两侧的建筑欧美古典、中式古典、欧陆新潮、现代风格各具风采,是上海的时尚购物和休闲地之一。
紧邻“一大”会址的“新天地”,是原石库门民居改造的餐饮、演艺等休闲娱乐中心,颇受到国外游客的青睐。
等等。
在打造红色旅游目的地的同时,上海还启动了“红色连线”项目,与兄弟省市共同开发红色旅游线路。
目前已在规划中的线路包括中共“一大”会址与嘉兴南湖红船的连线,上海与井冈山、遵义、延安、西柏坡的连线,以及与长三角区域内红色旅游景点的连线。
一个“共走红色路,同游苏浙沪”的红色旅游主题活动也将在整个长三角区域启动。
红色之旅启程,沪上各旅行社行业也卷起了“红色旋风”。
具报道说,上海春秋国旅已成立一个红色旅游策划小组,策划了镇江茅山、四川广安县、南宁百色及西柏坡等20多条有特色的红色旅游线路。
上海铁路旅行社首列井冈山红色旅游全卧专列本月中旬将鸣笛开行,大别山天堂寨金寨将军故乡行,延安西安革命圣地之旅等多条红色旅游专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