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学物理教材分析和教学设计

中学物理教材分析和教学设计

中学物理专题研究中学物理教材分析和教学设计专题一:中学物理教材分析一、中学物理教材分析的目的和意义•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强调了准备工作对于成功的重要作用。

教师为了上好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熟悉和掌握所用的教材,为此必须对教材进行分析。

只有对教材进行正确的分析,才能根据教材的内容和要求,确定教学目的,明确教学重点、难点,结合教学实际,制定出好的教学方案,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教学过程最优化,创造出高效课堂.为此必须对教材进行分析二、教材分析的重要性•教材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写的科学文化知识的载体,是教师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品德的重要来源.•分析教材是教师的基本功和基本素养•1、是备好课、上好课的关键,是进行教学设计的第一步.•2、教材分析的过程,也是增长专业知识、促进教学修养的过程.•3.挖掘教材的隐含知识和隐含价值• 4.提升教师基本功三、中学物理教材分析的方法•从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入手•分析教材的内容和结构,明确教学知识目标、重点和难点•挖掘教材的科学方法、能力培养因素•挖掘情感态度价值观因素,分析教材中的学习心理问题•设计适当的教学方式或提出合理的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的前提是阅读教材,基本步骤可概括为“四读”:泛读、通读、细读、精读。

•一、泛读有关资料,明确课程的地位和任务•1、物理课程标准、教学参考书•2、大学物理、初(高)中物理教材•3、有关期刊杂志等••二、通读整个教材,对教材有一个总体认识•所谓通读,是指教师阅读所教全部初中或高中物理教材。

•了解整个教材的基本内容、知识体系、结构特点以及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结合课程标准的精神,分析教材的编写意图、内容选取、程度要求、风格特点等。

••三、细读每一部分教材,进行整体分析•所谓细读,是在通读的基础上,对物理教材中的某一部分(通常指一篇教材或联系比较密切的二三章教材)进行深人研究,从整体上对该部分教材进行分析。

•通过分析要搞清楚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①该部分教材中知识的逻辑结构;•②该部分教材中的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③该部分教材知识在生活、生产、科学技术、社会中有哪些重要的实际应用;•④该部分教材中包含了哪些科学方法和能力培养的因素;•⑤该部分教材渗透了哪些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因素;•⑥该部分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四、精读每一节教材,进行具体分析•所谓精读,是在细读的基础上,对物理教材中的某一节进行深人钻研,分析每一段,研究每一句,斟酌每一词与每一字,细致、具体地分析教材。

•精读做到以下几点:•①透彻理解该节教材中的全部知识;•②弄清本节教材在整篇教材或整个物理教材中的地位,课程标准对与其相关内容的具体标准是什么;•③找出本节教材中所蕴涵的学习心理特点,学生学习时易犯的错误及其原因、难点的成因及突破方法;•④分析本节教材的教学特点和讲清知识的关键,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方法、设计教学过程,考虑如何通过知识教学培养能力、训练技能和方法以及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等.四、某一节课教材分析的一般内容1、出处:教材是那本教材哪一章哪一节2、地位和作用3、风格特点4、分析教材的内容和知识的逻辑结构•具体分析时,要从整体到局部依次进行,具体内容:• 1.知识的逻辑结构•知识的逻辑结构指教材整体或教材某章节的重点知识和方法之间的主要内在联系方式。

•分析知识的逻辑结构的方法:•一、要阅读教材,找出主要知识点,如概念、规律、重要实验等,并将所有的知识点编号•二、按它们在教材中出现的先后顺序依次排列,每一个知识点用一个方框表示,作用相近或重要程度相近的知识点并列安排;•三、之后在有内在联系的知识点之间画箭头,箭头方向从前概念指向后续概念,从背景知识指向扩展知识。

最后整理成体现内在联系的知识结构图。

5、分析需要调整、补充的地方6、分析挖掘拓展教材的隐形知识和价值二、学情分析•1、先备知识与技能•2、心理特征•3、认知特点与能力三、分析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点是由它在物理学中的地位、应用的广泛程度、对培养能力的作用以及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基础诸方面综合而定的,一般说来都是基本物理概念、基本物理规律和基本研究方法.特别要强调的是教材的能力因素分析,应该成为确定重点知识的一个依据。

•例如,从电磁感应实验不仅可以得出电磁感应定律,更重要的是它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难点是教师感到难教学生感到难学的知识,是由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学习物理的思维规律和特点决定的,通常出现在学生的认识障碍之处.•知识本身需要复杂的思维过程;学生原有认识结构与需要学习的知识结构相差太大,不容易引起同化顺应过程;感性认识不足或原有的感性认识不全、不正确,对理解新知识造成干扰,形成知识的负迁移等,都会成为教学的难点。

四、分析确定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分析•知识与技能分析就是在全面阅读教材的基础上,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从不同层次对教材涉及的知识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分析.•通过知识分析,明确编者意图,教材所选内容的特点,作用与地位;了解教材的体系及逻辑结构,进而明确教材的逻辑结构、重点、难点;同时挖掘思想教育、科学方法以及能力培养等因素。

•。

知识的应用•①知识的应用十分广泛物理学是一门应用十分广泛的基础科学,其知识不仅是解物理习题,还包括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在科学技术发展与前沿中的应用,解释自然现象,解决社会问题。

•②理论联系实际主要突出怎样用基础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切忌大讲特讲生产环节和技术细节,要突出物理原理2、过程与方法分析分析并挖掘该节教材包含了哪些科学方法和能力培养因素,分析本节教材的教学特点和讲清知识的关键,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方法、设计教学过程;讲清如何突出重点,如何突破难点;考虑如何通过知识教学培养能力、训练技能和方法以及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等.过程与方法分析是以教材内容为基础,以物理学的发展史料为线索,运用物理学发展中的基本研究方法对比、分析与挖掘、总结教材中的方法论因素,制定教学策略,设计教学过程。

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发现过程,进而使学生掌握物理学的研究方法.•物理学方法论因素指教材中所体现的研究物理学所应用的各种基本方法,有常规方法和非常规方法。

•常规方法:观察、实验、逻辑思维、数学方法•非常规方法:直觉、猜想、灵感•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关键地方:•知识点建立时;(速度概念建立)•知识点纵向引伸时;(从速度到加速度)•知识点横向扩展时;(速度到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光速)•知识点应用时.(向心加速度,车辆转弯时的路面为什么里低外高。

)3、情感态度价值观分析分析挖掘该部分教材情感态度价值观因素,分析教材中的学习心理问题,关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形成科学的态度,使学生具有正确的价值观是提高教育效率和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而且可以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情感态度价值观分析主要是一种心理分析,主要是对非智力因素的分析。

•心理分析的内容包括:•认识过程:感知、表象、思维、记忆(智力因素)•意向过程:兴趣、情感、意志(非智力因素)•个性特征:能力、性格(非智力因素)•价值观:•情感态度价值观分析一般有两个途径:•一是分析教材的整体结构设计、内容选取与安排、教材的主要风格和特点等方面是如何考虑和适应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的;•二是分析学生在物理学习的具体环节中的所蕴藏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因素,以便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更好地落实教学要求。

•教材情感态度价值观分析的作用:•1、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内因,提高教学效率;着重分析学生的学习心理•2、便于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养和改善学生的心理素质,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3、根据学生心理特点进行思想教育;•4、还可以通过心理分析,弄清学生的思维障碍,突破学习难点.五、分析确定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为了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将采用教师引导和学生探究相结合的启发式教学,同时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直观效果。

教学模式:启发-引导模式、自主—讨论模式、探究模式、课题研究模式、合作学习模式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实验法、阅读法教学策略:概念转变策略、任务驱动策略、图示策略、分层教学策略六、分析教学用具七、分析设计具体教学过程1、教学流程2、新课引入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之一.成功地引入课题, 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浓厚的学习兴趣,把学生迅速带入物理情境之中.“引入"要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要有明确的目的,要具有启发性和趣味性.一般来说,可以利用以下几种方式引入课题:( 1 ) 利用演示实验; ( 2 )联系生产生活实际; ( 3) 讲述物理学史或物理学家的故事; (4)“以旧带新”;(5) 提出不足;(6) 反向提问等.3、新课教案(简案)4、例题、检测题教学分析:5、补充例题:6、小结作业:课本配套习题分析:八、板书设计九、教学反思专题二:中学物理教学设计中学物理教材分析、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三个重要环节。

教学设计就是以物理教学理论为指导,应用系统科学的方法,综合考虑教学过程中的诸多因素,在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特征的基础上确定教学问题和需求,选择高效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方式,形成有序的流程为教学过程提供行为规范和具体的操作方案,以指定教学过程的实施。

教学设计就如同一张行军图,没有它,就不能实现性出发地到目的地的行军,同理,如果教学不按照一定的设计和计划进行,就不能顺利的完成任务中学物理教学原则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规律性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各门学科的教学,由于它们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教学对象的不同, 均有各自特殊的内容、方法和活动方式。

对于中学物理教学, 除应遵循教学过程的一般规律以外, 还应依据我们对物理教学过程的本质、特点和规律性的认识, 从物理学科本身的特点出发,结合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因素和认知结构, 发挥周围物理环境的作用来组织教学活动。

我们认为,物理教学中的教学原则不应照搬教育学中提出的教学原则或只加一些实例、说明,应该把教育学原理与中学物理教学过程紧密结合起来,形成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应当明确提出和切实贯彻的中学物理教学原则。

这些原则可以初步提出以下五条, 即:( 1 )科学性、教育性、艺术性相结合的原则;在进行物理学这类自然科学的教学时, 首先应当注重教学的科学性.无论是对物理现象、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描述与表达,还是实验或练习题的内容、数据等等,都应当是正确无误的. 教学的科学性要求教师正确的应用术语。

对于重要的物理概念或规律的阐述, 一定要注意用语要正确,表达要确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