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当代社会经济与政治 (1)

当代社会经济与政治 (1)

苏联解体的原因首先,至今为止,学术界普遍认为苏联的解体是“诸多因素的社会合力作用的结果”。

l1]在此采用国内较普遍的提法,即是苏联执政党在发展和改革中出现了失误,偏离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和社会主义方向,削弱乃至取消共产党的领导,最终诱发了政治、经济、社会、民族和国家的全面危机。

在思野仑上,苏共存在教条主义倾向,社会主义理论存在滞后性,对待社会主义缺乏正确认识,以至苏共国家领导人在决策中失误频频。

苏联的历史证明,“苏联经济的发展或停滞,政局的稳定或动荡,人民情绪的高涨或低落,党的兴旺或失败,凡等等,皆依赖于苏共的指导思想是否正确。

在经济上,苏共在执政过程当中未能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经济建设没有搞好。

长期以来,社会主义国家因缺乏经验,在其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对发展问题的认识具有片面洼和局限性。

在政治上,苏联长期实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执政党的自身建设和国家建设一直存在严重问题。

一是长期以党代政、中央集权而形成严重的职务终身制和干部任命制,造成了个^崇拜泛滥成灾,党内腐败愈演愈烈。

“斯大林把干部任命r制、终身制制度化,列宁所倡导民主选举、民主监督、权力制衡被虚无化,造就了脱离群众的官僚阶层这一体制不能保障党及其领导集团代表人民的利益、真正体现党的宗旨。

]二是党内民主缺乏保障,虽然苏联实行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缺乏切实可行的规范而使民主集中制最终流于形式。

党内各派长期斗争,苏共的社会基础逐渐被削弱。

尤其是苏联在社会主义建f 阶级斗争扩大化和“大清洗”,制造了许多冤假错案。

这些问题都在—定程度上削弱了苏共的实力及普j亘群众对苏共的信任。

三是苏共作为—个先进的政治机体实际已名存实亡。

苏共长期忽视党建工作,忽视党群关系,党的队伍日益行政化、官僚化。

苏共进取不再,逐渐蜕变成—个严重脱离群众的党,从而失去了人民的信任和支持。

在民唉问题上,苏联是多民族国家,历史上就存在着比较复杂的民够决系和民够矛盾。

教训1.认清发展方向,始终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苏东社会主义的失败给了我们十分重要的启示:发展是执政能力的基础,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必须不断加强理论创新,坚持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以正确的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指导国家的发展。

在苏联解体后,中国成为了发展榈搬陕的社会主义国家,能否: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到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

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等重尤嘎轮和实际问题,一直以来是我们党发展的重要题。

我党在面对发展问题时,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不断丰富党的基本理论知识,开拓创新,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新思想。

科学发展观高度概括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发展理念、发展思路和方针政策,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发展和仓嘶,在统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健康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注重发展经济,努力改善民生做到以人为本魏暌虽然彭徽方面曾经取得过巨大成就,但到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苏联经济发屉缓慢,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提高缓慢甚至有所下降,引起人民群众的不满。

社会主义优越隆无4体现,人民对社会主义失去了信心。

这是苏联社会主义失败的一个深刻教训。

3搞好党的建设,巩固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杨,是决定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成败的关键。

苏共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组织涣散,民主Ⅱ釜督机制不健全,个人专断、官僚主义盛行,腐败特权现象不断滋生,脱离群众现象严重后果,致值在敌对势力的进攻面前丧失了战斗力。

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社会主义执政党建设依然富有重要意义。

第一,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使广大党员、干部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没者;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改进领导思想作风,提高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健全领导体制。

第二,加强反耐昌廉力度,创建优良党风,不断完善党群关系。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人民服务,坚持群众路线,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洋众疾苦,多为群众很能够办好事、办实事,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棚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保证党永不蜕变,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4在改革中坚持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路线方针政策正确与否,是关系到共产党生死存亡和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的重大问题。

苏联社会主义的失败是从苏共的路线方针政策发生逆转时开始的,受到戈尔巴乔‘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支配。

“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本质上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背叛,是带有改良主义色彩的资本主义,其内容许多都是来自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理论。

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中,我国取得了—定的成绩,可以看到改革开放符顺应了时代的潮流,其方向和道路是正确的。

在未来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依然要延续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改革开放相结合的路线,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相互依存论:斯坦利·霍夫曼认为,战后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曾出现过“三个浪头”:20世纪40年代末到50年代初的第一个浪头,重点是研究外交史、战争与和平问题;50年代到60年代的第二个浪头,研究核时代的均势、威慑、决策理论;从70年代开始出现第三个浪头,国际政治与经济关系和国际社会行为者之间相互依存成了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问题。

这第三个浪头把研究国际社会行为者之间的互动关系的载体——相互依存论推上了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舞台。

相互依存论形成于60年代后期,整个70年代是其发展的兴盛期。

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学者言必称相互依存。

背景第一,美苏两极格局开始松动,两大阵营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不断增加,冷战对抗与美苏缓和同时存在。

第二,在西方,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发生动摇,西欧、日本在经济上的崛起使世界经济的“从属性一致”开始瓦解,并被“相互依存论的不一致”所取代。

第三,全球范围内的各国经济联系不断加强。

第四,新技术革命势头迅猛,推动了相互依存趋势的发展。

第五,跨国公司、国际组织、国际制度发展迅速,以非国家角色的积极姿态登上国际舞台。

最早在60年代末敏锐地看到这一变化,并作出理论思考和分析的除了理查德·库珀之外,还有卡尔·多伊奇。

多伊奇在《国际关系分析》中指出,研究国际关系不能仅仅以国家为中心,要重视国家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

论述题:4.人类战争的根源是什么?战争的危害有哪些?国庆六十周年大阅兵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中国威胁论有没有根据?中国是否和平崛起及崛起后是否会威胁世界?中国作为一个成长中大国是否必然会称霸?以史为鉴,如何理解和对待近代屈辱史才能国富民强、不再挨打!一国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尊严不受侵犯?如何避免再次发生战争?从美国的战争和中日战争中得到的经验教训是什么?国防建设的急需改进的地方?美日印的围堵?如何台湾问题,中国统一的前景?中国是否该拥有航母?答:马克思主义认为,战争不是人类历史一开始就有的,也不是永远存在的。

战争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一种受人类社会本身特有规律支配的历史现象,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战争的深刻根源存在于社会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水平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之中,存在于社会的物质经济结构之中,存在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之中。

也就是说,人类社会自出现了私有财产,产生了私有制和阶级之后,就有了孕育和爆发战争的土壤,战争就成为一种不可避免的社会现象。

只有当人类社会彻底消灭了阶级和社会生产资料的私有制,使战争失去生成的土壤之后,才能最终实现战争的消亡。

战争起源于经济,从属于政治,是“政治的继续”。

也就是说,政治是孕育战争的母体,战争是实现政治目的的一种特殊手段。

因此,寻找战争的直接根源,还要从政治范畴中去研究。

人类历史上的战争尽管多种多样,但都有其不同的政治或政策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在连绵不断的局部战争和军事冲突中,有帝国主义侵略、干涉他国的战争,有帝国主义的代理人侵略、干涉他国的战争,有某些第三世界国家之间的战争,也有社会主义国家同其他国家甚至同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战争。

这说明,当代战争的发生机制是复杂的,战争的直接根源是多元的,而且集中表现在实现政治目的的途径——国家或政治集团的政策导向上。

.从经济方面:战争消耗了大量人力无力以及一大批为了生存而离开的劳动力,智力型人才。

不仅在战争阶段,即使是在战争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大部分人仍旧不愿归国效力,这将是战后崛起的一大障碍。

政治方面:大战之时,很多国家为了追求利益可能背后捅刀子,抓紧时间吃外快,而战争中的国家根本无力管辖(二战战败后我国未能向日本所要钱款就是因为国共大战之际)。

大战之后,国立衰退,他国也不太会重视你的地位。

社会问题:大战之前,房地产股市肯定崩溃,导致富人大部分破产,会对该国产生恨。

不利社会的稳定(容易犯罪),再加上武器可能流落到平民手中,容易形成黑社会。

战争中成长的孩子们有心理阴影,很少机会接触教育。

加剧恢复的困难程度。

他们也很容易被教唆成雇佣兵。

或者很容易成灰战争的牺牲品。

环境问题。

这不用说了吧,很多炸弹都有迅速能迅速形成气体膨胀的元素如氮,碳。

形成的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对人的健康和大气层有很强的影响。

战争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历史现象,是人类社会集团之间为了一定的政治、经济目的而进行的武装斗争。

战争自出现以来就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重大损失。

据不完全统计,第一次世界大战持续了4年3个月,参战国家33个,卷入战争的人口达15亿以上。

战争双方动员军队6540万人,军民伤亡3000多万人,直接战争费用1863亿美元,财产损失3300亿美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历时6年之久,先后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战,波及20亿人口。

战争双方动员军队1.1亿人,军民死亡7000多万人,财产损失高达4万亿美元,直接战争费用13520亿美元。

越南战争历时14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持续时间最长、最激烈的大规模局部战争。

战争中,越南有160万人死亡,1000多万人成为难民;美国有5.7万人丧生、30多万人受伤;战争耗资2000多亿美元。

两伊战争历时近8年。

伊朗死伤60多万人,伊拉克死伤40多万人。

两国无家可归的难民超过300万。

两国石油收入锐减和生产设施遭受破坏的损失超过5400亿美元。

两国在这场战争中损失总额达9000亿美元。

战争使两国的经济发展计划至少推迟20至30年。

海湾战争历时42天。

美军死亡286人、伤3636人、被俘或失踪55人,其他国家军队亦有轻微损失。

伊拉克方面则伤亡近10万人,被俘8.6万人。

科威特直接战争损失600亿美元,伊拉克损失约2000亿美元,美国则为战争耗资600亿美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