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年级上册:12家庭的记忆教案

三年级上册:12家庭的记忆教案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2家庭的记忆教案家庭的记忆【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认识自己与家庭、自己与其他家庭成员的关系,激发学生热爱家庭、热爱父母长辈的感情。

2.了解家庭的发展变化3.知道与重要的传统节日与家庭的关系,从语言文字中了解中国人对“家”的重视。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认识自己与家庭、自己与其他家庭成员的关系,激发学生热爱家庭、热爱父母长辈的感情。

【教学难点】学会如何搜集资料,用实际行动表达对家庭的关爱。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制作相关课件,准备图片素材/视频,教学道具。

2.学生准备:布置学生课前完成课本中的《家庭关系示意图》、《家庭大事记》以及《我和父母比童年》三部分的填空。

【教学过程】一、渲染氛围,课前体验(播放家庭合照影集,介绍家庭成员)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爸爸妈妈对我们的无私的爱,也知道了作为家庭成员的我们,也要用我们的方式去正确表达对父母的热爱。

那大家是否知道,除了爸爸妈妈和自己,家庭里还有哪些成员?这些家庭成员应该怎么称呼?这些年来家里有发生什么事?为什么我们中国人那么重视家庭关系,以至于很多传统节日、语言文字都离不开“家”?今天我们就来解开这些疑惑。

二、新授课。

1.家庭称呼抢答赛师:同学们,你知道家庭里成员除了爸爸妈妈以及你自己外,还有谁吗?(学生自由回答,如爷爷奶奶、姑姑姑父、舅舅舅妈、表哥表姐等)师:那大家知道这些家庭成员彼此之间是什么关系吗?课前老师有布置大家要提前完成的《家庭关系示意图》,是否能让你明白这些关系呢?有谁能来说一说?(学生举手,教师选择3位左右学生进行回答)师:这几位同学都回答的很不错,不但知道了要如何称呼这些家庭成员,还知道了如何称呼他们,真是太棒了!但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几位同学的回答中,即使是相同关系的家庭成员,我们在称呼上却有不同,这是为什么呢?在你们的家乡是怎么称呼的呢?(教师对原因进行解答,学生可自由回答各地对家庭成员的不同称呼,活跃课堂气氛)【活动:抢答竞赛】将班级同学分为4小组,教师用PPT逐条展示课本《抢答竞赛》中的问题,由各组学生抢答回答,答对一题加一颗星(在黑板上画表格分组),答错不加,得星多的小组获胜,可进行适当奖励。

师:刚才的抢答真激烈!发现同学们知道的比老师想象中的要棒多了。

除了刚才那些,你还能再提出什么问题看看你的同学吗?(同桌之间互相提问,用时2分钟)2.“家史”小调查师:课前老师有让同学们回家的时候完成课本中的《家庭大事记》,同学们是否有及时完成呢?生:有!师:真棒!那能告诉老师,你们是怎么知道这些事的呢?生:(自由回答,如问父母、长辈等)师:同学们真是太聪明了,记得以后也要多与父母长辈们交流哦,这样你会知道更多的“家庭大事”。

接下来,有没有同学来跟大家分享下,你们家的“大事记”呢?(学生举手回答)师:同学们都完成得很好,通过这些事情的调查,你是否对自己的家庭有了更多的了解呢?再回想下我们自己童年,更爸爸妈妈的童年是不是一样呢?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我和父母比童年》。

师:通过比较父母和自己的童年,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举手发言)师:父母童年玩的游戏你会吗?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玩一玩,学会了也可以跟小伙伴们一起玩吧!3.传统节日中的“家”师:同学们知道吗?我们中国人历来重视家庭,重视“家庭团圆”。

这些不但体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体现在我们的传统节日中。

比如过春节的时候吃“年夜饭”,每当春节来临,无论你在哪里,无论是在工作还是学习,都会回家与家人团聚在一起,吃上一顿热热闹闹的“年夜饭”。

【说一说】(1)你家的“年夜饭”通常吃什么?你知道它们的寓意吗?(2)你家的“年夜饭”通常有哪些人呢?(3)说说你当时的情形和你的心情。

(4)阅读课文《阅读角》中的“回‘老家’”过春节,说说为什么很多中国人过春节一定要回“老家”呢?(学生分小组讨论后,选派代表回答,教师注意引导)师:除了春节以外,在我们国家,还有很多传统节日与“家”有关,你知道吗?请同学们想一想,然后把你知道的填到课本中的表格里。

(学生填写完成后,举手表示,教师从中选出若干名说说自己的填写内容)师:同学们知道好多节日啊!我们中国自古以来都重视家庭关系的和睦,很多节日都与“家”有关,比如清明节,是为了纪念逝去的亲人,又比如中秋节,家人团圆的重要节日等等。

其实,除了传统节日,在我们的语言文字中,也处处体现着“家”的元素。

4.语言文字中的“家”(教师展示PPT,内容为课本“猜一猜”中的谜语)师:请大家看屏幕,来猜一猜这些谜语的谜底是什么。

生:(举手回答)师:同学们真棒!通过这些字谜,我们就能看出“家”在我们中国文字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除了文字,还有好多的词语也与“家”有关,比如课本中说到的“阖家欢乐”,意思就是祝贺全家人都能开开心心,快快乐乐,多美好的祝福啊!你还知道哪些祝福家庭的词语吗?生:(自由回答)师:家庭生活是我们每个人一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家庭和睦关系这家庭成员之间是否和谐,中国有好多谚语都是告诫人们要尽力使家庭和谐、幸福,比如课本中的“子孝双亲乐,家和万事兴”,你知道这句谚语是什么意思吗?为什么“子孝”就能使“双亲乐”,“家和”就能“万事兴”呢?(学生自由讨论)师:子女对父母长辈孝顺,家庭关系健康和谐,自然就能使家庭成员们快乐、幸福。

所以我们要热爱我们的父母长辈,热爱我们的家,尽自己的努力,去营造一个和谐、快乐的家。

三、总结延伸我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深深地感受到了“家”的重要。

我们不仅知道了怎么称呼家庭成员、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还通过我们自己的调查,知道了家里的“大事”,真是太棒了!然后我们还知道,无论是在我们的传统节日中,还是语言文字中,“家”无处不在,并深深的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

我们作为家庭里的一份子,要尽我们的努力,去营造一个快乐、幸福的家。

最后祝你们和父母永远幸福!【作业布置】1.阅读本课内容。

2.收集有关“家”的成语、谚语、格言、诗篇或者小故事,制作一份简报。

【板书设计】家庭的记忆1.家庭称呼抢答赛2.“家史”下调查3.传统节日中的“家”4.语言文字中的“家”部编人教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2. 家庭的记忆教案12. 家庭的记忆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家庭的发展变化,知道家庭的重要日子和事件,增强对家庭的认识。

2.情感与态度:感受家庭的传统和价值,体会自己的成长与家庭发展变化的关系。

3.行为与习惯:增进对长辈的了解,养成关心家庭,关爱家人的习惯,逐步树立家庭责任感。

4.过程与方法:通过标出特殊的日子和编写“家庭大事年表”,追溯家庭的历史,勾起对家庭的记忆。

教学重点:懂得人人都有自己的家,人的生活离不开家,培养对家的亲近感和归属感。

教学难点:通过了解家庭的过去和长辈们小时候的生活,进一步加深对家庭的认识和了解,体会家人之间的关爱,懂得人的生活离不开家。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家,犹如一潭清水,平淡而温馨在高兴时,家与你共享快乐,是一方乐土;在伤心时,家给予你安慰,是一个倾听者;在受挫时,家给予你鼓励,是一个避风港湾,无论你身处何种境遇,家中总是充满关爱与幸福,令人魂牵梦绕家记录着我们的成长,也收藏着我们的喜怒哀乐。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读取家庭的记忆。

二、家庭称呼教材第78页“家庭关系示意图”。

师:同学们,这是一幅不完整的“家庭关系示意图”,你能结合生活经验把它补充完整吗? 生1:空白一:表哥、表弟、表姐、表妹。

生2:空白二:叔叔、婶婶。

生3:空白三:姥姥、姥爷(外婆、外公)。

生4:空白四:表哥、表弟、表姐、表妹生5:空白五:姨妈、姨夫。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正确!那么,你们知道爸爸和妈妈是什么关系吗?图中还有哪些人是这种关系呢?生1:爸爸和妈妈是夫妻关系。

生2: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也是夫妻关系。

师:你们知道妈妈和姥姥是什么关系吗?图中还有哪些人是这种关系呢?生1:母女关系。

生2:奶奶和姑姑、姥姥和姨妈、妹妹和妈妈也是母女关系。

师:你们还能从图中找到哪些关系呢?哪些人又是这种关系呢?生1:兄妹关系,是我和哥哥的关系。

生2:姐弟关系,是妈妈和舅舅的关系。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那么,你家当地对家庭成员的称呼与图中相同吗?生1:兄妹关系,是我和哥哥的关系。

生2:姐弟关系,是妈妈和舅舅的关系。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那么,你家当地对家庭成员的称呼与图中相同吗?生1:相同。

生2:不相同。

姥姥姥爷在我们家称作外公外婆。

师:同学们,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往往会带动家庭规模的变化。

目前,大多数的家庭是由爸爸、妈妈和孩子组成的,人们称之为“核心家庭”。

以往那种和爷爷、奶奶等三代人生活在一起的大家庭已经变得越来越少了,“四代同堂”的家庭则是更为少见。

【设计意图:通过一幅不完整的“家庭关系示意图”,让学生了解自己家庭成员的关系和称呼。

】三、“家史”小调查出示同学课前准备好的“家庭大事记录表”。

师:同学们,你们是如何知道这些事情的呢?生:询问爷爷奶奶,听他们讲过去的故事。

师:那么,同学们能够感受到不断传承的家庭美德吗?生:能!师:请同学们说说,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你家发生了哪些大事件呢?生1:在2009年,我出生了。

生2:在2000年,我家住进了新房子。

出示教材第80页“我和父母比童年”的内容。

师:通过比较父母和自己的童年,你们发现了什么?生1:我们和父母玩的玩具和游戏都不一样。

生2:父母小时候读的书,我从来都没有读过。

师:同学们发现了父母和自己童年的许多不同,同学们可以向父母学一个他们小时候常常玩的游戏,在课余时间和你的小伙伴们一起玩一玩!【设计意图:通过“家史”小调查,让学生更加了解自己的家庭。

】四、传统节日中的“家”师:“年夜饭”又称“团圆饭”,是农历除夕的晚餐。

这一年人们准备辞旧迎新,一家团聚,共进晚餐。

一年一度的“年夜饭”表现出中华民族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这种互敬互爱使一家人之间的关系更为亲密。

同学们,你家的“年夜饭”通常有哪些人呢?说说当时的情形和你的心情。

生1: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特别开心。

生2:全家人都相聚在一起,感觉很幸福。

师:那么,你家的“年夜饭”常吃些什么呢?你知道它们的寓意吗?生1:年夜饭会包饺子吃,因为“子”为“子时”,交与“铰”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预示新的一年里交上好运。

生2:吃饺子,饺子形如元宝,人们在春节吃饺子取“招财进宝”之意。

生3:吃鱼,因为“鱼”和“余”谐音,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着生活幸福,“年年有余”。

生4:吃年糕,年年高(糕),象征收成一年比一年高,境界一年比一年高。

师:一年一度的“年夜饭”表现出中华民族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这种互敬互爱使一家人之间的关系更为亲密。

师:那么,为什么很多中国人过春节一定要回老家呢?生1:因为他们思念家乡。

生2:因为春节是一家人团圆的节日。

中国人历来重视家庭团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