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水系规划的实践与思考
总集雨面积为 400 km2。水库水源丰富, 水质优良,是城市及周边乡镇供水的最佳 水源。北海地下水储量丰富,人均水量达 3 300 m3,是全国人均水量的1.3 倍。北海 气候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雨期较长, 充沛的雨水是河流的重要补给水源。这些 得天独厚的水资源优势,足以让北海成为 绿水环绕的明珠之城。
5.3 自然生态景观塑造 城市水系规划要充满生机,必须建立
在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基础上。一切生物的 生长与繁育都离不开土壤和水,只有创造 宜于多种生物生长和发育的环境,才能保 持生物的多样性。因此,城市水系景观环 境建设一方面要保护城市的自然水资源, 另一方面要努力构建城市的人工生态系 统,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条件,这就需 要人工培育各种生物景观,形成适应多种 生物需要的人工小气候条件和局部的生 态条件。在北海城市水系两侧控制 5 m~ 50 m 宽的绿化带,沿河堤岸斜坡面上采用 自然疏林景观种植方式,以自然式疏林草 地为主要基调,以高大落叶乔木为主要树 种,形成错落有致、疏密有间的自然生态 景观风貌;在河道中也注意培育各类植物 群落,充分发挥自然河道中各种生物的降
5 规划设计问题与思考
4 城市水系规划布局
北海城市水系的规划应充分保护和利 用水资源,合理布局,注重点、线、面与 水、景、绿的结合,构筑多层次、多样化 的水系景观,使城市水系形成一个有机整 体,充分发挥其在美化城市及服务市民方 面的作用。在主城区构建“一纵一横、两 个面加一环”的水系网络:“一纵”是从冯 家江至高德港,沿着鲤鱼地水库将冯家江 的自然水系与高德港雨水冲沟相连通,形 成南北走向的生态廊道,将主城生活居住 区和北海工业园区、大学园区分隔开来, 并向北延伸至工业园区的七星江水库与合 浦水库引水系对接;“一横”是从冯家江至 南漫港,沿南段的海景大道和美景路,将 城市排雨水形成的天然冲沟与零星分布的 水塘相连接成蜿蜒曲折的自然水系,在主
在 20 世纪 50 年代~60 年代全国掀 起的大修水利建设热潮中,北海市修建了 许多用于灌溉农田的运河及大片水塘,城 市水系初现雏形。然而随着城镇化的推进、 大量农田的被征用、城市建设的不断扩张, 土地价格上涨,城市水域遭到侵占,昔日 流水潺潺的河床淤塞了,清澈见底的水体 发臭了,原来贯穿城市半岛的人工运河和 周边的水塘也被填埋变成建设用地,这些 都使城市水系日渐支离破碎,不成系统。 特别是近几年来,北海市城乡经济高速发 展,工业、生活垃圾不断地向河边倾倒, 沿河两边养殖业增多,使河道水系不断缩 窄,造成排水不畅,水系环境变差;加之 农田长期受到农药影响及沿线工业排污的 污染,许多水体呈富营养化,河道行洪安 全和城市水环境质量都受到严重影响,水 生态环境遭到极大的破坏。同时,由于北 海市长期以来城市的工业和生活用水都把 地下水作为主要的水源,大规模的地下水 开采,带来了诸如海水入侵、岸线变迁等 严重的环境问题,因此我们有必要通过城
3 规划原则
(1)自然生态及多样性原则。在城市滨 水空间的规划设计中,遵循水的自然运行规 律,依据景观生态学原理,模拟自然水系的 自然生态群落结构,以绿化及植物造景为主 体,营造自然的富有生趣的滨水景观,构建 丰富多样的生态环境,充分发挥河流在保持 生态平衡、调节区域微气候等方面的综合作 用,实现滨水绿化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市水系在生态环境建设、拓展城市发展空 间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北海城市水系的概况
北海三面环海,境内有大小河流 93 条,河川径流量为91.87 亿立方米,总长 为558 km。其中,境内最大的河流是北部 的南流江,河流长度为287 km,流域面积 为9 430 km2。地表水系总储量为88.18 亿 立方米,年可利用水量最高达35.21 亿立 方米,地表水系的利用潜力很大。另外, 还有南部的冯家江、东部的山口红树林生 态湿地。北海境内的大中型水库共48 座, 总库容量为21.3 亿立方米,其中,东北 面的合浦水库群总库容量为12.5 亿立方 米,总集雨面积为 1 181 km2;西北面的 洪潮江水库总库容量为 7.14 亿立方米,
水是生命的源泉,是万物生长的基础, 人类对水有与生俱来的亲近之感;水也是 人类与自然的联系纽带。城市河流水系主 要由水域、护岸和滨水绿化景观三部分组 成。河流水系是城市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 件,是城市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最关键的资 源和环境载体,关系到城市的生存,制约 着城市的发展,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的载 体,是影响城市风格和美化城市环境的重 要因素。历史上,城市河流水系发挥着防 洪排涝、涵养水源和防御、运输等作用; 而在现代社会里,城市河流水系对城市更 为重要,更多地承担着保持自然环境生态 平衡、调节微气候、提供旅游休闲娱乐场 所等各项功能,因此在城市规划设计中更 加注重水系在生态系统、滨水景观环境、 公共空间布局中的作用,充分发挥水系的 综合功能,力图营造和谐的城市环境。城
[文章编号]1006-0022(2007)09-0022-03 [中图分类号]TU984.11+3 [文献标识码]B
城市水系规划的实践与思考
□ 蓝世萍,曾伟先
[ 摘 要] 水系是城市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塑造城市景观空间环境的载体,在城市规划设计 中具有重要作用。城市水系规划应坚持自然生态、多样性、亲水性等原则,注重对生态堤岸、 自然生态景观的塑造,加强对水系和环境质量的保护,挖掘城市文化内涵,以构建独具地方 特色的城市水系环境。 [ 关键词] 水系规划;生态水系;北海
解污染有机物的作用,这有助于提高水体 的自净能力。因此,在不同的河段,应保护 动植物的生存环境,促进生态环境的形成。
5.4 水域生态环境用水 人类在利用水资源时,只注重生产和
生活用水,忽略了河道、湿地和周边地区的 生态环境用水,从而使水资源逐渐丧失了其 生态环境功能,导致生态环境问题的出现。 因此必须维持水生生物栖息地生态平衡所 需的水量,以保护河流湿地、沼泽生态平 衡,保持足够给水量和蒸发消耗量,防止河 道断流、湖泊萎缩。北海城市水系规划一方 面通过建设合浦水库的供水网络保证水源, 在水库、河道的适当处设置调节水位的水 闸,以引导水流。这决非拦截河道,而是利 用自然地势在水中进行人工造流,保持水 体流动性,以强化水体的自净作用,这样既 保证了河流的连续性,又充分利用了水资 源。另一方面整个水系规划也结合城市的雨 水分区进行排放,利用当地充沛的雨水量, 也考虑充分利用经处理达标后的废水,通过 合理配水和补水,使水体“活”起来,通过 补水等措施,多方面地解决水域生态环境的 用水问题。
城生活居住区和银滩旅游区形成一条滨水 景观分隔带;“两个面”是指城区东面的鲤 鱼地水库和北面的牛尾岭水库;“一环”是 指由合浦水库供水渠、鲤鱼地水库和牛尾 岭水库所形成的供水环路,以保障整个水 系的有效供给(图 1)。
北海城市水系的布局充分协调城市与 水系的关系,处理好与城市空间结构与功 能布局、城市绿化景观系统、城市环境保 护系统及城市市政工程系统的相关问题。 主城建成区内,昔日被填埋的水系已不可 恢复,但可以在海陆相接的部位,利用河 流与海潮的涨落循环修建满足观光、旅游、 航运的多层次需求的景观水系,如在冯家 江及其出海口处的红树林湿地,规划多样 化的生活岸线和旅游岸线,结合城市景观 规划,以水造景,将水景观融入城市景观, 充分考虑城市河流沿岸居民和游人的活动 需求及对环境的感受,以“绿”和“水”作 为空间基质,构建景观开敞的亲水性人文 活动空间,为市民创造一个安全、舒适和 富有情趣的滨水环境。
5.1 水系的形态 一条自然的水流,必然有凹岸、凸岸、
有深潭、浅滩和沙洲,才有生机和灵气。如 果河流形态过于规则化、均一化,则会在不 同程度上对整体景观和生物多样性造成影 响。现代景观生态学的研究也证实了弯曲的 水流更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利于减低 河水流速,蓄洪涵水,削弱洪水的破坏力, 消减洪水的灾害性和突发性。北海的水系规 划以保持江河的自然形态为出发点,尊重河 道现状,注重蜿蜒曲直的自然流向所带来的 空间效果,力求河岸线不规则、河道横断面 宽窄不一,纵断面和横断面的坡度有缓有 急,并形成浅滩和深水,即使是新开挖的人 工水系也模拟自然水系的形态,致力于形成 自然的河流水系形态,一方面为各种生物创 造适宜的生境,形成生物多样性的景观基 础,另一方面为市民提供富有诗情画意的、
22 规 划 师 P L A N N E R S
市水系规划,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和开发 利用,营造独具特色的滨水景观空间,带 动生态水系沿岸两边的绿化工程和生态旅 游业的发展,做活水的文章,让北海未来 的城市格局更富有魅力。
2 规划目标
完善城市水系规划建设,保护自然的 水系生态环境,控制污染,提高水质,改 善水资源生态环境,以利于城区的防洪排 涝和生活、生产供水,促进城市开放空间 和绿地系统的发展;以实现人水和谐与社 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创造生动、优 美、富于特色的城市水空间和良好的人居 环境;在主城区形成“一纵一横、两个面 加一环”的水系网络结构,实现“水绿相 映、城水相依”的城市景观风貌。
2 0 0 7 年第 0 9 期 第 2 3 卷 23
体验丰富的空间环境。5源自2 生态堤岸 许多城市河道水系的堤岸整治,采用
单调的石块或水泥形式的硬化堤岸,这对 泄洪、排水来讲是有利的,但却造成水土 隔离,给自然生态带来了严重后果。硬化 堤岸会形成一个封闭系统,阻碍水体与土 壤的渗透交换,使自然河堤丧失了固有的 调节水量的作用。生态堤岸的植被有涵蓄 水份的作用,土壤中大量的微生物等使堤 岸土壤具有很高的孔隙率,从而有效地促 进地下水的渗透和水的良性循环,提高滨 水环境的自然净化功能,在丰水期,水向 堤中渗透储存,减少洪灾;在枯水期,储 水反渗入河或蒸发,起着滞洪补枯、调节 气候的作用。因此北海水系规划设计优先 考虑采用生态的护坡堤岸,通过生态河堤 把水、河道与堤防、河畔植被连成一体, 在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的基础上,建 立起阳光、水、植物、生物、土壤、堤体 之间互惠共存的河流生态系统,有利于水 体和土壤、水体和植被相互涵养,形成适 合生物生长的环境。
(4)多学科综合协调原则。城市水系的 规划设计是一个涉及水生态学、城市规划、 景观设计、美学、环境心理学等诸多学科 的综合性问题,在进行规划设计的过程中 应注重多专业协调,综合多学科知识,对 水系的综合治理提出更完善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