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务礼仪

公务礼仪

公务礼仪,是指在工作中处理事务所应遵循的礼仪规范。

在日常工作中,要注重服饰美、强调语言美、提倡交际美、推崇行为美,培养讲究礼节、注重礼仪的习惯。

在比较重要的公务交往中,更要遵守礼节规范。

一、会面礼仪会面,指在较正式场合与别人相见。

在工作岗位上,基本的会面礼节包括称呼、问候、介绍、握手、座次、合影等。

(一)称呼1、正规称呼①称呼行政职务。

如:王书记、张局长,表示交往双方身份有别。

②称呼技术职称。

如:刘教授、赵工(程师),表示对其敬意有加。

③称呼职业名称。

如:李老师、孙医生。

④称呼通行尊称。

如:同志、先生、师傅。

⑤称呼对方姓氏、姓名。

对年龄、职务与自己相仿的同事、熟人可以直呼其姓氏、姓名,以示亲近。

2、称呼禁忌①正式场合称呼庸俗、简化。

譬如在会场上称呼牛头、杨编、张局、王处等,让人哭笑不得,冲淡气氛。

②在圈外称呼他人绰号。

这样容易让旁听者不知就里,让被呼者羞辱难堪。

③公开场合称呼私人关系。

这样会因为一人表示亲近,而使众人感到疏远。

④跨地域使用地域性称呼。

如小鬼、老爷子等称呼,在一些地方是尊称、爱称,然而换了地方意思就不一样。

(二)问候1、问候态度①主动。

问候他人,应该积极、主动。

而当他人首先问候自己之后,应立即予以回应。

②热情。

问候他人或者接受他人问候时,通常应表现得热情而友好,切忌毫无表情或者表情冷漠。

③自然。

问候他人所表现的主动、热情,必须自然大方,扭扭捏捏、矫揉造作,都会让人生厌。

④专注。

在互致问候的过程中,应当面含笑意、注视对方。

切忌左顾右盼、心不在焉、去语不搭来言。

2、问候次序①一人问候一人时,应当"低位者先行",即由身份较低者首先问候身份较高者。

②一人问候多人时,既可以笼统地致以问候,也可以逐个问候。

逐一问候的次序,既可以由尊而卑、由长而幼,也可以由近而远。

3、问候内容①直接式。

较为正式的人际交往,特别是宾主双方初次见面,一般采用直接式的问候内容。

如:你好!Good morning !等等。

②间接式。

非正式交往中,尤其是熟识的人之间,通常采用某些约定俗成的问候语,或者采用随机引起的话题,代替直接式问候。

如:忙什么呢?来了?(三)介绍1、介绍自己。

即自我介绍,自己把自己介绍给别人。

①内容真实。

表述的内容实事求是,真实无欺。

不必自吹自擂,也不必过分自谦。

②时间简短。

介绍要抓住重点,言简意赅。

一般情况下,时间以半分钟左右为宜。

③形式标准。

如果是正式的因公交往,要介绍本人的单位、部门、职务、姓名等项内容;如系泛泛之交、表面应酬,则只介绍本人姓名即可。

2、介绍他人。

指第三者把彼此互不相识的双方进行介绍。

介绍他人时,要按照"尊者居后"的顺序,先介绍身份低者,后介绍身份高者。

①介绍女士与男士相识,应当先男士后女士。

②介绍长辈与晚辈相识,应当先晚辈后长辈。

③介绍外人与家人相识,应当先家人后外人。

④介绍客人与主人相识,应当先主人后客人。

⑤介绍上司与下级相识,应当先下级后上司。

3、介绍集体。

介绍他人时,若被介绍的一方或双方为多人集体,即为介绍集体。

介绍集体时,同样要注意双方的先后顺序。

①单向式。

当被介绍的双方一方为单人,另一方为多人集体时,通常可以只向集体介绍单人,而不向单人介绍集体。

②多项式。

当被介绍的双方均为多人集体时,双方的全体人员都应被正式介绍。

具体做法是:主方负责人首先出面,按照职务自高而低地依次介绍主方人员。

然后客方负责人出面,按照同样的顺序介绍客方人员。

(四)握手1、握手方式①神态。

专注、认真、友好。

②姿势。

起身站立,迎向对方,在距其1米左右伸出右手,握住对方右手手掌,稍后上下晃动一两下,并且令其垂直于地面。

③力度。

不可过轻过重。

过轻显得轻慢,不分对象用力过重,有时让人反感生厌。

④时间。

普通场合下,以3秒钟为宜。

2、伸手顺序一般情况下,讲究"尊者居前",即由身份较高者首先伸手。

①女士同男士握手时,应由女士首先伸手。

②长辈同晚辈握手时,应由长辈首先伸手。

③上司同下级握手时,应由上司首先伸手。

④宾主之间握手:客人抵达时,应由主人首先伸手以示欢迎;客人告辞时,应由客人首先伸手,以示主人可以就此留步。

⑤一人与多人握手时,既可按照由尊而卑的顺序,也可按照由近而远的顺序。

3、握手禁忌①用左手与人握手。

②伸脏手、病手与人握手。

③戴墨镜与人握手。

④戴手套与人握手。

社交场合中女士戴薄纱手套与人握手例外。

⑤用双手与人握手。

熟人之间例外。

(五)座次1、相对式。

即宾主双方面对面而坐。

这种就座方式体现主次分明、距离明显、公事公办,适用于公务性会客。

①就坐双方一方面对正门,一方背对正门。

面对门为上,坐客人;背对门为下,坐主人(见图一)。

②双方面对面就座于室内两侧。

进门后右侧为上,坐客人;左侧为下,坐主人(见图二)。

宾主双方不止一人时,也是如此(见图三)。

2、并列式。

宾主双方并排就座,暗示双方"平起平坐",地位相仿,关系密切。

①双方一同面门而坐,讲究"以右为上",宜请客人坐于主人右侧(见图四)。

如果双方不止一人,双方随员各自在主或主宾一侧按身份高低依次就坐(见图五)。

②双方一同在室内一侧就坐,讲究"以远为上",即距门较远之座为上座,应让给客人(见图六)。

③多人并排就坐,讲究"居中为上",既居于中央的位置为上座,坐客人;其两侧为下座,坐主人(见图七、图八)。

3、主席式在正式场合,主人一方同时会见两方或两方以上客人,采用主席式。

此时,主人面门而坐,来宾在其对面背门而坐(见图九)。

或者,主人坐于长桌或椭圆桌的尽头,各方客人坐其两侧(见图十)。

4、自由式。

进行多方会见时,经常采用自由式排位。

即会见各方不分主次,不讲为此,一律自由择座。

(六)合影1、合影准备①主随客便。

合影前,宜征求来宾意见,切勿勉为其难。

②布置场所。

先期选择场地,认真布置。

③准备器材。

拍照器材,要提前准备、调试。

④通知时间。

使参加人员有所准备。

⑤提供照片。

主方向参加者提供照片,人手一张。

⑥忌作他用。

非经允许,照片不可用于商务活动,不得随便发表。

2、合影排位应考虑方便拍摄,兼顾场地大小、人数多少、身材高矮、内宾外宾等因素。

合影时,可以全体站立;也可以安排前排人员就座,后排人员阶梯站立,这样安排时,要先期在座位上贴上名签,以便辨认。

通常情况下,不要安排人员蹲着参加合影。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国内合影和涉外合影的位次排列有别。

①国内合影排位。

讲究居前为上,居中为上,居左为上。

通常,主方人员居右,客方人员居左(见图十一、图十二)②涉外合影排位。

国际惯例是:主人居中,主宾居右,双方人员主左宾右依次排开(见图十三)。

二、接待礼仪出门办事,最怕的就是脸难看、事难办。

因而,一般性工作接待的基本要求,一是态度热情友好,让来者感到至此如归;二是办事扎实高效,能办的马上办,不能办的说明情况,指点出路,不能搪塞敷衍。

比较重要的接待,在达到上述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还应在接待计划、礼宾次序、迎送陪同三个方面周密安排。

(一)接待计划1、接待方针。

提倡互相尊重、平等相待、礼待宾客、主随客便。

具体讲,接待不同身份的来宾时,应有不同的侧重点。

例如,接待高级领导应强调安全保卫;接待宗教界人士,应强调遵守宗教政策,尊重宗教习俗。

2、接待日程。

包括迎送、会见、谈判、参观、游览、宴请等。

接待日程的具体安排应完整周全,疏密有致。

接待日程确定以后,应向来宾通报。

3、接待规格。

包括接待规模大小、接待方主要人员身份高低、接待费用支出多少三个方面。

4、接待人员。

重要的接待工作,应挑选认真负责、年富力强、相貌端正、善于交际、经验丰富、通晓接待对象语言或习俗、以及与接待对象相熟的人员。

接待人员要进行明确的分工,必要时还要提前进行集中培训。

5、接待费用。

遵守有关规定,压缩不必要的开支。

提倡少花钱、多办事,花好钱、办好事。

6、饮食住宿。

遵守有关规定,尊重来宾习俗,尽量满足来宾需求。

7、交通工具。

如来宾需要接待方提供或者帮助联系交通工具,应尽力解决;如来宾自带交通工具,应提供相关的便利。

8、安保宣传。

安全保卫要制定预案,注重细节,从严要求;宣传报道要统一口径,掌握分寸,重要事项要报经上级有关部门批准。

(二)礼宾次序1、按照职务高低。

接待多方来宾,通常按照其行政职务的高低进行排列。

担任同一职务者,按其资历即任职早晚排列;已不再担任职务者,可参照原职排列,但要将其排在担任现职者之后;团体来宾,以其团长或领队的职务高低,作为排列依据。

2、按照字母顺序。

举办涉外国际会议或体育比赛,依据参加者所属国家(地区)名称的首位拉丁字母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

首位字母相同,排列第二位,依次类推。

3、按照抵达早晚。

适用于驻外机构负责人或各类非正式活动参加者的排列。

4、按照报名先后。

举办大型招商会、展示会、博览会等商贸类活动,或上述排列方式难以采用时,依据来宾正式报名早晚排列。

5、不做排列。

是在难以用其它方式进行排列时,采用的变通方式。

为避免接待对象产生疑问或不满,礼宾排列方式应提前以适当形式向其通报。

(三)迎送陪同。

1、迎送①限定规模。

迎送来宾,既要表达对来宾的尊重和欢迎,又要务实从简。

一般来讲,安排迎送优先考虑的是主人的身份,其次才是参加的人数。

②明确时间和地点。

迎来送往的时间和地点,要本着主随客便的原则,与来宾提前商定。

如有必要,客人出发以后,还要随时与之保持联系。

2、陪同①坚守岗位。

陪同期间,有关人员要坚守岗位,随叫随到。

如有约定,要提前到位,不可让客人等待。

②与人方便。

客人停留期间,陪同人员要自始至终地关注、照顾客人,如果条件允许,尽量满足客人提出的合理要求。

三、会议礼仪(一)会务工作会议举办得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务工作是否到位。

按照时间顺序,会务工作可以分为会前、会间和会后三个阶段。

1、会议之前①会议的筹备。

围绕会议主题,将领导议定的会议规模、时间、议程等组织落实。

通常要制定预案、组成班子、明确分工、责任到人。

②通知的拟发。

拟写通知要完整规范,标题、主题、会期、出席人员、报到时间、报到地点以及与会要求等要点要全面明确;通知的下发要及时,不能延误;如有必要,应提前收集报名。

③文件的起草。

会议的文件材料,包括议程、开幕词、闭幕词、主题报告、大会决议、典型材料、《会议须知》等,一般应在会前准备妥当。

④常规性准备一是会场布置。

包括选择场地,安排桌椅,调试检查照明、摄影、照相、录音、通风和多媒体等设备。

二是与外界沟通。

包括联系新闻单位进行报道,通知公安部门协助安全保卫。

三是用品的采办。

包括记录本、笔、文件袋、座位签、饮料等等。

2、会议期间①例行服务。

较大型的会议,应安排专人负责迎送、引导、陪同与会人员;对于与会贵宾和身体不便、身份特殊的重点人员,还要重点照顾;对于与会者的正当要求,应有求必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