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心理测量学(心理量表的介绍和操作)课件PPT

最新心理测量学(心理量表的介绍和操作)课件PPT


3.大量国外量表被修订
1981年刘绍衣修订“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 1985年宋维真修订“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 张厚粲修订“瑞文标准推理测验” 1986年林传鼎、张厚粲修订“韦氏儿童智力量表” 龚耀先修订“韦氏幼儿智力量表” 1987年张明园修订“生活事件量表” 1990年吴文源修订“症状自评量表” 1992年戴忠恒修订“一般能力倾向测验”
二、智力的理论
1.智力结构论 斯皮尔曼 桑代克 瑟斯顿
吉尔福特
2.智力层次论 阜南 3.智力形态论 卡特尔 4.智力新理论 1)三元智力理论 斯腾伯格 2)PASS模型 戴斯 3)多元智力论 加德纳
3) 多元智力理论
概念: 智力是某种文化环境的价值标 准之下个体用以解决问题与生产创造所 需的能力 七种能力:语言能力 数学能力 空间能力 音乐能力 运动能力 社交能力 自知能力
二、韦克斯勒智力量表
1.韦氏学前与学龄初期智力量表(WPPSI) 适合年龄:4岁~6岁半 2.韦氏儿童智力量表(WISC) 适合年龄:6岁~16岁 3.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 适合年龄:16岁~老年
1.韦氏学前与学龄初期智力量表
1.测验结构 语言测验:1)常识 3)词汇 5)算术 7)类同
四、实施心理测验时的注意事项
1.测验要保密 2.测验使用者的资格 1).心理学专业本科以上毕业生 2).在心理测量专家的指导下具有两年测验使 用经验者 3).经心理测量培训班的专门训练,获得资格 认定书
3. 要使用合适的常模 4. 不能一测定终身 5. 综合其它评价结果 6. 对测验结果的解释不要因人而异
二、心理测验的用途
1.区分个体差异以便进行更有效的教育 2.心理问题(障碍)的预测和诊断 3.人员的选拔和分配 4.在评价与咨询中使用心理测验 5.在心理学研究中运用心理测验
三、心理测验的性质
1.心理测验的定义 心理测验就是对一个行为样组的客观和标准化的 测量。 2.心理测验的三要素 行为样组:测验选择的一组有代表性行为。 标准化:是指测验的编制、实施、记分、解释等 程序的一致性。 客观性:指测验不受主观支配,可重复,测验的 实施、记分和解释都是客观的。 常模: 是指一个测验在标准化样组上的分数分布。
4.许多自编心理量表完成
洪德厚编制“中国少年非智力个性特征问卷” 1988年 沙毓英、张锋编制“学生性格量表(11~18)” 宋维真编制“中国人个性量表”1993年 李伯黍、顾海根编制“青少年道德判断能力测 验”1997年 顾海根编制“职业心理综合测验”2002年
第二节心理测验的性质、种类及 用途
心理测量学(心理量表的介绍和 操作)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心理测验的发展简史 第二节 心理测验的性质与种类 第三节 心理测验的用途与使用中 的注意事项
第一节 心理测验的发展简史
(一)、我国古代心理测验思想
1.先秦时期的心理测验思想 孔子的差异心理思想 孟子的万物皆可测量的思想 2.科举考试对心理测验的影响 3.古代对心理测验的尝试 杨雄与词汇测验 刘劭与《人物志》 智力玩具与智力测验
一、心理测验的种类 1.按测验功能来分: 能力测验、学习成就 测验、人格测验 2.按每次测验的人数分:个别测验与团体测 验 3.按测验材料来分:文字测验与非文字测验
一、心理测验的种类
4.按测验目的来分: 筛选测验、诊断性测验、预测性测验 5.按测验的难度与时限来分: 速度测验、 难度测验 6.按测验的要求分: 最高行为测验与典型行为测验 7.按测验性质来分:构造性测验与投射性测验
7.大规模教育调查 1923年 8.第一次修订比内测验 1924年 陆志韦 9.中国测验学会成立 1931年 10.《测验》杂志创刊 1932年 11.第二次修订比内测验 1936年
三、我国现代心理测量发展
1.“禁区”开始被打破 1979年 2.心理测量学习班与心理测验协作组成立 1979年在长沙 龚耀先 医学卫生系统 1980年在武汉 林传鼎 张厚粲 师范院校 3.大量国外量表被修订 1982年龚耀先修订韦氏成人智力量表 1982年吴天敏第三次修订比内量表
9)理解 操作测验:1)动物房 4)图形补缺 6)迷津
8)几何图形 10)扁木图 2.记分与解释 先记原始分(10个), 然后根 据常模转化为量表分,再根据量表分转化 为智商
三、智力测验与智商
(一)智力测验 1.智力测验的定义:是一种对智力水平的客 观的和标准化的测量。 2.智力测验的种类 个别智力测验与团体智力测验 语言测验与操作测验 文字测验与非文字测验
(二) 智龄与智商
1.智龄的含义:智龄是指某一年龄儿童的平 均智力水平 。例如智龄6岁就是该儿童的智 力水平相当于6岁儿童的平均水平。 2.智商的种类 比率智商:IQ=(MA/CA)*100 离差智商:IQ=100+15Z Z=(X-M)/S 3.智商的稳定性与可变性
(二)、我国近代心理测验的产生 与发展
1.我国最早的心理测验 1914年 广东 2.比内-西蒙测验的介绍 1916年 樊炳清 3.“小学生毛笔书法量表”的编制 1918年 俞 子夷 4.测验课程的开设 1919年 廖世承 陈鹤琴 5.第一本心理测验专著《智力测验法》1921 年 廖世承 陈鹤琴 6.麦考尔来华讲学 1922年

第二节 个别智力测验
一、第三次修订的中国比纳测验 二、韦克斯勒智力量表 三、麦卡锡幼儿智能测验 四、个别智力测验的优、缺点
一、第三次修订的中国比纳测验
1.测验适用对象:2~18岁 2.测验项目:51题 3.测验步骤:先确定被试年龄,然后决定 起始题,接着按顺序测试,直至连续错5 题为止。 4.记分:答对1题记1分。 5.解释:先计算总分,然后查常模表转换 成智商。
第二章 智力测验
第一节 智力测验概述 第二节 个别智力测验 第三节 团体智力测验 第四节 婴幼儿智力测验 第五节 智力等级评定
第一节 智力测验概述
一、智力的定义 1.抽象思维说 比内 推孟 2.适应环境说 斯滕 桑代克 皮亚杰 3.学习能力说 柏金汉姆 汉蒙 4.综合能力说 韦克斯勒 史多达
朱智贤 张春兴 吴天敏 燕国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