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兰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兰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兰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2017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2018年9月兰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2017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2017年,按照学校教务处和医学院统一部署,在学院党政班子的正确领导和全体教职员工的齐心努力下,圆满完成了全年工作任务。

本科教学工作稳步推进,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和教育教学改革措施逐步落实,并在本科教学工程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

一、学院本科教育基本情况(一)培养目标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主要培养适应健康中国发展要求,具有系统的预防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有一定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能够利用行为科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开展科学管理和科学研究的能力。

毕业后能独立从事疾病预防与控制及卫生监督工作,能够适应卫生管理、医院管理、卫生监督等相关工作的需要,并能承担预防医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应用型高素质预防医学专门人才。

(二)学院本科专业设置及学生情况学院设有预防医学和公共事业管理(卫生事业管理方向)2个本科专业。

目前学院各类全日制在校学生共610人,其中本科生423人,占学院全日制在校学生总数的69.34%。

2017年,学院共招收全日制本科学生120人,较去年减少了9.9%。

学生生源质量良好,报到率99.16%。

其中,有11名新生转入基地班或其它学院学习,1名新生选择退学。

目前,2017级本科生总人数为108人,其中预防医学专业61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47人。

二、学院师资与教学条件(一)师资队伍数量及结构情况截止2017年12月,学院教师总数为64人。

2017年学院共引进博士研究生3名,行政管理人员1名,师资队伍学历结构进一步改善。

截止2017年12月,学院教职员工中专职教师46人(教授11人、副教授18人、讲师17人),实验技术教师7人,管理干部11人。

有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33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甘肃省领军人才1人,甘肃省学术技术带头人3人。

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的10人,占教师总数的21.74%;具有博士学位的31人,占教师总数67.39%。

高级职称人员占教师总数63.04%,其中正高11人,占23.91%,副高18人,占39.13%。

(二)本科生主讲教师情况2017年,学院11名教授均为本科生上课,开课率为100%,共计上课1361学时,平均课时为123.72学时/人。

18名副教授中有17人为本科生上课(1名未开课副教授在国外做访问学者),开课率为94.44%,上课共计2004学时,平均课时为117.88学时/人。

(三)教学经费投入及使用情况2017年度学校下拨给公共卫生学院本科生教学业务费21.12万元,支出28.32万元;下拨实验与实践教学经费24.14万元,支出21.63万元,经费主要用于实验教学耗材和小型实验仪器购置、本科生创新创业项目、本科生生产实习、临床实习、专题实习、师资学术交流和教学管理等方面。

教学经费使用做到了严格管理,专款专用。

(四)学院教学设备、信息资源及其应用情况截止2017年底,学院共有教学设备521台(件),总价值813.92万元。

目前,所有设备都能正常使用,且从根本上改善本科生实验教学条件。

三、学院教学建设与改革(一)加强教学研究项目申报,进一步促进教学改革在强化教学管理、严控教学过程的同时积极鼓励老师参与教学改革,积极探索新时期公共卫生教育的新理念新模式。

2017年,王俊玲、胡晓斌、张莉、张筱文4位老师申报的2017年度兰州大学教学研究项目获得立项资助,资助金额总计3.2万元,其中两项为实验教学改革项目(见表1)。

王晓辉、李昕老师申报的2016年度教学研究项目,经教务处组织评审,已通过中期检查,项目预计下一年年中结题。

裴泓波、刘小宁老师申报的2015年度的教学研究项目经教务处组织评审,已通过结题,验收结果优秀(见表2)。

此外,2017年王芬宇、王俊玲、孙应彪和常旭红老师分别获得兰州大学2017年度教学成果一等和二等奖(见表3)。

《大学生创新项目设计与实践》课程获得2017年度兰州大学慕课课程建设项目立项。

刘兴荣和李芝兰两位教师荣获“兰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孙应彪教师荣获“兰州大学2016-2017学年创新创业教育先进个人”称号。

常旭红、王敏珍和王晓霞3位教师获得医学院第四届教学基本功比赛二等奖和三等奖。

王敏珍老师获得兰州大学2017年青年教师讲课比赛(自然科学应用学科)第一名。

表1 公共卫生学院2017年教学研究项目立项汇总表表2 兰州大学2017年教学研究中期检查与结题验收结果(医学组)(二)承担本科生课程情况1、2017年度本科教学计划完成情况(表4)2017年春季学期完成了教务处下达的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本科教学任务88门次,其中必修课25门次,实验课42门次,选修课21门次,共计2709学时。

秋季学期完成了教务处下达的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本科教学任务127门次,其中必修课39门次,实验课69门次,选修课19门次,共计3762学时。

总体来看,2017年全年学院共完成面对本科生课6471课时,较2016年增加了315课时,以实验课时和选修课时增加为主。

(三)毕业生论文(设计)按照兰州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规定和学院安排,通过指导教师和学生双向选择、论文选题、开题报告、实验研究和现场调研、毕业论文撰写和论文答辩等工作,圆满完成了2017届毕业生95人的专题实习工作,另有2016届公共事业管理专业1人。

组织了2017届本科生优秀毕业论文报告会。

在2017届本科生毕业论文选题中,预防医学专业41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54人,2016届公共事业管理专业1人。

按照兰州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撰写规范,所有学生的开题报告和毕业论文都装订成册,并印制了2017届本科毕业生优秀论文集,规范存档。

毕业论文成绩情况详见表5。

(四)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情况2017年我院在校本科生423人,申请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立项4项,结题4项。

本科生参与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共计11人次,占学院在校本科生的比例为2.60%。

申报“兰州大学校级创新创业训练项目”17项,校团委批准立项17项。

本科生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共计58人次,占学院在校本科生的比例为13.71%。

2017年度的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立项项目见表6,校级创新创业立项项目见表7。

表7公共卫生学院2017年度创新创业项目立项名单四、学院质量保障体系(一)教学组织、管理学院实行了领导班子成员及教学指导委员会督导听课制度和本科生评教制度。

同时组织完成了春季和秋季学期两次中期教学工作大检查保证了教学秩序的正常运行。

(二)引进与培养相结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2017年,学院引进博士研究生3名,行政管理人员1名;专任教师中1名青年教师参加外语脱产培训,2名出国访学交流,3名攻读博士学位。

(三)落实青年教师教学水平提升计划2017年,学院共有15名工作未满5年的新任教师。

学院就如何更快更好地提升青年教师教学水平采取了一系列整改措施,认真落实学校“青年教师教学水平提升计划”及学院领导、教学指导委员会对青年教师的听课、评教和教学自查制度。

并为每位年轻教师指定1名教授或副教授作为指导老师,通过听课和指导提升他们的教学水平。

青年教师教学水平提升计划指导老师分配见表8。

表8 2017年学院青年教师执行教学水平提升计划名单及教学导师匹配表序号新选留教师指导教师进校时间1 罗斌张本忠2013年7月2 王敏珍白亚娜2013年7月3 郑山白亚娜2013年10月4 高文龙李娟生2013年10月5 黄小丹刘辉2013年12月6 张莹张格祥2014年7月7 李茜刘晔玮2014年7月8 王晓霞阎春生2014年7月9 常旭红孙应彪2014年9月10 朱素玲李娟生2014年9月11 马莉丁国武2014年12月12 龙丹凤王玉2015年11月13 李成云王俊玲2017年6月14 李秀霞丁国武2017年7月15 罗小峰刘兴荣2017年6月(四)本科生导师制继续推行实施本科生导师制是学院适应国家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是尊重人才培养规律,体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贴心育人的重要途径;是学院推进本科教学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

为进一步加强导师制的规范性执行,学院于2017年根据学校本科生导师制的相关要求,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再次完善了本科生导师制的相关细则和考核指标以及学生对导师制满意度的调查问卷等。

2017级学生入学后即配备导师,希望能在稳定学生专业思想,为学生在大学四、五年的学习生活提供有针对性和真正有意义的指导方面做出贡献。

(五)举办了第三届公共卫生学院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为了进一步提高我院青年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教学水平,交流教学经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学校教务处要求,举办了公共卫生学院第三届青年教师讲课比赛。

最终常旭红老师获得比赛一等奖,王敏珍和王晓辉老师获得二等奖,张莹、任晓卫和王晓霞老师获得三等奖。

常旭红、王敏珍和王晓霞三位老师被推荐参加医学院第四届教学基本功比赛,其中,王敏珍老师获得最受学生欢迎奖,王敏珍和常旭红老师获得二等奖,王晓霞老师获得三等,公共卫生学院在此次教学比赛中取得喜人成绩。

五、学生学习效果(一)应届本科生毕业及学位授予情况2017年应届本科毕业生预防医学专业41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54人,共计95人。

毕业95人中授予学位94人,学位授予率98.95%。

(二)应届本科生总体就业情况学院2017届共有毕业生158名,其中本科毕业生95名,研究生毕业生63名。

本科毕业生中,预防医学专业41名,卫生事业管理专业54名。

2017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率93.68%,考研率53%(见图1)。

图1 本科生毕业生就业、升学情况(五)毕业生成就自2004年并校以来,学院向社会输送了1000多名公共卫生人才,目前本学科毕业生遍及全国各地,大多数毕业生已成为所在单位的学术骨干和学术带头人。

六、学院本科教学工作的特色与经验1、学院在本科人才培养上,着力培养本科生五大核心能力,即专业能力、创新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在人才培养模式上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2、不断改善实验教学条件。

将实验课与理论课分离,独立开设专业实验课程;按照卫生信息统计、病因检测、生物学效应和疾病预防检测四个模块组织教学;学院大学生创新实验室,向全校本科生开放,鼓励本科生申报各级创新创业项目,参与教师科研项目。

3、本科生导师制进一步优化,通过制定制度和考核,加强师生的联系互动,增加导师在本科生培养中的作用发挥。

4、进一步开拓省外实习单位,加强学生实习环节质量要求,逐渐形成一套与省外实习单位开展合作的制度体系,强化本科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七、本科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1、通过2017年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及教育部专家视察结果反馈,我院本科教学在定位与目标、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资源投入、本科生培养过程、学生发展、教学质量保障方面仍有待改进和提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