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建造师建筑实务考试重点内容有哪些?重点有以下内容:一、建筑工程技术要求(一)构成要求1-3层低层,4-6多层,7-9中高层,10及以上(24m)高层,100m以上超高层。
建筑的组成:结构体系、围护体系、设备体系建筑构造的原则:坚固实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美观大方。
(二)物理环境要求采光:需要获得冬季日照的居住空间窗口宽度0.6m通风:自然通风口面积不小于地面面积5%。
体形系数:严寒、寒冷地区的公式建筑的体形系数不大于0.4,越大,耗热量比值越大。
住宅室内空气质量:氡200,游离甲醛0.08,苯0.09,氨0.2,TVOC0.5(三)抗震构造要求框架结构震害的严重部位多发生在框架梁柱节点和填充墙处。
梁面宽度不宜小于200mm,截面高宽比不宜大于4,净跨与截面高度比不宜小于4(四)建筑结构技术要求结构的功能: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概括为结构的可靠性。
梁的变形主要是弯矩引起的弯曲变形。
普通房屋和构筑物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纪念性、重要的建筑100年(五)钢筋混凝土梁、板、柱的特点及配筋要求梁:梁中一般配制:纵向受力钢筋(承受拉力,伸入支座范围的钢筋不少于两根,梁高不小于300mm 时,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0mm,小于300mm,8mm)、箍筋(剪力)、弯起钢筋、架立钢筋、纵向构造钢筋;梁的正截面破坏与配筋率、混凝土强度、截面形式有关。
配箍率是影响梁斜截面破坏的主要影响因素。
板:现浇钢筋混凝土板的最小厚度:单向受力屋面板或民用建筑楼板60mm,单向受力工业建筑楼板70mm,双向板80mm,无梁楼板150mm,现浇空心楼盖200mm。
板的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混凝土强度小于或等于C25,20mm,大于C25,15mm。
柱: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直径不宜小于12mm,净间距30-50mm,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5%;箍筋直径不应小于d/4,且不应小于6mm。
(七)建筑材料1、钢材:热扎光圆(HPB)钢筋强度较低,主要用作板的受力钢筋、箍筋以及构造钢筋;热轧带肋(HRB)与混凝土之间握裏力大,共同工作性能较好,是钢筋混凝土主要受力钢筋。
不锈钢指含铬12%以上的铁基合金钢,含铬越高,抗腐蚀性睵好。
对提高钢材强度有帮助:碳、硅、锰、磷;有害成分:磷、硫、氧2、无机胶凝材料:气硬性、水硬性(1)石灰:保水性好,硬化较慢、强度低,而水性差,硬化时体积收缩大,生石灰吸湿性强;(2)石膏:凝结硬化快(终凝在0.5h以内),硬化时体积微膨胀,硬化后孔隙率高,防火性能好,耐水性和抗冻性差。
(3)水泥:凝结时间初凝不短于45分钟,硅酸盐水泥终凝不长于6.5h,其他5种10h。
建筑水泥存放期3个月,快硬硅酸盐水泥1个月。
水泥进场复试项目:凝结时间、体积安定性、强度;国外进口须进行化学成功分析。
3、混凝土技术性能:和易性、强度、耐久性(抗渗、抗冻、抗侵蚀、碳化、碱骨料反应、抗渗性);外加剂:减水剂(提高流动性)、早强剂(加速硬化和早期强度发展)、缓凝剂(用于高温季节、大体积混凝土)、膨胀剂、引气剂(适用于抗冻、防渗、泌水严重的混凝土)4、砂浆:胶凝材料(水泥、石灰、石膏)、细集料(中砂)、掺合料(石灰膏等)、水和外加剂。
5、砌块:混凝土砌块吸水率小(5%-8%),吸水速度慢,砌筑前不允许浇水。
6、玻璃:净片玻璃、装饰玻璃、安全玻璃(钢化玻璃、防火玻璃、夹层玻璃)、节能玻璃二、施工测量技术水准仪由望远镜、水准器、基座;经纬仪由照准部、水平度盘、基座;全站仪由经纬仪、光电测距仪、数据记录装置;结构施工测量主要内容:主轴线内控基准点的设置、施工层的放线与抄平、建筑物主轴线的竖向投测、施工层标高的竖向传递等。
多层建筑可采用外控法或内控法,高层建筑一般采用内控法。
三、地基与基础工程(一)土方工程包括:土方开挖、土方回填、填土的压实。
1、土方开挖开挖原则: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浅基坑开挖:测量放线—分层开挖—排降水—修坡—整平—留足预留土层。
无支护土方工程采用放坡挖土,有支护可采用中心岛式(墩式)、盆式、逆作法挖土。
基坑边缘堆置:跨基坑上部边缘不少于2m,高度不超过1.5m开挖时就对平面控制桩、水准点、基坑平面位置、水平标高、边坡坡高等经常进行检查。
开挖深度超5m或未超5m但地质条件、周围环境和地下管线复杂,或影响毗邻建筑物安全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施工方案需要组织专家论证。
超挖时,不准用松土回填到设计高程,应用砂、碎石或低强度混凝土填实至设计高程。
2、土方回填填土应尽量采用同类土填筑。
不能选用淤泥、淤泥质土、膨胀土、有机质大于8%、含水溶性硫酸盐大于5%、含水量不符合压实要求的黏性土。
填方应在相对两侧或周围同时进行回填和夯实。
填方应按设计要求预留沉降量,一般不超填方高度的3%,冬季填方每层比常温减少20%-25%。
(二)验槽在施工单位确认自检合格后提出验收申请,由总监理工程师或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组织建设、监理、勘察、设计及施工单位的项目负责人、技术质量负责人,共同进行。
内容:根据设计图纸检查核对基坑的平面位置、尺寸、槽底深度;核对基坑土质和地下水情况;空穴、古墓、防空掩体及地下埋设物的位置、浓度、性状。
(1)观察法:重点观察部位:受力较大、易于发生不均匀沉降的部位,如柱基、墙角、承重墙下或其他受力较大的部位。
(2)钎探法:根据锤击次数和入土难易程度来判断土的软硬情况及有无古井等地下掩埋物。
每贯入750px记录一次锤击数。
(3)以下情况应在基底进行轻型动力触探:1)持力层明显不均匀;2)浅部有软弱下卧层;3)有浅埋的坑穴、古井等,直接观察难以发现时;4)勘察报告或设计文件规定应进行轻型动力触探时。
(三)砖、石基础施工砖应提前1-2天浇水湿润,烧结普通砖含水率宜为60-70%(四)混凝土基础与桩基施工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特点:就地取材、整体性好、耐久性好、可模性好、耐火性好;缺点:自重大、抗裂性能差、现浇结构模板用量大、工期长。
混凝土基础有条形基础、单独基础、筏形基础和箱形基础。
1、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浇筑—振捣—养护—裂缝的控制,有全面分层、分段分层、斜面分层三种浇筑方案。
分层浇筑时,应保证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将上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采用振捣棒在初凝前对混凝土进行二次振捣,提高混凝土与钢筋的握裹力,增加混凝土密实度,提高混凝土抗压强,提高抗裂性。
浇筑完毕后,应在12H内加以覆盖和浇水,养护时间不低于14天(21天)(五)人工降排地下水1、明沟、集水井排水:明沟布置在建筑基础边0.4m 以外,比地面低0.3-0.4m,集水进比地面低0.5m。
2、降水:基坑降水应编制降水施工方案3、防止和减少降水影响的技术:回灌技术、砂沟、砂井回灌、减缓降水速度。
(六)岩土工程与基坑监测1、土的分类:1-4类为土、5-8类为石。
2、基坑监测:挖深度大于等于5m或小于5m但现场地质情况和周围环境复杂的及其他需要检测的基坑工程应实施基坑工程监测。
施工前,应由建设方委托具备资质第三方对基坑工程实施现场检查。
监测单位应编制监测方案,经建设方、设计方、监理方认可后方可实施。
四、主体结构工程(一)钢筋混凝土结构1、模板工程:由面板、支架、连接件三部分系统组成的体系。
实用性、安全性、经济性。
对跨度不小于4m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其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为跨度的1/1000-3/1000。
当层间高度大于5m时,应选用桁架支模或钢管立柱支模,小于或等于5m时,可采用木立柱支模。
(二)砌体结构1、砌筑砂浆拌制水泥混合砂浆的建筑生石灰、石灰膏,熟化时间分别不得少于7d和2d。
砌筑砂浆的稠度通常为30-90mm,拌制的砂浆应在3h内使用完毕,施工期间最高气温超过30度时,应在2h内使用完毕。
砂浆应按要求随机取样,留置试块(176.75px正方体,经28d标准养护),超过250立方米砌体、各种类型及强度等级的砌筑砂浆,每台搅拌机至少抽检一次2、砖砌体砖应提前1-2d适度湿润3、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小砌块产品龄期不应小于28d。
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砌体,不需对小砌块浇水湿润,轻骨料混凝土小砌块,应提前浇水湿润。
小砌块应将生产时的底面朝上反砌于墙上,小砌块墙体宜逐块坐(铺)浆砌筑。
底层室内地面以下或防潮层以下,散热器、厨房和卫生间等设置的卡具安装处砌筑,用强度不低于C20或Cb20的混凝土灌实。
4、填充墙砌体(三)钢结构工程需进行全数抽样复验的情况:国外进口钢材;钢材混批;板厚等于或大于40mm,且设计有Z向性能要求的厚板;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一级,大跨度钢结构中主要受力构件所采用的钢材;设计有复验要求的钢材;对质量有疑义的钢材。
复验内容包括力学性能试验和化学成分分析。
2、构件的连接:焊接、普通螺栓连接、高强度螺栓连接(摩擦连接、张拉连接、承压连接)和铆接。
高强度螺栓连接,必须对构件摩擦面进行加工处理,安装时应先使用安装螺栓和冲钉,同一接头中,高强度螺栓连接副的初拧、复拧、终拧应在24h内完成,顺序原则是从接头刚度较大的部位向约束较小的部位、从螺栓群中央向四周进行。
当高强度连接副保管时间超过6个月后使用时,应重新进行扭矩系数和坚固轴力试验,每批抽取8套连接副进行复验。
3、钢结构涂装:摩擦型高强度螺栓连接节点接触面,施工图中注明的不涂层部位,均不得涂刷,安装焊缝处应留出30-50mm的范围暂时不涂。
(四)预应力混凝土预应力筋放张/张拉时,混凝土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不低于设计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75%。
无粘结预应力:特点是不需要预留孔道和灌浆,施工简单;楼盖的张拉顺序是先张拉楼板、后张拉楼面梁;板(可依次张拉);梁(对称张拉);正式张拉前宜用千斤顶往复抽动1-2次后再张拉,以降低摩阴力。
五、防水工程(一)屋面与室内防水工程1、屋面防水:分两级,重要建筑和高层建筑为I级防水,两道防水设防。
2、室内防水:防水混凝土、防水水泥沙浆、涂膜防水层、卷材防水。
前两个施工环境温度不应低于5度,养护时间不少于14d。
(二)地下防水工程(分四级)防水混凝土环境温度不得高于80度。
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不得小于P6,试配时抗渗等级应比设计要求提高0.2MPa。
防水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少留施工缝。
水泥砂浆防水层可用于地下工程主体结构的迎水面或背水面,不应用于受持续振动或温度高于80度的地下工程防水。
卷材防水层宜用于经常处于地下水环境,且受侵蚀介质作用或受振动作用的地下工程。
铺设在混凝土结构的迎水面上。
沥青卷材垂直于屋脊铺贴,高聚物改性沥青卷材对铺贴方面不限制。
外防外贴法:防水卷材施工宜先铺立面,后铺平面。
外防内贴法:先铺立面、后铺平面;铺贴立面时,应先铺转角,后铺大面;冷粘法、自粘法施工环境气温不低于5度,热熔法、焊接法-10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