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级建造师实务基础知识

二级建造师实务基础知识

2A310000 房屋建筑工程技术与管理2A311000 施工技术与管理结构杆件的基本受力形式:拉、压、弯、剪、扭。

材料强度: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抗拉强度、抗压强度、抗剪强度(单位面积所能承受的极限应力)。

强度要求:结构在荷载作用下,保证荷载产生的内力不超过截面所能抵抗的内力。

变形——线位移、角位移拉伸、压缩、剪切变形、弯曲变形lj AIlE AP tj j l ⋅==202πσA I i /=22202)/(λππσEi l Ej l == i — 回转半径(惯性半径);λ = l 0 / i — 长细比(长细比是影响临界力的综合因素)。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作用与反作用原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沿同一作用线。

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可用平行四边形法则。

约束与约束反力:一个杆件的运动受到相连杆件的限制(约束),约束杆件对被约束杆件的反作用力称为约束反力。

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等速直线运动状态,力学上处于平衡状态。

以下要求简单问题求解(7方面):①二力的平衡: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相重合。

②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条件:ΣX=0和ΣY=0 (力平衡方程)。

利用平衡条件求未知力③力矩=力×力臂,M=P﹒a。

转动中心称力矩中心,力臂是力矩中心O点至力P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a。

力矩的单位是N﹒m。

力矩的平衡:ΣM=0(力矩平衡方程)。

④一般平面力系的平衡条件:ΣX=0、ΣY=0和ΣM=0⑤力偶: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平行的特殊力系。

力偶矩=力偶的一个力×力偶臂M=±P×d(顺时针为正,逆时针为负)。

力偶矩的单位是N﹒m。

⑥用截面法计算单跨静定梁的内力,梁在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剪力和弯矩)。

简单问题(简支梁、悬臂梁、伸臂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

(一般求支座反力,再截取截面求杆件梁的内力)。

⑦桁架内力计算用节点法和截面法计算桁架轴力:ΣX=0、ΣY=0 、ΣM=0(一般先求支座反力,再截取节点或截面求杆件内力)。

桁架的计算假设:a)桁架的节点是铰接;b)每个杆件的轴线是直线,并通过铰的中心;混凝土抗压强度:立方体强度f cu作为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单位是N/mm2。

共分十四个等级,C15~C80,级差为5N/mm2。

C20表示20N/mm2,具有95%的保证率。

混凝土棱柱体强度f c:作为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抗拉强度f t:计算抗裂、抗剪的重要指标。

混凝土抗拉强度很低,只有抗压强度的1/10~1/20,钢筋与混凝土共同工作:依靠它们之间的粘结强度。

影响粘结强度的主要因素:混凝土的强度、保护层厚度、钢筋表面形状、钢筋净距。

我国现行规范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其基本原则如下:功能:建筑结构必须满足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的要求。

可靠度:结构在规定的时间内,在规定的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要求的能力,称为结构的可靠性,可靠度是可靠性的定量指标。

极限状态设计的实用表达式:为了满足可靠度的要求,在实际设计中采取如下措施:①计算内力时,对荷载标准值乘以一个大于1的系数(荷载分项系数)。

②计算抗力时,将材料的标准值除以一个大于1的系数(材料分项系数)。

③对安全等级不同:重要性系数调整。

适筋梁正截面受力阶段分析:第I阶段钢筋与混凝土均处于弹性工作阶段。

第Ⅱ阶段是计算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变形和裂缝宽度的依据。

第Ⅲ阶段是承载能力的极限状态计算的依据。

不允许设计成超筋梁和少筋梁(无预兆脆性破坏)。

影响斜截面受力性能的主要因素:剪跨比和高跨比、混凝土的强度、腹筋(箍筋和弯起钢筋)的数量。

防止斜截面破坏的措施:限制梁的最小截面及混凝土强度、配置箍筋、配置弯起钢筋。

连续混凝土梁,板的受力特点及配筋构造:跨中有正弯矩(梁的下部受拉),支座有负弯矩(梁的上部受拉)。

跨中按最大正弯矩计算正筋,支座按最大负弯矩计算负筋。

钢筋的截断位置按规范要求截断。

悬臂挑檐、阳台主弯矩为负弯矩,受拉钢筋配置在上部。

砌体的优点:材料抗压性能好,保温、耐火、耐久性能好;材料经济,就地取材,施工简便,管理、维护方便。

砌体的缺点:强度相对较低,抗弯、抗拉强度更低;粘土砖占用良田,耗费能源;自重大,施工劳动强度高,运输损耗大。

烧结普通砖:经焙烧而成的实心或孔洞率不大于规定值且外形尺寸符合规定的砖。

烧结多孔砖:孔洞率大于25%,孔的尺寸小而数量多,主要用于承重部位的砖。

砖的强度等级用“MU”表示,单位为MPa(N/mm2)。

烧结普通砖、烧结多孔砖等的强度等级分MU30、MU25、MU20、MUl5和MU10五级。

蒸压灰砂砖、蒸压粉煤灰砖的强度等级分MU25、MU20、MUl5和MU10四级。

MU25表示抗压Ⅰ级平均值大于25MPa。

砂浆分为:纯水泥砂浆;水泥混合砂浆;石灰、石膏、粘土砂浆。

砂浆强度等级符号为“M”。

即M15、M10、M7.5、M5和M2.5五级。

当验算砂浆尚未硬结,以及冻结法施工的砌体抗压强度时,砂浆强度取0。

砌体抗压强度比砖抗压强度小得多。

影响砌体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砖的强度;砂浆的强度及厚度;砌筑质量(饱满度、砖的含水率、操作)。

砌体结构静力计算的原理:砌体墙、柱静力计算的支承条件和基本计算方法根据房屋的空间工作性能确定的。

房屋的空间工作性能与下列因素有关:屋盖或楼盖类别、横墙间距。

砌体结构房屋的静力计算方案——弹性方案、刚性方案、刚弹性方案(P10表2A311014-1)。

砌体受压构件的计算高度H0(P10表2A311014-2)。

墙、柱高厚比β是指墙、柱的计算高度H0与其相应厚度h的比值,β= H0/h墙、柱的允许高厚比[β]墙、柱的允许高厚比[β]值影响允许高厚比的主要因素有:砂浆强度;构件类型;砌体种类;支承约束条件、截面形式;墙体开洞、承重和非承重。

砌体墙体作为受压构件的验算三个方面:稳定性、极限状态承载力及局部受压承载力。

局部受压承载力:一般只有基础有可能承受均匀局部压应力。

在大多数情况下为非均匀分布——采用设置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垫块。

墙体的构造措施主要三个方面:伸缩缝、沉降缝和圈梁。

伸缩缝——防止温度变化和收缩变形引起裂缝。

伸缩缝设置——应设在温度变化和收缩变形可能引起应力集中、产生裂缝处。

伸缩缝两侧宜设承重墙体,其基础可不分开。

沉降缝——防止不均匀沉降造成房屋开裂,影响使用,危及其安全。

沉降缝设置——沉降缝的基础必须分开。

圈梁——抵抗基础不均匀沉降,增加整体性,防止振动不利影响。

圈梁设置——宜连续地设在同一水平面上,并形成封闭状。

纵横墙交接处的圈梁应有可靠的连接。

圈梁应与屋架、大梁等构件可靠连接。

钢筋混凝土圈梁的宽度宜与墙厚相同,当墙厚h≥240mm时,其宽度不宜小于2/3h。

圈梁高度不应小于120mm。

纵向钢筋不应少于4φ10,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按受拉钢筋考虑,箍筋间距不应大于300mm。

2A311020 建筑材料的技术性质和应用生石灰是石灰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在900~1100℃温度下煅烧,生成以氧化钙为主要成分的气硬性胶凝材料。

CaCO3 = CaO+CO2CaO+ H2O —— Ca(O H)2 + H2OCa(O H)2 +CO2 = CaCO3 + H2O(水泥是水硬性材料)生石灰熟化过程为放热反应,体积增大1~2.5倍:石灰(膏)的硬化包括两个过程:结晶作用——游离水分蒸发,氢氧化钙从饱和溶液中结晶,主要在内部进行;碳化作用——氢氧化钙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并释放水分,限于表层。

按石灰中氧化镁含量分为钙质生石灰(MgO<5%)和镁质生石灰(MgO>5%)两类;按技术指标又分为优等品、一等品与合格品。

热轧钢筋的主要性能:强度、延伸率、冷弯性能水泥强度等级的选择,一般为混凝土强度等级的1.5~2.0倍为宜。

六类水泥的特性硅酸盐水泥细度对水泥凝结时间、强度、需水量、安定性有较大影响。

水泥颗粒越细——水化快、凝结快、早期强度高、早期水化热大、收缩大。

要求:硅酸盐水泥——比表面积大于300m2/kg。

其他五类——0.080mm方孔筛余量不得超过10%。

初凝时间:自加水起至水泥浆开始失去塑性所需时间。

终凝时间:自加水起至水泥浆完全失去塑性,开始有一定结构强度所需时间。

水泥的体积安定性是指水泥在凝结硬化过程中,体积变化的均匀性。

使用安定性不良的水泥,会使构件产生膨胀性裂缝,引起事故。

水泥强度采用软练胶砂法测定(水泥:砂=1:3,带模在湿气中养护24h后,再脱模在标准温度20℃±1℃的水中养护)根据3d,28d抗压强度与抗折强度:将硅酸盐水泥分为42.5、52.5、62.5及42.5R、52.5R、62.5R六个强度等级。

(带R的为早强型)其他5种水泥分为32.5、42.5、52.5及32.5R、42.5R、52.5R六个强度等级。

含碱量:水泥中含Na2O和K2O的含量,含量过高易产生碱-集料反应,造成工程危害。

凡氧化镁、三氧化硫、安定性、初凝时间中任何一项不符合规定者均为废品,其他不符合规定者为不合格品。

凡是能饮用的自来水和清洁的天然水,都能用来拌制和养护混凝土。

污水、PH值小于4的酸性水、含硫酸盐超过1%的水不得使用。

细集料:粒径在0.16~5mm之间的集料。

天然砂有河砂、海砂和山砂。

混凝土和易性(工作性):混凝土拌合物易于施工操作(拌合、运输、浇筑、捣实)并能获得质量均匀、成型密实的性能。

和易性是一项综合的技术性质,包括流动性、粘聚性和保水性等三方面的含义。

影响和易性的主要因素:单位体积用水量(最主要因素)、水泥品种细度和集料特性、砂率、外加剂和掺合料、时间和温度。

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与强度等级:按国家标准,立方体试件边长为150mm的,在标准条件下(温度20±3℃,相对湿度95%以上),养护到28d龄期,测得的抗压强度值为混凝土立方体试件抗压强度,以f cu表示,单位为N/mm2或MPa。

混凝土抗拉强度f t:只有抗压强度的1/10~1/20,随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提高,比值降低。

抗拉强度是确定混凝土抗裂度的重要指标,也用来衡量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强度等。

劈裂强度f st;影响混凝土强度的5因素:①水泥强度;②水灰比;③集料;④养护温度和湿度;⑤龄期。

提高混凝土强度和促进强度发展的主要措施:①高强度水泥和快硬早强型水泥;②干硬性混凝土或较小的水灰比;③级配好、质量高、粒径适宜的集料;④机械搅拌和机械振动成型;⑤养护;⑥外加剂;⑦混凝土掺合料。

混凝土的变形主要分为两大类:非荷载型混凝土变形(物理化学因素引起的变形)——塑性收缩;化学收缩;碳化收缩;干湿变形:温度变形。

荷载作用下的变形——在短期荷载作用下的变形;长期荷载作用下的变形(徐变)。

抗渗性:指混凝土抵抗水、油等液体在压力作用下渗透的性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