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运营管理 企业能否实现零库存

运营管理 企业能否实现零库存

企业能否实现“零库存”
自从有了生产就有了库存物品的存在。

库存对市场的发展,企业的正常运作与发展起到了如维持销售产品的稳定,维持生产的稳定,平衡企业的物流,平衡物流资金的占有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与此同时,库存也存在着问题与弊端,是企业不可忽视的一笔开销。

虽然库存有着重要作用。

但长期以来,库存作为生产和消费保障的重要手段受到推崇。

但国外的统计资料表明,如果使存货保值,必须以近20%的速度增加其价值。

存货在消耗企业可观的储存费用的同时,往往随着时间的变化,其价值也不断贬值,进而形成不良资产,可见,库存已经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障碍之一,库存改革已经势在必行。

“零库存”是当今时代库存管理的理想状态,是综合管理实力的体现。

实现“零库存”需要在采购、生产、物流、销售等经营活动中环环相扣,在实现“零库存”的过程中,尚存在着一定的障碍,“零库存”给企业带来的风险不可忽略,其可行性更值得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研究。

库存的弊端体现在几个主要方面:(1)占用企业大量资金。

(2)增加了企业的产品成本与管理成本。

库存材料的成本增加直接增加了产品成本,而相关库存设备、管理人员的增加也加大了企业的管理成本。

(3)掩盖了企业众多管理问题。

库存的优点同样有几个重要方面:(1)维持销售产品的稳定。

(2)维持生产的稳定》。

(3)平衡企业物流》。

(4)平衡流通资金的占用。

“零库存”的实现并非不无可能。

首先,“零库存”是一种特殊的库存概念,“零库存”并不是等于不要储备和没有储备。

所谓的“零库存”,是指物料在采购、生产、销售、配送等一个或几个经营环节中,不以仓库存储的形式存在,而均是处于周转的状态。

它并不是指以仓库储存形式的某种或某些物品的储存数量真正为零,而是通过实施特定的库存控制策略,实现库存量的最小化。

其次,“零库存”的可能实现形式有一下3种:1、即进即售:指当产品入库后,在正常库存周期将所有的产品都销售出去,并同时收回货款。

这种方式是最理想的销售方式,但除非是处于垄断地位或极为畅销的产品,否则这种情况几乎是不可
能存在。

2、即进半售:指当产品入库后,除即进即售情况外,可以采取接受定金或分期付款的办法,将产品半卖半“送”,这是实际销售中最主要的方式,是比较好实现的。

3、超期即“送”:对于超过正常库龄的产品,可采取不付款“送”给用户先使用,即赊销的办法。

对于处于长期呆滞的库存产品,可采取用它们支付有关费用的办法“送”出去,如用呆滞产品代替现金支付广告费、赞助费用、运费、仓储费等等。

通过以上三种连卖带“送”的方法,企业的产品会立刻转移出去,从而实现零库存。

无论库存产品是卖出去还是“送”出去,理论上它都将保持原值,不会发生库存折损。

但是要真正实现“零库存”,需要以下几个必要条件。

一、是整条供应链上下游协同配合,仅靠某个企业是绝对不可能的。

二、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信息化水平相当,并且足够高。

三、要有强大的物流系统作支撑。

所以,“零库存”不是某个企业一厢情愿的事,它不仅依托于整个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信息化程度,还需要有合适的产业环境、社会环境、乃至国情。

盲目追求形式上的“零库存”,只会使强势环节欺压弱势环节,最终破坏整个供应链的平衡。

从现实需求和长远发展看,实现整条供应链的信息化联动,才是通向“零库存”的必由之路。

企业能否实现“零库存”
专业:汽车商务管理
姓名:马琰
学好:1012310021
2012年6月5日星期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