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中位数与众数(2)教案
制卷:卞文辉审核:张传美时间:2010.1.7
班级:姓名:学号:
一、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的情境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区别与联系,并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集中程度.
2.能对日常生活中的有关问题与现象做出一定的评判.
重点: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区别与联系.
难点: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集中程度.
二、教学过程
你认为该公司总经理、工会主席、普通职工将分别关注职工月工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中的哪一位?说说你的理由.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它们都有什么各自的优缺点.
在实际问题中,平均数是最常用的指标,但不能一味的使用平均数来确定数据的特征,根据不同的实际需要,确定用平均数、中位数还是众数反映数据的特征.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各有所长,也各有其短.
1、用平均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比较可靠和稳定,它与这组数据中的每一个数都有关系,
对这组数据所包含的信息的反映最为充分,因而其应用也最为广泛,特别是在进行统计推断时有最要的作用,但计算时比较繁琐,并且容易受到极端数据的影响.
2、用众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着眼于对数据出现的频数的考察,其大小只与这组数据中的
部分数据有关,可靠性比较差,但众数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当一组数据中有不少数据多次重复出现时,其众数往往是我们关心的一种统计量.
3、用中位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可靠性也比较差,但中位数也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当一
组数据中的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可用他来描述其集中趋势.
思考:某员工月工资为1000元,那么他属于公司中等偏上水平还是中等偏下水平?说说理由.
(中等偏上水平.应以“中位数”为准,高于“中位数”属于中等偏上水平,低于“中位数”属于中等偏下水平.)
2.P177数学实验:教师捏住一根绳子的两端,将绳子拉直,面对全体学生.
(1)请全班同学目测并估计这根绳子的长度.
(2)将全班每位同学的估计值制成统计表和统计图,并计算全班同学估计值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3)根据(2)中计算的结果,请你确定一个最后的估计值,作为全班同学对这根绳子长度的估计值.
(适当指导制成统计表和统计图)
3.甲、乙两人在相同条件下各射靶10次,每次射靶的成绩情况如图所示:
(1)请填写下表:
(2)请从下列三个不同角度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 ①从平均数和中位数结合看,谁的成绩好些?;
②从平均数和9环以上(包括9环)的次数看,谁的成绩好些?; ③从折线图两人射击环数的走势看,谁更有潜力?
学生练习P 177
小结: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区别练习、优缺点.
965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