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03年上海市“白猫杯”青少年应用化学与技能竞赛初赛初中组试卷A

2003年上海市“白猫杯”青少年应用化学与技能竞赛初赛初中组试卷A

2003年上海市“白猫杯”青少年应用化学与技能竞赛初赛初中组试卷A编号区(县)学校年级姓名考试须知:1、竞赛时间为90分钟。

迟到超过15分钟者不得进场。

30分内不得离场。

时间到,把试卷(背面向上)放在桌面上,立即离场。

2、竞赛答案全部写在试卷上,使用黑色或蓝色圆珠笔、签字笔或钢笔答题,用红色笔或铅笔所作的答案一概作废无效。

3、姓名、准考证号和所属区、县、学校必须填写在试卷纸上方指定位置,写在它处者按废卷处理。

4、允许使用非编程计算器及直尺等文具。

5、本试卷共7页,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只选一个正确答案,共20分)1、加酶(佳美)洗衣粉,不能用沸水冲泡的原因是…………………………()(A)洗涤剂分解(B)酶失去活性(C)洗衣粉中的起泡剂失效(D)以上都是2、下列各项环保问题中,属于酸雨带来的危害是………………………………()(A)湖泊,河流酸化(B)建筑物、金属制品遭到腐蚀(C)雕塑被腐蚀(D)以上都是3、腐烂的白菜不能吃,原因是其中含有较大量的………………………………()(A)亚硝胺(B)亚硝酸(C)H2S (D)亚硝酸盐4、发酵粉的主要成份是…………………………………………………………()(A)碳酸氢钠与酒石酸(B)碳酸钠与酒石酸(C)碳酸钠与硅酸(D)碳酸氢钠与硅酸5、铜制器皿上刻字画,可以用下列哪一种溶液来处理铜表面………..…. ….()(A)FeCl2溶液(B)Pb(NO3)2溶液(C)稀盐酸(D)浓FeCl3溶液6、在盛有硫酸铜饱和溶液的恒温密闭容器中,投入一块形状不规则的硫酸铜晶体,放置数天后,看到的现象是……………………………………………………….()(A)晶体部分溶解(B)晶体形状和质量都不变(C)晶体质量不变,形状改变(D)晶体质量减少,形状改变了7、来自海洋深处的可燃“冰”的主要成份是…………………………………()(A)SiH4(B)H2(C)CO (D)CH48、我国三峡水利工程所提供的清洁、价廉、可再生的电能,相当于每年燃烧3000万吨原煤产生的电能,因此三峡工程有助控制…………………………………()①温室效应②白色污染③SO2污染④烟尘污染(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9、数种食物的近似pH如下:葡萄3.5~4.5, 苹果2.9~3.3,牛奶6.3~6.6,鸡蛋清7.6~8.0。

当人体胃酸过多时适合食用的食物是………………………………()(A)葡萄(B)苹果(C)牛奶(D)鸡蛋清10、香烟燃烧产生的烟气中含有尼古丁(C10H14N2)、焦油、一氧化碳等物质。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吸烟有害健康(B)尼古丁中碳、氢、氮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5:7:1(C)CO比O2更容易同血红蛋白结合,因此CO进入血液会导致人体内缺氧。

(D)尼古丁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17.3%二、填空题(共43分)1、“五钠”是含磷洗衣粉中常用的一种助剂,其分子式为,其中磷的化合价是。

2、五光十色的霓虹灯,其灯管里充入了各种特殊的气体,接通电源后就能发出各种颜色的光。

例如,粉红色的灯管中充的是___________,红色的灯管中充的是_________,紫色的灯管中充的是___________。

3、将贝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浸入稀盐酸中有气泡产生,其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属于反应(填分解、化合、置换、复分解)。

4、我国从西汉时期就开始炼铜,方法是用硫酸与氧化铜反应,再用铁置换出铜,称为“湿法炼铜”。

写出上述两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氢气还原氧化铜也可以得到铜,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日常生活中,用于保护钢铁制品(如自来水管)所使用的“银粉”实际上是金属的粉末;家用热水瓶内胆壁上的金属是;温度计中填充的金属是;玻璃刀刀头是用制成的。

6、肥皂的主要成分为硬脂酸钠(C17H35COONa),它与水中的Ca2+、Mg2+起反应生成硬脂酸钙和硬脂酸镁沉淀而不能起泡。

现有等体积的四种溶液:①蒸馏水;②0.1% CaCl2溶液;③1% CaCl2溶液;④1% MgCl2溶液。

今将肥皂水逐一加入不断振荡着的该四种溶液中,直到溶液中形成稳定的泡沫为止。

试判断各溶液所加肥皂水的体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7、右图是三支高度不同的燃烧的蜡烛,当用一个透明的大玻璃罩罩住三支燃烧着的蜡烛时,所观察到的现象是。

其原因是。

8、某化学兴趣小组用下图所示的装置做有关二氧化碳气体的实验:(1)甲同学将收集CO2气体的试管倒插在紫色石蕊试液中(见装置A),并轻轻振荡试管。

①描述产生的现象:②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乙同学挤压装置B中滴管的胶头,使其中的NaOH溶液滴入烧瓶,并轻轻振荡,系在导气管一端的气球慢慢胀大。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9、解释以下事实:①装汽油的瓶子不宜用橡皮塞, 其原因是 ;②浓硫酸可以用铁槽车运输,是因为 ;③液氯可以用钢瓶储存,是因为10、严禁用工业酒精配制饮料酒,是因为在工业酒精中含有少量会使人中毒的。

11、一种变色眼镜的镜片和照相感光胶片中都含有卤化银。

镜片变色是因为卤化银在光的作用下会发生化学反应,其化学方程式是,照相感光胶片曝光时发生的化学反应是(写化学方程式)。

两者不同的是。

12、康泰克等以前是治疗感冒的常用药品,近因发现PPA(苯丙醇胺)对人体有较大副作用而被禁用。

已知PPA中元素的百分组成为:C 71.52%、H 8.61%、O 10.60%、N 9.27%。

则其最简式是。

如果要确定其分子式,还须知道PPA 的。

13、某工厂甲、乙两车间排放的废水中分别含有以下五种物质:MgSO4、CuSO4、NaOH、FeCl3、BaCl2中的三种和两种,且甲、乙两车间各自的废水中均无沉淀物。

甲车间废水中含有的三种物质是______、、。

14、在一次化学科技活动中,有一位学生做了以下有趣实验:向一薄壁的小塑料瓶中放入一角匙白色晶体,摇晃后加入少许银白色的金属碎屑和10 mL15%的NaOH溶液,然后迅速用塞子塞住瓶口。

再次摇动瓶子,见瓶壁先往内凹瘪,随后塑料瓶复原,过一会儿塑料瓶又慢慢的向外鼓胀起来。

试回答:(1)为了实现上述现象,应加入的白色晶体是,金属屑为。

(2)塑料瓶壁往里凹瘪的原因是。

其反应方程式是。

(3)后来瓶壁又鼓起来了,其原因是。

其反应方程式是。

15、某炼铁厂的技术员为测试一种生铁(铁、碳合金)的含碳量,称取磨细的生铁样品7.5g,置于一反应器中,再注入氧气0.32 g,密封反应器后加热到高温使其充分反应,反应后的混合气体重0.5g。

试问该混合气体的组成是、;该样品中碳的百分含量是。

三、简答题(共37分)1、甲、乙两个等体积的集气瓶中充满压强为101.3千帕的空气,瓶内各置一个燃烧匙,分别盛有过量的红磷和硫粉,每个集气瓶的橡皮塞上都插有一根带活塞的通入水(含紫色石蕊)中的玻璃管(见图)。

先关闭活塞,使两个集气瓶处于密闭状态。

点燃燃烧匙中的红磷和硫粉(注:点燃装置未在图中画出)。

待燃烧结束后,冷却至室温。

再同时打开两边的活塞,可看到什么现象?并解释之。

2、托盘天平的两边分别放上盛有五氧化二磷固体和碳酸钠晶体的烧杯,两者的重量相等,然后用大玻璃罩把托盘天平罩住。

经过一段时间后,托盘天平发生左盘上升、右盘下沉的现象。

试回答:①托盘天平发生上述现象的原因?②写出碳酸钠晶体的分子式,实验中它放在托盘天平的盘(填“左”或“右”)。

③写出反映五氧化二磷和碳酸钠晶体质量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3、某学生为确定一未知金属R的名称,称出五份该金属,分别与稀硫酸作用,同时测量生成H2的体积。

他每次实验所用金属R的质量、稀硫酸的体积以及生成H2的体积记录于下表:已知实验条件下H2的密度为0.085g/L,稀硫酸的密度为1.50g/cm3,试回答:(1)推测R是什么金属(须写出推测的过程)(2)计算该学生所用稀硫酸的质量分数2003年上海市“白猫杯”青少年应用化学与技能竞赛初赛初中组参考答案A二、填空题(每一空格1分,共43分)1、Na5P3O10,+5。

2、氦,氖,氩;3、CaCO3 + 2HCl →CaCl2+CO2↑+H2O ,复分解。

4、CuO +H2SO4→CuSO4 +H2O , Fe+CuSO4→FeSO4+ CuH2 +CuO Cu +H2O5、Zn;Ag;Hg;金刚石。

6、④>③>②>①(3分)7、(1),三支蜡烛从上到下依次熄灭;(2)热的CO2气流上升,从上至下逐渐充满玻璃罩。

8、(1)①试管中的液面上升,进入试管的水变成红色;②CO2+H2O →H2CO3(2)CO2因跟NaOH溶液反应而消耗,使瓶内压强减少,空气随即进入气球。

9、①汽油使橡皮溶胀,导致汽油变质和橡皮塞损坏;②浓硫酸能使铁的表面钝化,因此不能跟铁进一步反应;③干燥的液氯常温下不和铁反应。

10、甲醇; 2AgX →2Ag+X2;变色镜中AgX分解是可逆的,而感光胶11、2AgX 2Ag+X片中AgX分解生成的 X2被明胶吸收,使可逆反应2Ag+X22AgX中的逆反应不易进行。

12、C9H13ON;相对分子质量13、MgSO4、CuSO4、FeCl314、(1)干冰(固态的二氧化碳),铝屑(Al)或锌粉(Zn),(2)因为瓶口被塞住前已有相当数量的干冰气化,当CO2被NaOH溶液吸收,使瓶内压强减少。

2NaOH+CO2→Na2CO3+H2O(3) 铝屑与剩余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氢气,使瓶内压强又变大了,则瓶壁向外鼓起来。

2Al+2NaOH+2H2O→2NaAlO2+3H2↑15、CO、CO2;2.4 %三、简答题(共37分)1、(19分)①烧杯中的水迅速地被吸入甲集气瓶(1分),吸入甲瓶的水变成红色(1分),其体积约为集气瓶体积的1/5(1分)。

因过量的红磷燃烧时将甲瓶内的氧气耗尽(1分),而生成物(P2O5)常温下为固体,4P + 5O2→2P2O5(s)(1分)。

因此燃烧后甲瓶内呈负压状态(1分),打开活塞后导致倒吸。

因氧气约占空气的1/5,故吸入水的体积约占甲瓶体积的1/5。

又因P2O5遇水生成酸,故石蕊变成红色。

(1分)②刚打开乙瓶活塞时未见任何变化(1分),但等待一段时间后,发现玻管中水位逐渐升高,水慢慢地进入乙瓶(1分)并变成红色(1分)。

当变化停止时,进入乙瓶的水的体积同样约是瓶体积的1/5(1分)。

因为过量硫的燃烧同样耗尽了乙瓶中的氧气(1分),但该反应是一个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反应(1分):S(s)+ O2 (g) →SO2(g)(1分)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反应前后瓶内压强不变(1分),因此活塞刚开启时液面不发生变化。

但随着SO2分子的扩散,当SO2分子与水接触时被水溶解(1分),这时乙瓶内开始出现负压(1分),因此水缓慢地进入乙瓶,当SO2被全部溶解时,进入乙瓶的水的体积约占瓶体积的1/5(1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