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西文化概论教案

中西文化概论教案

课题: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1、掌握文化的概念2、了解文化的分类与特征3、明确学习中西文化的目的和意义重点:文化的概念,文化的分类与特征难点:文化的内涵授课方式:讲授教学模型:多媒体演示和讲授教学相结合作业:1、什么是文化?2、什么是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3、结合实际谈学习中西文化的意义。

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一、文化的概念二、文化的分类与特征三、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四、学习中西文化的目的和意义课题:第二章中西文化产生的基础和条件目的要求:了解中西文化的起源和条件以及植根的基础重点:中西文化的起源和条件以及植根的基础难点:中西方文化发展的“元”点差异授课方式:讲授教学模型:多媒体演示和讲授教学相结合作业:1、中国文化是封闭性文化吗?2、中国传统的社会政治结构对中国文化产生了什么影响?3、西方文化的形成条件与中国文化有何不同?教学内容:第二章中西文化产生的基础和条件一、中国文化的地理环境二、中国文化根植的经济基础三、中国文化以来的社会政治结构四、西方文化的起源和产生的条件课题:第三章中西文化的发展历程第一节先秦:中国传统文化的萌芽期第二节秦汉:中国传统文化的定型期目的要求:了解先秦、秦汉时期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重点:理解中国原始的精神文化,把握秦汉时代宏阔的文化精神难点:神本文化逐渐向人本的过渡的内在理路授课方式:讲授教学模型:多媒体演示和讲授教学相结合作业:1、“百家争鸣”是在怎样的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如何理解“和而不同”的文化精神?2、如何理解秦汉文化的精神?教学内容:第三章中西文化的发展历程第一节先秦:中国传统文化的萌芽期一、上古:中国传统文化的孕育和发端二、殷商西周:从神本到人本三、春秋战国:从礼崩乐坏到百家兴起第二节秦汉:中国传统文化的定型期一、文化的统一与思想的统一二、儒学独尊于经学兴起三、宏阔的文化精神课题:第三章中西文化的发展历程第三节魏晋六朝: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期第四节唐宋元:中国传统文化的繁荣期目的要求:掌握这两个时期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特点重点:魏晋时期儒、玄、道、佛的冲突与整合;唐代中国文化的辐射难点:理解魏晋、唐的援佛入儒以及宋代新儒家的发展授课方式:讲授教学模型:多媒体演示和讲授教学相结合作业:1、为什么说隋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隆盛时代?教学内容:第三章中西文化的发展历程第三节魏晋六朝: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期一、玄学的兴起二、多远激荡三、胡汉文化的碰撞第四节唐宋元:中国传统文化的繁荣期一、兼容并蓄,气势恢宏的隋唐文化二、理学建构,雅俗并进的两宋文化三、辽夏金元,游牧文化于农耕文化的交融课题:第三章中西文化的发展历程第五节明清:中国传统文化的衰弱期第六节西方文化的发展和流变目的要求:1、掌握明清时期中国传统文化的演变趋势2、了解西方文化的发展和流变重点:理解为什么在明清时期进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衰弱期?掌握古希腊文化的卓越成就对后世的影响。

难点:为什么明清时期进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衰弱期?授课方式:讲授教学模型:多媒体演示和讲授教学相结合作业:1、古希腊文化有哪些卓越成就?对后世有什么影响?教学内容:第三章中西文化的发展历程第五节明清:中国传统文化的衰弱期一、严酷的文化专制二、启蒙思想与批判三、传统文化的总结四、中西文化冲突第六节西方文化的发展和流变一、西方古典文化二、中世纪基督教文化三、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四、近代启蒙文化五、现代人文主义、科学主义文化课题:第四章中西哲学第一节中国古代哲学主干及其基本思想第二节中国古代哲学的宇宙观念和人生境界目的要求:掌握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思想重点:了解原始儒家、原始道家、佛学、宋明理学的基本思想;掌握中国古代哲学的人生境界难点:中国古代哲学的人生境界授课方式:讲授教学模型:多媒体演示和讲授教学相结合作业:1、中国古代哲学的人生境界是怎样的?儒、道、释三家各有何特征?2、何谓宋明理学?其哲学思想有何特点?3、试析中国古代哲学的主要范畴:“道”、“易”、“诚”、“仁”、“太极”。

教学内容:第四章中西哲学第一节中国古代哲学主干及其基本思想一、原始儒家及其基本思想二、原始道家及其基本思想三、中国佛学及其基本思想四、宋明理学及其基本思想第二节中国古代哲学的宇宙观念和人生境界一、重人伦的主体性特征二、重整体的辩证思维特征三、重审美的人生境界特征课题:第四章中西哲学第三节中国古代哲学的思维方式第四节西方哲学概况及对文化的影响目的要求:掌握中西方哲学概况及对文化的影响重点: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的根本区别及对文化的影响难点: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的根本区别授课方式:讲授教学模型:多媒体演示和讲授教学相结合作业:1、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的根本区别在哪里?教学内容:第四章中西哲学第三节中国古代哲学的思维方式一、辩证和谐二、直觉体悟三、知行合体第四节西方哲学概况及对文化的影响一、西方哲学概况二、西方哲学的思维方式三、西方哲学影响下的行为特征课题:第五章中西宗教目的要求:了解中西宗教与文化的融合以及对文化的影响重点: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的传入及对中国文化的影响难点: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的异同授课方式:讲授教学模型:多媒体演示和讲授教学相结合作业:1、道教是怎样形成的?它对中国文化有什么影响?2、有人说儒家也是一种宗教,谈谈你的认识。

3、如何从佛教传入中国这一事件理解多种文明交流的必要性?4、基督教对中国有什么影响?教学内容:第五章中西宗教一、道教及其与多元文化的融合二、佛教的传入及与本土文化的融合三、伊斯兰教与基督教课题:第六章中西教育目的要求:1、掌握中国古代教育对中国文化的影响2、了解西方教育的发展观重点:中西教育比较及对文化的影响难点:教育的文化内核授课方式:讲授教学模型:多媒体演示和讲授教学相结合作业:1、为什么说中国古代十分重视教育?2、中国古代教育思想有何特色?3、中国目前的教育现状与传统教育观有什么联系?4、中西方教育思想有什么不同?教学内容:第六章中西教育一、中国古代教育的兴起与发展二、中国古代教育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三、西方教育的发展与教育观课题:第七章中西科学技术目的要求:1、了解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不足及原因2、了解西方的科技成果及原因重点:中国为什么在近代会远远落在西方科学的后面?难点:中国科学近代落后的“文化必然性”授课方式:讲授教学模型:多媒体演示和讲授教学相结合作业:1、如何理解近代科学的基础?2、科学与技术的联系与区别。

3、如何理解中国古代科技的整体观?4、中国为什么在近代会远远落在西方科学的后面?教学内容:第七章中西科学技术一、中国古代科学的辉煌成就二、中国古代技术的伟大成就三、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严重不足及原因四、西方科技的成果及原因课题:第八章中西文学目的要求:了解中国与西方国家文学的成就及特点,理解中国与西方不同的文化内涵,更深刻了解不同的文化特色重点:1、了解文学史是如何体现民族性格、信仰、精神、品德的2、了解中西方文学在特点上的区别难点:文学史的社会历史、思想渊源授课方式:讲授教学模型:多媒体演示和讲授教学相结合作业:1、“文以载道”的内涵及其影响是什么?2、文学史如何体现民族性格、信仰、精神、品德的?3、中国古代文学史如何体现民族特征的?4、中西方文学在特点上有何区别?教学内容:第八章中西文学一、中国古代文学的辉煌成就二、中国古代文学的民族特征及文化积淀三、中国古代文学的文化地位四、西方文学的发展及特征课题:第九章中西艺术目的要求:了解中西艺术的文化内涵及总体风格重点:中西艺术的文化内涵及总体风格难点:中西艺术的异同授课方式:讲授教学模型:多媒体演示和讲授教学相结合作业:1、书法为什么成为一门举足轻重的艺术?2、为什么说戏曲是一门综合性艺术?3、试论中国艺术的内在精神。

4、中西艺术总体风格有什么明显不同?教学内容:第九章中西艺术一、中国古代艺术的辉煌成就二、中国古代艺术的文化内涵三、西方古代艺术课题:第十章中西民俗目的要求:通过观风俗来了解历史文化传统,了解中国人的性格特征重点:从民俗看社会文化观念难点:民俗“不俗”授课方式:讲授教学模型:多媒体演示和讲授教学相结合作业:1、中国服饰经历了怎样的变革发展历程?体现着怎样的社会文化观念?2、分别说明中国人的饮食、居住习俗中表现出来的中国人的性格特征。

3、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有哪些,每个节日有着怎样的习俗?教学内容:第十章中西民俗一、中国服饰民俗二、中国饮食习俗三、中国居住民俗四、中国传统节日习俗五、西方民俗课题:第十一章中西文化的特点与基本精神目的要求:掌握中西文化的特点与基本精神,树立在发展道路上兼顾世界化、现代化和民族化的理念,在学习世界先进文化的同时保持并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重点: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功能;中西文化的基本特点的不同难点:中西文化差异的“一”与“多”授课方式:讲授教学模型:多媒体演示和讲授教学相结合作业:1、“尚和求稳”的民族性格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有什么影响?2、浅析“天人合一”的精神实质。

3、如何理解“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话的含义?4、中西文化的基本特点有什么不同?教学内容:第十一章中西文化的特点与基本精神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三、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功能四、西方文化的特点与基本精神课题:第十二章中国文化在近代的转型及发展目的要求:1、掌握中国传统文化走向近代的艰难历程2、了解中国近代文化发展的方向以及中国文化的现代化重点:中国传统文化走向近代的艰难历程;理解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难点:文化的“变”与“不变”授课方式:讲授教学模型:多媒体演示和讲授教学相结合作业:1、鸦片战争的失败与中国历史上的“亡国”在文化意义上有什么不同?2、对中国文化来讲,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哪个意义更大?3、如何理解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4、什么是社会主义新文化?教学内容:第十二章中国文化在近代的转型及发展一、中国传统文化走向近代的艰难历程二、中国近代文化发展的方向三、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课题:第十三章中西文化交流与比较目的要求:1、掌握近、当代中西文化交流的特点2、比较中西文化部分差异现象重点:近、当代中西文化交流的特点及区别;中西方文化差异表现难点:中西方文化的“交”与“流”授课方式:讲授教学模型:多媒体演示和讲授教学相结合作业:1、简述外国传教士对中西文化交流所起到的作用。

2、近、当代中西文化交流各有什么特点?有何区别?3、中西(以美国为代表)方在时间观念上有何差别?4、讨论中西方文化差异以及跨文化交际中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内容:第十三章中西文化交流与比较一、中西文化的交流二、中西文化比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