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南财大第二课堂学分认定办法

西南财大第二课堂学分认定办法

西南财经大学经贸外语学院
本科生第二课堂学分认定办法
为培养思想品德优良的高素质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引导全体本科学生在“第二课堂”活动中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完善,建立更为科学的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体系,探索有财经特色的实践教育教学新形式和新途径,特制订本暂行办法。

一、第二课堂活动认定范围及内容
第二课堂的范围包括以下六方面:
1、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类:学生参加党、团组织的重要活动及在思想认识、道德品质等方面的重要表现。

2、科技学术与创新创业类:学生课外从事的创新创业活动以及在参加各级各类学术、科技、创业等比赛中取得的成绩。

3、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类:学生组织或参加社会实践、各类青年志愿者服务、公益性劳动和活动,完成教学实践和实习任务等活动以及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取得的成果。

4、文体艺术与身心发展类:学生参与的文体艺术活动和取得的成绩,以及其它有益于身心健康发展的活动。

5、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类:学生组织或参与的社团活动,所担任的学生干部职务及在组织、管理能力方面的锻炼,也包括在校外所兼的社会工作。

6、技能培训及其它类: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技能培训、资格考试情况及取得的成绩以及未能被上述所包括的其它重要经历或成果。

二、学分修读规定与要求
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除课内完成必修、选修和实践环节学分外,还须修读第二课堂学分,并获取4个第二课堂学分后方能毕业。

学生应结合自身兴趣、特长和能力,根据第二课堂认定范围的6方面, 合理选择地参加各级各类活动,完成至少3个方面的内容,以获取相应的第二课堂学分。

其中“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类”活动为必修,且不得低于每学期限制所修学最低分学时数30%。

第二课堂学分分配方案:
第1-6学期每学期须完成综合0.5学分,前三学年共完成3学分,另外1学分用于完成
规定的最低学分数,如未完成,则不能参与当年各类评优评奖;鼓励学生广泛参与各项活动,多完成学分不限,即每学期学分设下限不设上限。

三、第二课堂学分认定与组织管理
1.第二课堂按内容分类进行学时学分量化,按照每30学时计1学分计算,第二课堂共120学时。

2.学院根据学院实际,成立以学院党总支负责人、各班级辅导员、学生代表为主体的学院第二课堂学分认定小组;以学生班委干部、同学代表为主体的学生第二课堂学分认定小组及学生第二课堂学分认定监督小组。

学院第二课堂学分认定小组负责组织第二课堂活动,指导第二课堂学分认定工作,凡涉及学校、学院组织的活动,由学院第二课堂学分认定小组进行认定;各类班级活动,经
报批同意的各类学生自发活动在学院指导下,由学生第二课堂学分认定小组认定。

学生第二课堂学分认定仲裁小组对学分认定过程中出现的异议进行仲裁。

3.学生凭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的有关证明材料向所在班级申报、由学生第二课堂学分认定小组、学院审核后认定其分值并公示,公示时间为3个工作日。

对认定结果有异议,可向学生第二课堂学分认定仲裁小组提出仲裁。

4.本暂行办法从2010年2月起开始试行,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的综合测评按照老办法执行, 2006级本科学生参照本办法执行。

5.本办法经贸外语学院负责解释。

四、第二课堂活动认定范围及内容
(一)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1. 思想政治教育类活动,1.5学时每次。

包括各级各类组织开展的党团活动、主题教育、学习活动、党章及马列学习小组、邓小平理论研究会“三个代表”研究会学习、团日活动、思想政治类报告、讲座等。

(预备)党员参加组织生活会等不计学时。

2. 参加学校、学院团校学习并取得结业证书的,记1.5学时/次,优秀学员追加0.5学时。

3. 班团组织观摩活动记1学时/次。

4. 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表现突出(如见义勇为、助人为乐、好人好事等)受表彰者:院级1.5学时,校级2.5学时,市级3.5学时,省级6学时,国家级8学时。

(二)学术科技创新活动
学术科技创新活动类包括:各类学术科技竞赛、学科竞赛活动;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校、院二级各类科技节(周);学术科技类报告、讲座等。

各类学术科技竞赛、学科竞赛活动主要包括:国家级、省级、校级、院级组织的各类学术科技竞赛、学科竞赛。

有“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程序设计竞等。

科学研究与科技成果的内容包括:在国际、国内正式刊物上,有内部准印证及学术会议论文集等非正式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学年论文、科技论文),各种专利,产品、软件、课件开发转让等。

可计入学时数表:
在国内外非学术刊物发表文章的(含宣传报道、文学稿件),国家级记6学时,省市级记3.5学时,校级记2.5学时,院级1.5学时。

校刊和院报编辑自身编辑发表的文章不记学时。

大型科研项目(含国家大学生创新试验计划和科研竞赛)院级4学时,校级6学时,国家级16学时。

同一项目获不同级别立项不重复记学时,取最高项。

参与学术科技类讲座、报告等活动,每参加一次并撰写总结性专题心得的记1学时,最多记10学时。

参加学术讲座、报告的认证由活动组织者负责提供。

(三)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类
1. 参与学校、学院组织并立项的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实践时间累计一周并完成社会调查报告的记4学时,两周以上并完成社会调查报告的记8学时。

要求有详细材料、实践报告,并有校内相关单位证明。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评分标准
2.日常社会实践活动
参加日常社会实践一次并写出心得提交相关资料的记1学时;参加各类青年志愿服务活动并提交相关资料图片的,每参加一次记1学时。

若参加的日常社会实践累计持续一周以上的,记2学时;累计持续两周以上的,记4学时,须提交实践心得和相关资料图片。

(四)文体竞赛及校园文化活动
文体竞赛活动主要包括参加国家级、省级、校级、院级组织的各种文化、艺术、体育竞赛。

校园文化活动包括面向学生开展的全校(院)性人文、艺术类讲座、报告,演讲、征文、辩论、展览、书画、摄影、文化艺术节、重大文艺演出、英语节等活动,参加大学生艺术团以及其它学生社团等。

文体竞赛活动分集体项目和个人项目,按照活动等级和获得奖项给予相应学分。

集体项目的分值与个人项目同等记录。

另外,准备和训练耗时较多的文体活动,由学院第二课堂学分工作小组在每学期认定工作开始时组织认定。

参与人文、艺术类讲座、报告等活动,每参加一次并撰写总结报告的记1学时。

参加讲座、报告的认证由活动组织者负责提供。

演讲、演出等人文、艺术类校园文化活动的学分,采用立项申请制,由校团委负责审批。

每参加获得立项的人文、艺术类校园文化活动一次2学时。

参加校大学生艺术团并完成定期训练任务及相关演出任务,按学期考核合格的,团员每学期记5学时。

校级寝室之星与院级不累计加。

(五)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包括开展勤工助学活动、参加学生会工作、担任学生干部等考核合格的计入相应的学时。

学校、学院学生会成员每学期记5学时,部长级成员(含英语俱乐部、英客部落、英文话剧社的负责人)每学其记7学时,主席团成员每学期记9学时。

班长、团支书记、党支部(副)书记6学时,班委(党支部支委)记5学时,寝室长记1学时。

院报主编级记7学时,部长级5学时,成员记3学时。

担任多个学生干部(含社团)的取最高分,不累计加分。

以下人员,每学期工作结束,由主管部门鉴定合格后:
(1)校报、团刊、《职场起跑线》记者、通讯员,广播站编辑、播音员,记4学时/学期。

(2)无报酬的学生助管、助理辅导员及专业团体成员(学超、校辩队等),4学时/学期。

(2)学院外的其他社团负责人、青年志愿者组织负责人等,记4学时/学期。

优秀社员和优秀社团干部记3学时/学期。

若一人担任多种职务的,取最高值,不重复计算。

(六)技能培训及其它类
除英语四六级、英语专业四级、八级考试外,取得其他职业资格考试证书的(如BEC、翻译证书和金融英语等专业证书考试),在通过学期记3学时。

五、其他
同一学期,同一项目所获学分只记最高得分,不累加得分。

同一学期,在同一竞赛(活动)系列中获得不同级别奖励的、参加多个社团的、参加社团与开展社团活动的、集体和个人在同一个活动中获奖的、同一件作品获得多项奖励的,视为前款所指的同一项目。

未列入本细则的课外活动内容及其学分认定,可由学生本人提出申请,经审核认定后计入第二课堂学分。

凡经查实弄虚作假者,取消该项目所得分值,对有关人员进行批评和教育。

经贸外语学院
2009-10-2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