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珠江流域水污染治理的问题与对策_陈明媚

珠江流域水污染治理的问题与对策_陈明媚

珠江流域水污染治理的问题与对策陈明媚(珠江水利综合技术中心,广东广州510610)摘要:珠江丰富的水资源为珠江流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发挥了重要的基础作用。

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水环境的忽视、对水资源的无序利用和管理模式的落后,导致珠江流域的水环境急剧恶化,水资源短缺和水体污染的问题日趋突出,对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开展珠江流域水污染治理问题的研究,加大珠江水污染的治理力度,保持珠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珠江流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污染;治理;问题;对策;珠江中图分类号:X5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9235(2012)03-0054-031珠江流域水污染现状当前珠江流域的水污染形势已经发展到非常严重的地步,尤其是珠江三角洲的废污水排放非常突出,已占总量的60%以上,另外城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偏低。

珠江污染已造成沿江地区严重的水质性缺水,生态环境严重恶化。

目前,珠江口已成为华南第一大、国内第二大污染型口岸。

a)复合型污染已经形成。

近年来,珠江流域范围内已经出现了大气、水体、土壤污染相互影响的格局,体点源污染和面源污染日益加剧、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相互叠加、新旧污染与二次污染问题突出,逐渐形成了复合型污染,对人体健康及食品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b)生活污染日益严重。

政府通过调整和优化工业结构,使工业污染逐渐得到控制。

但是,随着城市的扩张、人口的增加、城市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污染越来越严重,生活污水的排放数量和污染负荷迅速上升,甚至已经超过了工业污染。

收稿日期:2012-03-22作者简介:陈明媚,女,广东梅县人,主要从事水利经济研究和计划管理工作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

(上接第53页)近,相对于石油因子也较高。

这些水体的治理可针对去除石油污染物来设计污水处理技术,避免无效投资[4]。

长春市第四类水体的区域在污染控制措施上,除水体污染技术处理控制措施外,还要认真解决区域内的工业废水、生活废水及其他污染源进入水体。

长春汽车厂区域发展和建设很快,相应的各种配套设施正在全面的完善建设中。

当务之急就应建设配套污水收集系统,改造合流制管道系统的同时,加强工业污水管道和生活污水管道的管理、防止直接排入水体,坚决制止两种管道的混接。

注重雨水调蓄系统设施,维护城市防洪设施。

在雨水管道设计、用地规划和地上覆盖上考虑雨水渗透,充分利用水资源、减轻水洪涝灾害和水体污染。

4结论利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进行长春市水环境分析,可明确水环境的污染原因和水环境的空间特征,针对不同水体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为水环境的宏观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节省了大量的“无效”投资,并能准确查出主要污染贡献,以便有针对性减少污染物排放,采取必要的微观措施。

水污染综合治理是从区域整体出发,将行政管理、法制、经济、工程技术等多方面的途径和措施加以优化组合,经济有效地保护和治理该区域内的水环境,使其恢复与保持最佳的水环境质量及水资源的正确使用价值。

综上,结合长春市实际,实施多元化管理.应从污染源,污水收集系统及设施,河道水系等多方面加强管理,使水环境有一个系统性的管理体系。

还应制定专门的水污染治理和城市污水处理及回用管理条例,完善污水处理和回用的技术政策,建立污水处理和回用的技术标准体系。

行政法规和技术法规将为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保证。

参考文献:[1]卢纹岱.SPSS for Windows统计软件[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0.[2]王晓鹏.河流水质综合评价之主成分分析方法[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1,20(4):49-52.[3]国家环境保护局科技标准司编.城市污水土地处理技术指南[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7:60-79.(责任编辑:程茜)45人民珠江2012年第3期·PEARL RIVER doi:10.3969/j.issn.1001-9235.2012.03.018c)面源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来自于农业方面的面源污染已经成为珠江流域水污染的一个重要特征,农业面源污染在各类环境污染中的比重已经达到30% 60%,污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超过了城市和工业污染的排放总量。

由于传统的施肥和灌水技术相当落后,导致化肥的利用率偏低,造成大量的化肥通过不同的途径进入水环境,使农田中的水域富营养化或饮用水源硝酸盐含量超标,这种面源污染已经成为危害水质的“第一隐形杀手”。

d)流域性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近年来,珠江流域从局部的点污染逐渐变成全流域的污染,并且污染从河流下游向上游转移,从干流向支流转移,水污染问题早已超越局部和“点源”的范围,发展成为越来越严重的流域性问题。

e)水污染引发珠江流域水资源短缺和水生态问题。

由于水污染程度的加剧,导致珠江流域内区域水质性缺水,引发水资源短缺。

不仅如此,日益严重的水污染还导致水体中和周围地区的动植物大量死亡,使水域的生态物种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并引发了一系列的水生态问题,导致了严重的生态系统健康风险。

2珠江流域水污染的危害水是生命之源,是大自然给予人类最宝贵的财富,是地球上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命脉。

水滋润着大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自然资源和重要的物质条件。

因此,水污染会带来许多问题,珠江流域的水污染给流域发展和人们的生存生活带来许多危害。

a)严重影响珠江流域饮用水源和人体健康。

水污染问题严重影响了珠江流域饮用水源的质量,有害物质不仅可以通过食用受污染的食物进入人体,还可以通过饮用受污染的水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极大。

不仅如此,水中的病原体亦可经皮肤、黏膜侵入人体,人若在不洁净的水中活动,也会带来严重的危害,水中某些有毒物质也会对人体的正常生理、新陈代谢、生殖等造成严重的危害。

因此,饮用水源的保护显得格外重要。

b)严重影响珠江流域各行业的健康发展。

工业生产离不开水资源,水资源在工业生产中起到重要作用。

工业排污是水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珠江流域的水污染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工业污水直接排入河道所造成的,但是工业也是水污染的主要受害者之一。

农业是我国的用水大户,农业生产对水资源具有较强的依赖性。

农业生产是非点源污染的主要制造者,同时也是水污染的直接受害者,随着灌溉水质的日益下降,农业生产受到极大影响。

水污染对渔业带来了最直接的危害,养殖水体水质恶化,为病菌、病毒的生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水体中的病毒、病菌、有毒有害物质和水体富营养化导致鱼类大量生病甚至死亡。

c)严重影响珠江流域河流生态环境。

水体的污染严重破坏了河流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破坏影响了河流的景观和水资源的休闲娱乐功能,这种现象在经济发达的地区更为明显。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河流生态环境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增长。

如果河流水体受到污染,河流的景观和生态功能将遭到破坏,从而导致人类生活环境质量下降。

3珠江流域水污染治理的问题及其原因珠江流域水污染问题经过多年治理,仍然“久治不愈”,流域水污染未能得到有效遏制,水污染形势依然严峻。

究其原因,主要是法规体系和运行机制不健全、执法不严,体制不顺,相关机构缺乏权威性等。

a)珠江流域水环境法律体系不健全,执法难度大。

目前珠江水的治理缺乏有效的法律支撑,我国现有的《环境保护法》、《水法》、《水污染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缺乏完整的流域性水污染治理的条款,对珠江流域水污染问题的统筹治理无法起到有效的约束和规范作用。

不仅如此,政府在关于流域性水环境管理的政策上不够完善不够具体,如缺乏对上下游地区水权划分和界定的政策,缺乏有效的水质保障政策,及缺乏流域水环境实行统一规划、统筹兼顾、综合开发利用等具体政策等。

b)珠江流域水污染治理体制不合理,管理手段单调。

珠江流域现行的水环境管理体制是垂直型科层结构,即按政府层级构成的垂直领导,这种管理体制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

实践证明,这种管理体制已经不适应现阶段的发展需要。

珠江流域的水污染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依靠现有的单一的行政管理手段,远不能满足水污染治理的要求。

此外,由于我国水资源的所有权主体(国家)具有唯一性,而使用权主体多元化,导致水资源与水环境管理之间责任、权利和利益的关系界定不清,使水资源利用和水环境治理的管理不协调。

因此,随着珠江流域内水资源供需矛盾的加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深化,必须要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技术等手段进行统一、综合管理。

c)有效合作协调机制的缺失导致珠江流域水污染治理混乱。

现行的地方政府治理模式难以解决珠江流域跨界水污染问题,在珠江流域的水污染治理和水环境保护方面,缺少地方政府间区域合作的协调机制,比如缺乏信息共享机制、缺乏利益协调机制、缺乏权威的政府协调机构等。

d)珠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不完善。

珠江流域虽然有水环境保护相关规划,但不成体系,规划主体之间的指导和控制作用不明确;其次,珠江流域内水污染防治规划的编制、审批、实施、调整和监督等程序均未规范化、制度化,没有专门的权威性规划指导各规划间的关系,导致各规划的目标难以渗透到相关决策中,起不到约束督促作用;再次,由于现有的法规没有赋予水污染防治规划实施机构充分的财权、事权,使其在实际工作中难以按照规划的要求开展相关工作,上下游、部门之间的关系得不到统筹,部门之间的工作也难以有效协调。

4珠江流域水污染治理的对策建议基于珠江流域水污染治理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55a)不断完善珠江流域水污染治理的法规体系。

珠江流域水污染治理需要法律保障,法制建设是流域水污染治理的基础和前提。

要从实际出发,不断健全完善珠江流域水污染治理法规体系。

不仅要对珠江流域的总体规划、总体功能、水资源开发利用总目标、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措施作出规定;还要在法律法规中明确珠江流域水污染治理的管理体制和机构设置、权力分配及职责权限;并对参与流域内水资源开发利用活动主体的权利义务予以明确规定,包括应承担的责任和法律后果,以保证依法监管与严格执法的顺利进行。

b)强化珠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

水污染防治规划是人类克服自身经济社会活动盲目性和主观随意性对水资源进行治理、开发、节约、利用、保护的科学决策活动。

珠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是以改善珠江流域水质和水环境为目标,以水环境流域管理为基础,以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为手段,以流域环境风险防范为重点,以规划治污项目为支撑,以资金和政策落实为保障,依据污染治理和环境科学的基本原理和原则,分析珠江流域水污染的原因及协调各组成因素之间的关系,提升流域综合治污水平,促进流域水体水质显著改善,维持生态平衡,以促进珠江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科学合理地制定珠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扎实稳步推进规划的实施工作,改善水环境质量,解决水污染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对珠江流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维护人体健康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