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以来中国古代文学史脉络
“开国文臣之首”(朱元璋)、“当今文章第一”(时人) 风格古朴深厚,体裁多样,以寓言体散文最为出色。有寓言体散文集《郁离子》(195篇)及著名的《卖柑者言》 反对以文采取代“道统”,主张恢复唐宋时期以理学为主导的“文道合一”传统。代表人物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 光,其中归有光散文代表唐宋派散文的最高成就。“直抒胸臆,信手写出” 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陈继儒、王思任、祁彪佳、张岱 话本,开始分卷分目,如《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全相平话五种·乐毅图齐》 刻于明代中叶牟的《三国志通俗演义》、《残唐五代史演义》、《平妖传》、《忠义水浒传》 弘治到嘉靖末,约80年,以《列国志传》为代表的历史演义小说,共约五六十部,如《英烈传》、《唐书志传》、《全汉 志传》、《南北两宋志传》
后期
词 永嘉四灵 江湖诗派 遗民作家 严羽《沧浪诗话》
辽金元文学
辽代诗歌 辽 金金代文学 初期 由辽入金的文臣
辽 金金代文学
初期 自具风格时期 后期
由宋入金的文士 国朝文派
前期
白朴 马致远 王实甫 其他作家 关汉卿
杂剧
后期
元 代 散曲 文 学
前期 后期 元初
郑光祖 宫天挺 乔吉 秦简夫 南方作家 无名氏 戏曲理论 戏曲史 剧作家、书会才人 宦达文士 由金入元的北方士人 由宋入元的南方文人 元诗四家 西域诗人 有名的诗文家
辽金元文学
耶律倍(辽代初期最出色的契丹族诗人)、耶律隆绪、耶律宗真、耶律洪基、懿德皇后萧观音、寺公大师(《醉义歌》) 韩昉、左企弓、虞仲文
“借才异代”:宇文虚中、吴激、蔡松年 蔡珪、党怀英、王庭筠、王寂、赵可、刘迎、赵沨、周昂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元好问、赵秉之、杨云翼、李纯甫、王若虚 《梧桐雨》、《墙头马上》 《汉宫秋》、《陈抟高卧》、《任风子》、《荐福碑》、《青衫泪》、《岳阳楼》、《黄梁梦》 《西厢记》、《丽春堂》、《破窑记》、《贩茶船》《芙蓉亭》曲文各一折 纪君祥《赵氏孤儿》、尚仲贤《柳毅传书》、李好古《张生煮海》、高文秀《双献功》、康进之《李逵负荆》、石君宝《秋胡戏妻》 历史剧:《哭存孝》、《单刀会》、《陈母教子》、《西蜀梦》 爱情风月剧:《救风尘》、《谢天香》、《金线池》、《调风月》、《拜月亭》、《望江亭》、《玉镜台》 公案剧:《窦娥冤》、《鲁斋郎》、《蝴蝶梦》、《绯衣梦》 历史剧:《范张鸡黍》、《七里滩》 爱情婚姻剧:《两世姻缘》、《扬州梦》、《金钱记》 家庭伦理剧:《东堂老》、《赵礼让肥》、《剪发待宾》 金仁杰《追韩信》、杨梓《霍光鬼谏》《豫让吞炭》《敬德不伏老》、萧德祥《杀狗劝夫》、朱凯《昊天塔》、王晔《桃花女》 《陈州粜米》 周德清《中原音韵》 钟嗣成《录鬼薄》 白朴、关汉卿、马致远、王和卿 刘秉忠、卢挚和、姚燧、杜人杰、杨果、胡祇遹 张养浩(云庄乐府)、贯云石(酸斋乐府)、乔吉、张可久(小山乐府)、睢景臣、刘时中。张养浩是元散曲中豪放派大家 耶律楚材、刘因、姚燧——元初文坛占主导地位 方回、戴表元、赵孟頫 虞集、杨载、范梈、揭溪斯 萨都剌、杨维桢(铁崖体、铁体) 马祖常、迺贤、泰不华、余阙、丁鹤年 欧阳昡、苏天爵、张翥、贡师泰、王冕
学 子弟书 民歌 苏州派 文人派 清初传奇 形式派 “南洪北孔” 戏 剧 清中期 改编地方戏剧目 清中期传奇代表人 物 清中期杂剧代表人 物 唐英 方成培 蒋士铨 杨潮观 以李玉为代表
西城调(西韵)
罗松窗
以李渔为代表
近代文学
道光前期 志士歌咏占领诗坛 鸦片战争时期的爱国诗潮 太平天国时期 第一期 宋诗派 第二期 第三期(同光体) 诗 汉魏六朝诗派(湖湘诗派) 黄遵宪及其“新派诗” 谭嗣同等及其新学之诗 诗界革命 南社 革命诗潮 中晚唐诗派 经世文 桐城派 湘乡派 林纾 道咸时期
拟话本小 成就最大 说 影响较大 现存最早的鼓词文本是明代诸圣邻所作《大唐秦王词话》(又名《唐秦王本传》、《秦王演义》),直接采用“鼓词”为书名的是清初贾凫西的《木皮散人鼓词》(讲 讲史鼓词 鼓词 改编名著鼓词 才子佳人故事 讲 唱 “国音”(普通话)主要供案头阅读 文 弹词 吴语(多为场上演出) “土音”(方言) 学 其他地区 东城调(东韵) 韩小窗 子弟书
《五代史平话》、《宣和遗事》 汉以前故事:《武王伐纣书》、《乐毅图齐七国春秋后集》、《秦并六国平话》 汉以后故事:《前汉书平话续集》、《三分事略》、《三国志平话》、《薛仁贵征辽事略》 《张协状元》、《宦门子弟错立身》、《小孙屠》 《赵贞女蔡二郎》、《王魁》、《乐昌分镜》、《陈巡检梅岭失妻》、《王焕》
清代文学
代表人物:顾炎武、吴嘉纪、屈大均。还有王夫之、黄宗羲、阎尔梅、钱澄之、杜濬、陈恭尹、归庄 钱谦益、吴伟业、施闰章、宋琬 王士禛(神韵说)、赵执信(宗唐)、查慎行(宗宋) 沈德潜(格调说) 厉鄂、翁方纲(肌理说) 袁枚、郑燮、赵翼、黄景仁 陈维崧(为首)、曹贞吉、蒋士铨、沈雄、陈崿——师法苏辛 朱彝尊(为首)、李良年、李符、沈暤日、沈岸登、龚翔麟——推崇姜夔、张炎 王士禛、毛奇龄、彭孙遹、顾贞观 厉鄂 张惠言、张琦、董士锡、周之琦、周济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侯方域、魏禧、汪婉
道光、咸丰之际 咸丰、同治之际 光绪、宣统至民国后
开创人(桐城三祖) 姚门四杰 开创者 曾门四弟子
王韬 邓观应 报章文体 谭嗣同 文 唐才常 樊锥 王韬 郭嵩焘 黎庶昌 域外游记 薛福成 梁启超 康有为 单士厘 新文体 其他著名作家 狭邪小说 狭义公案小说 政治小说 近 代 科学小说 小新小说 说 其他小说类型 谴责小说
中国首位报刊文章家
开域外游记文体先河
人类漫游太空幻境 乌托邦想象 叙写未来
宋代文学
作家、作品、文学主张 柳开、田锡、穆修 李昉、徐铉、王禹偁 杨亿、刘筠、钱惟演、崔遵度、李宗谔、陈越、李维、刘骘、丁谓、刁衍、张永、钱惟济、任随、舒雅、晃迥、薛映、张秉 林逋、“九僧”、潘阆、魏野 欧阳修 梅尧臣、苏舜钦 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辙、苏轼 一祖为杜甫,三宗是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 吕本中、韩驹、曾幾 潘大临、谢逸、洪刍、饶节、僧祖可、徐符、洪朋、林修、洪炎、汪革、李朕、李彭、晁冲之、江端本、杨符、谢过、夏 傀、林敏功、潘大观、何觊、王直方、僧善权、高荷、 晏殊、欧阳修 柳永、苏轼、秦观、晏幾道、贺铸 周邦彦 李清照 朱敦儒 辛弃疾、张元斡、张孝祥、陈亮、刘过 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陈亮、叶适 朱熹、真德秀——师法欧阳修和曾巩的平晚简洁,多讲学之文和语录体 以吕祖谦为代表的论文派——既以文贯道,又讲究章法,实为唐宋古文的嫡嗣与正宗 洪迈《容斋随笔》、罗大经《鹤林玉露》、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吴自牧《梦梁录》 姜夔(开山大师)、吴文英、史达祖、周密、王沂孙、张炎、蒋捷 徐玑(号灵渊)、徐照(字灵晖)、翁卷(字灵舒)、赵师秀(字灵秀)——“单字只句计巧拙” 刘克庄、戴复古、方岳、周文璞、叶绍翁、高翥——“捐书以为诗” 文天祥、汪元量、刘辰翁、郑思肖、谢翱、林景熙、谢枋得 《沧浪诗话》是宋代理论性最强、影响最大的一部诗话专著。
《荆钗记》、《刘知远白兔记》、《拜月亭记》、《杀狗记》 高明《瑟琶记》,明代曲论家把它称为传奇中的“神品”,南戏里的“绝唱”
明代文学
刘基、高启 高启、杨基、张羽、徐贲 林鸿、高棅 刘崧 孙贲 杨士奇、杨溥、杨荣 于谦 李东阳 李梦阳、何景明、康海、王九思、边贡、王廷相、徐祯卿——文必秦汉,诗必盛唐 祝允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 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 李挚——“童心说”:“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 袁宗道(字伯修)、袁宏道(字中郎)、袁中道(字小修)三兄弟 首领钟惺、谭元春——“引古人之精神,以接后人之心目” 陈子龙、夏完淳、瞿式耜、张煌言 贾仲明、汪元亨、汤舜民、刘东生 朱有燉 梁辰鱼 薛论道、沈璟、王骥德 王磐、陈铎、冯惟敏、杨慎 现存民歌集《新编四季五更驻云飞》、《新编题西厢记咏十二月赛驻云飞》、《挂枝儿》、《山歌》
宋代文学
时 期 古文运动 宋初 “三体”诗 白体 昆体 晚唐体 领袖 先锋 其他作家 一祖三宗 文坛领袖 其他作家 流 派
诗文革新运动 中叶 北 宋
江西诗派——“虽 只字半句不轻出” 、“资书以为诗”
初期(宋初——仁宗天圣、庆历年间) 创造时期(仁宗天圣、景祐到英宗、神 北宋词 宗、哲宗三朝) 总结期(哲宗末年,历徽宗直至汴京沦 陷) 南渡词 初期 易安体 朱希真体、樵歌体 辛派词人 中兴四大诗人 功利派 中期 南 宋 中后期 散文 道学派 笔记文 清雅词派
前期
诗 歌 中期
后期
前期 散 曲
由元入明的作家 明代出生的作家 白苧派 明代散曲的最高成就
中期
民 形式包括民间流行的俗曲和民间谣谚,以情歌为主 歌 宋濂 明初 “道统”散文 刘基 散 “道统”和“文采 中期 唐宋派 文 ”平分秋色 公安派 健将 长雏形时期 范本是唐末俗讲和宋元讲史话本,开始分卷分目,如《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全相平话五种·乐毅图齐》 篇初起期 范本是创作于元末明初、刊刻于明代中叶牟的《三国志通俗演义》、《残唐五代史演义》、《平妖传》、《忠义水浒传》 小 起步和初步繁荣阶 说 段 说 范本是明中叶以后 章 成熟期 的大批章回小说 回 晚明 小品散文
隆庆到万历年间,约50年。神魔小说为主流,代表《西游记》、《封神演义》、《三遂平妖传》、《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 英雄传奇小说:《北宋志传》、《杨家府演义》 世情小说:《金瓶梅》 他的小说理论代表了明清两代小说理论的最高成就 《喻世明言》、《醒世恒言》、《警世通言》。增补改编长篇通俗小说《平妖传》、《新列国志》,编纂文言小说杂著《 情史》《古今谭概》《智囊》《太平广记钞》,戏曲《墨憨斋定本传奇》,散曲集《太霞新奏》,搜集、编印民歌集《挂 枝儿》《山歌》 《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诗文集《国门集》、传奇《雪里荷》《合剑记》《乔合衫襟记》、杂剧《红拂三传》 《虬髯翁》、戏曲理论《谭曲杂札》《曲律》、戏曲散曲集《南音三籁》 拟话本小说集大约有20种左右:东鲁古狂生《醉醒石》、天然痴叟《石点头》、周清源《西胡二集》、梦觉道人《幻影》 、佚名《欢喜冤家》、金木散人《鼓掌绝尘》、陆人龙《型世言》 朱权、朱有燉、王子一、刘东生、谷子敬、贾仲明 王九思、康海、徐渭、冯惟敏 写南杂剧为主,大多兼写传奇:徐复祚、陈与郊、沈璟 写北杂剧为主:王衡、沈自征、孟称舜,孟成就最高 兼写南北杂剧:叶宪祖、王骥德、吕天成 丘濬《伍伦全备记》、邵灿《香囊记》。《金印记》《金丸记》《双忠记》《精忠记》《连环记》《千金记》《还带记》 李开先《宝剑记》、王世贞《鸣凤记》、梁辰鱼《浣沙记》 沈璟、沈自晋、沈自征、吕天成、卜世臣、叶宪祖、袁于令、王骥德、范文若 汤显祖、吴炳、孟称舜、阮大铖 高濂、周朝俊、孙钟铃 邵灿、郑若庸、陆采、张凤翼、屠隆、梅鼎祚、许自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