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单元测试]第一单元测试题

[单元测试]第一单元测试题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综合练习一、积累运用(共22分,1—6题各3分,7题4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敕.造(chì)惫.懒(bèi)犄.角(jī)玷.污(zhān)B.便.宜(piàn)剽.悍(piāo)筵.席(yán)钟馗.(kuí)C.翠幄.(wò)两靥.(yàn)朱拓.(tuò) 蹉.跎(cuō)D.瘦削.(xuē) 偏裨.(bì)门槛.(kǎn) 龌.龊(wò)解析:A项玷(diàn);B项便(biàn);C项靥(yè),拓(tà)。

答案:D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形骸辨证法入不敷出循私舞弊B.寒暄金刚钻计日程功夸夸其谈C.翱翔烟幕弹唇枪舌箭前倨后恭D.沉缅暴发户甘拜下风举棋不定解析:A项“辨证法”应为“辩证法”,这是形同音同而误。

“辨证”是“辨明是非,改正错误”的意思,“辩”有“辩论”之意。

“循私舞弊”应为“徇私舞弊”,这是音同义近而误。

“徇”是“曲从”之意,“徇私”就是为了私情而做不合法的事。

而“循”是“遵守”“沿袭”等意思。

C项“唇枪舌箭”应为“唇枪舌剑”,这是音同而误。

“枪”“剑”在这里形容言辞的锋利,而“箭”作比喻义的时候,常作“快速”之意。

D项“沉缅”应为“沉湎”,这是音同形近而误。

“沉湎”有“沉溺”之意,而“缅”为“遥远”的意思,如“缅怀”“缅想”等。

答案:B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

B.时贾赦之妻邢氏忙亦起身,笑回道:“我带了外甥女过去,倒也便宜..。

”C.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

D.她接着但是..呜咽,说不出成句的话来。

解析:A项“态度”,指言行举止所表现出的神态,与现代汉语相同。

B项“便宜”,方便。

C项“形容”,指形体容貌。

D项“但是”,只是。

答案:A4.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B.我连愤怒的力气都没有了。

我只能用眼睛看着这使我愤怒到极点的一切。

我最愤怒的是那个司机。

C.“不过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他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

”不过我很痛心,把这鱼给杀了,他想。

D.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

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

”解析:D.冒号一般要一管到底,所以,第一个句号应改为分号。

答案:D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现在我根本不在乎什么旅店,这汽车这司机这座椅让我心安理得....。

我不知道汽车要到什么地方去,他也不知道。

B.我独坐在发出黄光的菜油灯下,想,这百无一是....的祥林嫂,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的。

C.这里是热带雨林,连绵不绝,地老天荒....,到处是蛇蝎毒瘴,令人望而生畏。

D.令人大惑不解的是,为什么这样令人流连忘返的风景名胜,遭到破坏竟无人问津....?解析:B.百无一是:每事必错。

文中应为“百无聊赖”。

C.地老天荒:①形容经历的时间长久;②犹言地为之老,天为之荒,形容极其感人;③谓改朝换代。

D.无人问津:没人探问渡口。

比喻事物已被人冷落。

答案:A6.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四叔一知道,就皱一皱眉,道:“这不好。

恐怕她是逃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

此后大约十几天,大家正已渐渐忘却了先前的事,卫老婆子忽而带了一个三十多岁的女人进来了,说那是祥林嫂的婆婆。

A.她诚然是逃出来的,这推想不多久就证实了B.这推想不多久就证实了:她诚然是逃出来的C.不多久,就证实了这推想:她诚然是逃出来的D.她诚然是逃出来的,不多久,这推想就证实了解析:B、C两项在表达上缺乏力度,A项后半句显得平淡。

答案:D7.把下面名句中的空缺部分补充完整。

(1)满纸荒唐言,____________!都云作者痴,____________。

(《红楼梦》)(2)____________,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____________?(曹雪芹《葬花吟》)解析:注意扩大对《红楼梦》的课外阅读。

答案:(1)一把辛酸泪谁解其中味(2)花谢花飞花满天落絮轻沾扑绣帘二、阅读鉴赏(34分)(一)阅读下面的课文选段,完成8—12题。

(18分)(1)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了全市镇。

(2)人们都在灯下匆忙,但窗外很寂静。

(3)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得沉寂。

(4)我独坐在发出黄光的菜油灯下,想,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的,看得厌倦了的陈旧的玩物,先前还将形骸露在尘芥里,从活得有趣的人们看来,恐怕要怪讶她何以还要存在,现在总算被无常扫除得干干净净了。

(5)魂灵的有无,我不知道;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

(6)我静听着窗外似乎瑟瑟作响的雪花声,一面想,反而渐渐的舒畅起来。

8.下面词语分别指代的内容,全都正确的一项是(4分)()①尘芥堆:指社会底层。

②陈旧的玩物:和祥林嫂一样命运悲苦、贫穷受辱的人。

③活得有趣的人们:指像柳妈那样嘲笑祥林嫂的人。

④无常:这里指阴间里拘魂的鬼怪。

⑤无聊生者:像祥林嫂一样贫穷无靠难以活命的人。

⑥厌见者:指鲁四老爷之类封建统治者、卫道士及精神麻木的人。

A.①②③⑤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⑥D.①③⑤⑥解析:②“陈旧的玩物”在文中没有什么特别的指代。

④无常:佛教用语,文中引申为死神。

答案:D9.“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在文中正确的意思是(4分)()A.感到生活无聊的人,不如干脆死去,这样就使讨厌见到他的人不再见到他。

B.无所依靠而活不下去的人,不如干脆死去,这样即使讨厌见到他的人也见不到他了。

C.感到生活无聊的人,不如干脆死去,这样即使讨厌见到他的人也见不到他了。

D.无所依靠而活不下去的人,不如干脆死去,这样就使讨厌见到他的人不再见到他。

解析:从主要区别处“聊”“生”“即使”比较、分析判断。

答案:D10.对下列语句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4分)()A.第(4)句中的“百无聊赖的”“弃在尘芥堆中的”“看得厌倦了的”“陈旧的”等词语反映祥林嫂遭遇的悲惨和社会的无情。

B.第(5)句中的“魂灵的有无,我不知道”表现出“我”的软弱性:虽然同情祥林嫂,但无力帮助她摆脱封建迷信的桎梏,甚至没有勇气正视祥林嫂提出的问题。

C.“然而在现世……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这是“我”的愤激而沉痛的反语,表现了“我”对黑暗社会的憎恨。

D.最后一句中的“反而渐渐的舒畅起来”,同样是反语,“渐渐的舒畅起来”,其实正说明“我”内心痛苦还在逐渐加深。

解析:“说明‘我’内心痛苦还在逐渐加深”,这句话说法欠妥。

答案:D11.对这一段中所用的表达方式,解说正确的一项是(2分)()A.以议论为主,议中有叙。

B.以记叙为主,叙中有议。

C.以说明为主,兼有议论。

D.以抒情为主,兼有议论。

解析:只是以记叙为主,叙中有议。

答案:B12.对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4分)()A.渲染了祝福之夜宁静、祥和的气氛。

B.点明了时代背景,表明封建统治的黑暗压抑。

C.以外面宁静的环境衬托“我”内心的不平静,同时也渲染了悲凉气氛。

D.深化作品主题,增加了文章的揭露性。

解析:A项“渲染了祝福之夜宁静、祥和的气氛”,不妥。

B项未点明时代背景。

D项“深化作品主题,增加了文章的揭露性”,有拔高之嫌。

答案:C(二)阅读下文,完成13—16题。

(16分)我想你们董玉洁下了晚自习,我独自躺在寝室里读小说。

当初离家时爹妈就交代:到城里读书,也学点惦记。

你这孩子,打小就不晓得惦记人。

三叔把我送进这所中学时也提醒:抽空回去看你爹妈一眼,两老不容易呢。

今天课堂上班主任又讲:人,应该懂得以某种方式表达对亲人的感情。

我手头这本小说也正讲述着这样一则故事:一名俄罗斯少年只身骑着匹枣红矮马冒雨夜行三十公里回家,仅仅为了对父母说一句“我爱你们”,父母幸福得快晕过去。

我的心像上足了劲的发条,激动得微微发颤:我何不也把爹妈狠狠地幸福上一顿呢?我可不是那种只想不做的人,我从床上跳起来推上自行车就往四十多里外的家里奔。

风呼拉呼拉地拨打着树叶,天上乌云怒走,月亮藏藏露露明明灭灭。

最好来场倾盆大雨吧,这样更显出我的心情,老师说这叫反衬。

半小时后,一场不小的雨应召而来。

股股雨水顺着脸颊淌到下巴尖儿上,汇成一挂小水链儿。

不时一个极亮的闪电,像电焊,照亮了一簇簇披发劲舞的树;没有雷,可真好。

回到家里啥也不说,就一句:“我想你们、惦记你们!”可不能说“我爱你们”,那不符合国情,太难以出口了,爹妈也不习惯。

当他们明白我是如此地惦记他们时,爹妈会是一副什么样的神情呢?他们会用什么样的眼神来打量他们这长大了、学会了惦记人的儿子呢?他们会幸福得手足无措的,妈只会拿手在围裙上那灰补丁上蹭来蹭去。

在雨中跋涉了三个多小时,我终于站在了村头。

有段泥泞路,车过不去,我便扛着往前趟。

稀泥柔柔地、润润地在脚底里蠕动,一下子就涨满了脚丫儿,围住了腿肚儿。

小村里没有一星灯光,人们早已沉入梦乡。

一个闪电,我望见几处低矮的屋子默默地卧在雨中山坡上,像是被谁随手遗忘在那儿的。

但我,惦记着你们。

站在家门口,雨水掺和着汗水,我早已浑身透湿。

敲门时,我的手有些抖。

爹妈警惕地问:“谁?”“我!”“出事啦!”爹妈嗓子眼儿发颤,磕磕碰碰地摸火柴点灯,“出啥事啦?”从门缝里我清楚地瞅见两位老人连外套都顾不上披,便忙起身,妈举着铁盒做成的油灯,爹手忙脚乱地拨门闩。

“出事啦?出啥事啦?”爹妈连声急问,满脸满眼的惊恐。

“没,没啥事,回来,我……想……想看看你们。

”想好的话临出口又变了。

“没啥事?看我们?没啥事这么大雨,深更半夜赶回来?我们有啥好看的?到底出啥事啦?”爹蹙着眉头,使劲地瞅我的眼睛,想瞅出个名堂来。

“真的,真的没啥事。

”爹接过妈手里的干毛巾递给我。

妈忙着给我找干衣服,接着又给我煎了几个荷包蛋。

我吃着荷包蛋,妈悄悄凑过来:“是不是又在学校里惹祸啦?有啥事跟妈说,妈晓得你爹脾气不好,妈不跟他说。

”“妈,真的啥事也没有。

”我咬着鸡蛋,嘴里涨满了暖暖的蛋黄。

收拾完了,我在床上躺下,迷迷糊糊刚要入梦,爹突然推开门:“柱子,到底出啥事啦!你照直里说,爹不骂你!”“爹,没事,真的啥事也没有,就想回来看看你们。

”爹退出去,掩上门,两老又嘀咕了好一阵。

躺在床上,我开始觉得心里有些酸溜溜的。

第二天清晨,雨仍下得很大。

我打定主意,起床第一句话就对他们说:“我在城里想你们!”可起了床,没见着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