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济林栽培

经济林栽培

经济林栽培一、名词解释1.经济林(economic forest): 是指以生产果品、食用油料、饮料、调料、工业原料和药材等为主要目的的林木,2.经济林栽培学,是研究经济林栽培理论及技术的综合性科学。

它要研究经济林木的生长发育规律同外界环境条件的关系,研究社会经济条件对经济林栽培的制约,运用综合栽培技术,解决经济林生产上的问题,达到经济林木与环境条件及社会经济状态的统一,从而实现经济林生产的早期丰产、优质、高效和低耗。

3.郁闭度:指森林中乔木树冠遮蔽地面的程度,它是反映林分密度的指标。

它是以林地树冠垂直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以十分数表示,完全覆盖地面为1。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规定,(含)以上的郁闭林(一般以为中度郁闭,以上为密郁闭),(不含)以下为疏林。

4.生长(growth):指植物体积和质量的增加,主要由细胞的分裂和增大实现。

5.发育(development):指经过一定时期营养生长的积累,细胞组织开始分化、专门化,完成生殖生长的准备后,进入性成熟,出现繁殖器官,开始开花结果。

发育是植物构造和功能的变化过程,是性成熟的过程,是细胞机能的转化6.生命周期(life cycle):经济林木在其个体发育过程中,都要经历萌芽、生长、结实、衰老、死亡的全过程。

这个过程包含了全部的生命活动。

因此,称之为生命周期。

也叫年龄时期。

7.有性繁殖的经济林木:是指由胚珠受精产生种子萌发而长成的个体。

8.物候期:在年生长周期中,这种与季节性气候变化相适应的经济林木器官的形态变化时期称为物候期。

(物候出现的时期)9. 物候:经济林在一年中随着季节变化发生有规律的变化的现象。

10. 物候相:物候表现出的外貌特征。

11.生长期:生长期是指经济林木各部分器官表现出显著的形态特征和生理功能的时期。

同一经济林木年生长周期顺序是基本不变的,各物候期出现的早晚则受气候条件影响而变化,尤以温度影响最大。

12.(2)休眠期:是指经济林木的芽、种子或其他器官生命活动微弱、生长发育表现停滞的时期。

主要是种子和芽13.顶端优势:活跃的顶端分生组织或茎尖常抑制其下部侧芽的发育,表现上部芽萌发早且生长势强,向下依次减弱的现象;14.垂直优势(vertical dominance):由于枝条和芽的着生方位不同而出现的生长势差异。

表现为直立生长的枝条生长势旺;斜生、平生枝生长势弱,下垂生长的枝条更弱;枝条弯曲部位的背上芽,枝条长势强于背下或侧芽;15.叶面积指数: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叶面积。

一般经济林木的LAI在3-6范围内比较合适。

16.花芽分化:指叶芽的生理和组织状态向花芽的生理和组织状态转化的过程,是植物由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的转折点。

17.授粉:花粉从花药传到柱头上的过程,授粉方式分为自花授粉和异花授粉。

18.受精:雄性配子(精子)与雌配子(卵子)的融合形成合子(受精卵)的过程。

19.坐果:经过授粉、受精后,花的子房膨大而发育成果实,在生产上称为坐果。

通常经济树木的坐果率为10%-35%。

20.经济林的生态环境:指经济林所生存的地点周围空间一切生态因子的总和。

包括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地貌因子、生物因子等。

21.光周期现象:植物对自然界昼夜长短规律性变化的反应。

22.温度三基点23.生物学零度24.有效积温25.需水量:生产1g干物质所需的水量,即经济林在整个生长期或某一发育阶段所吸收的水分总量与该时期所生产的干物质总量的比值。

26.土壤质地:指组成土壤矿质颗粒各粒级(砂粒、粉粒、黏粒)组成含量的百分比;27.土壤结构:指土壤颗粒排列的状况,如团粒状、柱状、片状、核状等;28.土壤通气性:指土壤空气以及其中氧和二氧化碳的含量;29.土壤肥力:供给植物生长的养分、水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是土壤的基本属性;30.土壤污染:由于现代化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类生活活动,使大量的工业和生活废弃物及农用化学物质等有毒,有害物进入土壤中,当其数量超过土壤本身的自净能力时,就导致土壤质量下降,甚至破坏经济林生态平衡,使经济林产量下降,品质变差或受毒物的污染,通过食物链影响人类健康。

31.经济林的生态最适带:在经济林垂直或水平分布带中,最适宜经济林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形成的地带。

32.异株克生:也叫化感作用,某种植物向体外排出特定生物化学物质,直接或间接地抑制附近的同种或他种植物生活的现象。

33.种间关系是指生长在一起的两个以上树种通过相互作用对另一方生长发育、生存所产生的利害关系。

34.四旁地指村旁、路旁、水旁、宅旁植树所用的土地。

35.撂荒地是指停止农业利用一定时期的土地,一般造林的条件(指整地和幼树抚育)较好,可在造林初期的行间间作农作物。

36.采伐迹地是指采伐森林后腾出来的土地。

因腾出时间的长短可分为新采伐迹地和老采伐迹地两种。

37.冠下造林地,是指老林未采伐前就利用林冠下形成的特殊森林环境进行造林。

适用于幼年耐荫的经济树种造林,在幼树长到需光阶段之前要及时伐去上层林冠。

38.造林地:是一定的造林地区之内的某个具体造林地段,也称宜林地,是经济林生存的外界环境39.在造林地上凡是与经济林木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因子统称为立地条件(或森林植物条件,或简称立地)。

40.栽培密度或称初植密度,是单位面积林地上栽植点或种植穴的数量,通常以每亩或每公顷栽若干株为计算单位。

41.种植点的配置是指一定密度的植株在林地上的分布形式。

42. 林林混交:是在同一块林地上栽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树种,并可根据不同树种的不同龄期及其生长特点,在林冠下种植草类和食用菌等,组成一个乔、灌、草、菌复合的立体经营结构。

43.混交方法是指不同树种的植株在林地上配置和排列的方式。

44.间和行间混交:株间混交又称行内株间混交,即一行内用不同树种彼此隔株或隔几株混交的方法,适于某些株距大,收获期长的与株距小、收获期短的树种混交;45.行间混交又称隔行混交,即不同树种隔行交替混交的方法,适用于乔木与灌木的混交或阳性树种与阴性树种的混交。

46.带状混交即不同树种用三行以上组成带状彼此交替混交的方法。

47.块状混交又称团状混交,即不同树种栽种成规则或不规则的块状进行混交的方法。

48.林农间作:是在经济林内利用其株行间的空地来间种生长期短的农作物(含药材、绿肥等)。

49.整形:根据不同树种的生物学特性、生长结果习性、不同立地条件、栽培制度、管理技术以及不同的栽培目的要求等,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培育一个有效光合面积较大、能负载较高产量、生产优质产品、便于管理的树体结构。

50.修剪:根据不同树种生长、结果习性的需要,通过短截、疏枝、回缩、摘心等技术措施,剪成所需要的树形,以保持良好的光照条件,调节营养分配,转化枝类组成,促进或控制生长和发育的技术。

51.疏剪:又称疏删、疏除、疏枝,是将一年生枝或多年生枝从基部剪除52.长放:又称甩放,对枝条任其连年生长而不进行修剪53.缩剪:又称回缩,指剪掉2年生枝条或多年生枝条的一部分。

54.目伤:又叫刻芽,指在1年生冬芽上方左右处,用刀或小钢锯条刻伤皮层,深达木质部,以促进刻芽的萌发力、成枝力,促发短枝。

二、填空1.五大林种用材林、防护林、经济林、薪炭林、特种用途林2.栽培区域进行合理划分:A中心产区:B边缘产区:C引种栽培区:3.经济林木的生长发育周期:A生命周期、B年生长周期、C昼夜生长周期4.经济林木按照繁殖方式的不同分为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5.有性繁殖的经济林木生命周期一般分为3个阶段:童期.成年期衰老期.6.无性繁殖的经济林木其生命周期一般分为4个阶段:幼树期、初产期、盛产期、变产更新期、7.经济林木营养器官包括根、营养芽(叶芽)、枝、叶8.繁殖器官:花芽及其内部的花序、单花和两性器官9.根按来源分类实生根系、茎源根系、根蘖根系10.根按根的种类及结构分为主根、侧根、须根11.根按功能与结构又分为生长根、吸收根、过度根、输导根12.根系分布分为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13.芽由枝、叶、花的原始体以及生长点、过渡叶、苞片、鳞片构成。

14.芽的类型,根据芽在枝条上发生的位置分A顶芽B侧芽或腋芽C不定芽:从枝的节间、愈伤组织或从根以及叶上发生的芽。

15.根据芽的性质分A叶芽B花芽C混合芽,萌发后既开花又长枝叶,如柿、D纯花芽,萌发后只开花不长枝叶,如杏、李16.根据芽的活动情况分A活动芽B休眠芽17.枝条按功能分结果枝,营养枝18.叶分类单叶,复叶19.花芽分化时期:生理分化期、形态分化期、性细胞形成期;20.影响开花的环境因子:温度、光照、水分、树体营养、植物生长调节剂21.经济林对光的适应性划分树种A喜光树种B耐荫树种C中性树种22.干旱内陆性土壤地带谱:由东而西的栗钙土、棕钙土、灰钙土与漠土带构成23.土壤时,养分的有效性良好24. 一般海拔每升高100m,光照强度增加4%-5%,紫外光增加3%-4%;2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禁止在25°以上陡坡地开垦种植农作物。

因此,25°以上陡坡已经不适宜栽植经济林。

26.种间关系的表现形式:有利(互助、促进)、有害(竞争、抑制27.荒山造林地可分为草坡、灌木坡及竹丛地等。

28.造林地的环境条件分为造林地的立地条件和环境状况两个方面。

29.造林地整地方法全面整地和局部整地(梯级整地、带状整地、块状整地’)30.确定栽培密度时,可根据具体条件分别采用初植密度等于永久密度或初植密度大于永久密度两种方法。

31种植点的配置方式有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双行带状形及等高栽植等。

31.植苗成活与否的关键在于苗木内部的水分平衡。

在起苗、假植、包装、运输以及在栽植的过程中,注意要保护苗木,尤其是对苗木根系的保护。

32.植苗可分为裸根栽植和带土栽植。

目前经济林栽植时大多采用裸根栽植方法。

33.直播①全面播种(撒播)②局部播种一般可分为条播和穴播两种。

34.分殖造林因所用材料不同,具体方法可分为分根、分蘖和地下茎等。

35.栽植方法分为植苗,直播,分殖36.混交有短期混交和长期混交的区别37.在经济林栽培中,营造混交林,首先必须明确混交目的和混交时期,然后再确定树种搭配。

38.混交方法有A株间和行间混交B带状混交C块状混交39.经济林的立体经营包括(一)、林林混交(二)、林农间作型40.抚育管理时期(一)、营养生长期的抚育管理(二)、结果期(收获期)的抚育管理(三)、衰老更新期的抚育管理41.灌溉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①沟灌②穴灌③树盘灌④分区灌⑤喷灌⑥滴灌⑦树干环形管喷灌法42.林木的分枝方式有主轴分枝,合轴分枝,假二叉分枝,多歧分支43.剪时期分为休眠期修剪,又叫冬季修剪和生长期修剪44.衰老更新期的抚育管理更新的方式有主枝更新和主干更新45.植物对光周期(日照长短)而适应的几种植物类型A长日照植物B短日照植物C中日照植物D中间型植物三、简答1.经济林栽培的意义A经济林产品种类繁多,不仅为工农业生产提供产品和原料,同时为人民生活直接提供果品、油料、粮食、调料、香料、饮料、中药材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