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林栽培学》课程大纲
一、课程概述
课程名称(中文):经济林栽培学
(英文):Nonewood Forest Culture
课程编号:144059
课程学分:2.5
课程总学时:40学时
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
前修课程:植物学、植物生理学、林木育种学、土壤学或生态学二、课程内容简介
经济林是是当今林业产业体系中最具活力的林种,《经济林栽培学》属于实践应用性学科,主要内容是介绍我国经济林资源的种类、分布规律与经济用途;阐述经济林生长发育过程的规律、特性及其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在此基础上,阐述主要种类经济林木的繁殖、造林的原理和相应技术、以及土壤与树体的管理技术。
本课程与《森林培育学》有一定的交叉,但苗木繁殖与树体整形修剪是本课程的特色,也是讲授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操作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针对特定地域进行系统的经济林造林规划设计,发现和实际解决代表性经济林木产前、产中、产后等生产中存在的关键问题。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
教学目标:掌握以开花、结实为核心内容的经济林木生长发育的一般性规律、造园设计的一般性流程,以及以水肥管理、整形修剪为特色的树体管理的操作技能,最终达到经济林木的早期丰产、稳产、优质。
基本要求:原理性知识讲授与生产实践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田间地头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绪论(1学时)
一、认识经济林及其栽培意义
二、经济林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我国经济林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四、经济林栽培的发展趋势
五、经济林栽培学的任务
复习思考题
1. 经济林的《森林法》定义。
2. 我国经济林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章中国经济林木资源分类与分布(1学时)
1. 教学目的与要求:采用图片或视频使学生对经济林的种类有初步的感受和认知;
2. 教学重点与难点:经济林分布的气候决定论。
第一节经济林的分类
按植物种的不同、原料类别和经济用途的范围进行分类第二节我国经济林生产的特点
第三节中国经济林分布
一、四大影响因素
二、我国经济林的分布区域
第四节经济林栽培区划
一、目的、意义
二、经济林栽培区划的原则
三、我国经济林栽培区划的依据
四、我国主要的经济林建设开发区
复习思考题
1. 我国经济林分类依据和方法是什么?
2. 阐述我国经济林木的自然分布特点。
第二章经济林木生长发育规律与环境(6学时)
1.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经济林木生长发育的周期性规律、根、枝、叶、芽、果实生长发育的过程及环境因子对它们的影响。
2.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是经济林栽培学的基础,以花芽分化和果实发育为核心将各器官的生长发育联系起来。
第一节生长与发育概述
一、生长和发育的概念
二、发育概念的表观遗传学拓展
第二节经济林的周期性生长发育规律
一、生命周期
二、年生长周期
三、昼夜生长周期
第三节经济林木各器官及其生长发育规律
一、经济林木器官概述
二、根、芽、枝、叶的类别、功能及解剖特征、发育过程
三、花芽分化、开花与坐果的成因与过程
第四节生境因素对经济林木生长发育的影响
光、温度、水分、大气、土壤、地形地貌、生物因子对经济林木生长和发育的影响,科学利用这些关系调控经济林木的生长和发育,确保丰产、稳产、优质。
复习思考题
1. 名词解释
物候与物候期生命周期年周期芽的异质性顶端优势
垂直优势萌芽力与成枝力叶面积指数花芽分化花芽
分化的临界期自交不亲和
2. 经济林木生长发育周期包括哪些种类?各有何特点?
3. 经济林根系有何特点?栽培中如何应用?
4. 经济林木的枝芽特性与整形修剪的关系如何?
5. 经济林木的花芽分化特点是什么?如何调控?
6. 影响经济林木授粉受精的因素有哪些?
7. 贮藏营养对经济林生长发育有何影响?提高贮藏营养的栽培措施有哪些?
第三章经济林优质无公害栽培技术(1学时)
1. 教学目的与要求:熟悉造林规划设计的一般性流程及无公害栽培对环境的特殊要求;熟悉土壤管理制度的特点及应用范围。
2. 教学重点与难点:土壤施肥、灌溉的原理与技术。
第一节造林技术
一、造林地对周边环境、大气条件、土壤条件的要求
二、造林地的规划、整地与水土保持
三、苗木栽植密度与方法
第二节土壤水肥管理的原理与技术
一、土壤管理内容
二、无公害施肥
复习思考题
1. 选择经济林造林地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2. 经济林规划设计包括哪些内容?
3. 简述确定经济林木栽植密度的主要依据。
第四章经济林树体管理(16学时)
1. 教学目的与要求:熟悉各种基本修剪手段的操作与效应;
掌握落叶树种、常绿树种、藤蔓树种的几种常用树形的结构特征及培育过程;能灵活运用修剪原理解决常见的田间生产问题。
2. 教学重点与难点:各种修剪手段为适应不同的栽培目的的灵活多变的使用技能。
第一节整形修剪的基本知识
一、整形修剪的意义和作用
二、经济林树体结构解析
三、整形修剪的原理
四、整形修剪的依据
五、整形修剪的步骤
第二节修剪技术及其用法
一、基本修剪手段
二、辅助修剪手段
第三节树形培育
一、丰产树形结构的特点
二、几种常用的丰产树形及其结构
三、树冠整形期应考虑的几个问题
第四节修剪技术的灵活应用
一、辅养枝的留用与控制
二、结果枝组的培养与修剪
三、生长与结果的平衡调节
四、树冠光照的改善
五、树体的更新复壮
六、不规则枝条的处理与改造
第五节不同时期的整形修剪
一、休眠期与生长期修剪的特点、任务及二者的关系
二、确定修剪程度的依据、方法
三、不同年龄时期的修剪
复习思考题
1. 经济林修剪的主要方法有哪些内容?
2. 经济林整形修剪的原理和依据有哪些内容?
3. 简述几个常用树形的结构特征。
4. 简述枝组培养的几种方法?
5. 简述双枝更新在经济林维持修剪中的应用。
第五章油茶丰产栽培技术(8学时)
1.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油茶产业概况,熟悉油茶无性系育种的流程以及油茶生物学特性,能分析油茶低产林的成因并提出解决方案。
2. 教学重点与难点:栽植技术与树体管理。
第一节油茶及其产业概况
一、茶油的成分与食用价值、生态功能及其它用途
二、我国油茶产业政策
第二节油茶的形态、分类、分布、生物学特性
一、含油率较高的山茶科物种及其分布
二、油茶主要品种群及良种选育
三、根、枝、芽、树体特性
第三节油茶丰产林营造及树体管理技术
一、造林地环境选择与良种配置
二、栽植技术、土肥水管理、密度控制
三、树形培育与维持修剪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
四、适时采收
第四节油茶低产林改造
一、低产林原因解析
二、低产林改造措施
第六章枣丰产栽培技术(3学时)
1.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北方及南方的主流品种,熟悉枣的生物学特性、整形修剪关键技术及花果管理技术
2. 教学重点与难点:三枝两芽的区分及相互联系。
第一节概述
一、营养价值、栽培历史、分布
二、枣产业
三、种类和品种
第二节苗木繁殖与建园技术
一、良种繁殖方式及壮苗标准
二、园地选择、整地、密度控制及栽植技术第三节枣根系特点及土肥水管理
一、根系类型、分布、年周期动态
二、影响根系发生和生长的因素
三、土壤管理
第四节枣枝芽特性与整形修剪
一、芽的类型及其特性
二、枝的类型及其特性
三、枣整形修剪
1. 适宜的树形
2. 幼树整形与枝组培养
第五节花芽分化与花果管理
一、枣花芽分化特点
二、果实发育与落花落果控制
第七章板栗丰产栽培技术(2学时)
第一节板栗在我国经济林产业中的地位
一、营养价值、栽培历史、分布
二、安徽及全国主要板栗产区的发展概况
三、种类和品种
第二节苗木繁殖与建园技术
一、砧木培育与灵活的嫁接方法选择
二、密度控制与树形选择
第三节矮化及树体管理
一、当前板栗产区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化学措施与修剪方法
三、枝组的轮替更新修剪
四、大老树的回缩更新
第八章山核桃丰产栽培技术(2学时)
第一节经济价值与地理分布
一、营养风味、市场潜力与产业运作
二、分布与适生环境
第二节实生选种与苗木繁殖
一、丰富的变异、选种目标及相应程序
二、采穗圃营建及嫁接技术
第三节造林与树形培育
一、枝芽特性
二、授粉品系的搭配、定杆与树形选择
三、疏散分层形的培育过程
五、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要求:笔试,要求学生全面理解并掌握经济林栽培的基本原理、解决田间问题的分析能力,并具有实际操作技能。
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与教学互动情况占30 %,卷面成绩占70 %。
六、课程使用教材与教学参考书目
使用教材:
谭晓风. 经济林栽培学. 中国林业出版社,2013.
参考书目:
1) 何方,胡芳名. 经济林栽培学(第2版). 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
2) 束庆龙. 油茶栽培技术.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