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营养不良病人的护理

营养不良病人的护理

营养不良病人的护理
• 一、概述 • 营养缺乏病是由于人体所摄取的营养
素无法满足人体需求而发生,按其发 病原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2种。 • 1、原发性营养缺乏病 又叫膳食性营 养缺乏病,是因膳食中某种营养素量 不足或质量达不到要求而发生。 • 2、继发性营养缺乏病 又被称为条件 性营养缺乏病
3、临床营养分类
时用要素饮食或肠外氨基酸液补充营养。 • ⑵维生素 补充VA、VD、VB1、VB2、VC、VE、VB6和VPP等,如
出现维生素缺乏症应给予较大剂量进行治疗。 • ⑶水和矿物质 可通过食物补充水分,必要时可输入血浆或其他液体。
每天补钾按15.6~19.5mg/kg, • 钠按80.45mg/kg补充, • 镁和铁分别按常规量供给。 • ⑷对症处理 合并低血糖时应静脉注射高渗葡萄糖或早期供给含葡萄
临床表现
• 全身表现
▲ 发育迟缓:身高↓、智力↓ ▲ 功能低下:精神萎靡、反应差,
体温偏低、 脉细无力、食欲↓ 腹泻或腹泻与便秘交替、运动功能低下、感染…… ▲ 代谢失常:皮肤苍白、干燥、弹性↓,毛发枯黄、干 燥,肌肉松弛、肌张力↓,凹陷性水肿、皮肤发 亮……
临床表现
Ⅰ度营养不良 Ⅱ度营养不良
Ⅲ度营养不良
糖饮食;贫血患者应口服铁剂和维生素C,严重者可以输血等等。 • ⑸出院后指导:定期随访,营养指导,继续观察恢复情况等。
萎缩、张力↓ 明显低于正常 烦躁不安,萎靡
营养护理原则
• ⑴能量和蛋白质 儿童初期每天蛋白质可按1.0g/kg,能量按 100kJ(23.9kca1)/ kg供给,之后蛋白质可逐渐增加,
• 脂肪(植物油)供能可占到总能量的20%~40%; • 湿型患者多补充蛋白质,而干型多补充能量。 • 成人蛋白从最初的按0.6g/kg渐增加到3~4g • 食物以牛奶、蛋类、鱼类为宜。可根据病情适当增加大豆蛋白,必要
2、临床表现
• 主要分为两种类型: • ⑴消瘦型也称干型 • ⑵水肿型也称湿型
•成人严重蛋白质 缺乏时,多为同
时缺乏,表现为 混合型蛋白质-能 量营养不良。
临床表现
• 体重不增 最早、检测体重 • 消 瘦 皮下脂肪减少、消失
顺 序:腹部→胸部→背部→ 臀部→四肢→面部
• 全身表现 发育迟缓、 功能 低下、 代谢失常
• 1、概述 • 膳食中蛋白质长期摄入不足时,可出现疲倦、贫血、
血浆蛋白质下降、尤其血清蛋白质含量降低。蛋白 质营养不良常与热能不良同时发生,称蛋白质-热能 营养不良。 • 主要原因有如下几种: • ⑴由于灾荒和战争等原因引起的食物供给不足; • ⑵由于禁食、偏食及素食等引起的食物摄取不足; • ⑶由于妊娠、授乳、儿童生长发育等特殊生理状况 而导致的营养素需要量增加; • ⑷婴幼儿由于乳汁不足或断乳后饮食供给不合理; • ⑸疾病,如恶性肿瘤、胃肠道疾病、结核病、糖尿 病等等
体重低于正常 15%~25%
皮下脂肪
腹部皮脂↓ 0.4~0.8cm
25%~40%
>40%
腹部皮脂<0.4cm 腹部、面部、 四肢、面部脂↓ 四肢皮脂消失
面色
正常或稍苍白 面色苍白
明显苍白
皮肤弹性
皮肤弹性正常 皮肤弹性差
皮肤弹性消失
肌肉情况 身高(长) 精神状态
稍松弛 正常 正常或稍差
明显松弛 低于正常 抑郁不安,不活泼
• ①营养过多 营养素摄入过多一旦超过机体代谢能力 会引起损害;
• ②营养正常 营养素摄人合适,体内营养素贮备与需 要量相适应,机体组织的功能和形态正常;
• ③营养不足 营养素摄人不足,体内营养素贮备下降, 但功能和形态正常;
• ④隐性营养缺乏病 机体组织的功能和形态已发生异 常的变化,但尚未形成明显的营养缺乏病;
• ⑤临床营养缺乏病 机体组织的功能和形态受损,并 发生了明显的某种临床营养缺乏病。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营养护理一般原则
• 不同的营养缺乏病的护理有其自身的特点,
但也存在着一些护理的一般原则,概括如下:
• 1、消除病因 • 2、剂量适宜 • 3、全面考虑 • 4、循序渐进 • 5、充分利用食物 。 • 6、持之以恒
二、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营养护理
相关主题